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氮源对于气相生物滴滤床的净化效果有显著的影响。由于喷淋液体在生物滴滤床中分布不均匀 ,导致床层中局部氮源不充足 ,从而使滤床的去除效果降低。提高喷淋液中氮源的浓度 ,可以较大幅度提高净化效率。采用NH-4 N会导致滤床中硝化细菌的生长和累积 ,使得异养菌和硝化细菌在溶解氧、氮源和填料空间上形成竞争 ,并致使氮源分布不均匀 ,而采用NO3 N作为氮源可以改善这种状况  相似文献   

2.
高效生物滴滤床净化含二甲苯废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摇床实验筛选出一株二甲苯降解菌.将该菌种接种于生物滴滤床中,研究其净化含二甲苯废气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纯菌种的生物滴滤床的净化效果比混合菌种生物滴滤床有显著提高。当气体停留时间在28.3~84.8s变化时,系统的净化效率变化不大;当气体停留时间缩短到17.0s时,滤床的净化效率随人口浓度有较大变化。在实验范围内,喷淋液的流量对滤床的净化效果几乎没有影响。滤床填料中生物量分布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3.
错流式生物滴滤床净化甲苯废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焦化厂污泥为菌源驯化甲苯降解菌,接种错流式生物滴滤床,净化含甲苯废气。研究了生物滴滤床的挂膜启动和长期运行情况,填料和营养液对滴滤床去除能力的影响,并对长期运行的压降进行了观察分析。反应器挂膜启动需要6 d时间,稳定运行的平均去除效率为95%,单位体积最大去除负荷为251 g/(m3·h)。结果表明,采用错流式生物滴滤床可以有效去除甲苯废气;以比表面积大的生物陶粒作为填料以及定期适量更换营养液,均有助于提高生物滴滤床的去除能力;错流式生物滴滤床具有压降小、气液分布均匀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生物滴滤床废气净化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滴滤床是一种高效的废气净化装置 ,但其运行受诸多因素影响 ,采用传统的传质理论和传统的生物膜理论进行描述 ,难以取得满意结果 ,因此应从多方面来理解生物滴滤床的设计和运行 ,以开发高效的反应器和合理的运行处理系统。在分析中 ,综述了生物滴滤床净化有机废气的原理及运行中的多种影响因素 ,阐述了生物滴滤床的研究现状及相关应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生态滤床对东营市高氯(咸水)河道水进行处理研究,水力负荷控制为5~7 m3/(m2·h)(高出国家标准近5倍),探究不同温度对高负荷生态滤床污染物去除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温在4~32℃范围内,温度对生态滤床COD、NH+4-N和TP去除率影响较少,污染物去除率较高,验证了势能增氧生态滤床在高氯条件下良好的净化效果。但温度对进水TN浓度影响较大,导致生态滤床对TN去除效果不稳定,推断主要原因是,溶解氧浓度较高和碳源供应不足抑制了反硝化细菌的反硝化反应。  相似文献   

6.
扩体错流式生物滴滤床净化甲苯废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自行设计制作的扩体错流式生物滴滤床,以甲苯为目标污染物、陶粒为填料、恶臭假单胞菌为菌源进行实验,研究了扩体错流式生物滴滤床的挂膜启动情况、甲苯进口浓度、停留时间对净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环境温度为17~23℃,扩体错流式生物滴滤床在10 d内完成挂膜启动,比传统生物滴滤床缩短了4 d.(2)甲苯净化效率随进口浓度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当甲苯进口质量浓度为1 100 mg/m~3时,净化效率为95%;当甲苯进口质量浓度维持在1 100~1 200 mg/m~3时,随停留时间的缩短,甲苯净化效率下降.(3)当停留时间分别为94、63、48 s时,甲苯净化效率分别为87%~92%、70%~74%、60%~62%.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生物滴滤塔净化气体中H_2S的运行效率,分别采用活性炭、陶粒、聚丙烯空心球3种填料,以排硫硫杆菌(Tiobacillus thioparus)接种生物滴滤塔处理含H_2S气体,研究了进气H_2S浓度、气体停留时间等参数对生物滴滤塔去除H_2S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排硫硫杆菌接种生物滴滤塔处理含H_2S气体,挂膜速度快,系统运行稳定且脱硫效率高。3种填料中活性炭填料脱硫效果最好,固定进气H_2S浓度1.5 g·m~(-3),停留时间高于23 s时,H_2S去除率可以达到94.4%以上,H_2S去除负荷达333.16 g·(m~3·h)~(-1)。动力学分析表明,活性炭生物滴滤塔最大H_2S去除负荷为666.7 g·(m~3·h)~(-1),饱和常数为0.87 g·m~(-3)。随着实验的进行,填料塔的压力降会因为生物膜的生长和单质硫的积累逐渐增加,严重时导致气体完全堵塞,需要进行鼓泡反冲以除去积累的单质硫。  相似文献   

