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新接班,一个同事语重心长地和我说:"我看你怎么"收拾"小张这孩子,前面三年他可是"风云人物"呀!"迎头一棒,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呀?上课捣乱?作业不做?欺负同学?与老师作对?天啊!我该好好地想想"制服"这孩子的方法。于是,就有了我天天揪着小张的小毛病做文章的场面了:你怎么上课又不认真听讲了;你怎么又在队列里讲话了;你怎么又和同学闹矛盾了,等等!孩子,给我的反应  相似文献   

2.
<正>在信息技术走进课堂,网络媒体融入生活的今天,小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非常广泛,他们比以前更"聪明"了,知道的东西更多了。他们中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就养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从小就在赞扬声中长大,所以表现欲很强。在课堂上常常发言踊跃,无所顾忌。面对这样的孩子,怎样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对新时代的教师而言是一个挑战。一、描述学生小H是个活泼外向的小男孩,数学成绩很不错,而且十分稳定。一年级刚进来的时候就引起了我们老师的注意,因为他常常滔滔不绝地和老师、同学分享他在书上或长辈那里看到或听到的内容,这个男孩子很聪明,很有灵气,老师和同学都非常喜欢他。开始注意他是因为不管是上课还是课后他总围着我问问题:"老师,你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恐龙为什么会灭绝呢?"五花八门的问题常常从他嘴里脱口而出。有的时候我会不厌其烦地告诉他答案,有的时候我会假装糊涂故意问他:"这个问题我也不知道,你知道吗?"而他会非常乐意地、滔滔不绝地把他了解的讲给我听。有的时候我不能确定答案我会直接告诉他:"这个问题老师也不是很清楚,需要回家查一查,明天把答案告诉你吧。"他第二天一碰到我总会追着我问正确  相似文献   

3.
<正>作文,想说爱你并不容易。就目前来说,大部分老师都认为作文难教,学生则认为难写,畏难心理师生共存,笔者也不例外。但上海闸北八中刘京海校长的成功教育理论让我似乎看到了打开成功作文之门的希望。回顾我的作文教学历程,我发现自己也曾拥有这把打开作文成功之门的钥匙。【案例一】张华同学是一个似乎"一无是处"的男生,年纪比一般同学大两岁,身体相对显得高大,时时透着一份野性。学习成绩差和经常闹事是他给老师留下的两大印象。  相似文献   

4.
<正>【案例】刚接手5班的时候,我就发现小兵(化名)有些刺眼。排队时拖拖拉拉,吃饭时大声喧哗,上课不仅不注意听讲,还随便插嘴,作业质量差,上交不及时,欺负小同学,同学都不愿理他。有一天,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一个学生慌慌忙忙跑了进来,"老师,小兵为了和8班的同学争乒乓球桌,在操场打起来了!"我冲到操场,"战争"已经结束,只见8班的学生的衣服被小兵扯破了,在委屈地抹眼  相似文献   

5.
<正>"老师,张某又没交作业!"星期一早晨,初二年级一班物理科代表李某来交物理作业了。"噢!知道了。随他去吧!"我笑着对课代表说。她一脸的诧异。张某已不是第一次没交作业了,而且还有一部分学生也有类似情况,看来是时候了。课堂上,我与学生进行了以下对话:"你愿意并且喜欢做作业吗?"所有学生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回答。"没关系,请同学们实事求是地回答我。"  相似文献   

6.
<正>"跨过了一个坎,又拐了一道弯,来到了你门前……"可别认为这是情歌《过三关》哦,这可是我的一次狼狈的家访经历啊,不怕同行们笑话,现在给大家爆爆料。那年,我刚从偏僻的乡村小学调到县城的这所小学,担任五(2)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初来乍到,年轻又憋着一股干劲,非常希望带好班级。可不久,我就碰钉子了,班上有个叫吴涛(化名)的男孩不管上什么课都不认真。科任老师抱怨:他上课跷二郎腿不算,还把脚架在课桌上;作业马虎,还经常不做;学生哭诉:他时常  相似文献   

7.
小幽默     
<正>关掉当西瑞尔到他最不喜欢的侄子家做客时,他不得不听他侄子演奏钢琴。一曲终了,他侄子问:"您觉得怎么样?"西瑞尔答道:"你应该上电视。"他侄子高兴地说:"您认为我弹得很好吗?""不,"西瑞尔说,"你要是上了电视,我就可以把它关掉了。"作弊高招考场上,考试进行中。突然,一同学举手高喊:"老师,我24题看不清。"没过一分钟,另一同学举手高喊:"老师,我24题的C选项看不清。"  相似文献   