8.
逆流式和错流式生物滴滤装置脱臭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逆流式生物滴滤塔(DBTF)和错流式生物滴滤装置(CBTF)处理含氨和三甲胺的恶臭气体,研究生物脱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逆流式和错流式生物滴滤装置都能有效地去除含氮混合恶臭气体,对氨和三甲胺的净化效率可达99.4%以上。逆流式和错流式生物脱臭装置具有较好的抗冲击负荷,运行稳定。DBTF和CBTF的适宜工艺操作条件为:氨进气负荷分别为26 g/(m3.h)和24.6 g/(m3.h),三甲胺进气负荷都为113 g/(m3.h);停留时间分别为29.1 s和32 s,喷淋量分别为37 mL/min和51.5 mL/min,循环液pH值范围都是6.3~7.0。这为生物脱臭技术工程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采用装有凹凸棒石基铁氧化物多孔陶粒作为填料的生物滴滤塔,进行了长期实验室H2S脱臭实验。结果表明,该生物滴滤塔H2S的进气浓度低于500 mg/m3时,循环营养液喷淋量高于1.5 L/h,气体最佳停留时间为54.9 s,去除率在95%以上。代谢产物以SO2-4为主,转化速率在52.42 g/(m3·d)左右。该滴滤塔系统可稳定而有效运行。生物相观察表明,滴滤塔填料表面附着大量微生物,铁氧化物陶粒具有化学和生物惰性,有利于微生物的附着。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多面空心球与活性炭纤维组合填料构建生物滴滤塔(BTF),接种活性污泥净化苯乙烯废气。采用外加葡萄糖共代谢基质,气液相联合挂膜法启动生物滴滤塔,考察BTF启动及稳定阶段的工艺性能。结果表明,BTF的挂膜时间仅为20 d,实现了BTF的快速启动;适宜的苯乙烯进气浓度为195.2~1 478.2 mg/m3,停留时间(EBRT)为57 s,气液比为300∶1,系统最大去除负荷可达136.4 g/(m3·h);BTF对喷淋液p H的大幅变化及间歇运行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静压箱式错流生物滴滤床去除甲苯废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静压箱原理设计静压箱式错流生物滴滤床,设置进气静压区进一步改善气流分布情况,气流进入后在圆柱形静压区内动压降低,气流均匀分布.以甲苯为目标污染物、陶粒为填料、恶臭假单胞菌为菌源进行实验,研究静压箱式错流生物滴滤床的挂膜启动情况及稳定运行阶段甲苯停留时间、进气浓度对甲苯去除率的影响,分析了运行后期填料层压力损失增大的...  相似文献   

12.
生物滴滤塔处理苯乙烯气流的工效和生物膜微群落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培养驯化污泥菌种、类球形陶粒和循环液等构建生物滴滤塔.研究评价气体苯乙烯浓度、气体流量、循环液喷淋量对生物滴滤塔工效的影响,并对生物膜微群落中的微种群作了定性定量检测.当进口气体苯乙烯小于1 000 mg/m3、气体流量为200 L/h、循环液流量为10 L/h时,苯乙烯净化效率达90%以上,生化去除量为30 mg/(L·h);单位体积生物膜填料对苯乙烯的最大生化去除量为35 mg/(L·h).湿润生物膜微群落的优势菌种群包括恶臭假单胞菌、梭形芽孢杆菌、罗非氏不动杆菌等5种,恶臭假单胞菌等非芽孢杆菌的最大活菌数为5.5×107 CFU/g,并随生物滴滤塔运行时间延长有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3.
以市政污泥干化尾气中的主要含硫物质二氧化硫(SO2)为处理对象,从市政污泥中筛选出高效脱硫菌——嗜酸性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A.f),搭建了实验室规模的生物滴滤塔,考察了进气质量浓度、气体停留时间、营养液喷淋密度和营养液中Fe2+浓度对生物滴滤塔脱除SO2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生物滴滤法净化低浓度磷化氢气体,探讨填料种类、进气量、氧浓度、进气磷化氢浓度等因素对净化过程的影响。复合填料能促进气态磷化氢的吸附,但微生物对磷化氢的净化起决定性作用。进气负荷高于300 mL·min~(-1)(空间速度为8.2 h~(-1))时,滴滤塔内磷化氢去除率下降明显;进气中氧含量不足时,生物氧化进程受到抑制,磷化氢净化效果变差。在进气流量200 mL·min~(-1)、氧体积分数8.2%、磷化氢入口浓度20 mg·m~(-3)条件下,磷化氢脱除率可高达76.8%,定期废弃的吸收液中总磷含量均低于1.0 mg·L~(-1)。生物滴滤塔内具有较高的微生物种群多样性,细菌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最为丰富,主要的细菌种属有: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甲醇杆菌(Methylobacterium)、嗜甲基菌(Methylophilus)及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相似文献   

15.
采用菌剂挂膜,活性污泥挂膜和自然挂膜3种不同方式形成生物滴滤塔,考察挂膜方式对生物滴滤塔去除H2s恶臭气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气H2S浓度为5mg/m3时,菌剂挂膜、活性污泥挂膜、自然挂膜形成的生物滴滤塔出气H2s浓度分别为15.7~17.4、11.6~14.8和15.0~15.9μg/m3;塔内压降分别为3—4mm水柱、6mm水柱和4—5mm水柱;喷淋后滤出液中硫酸根的浓度分别为14、22和17mg/L,硫的转化率分别为45%、60%和50%。当进气H2S浓度增大至7mg/m3时,3个塔经过7d的调整后,均能达到稳定状态,稳定后3个塔中出气H2s浓度和压降基本没变,喷淋后滤出液中硫酸根浓度依次增大至25、31和30mg/L左右。采用活性污泥挂膜形成的生物滴滤塔处理H2s的能力比菌剂挂膜和自然挂膜的高。  相似文献   

16.
以竹炭为填料,采用高效生物滴滤塔(BTF)中试装置处理污水提升泵站产生的以H2S为主的废气,考察了喷淋时间和喷淋频率对塔内轴向H2S去除率、滤出液中SO2-4浓度和pH、塔内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生物滴滤塔系统的空塔停留时间为6.43 s,喷淋时间和喷淋频率分别为1 min·次~(-1)和1次·(60 min)~(-1),BTF对H2S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达99.0%以上,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厂界排放标准;BTF滤出液中的pH值稳定在2.0~3.0之间,塔内的微生物为嗜酸性硫氧化菌;BTF对H2S的降解符合Michaelis-Menten动力学模型,在适宜喷淋条件下,BTF内的表观半饱和常数(Ks)和最大表观去除速率(Vm)分别为86.8 mg·m-3和22.3 g·(m3·h)~(-1),系统具有较高的抗负荷冲击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一种缺氧型生物滴滤塔对硫化氢去除的最佳反应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取自污水处理厂二沉池活性污泥载入生物滴滤塔中,与传统生物滴滤塔对比,考察了在缺氧条件下微生物对H2S的去除效率,最适工艺运行条件及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运行条件:温度为30℃,pH 6.0,H2S入口浓度C1=1 000 mg/m3、C2=2 000 mg/m3、C3=3 000 mg/m3,对应的最适气体流量和循环液喷淋量分别为35~55 L/h、45 L/h、55L/h和20 L/h、40 L/h、50 L/h,该生物滴滤塔最高H2S负荷率可达6.9 g/(m3.h),具有较高的H2S去除效率,最适工艺运行条件的确定对实际大中型沼气发酵池净化配套系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一种新型有机复合填料作为生物滤床中微生物的附着载体,接种经过驯化筛选的专性甲苯降解菌,填装于生物过滤塔中净化低浓度甲苯气体。研究了新型有机复合填料在长期运行时的情况,考察了进气流量、入口浓度、床层温度和填料湿度对生物滤床的影响,最终经过优化得出,此种填料的生物滤床能够为微生物提供良好的附着生长环境,并能保持滤床的高效稳定运行,当进气流量为0.4 m3/h,入口浓度为400 mg/m3,床层温度为30℃,填料湿度为50%时,生化去除量达到30.6 g/(m3.h),并且在此条件下滤床具有良好的耐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19.
采用菌剂挂膜,活性污泥挂膜和自然挂膜3种不同方式形成生物滴滤塔,考察挂膜方式对生物滴滤塔去除H2S恶臭气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气H2S浓度为5 mg/m3时,菌剂挂膜、活性污泥挂膜、自然挂膜形成的生物滴滤塔出气H2S浓度分别为15.7~17.4、11.6~14.8和15.0~15.9 μg/m3;塔内压降分别为3~4 mm水柱、6 mm水柱和4~5 mm水柱;喷淋后滤出液中硫酸根的浓度分别为14、22和17 mg/L,硫的转化率分别为45%、60%和50%。当进气H2S浓度增大至7 mg/m3时,3个塔经过7 d的调整后,均能达到稳定状态,稳定后3个塔中出气H2S浓度和压降基本没变,喷淋后滤出液中硫酸根浓度依次增大至25、31和30 mg/L左右。采用活性污泥挂膜形成的生物滴滤塔处理H2S的能力比菌剂挂膜和自然挂膜的高。  相似文献   

20.
生物/生态技术协同修复城市景观水体的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武汉动物园鹤岛水体的污染状况,结合景观建设,采用生物滤罐和生态型岸边带相结合的生物/生态技术对该水体进行循环净化。实验结果表明,该净化系统对鹤岛水体水质有很大的改善作用,解决了以前水体混浊、夏季水体中藻类浓度高的问题,景观功能明显提高。该系统中生物滤罐起主要作用,夏季净化效果较好,对于总氮(TN)、总磷(TP)、COD、溶解态氮、氨态氮都有很好的净化效果;冬季效果略差,以过滤作用为主,对溶解态污染物去除作用微弱。岸边带在冬季基本没有净化效果,夏季则净化作用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