8.
<正>我班有个学生叫张某。他是个老实的孩子,从不调皮捣乱。可月考后他老实得甚至整天很少说一句话,这不寻常的举动引起了我的重视。我逐渐了解情况,原来他在家也一直很少说话,很少和朋友玩,一直被爷爷娇惯着,经常还被妹妹欺负哭。平时课堂上他很少举手,经常丢三落四,作业乱,不主动打扫卫生。我从心底期待着有一天看到他活泼地出现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面前,并且能主动些,大胆些。有一次,我把他拉到身旁,他有些紧张,头低着,不敢直视我,我又是一番鼓励:"语文课上你的表现真棒,同学们都为你鼓掌,为  相似文献   

9.
<正>在一节课上,讲到青春期心理特点"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矛盾"时,我忽然很好奇,我们班的学生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会选择向谁吐露心声呢?于是,我给出了一道这样的选择题:"当你有了小秘密的时候,你最愿意与谁分享?A.父母。B.老师。C.朋友。D.其他。"让学生不记名把答案写好交上来。出乎我意料的是,大部分学生在纸上写着"吴老师"。诧异之余,一股暖流涌入我的心田。我们班同学也曾和其他班的同学一样,不太愿意和老师谈及自己的心  相似文献   

10.
<正>吹总:阿笨!快收拾行李,我们要出门采牛皮了!阿笨:……吹总:阿笨,你已经坐在牛皮堆里一个早上了!阿笨:我真想变成一块石头,一动不动!吹总:我明白了,阿笨和王礼同学一样,勤快被女巫收购了!只听王礼泪流满面地吹道:今天,很普通的一天,我竟然遇到了一个自称是懒惰之王的女巫,她笑眯眯地对我说:"小姑娘,我是收购勤快的女巫,你愿意成为一个什么也不用做的人吗?""什么也不用做?不用写作业,不用弹钢琴,不用……真的吗?"我一听,惊喜得叫了起来。"是的,是的,只要你把勤快卖给我!"女巫满脸笑容地回答。  相似文献   

11.
<正>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批改作业是数学教师的常规工作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应用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课内所获知识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它不仅可以调节学生学习的行为,也可以调节教师施教的行为。但通常情况是:教师大量盲目地布置作业,学生草草机械地做完,为"完成"作业学生甚至采取"互助式作业法",即你做几科作业给我抄,我做另外几科给你抄,还有的学生根本不屑做  相似文献   

12.
小幽默     
<正>谁最合适妻子:亲爱的,我想在钢琴上放一座音乐大师的塑像,你看莫扎特、贝多芬、李斯特之中谁最合适?"丈夫:当然是贝多芬了!妻子:为什么?丈夫:因为它是聋子。公民权利法律课上,老师布置作业,让大家回去熟读关于公民权利的内容。第二节课上,他叫一个学生说出10项公民权利。学生站起来,没回应。老师说:"好吧,你就列举5项吧!"这个学生仍不出声。老师无可奈何地说:"只要你讲出你身  相似文献   

13.
<正>立德树人乃教育之根本任务。当下,积极倡导"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的良好风气,摒弃"唯分数论英雄"的思想观念,成为德育升级之关键。教师唯有立足德育,倾力打造学校德育升级版,才能圆树人之梦。教师的职责正如俄国教育家赞可夫所说:"不应当仅限于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和技巧,还要教育学生,这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无独有偶,我国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教育本身就是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而不能只教书不育人,抑或只育分不育人。在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中,主人翁伊夏不正是被一个特别的老师唤醒的吗?他对家庭作业、分数和名次一点儿都不感兴趣,在学校也总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同学的嘲笑、老师的责  相似文献   

14.
我是盗梦者     
<正>只听韦舜毅神秘兮兮地吹道:夜深人静,我捧着《哈利·波特》看得如痴如醉,看着看着,书中突然闪出一道金光,哈利·波特竟然站在我面前,把我惊得瞠目结舌。他把一根银光闪闪的魔杖递给我,说:"你是我的粉丝,所以我把这根魔杖送给你,不过,只有惩恶扬善,它才有法力。"话音刚落,哈利·波特就消失了。我握着魔杖半晌回不过神来。确定这不是梦后,我发现魔杖的手柄上有三个按钮:"寻梦""盗梦""造梦"。  相似文献   

15.
<正>近几年来,社会各界对"留守学生"的关注越来越多,我校也设立了"农村留守学生研究"这一课题,作为班主任的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主要负责"留守学生在校行为习惯的养成"这一子课题中学习习惯的研究。我对我校三年级42名留守儿童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的整体学习习惯状况堪忧。学习习惯较差(作业完成情况较差,甚至不做作业)的"留守儿童"有14人,占被调查"留守儿童"总数的33.3%;学习  相似文献   

16.
小幽默     
<正>老师比爸爸聪明上完地理课后,老师问一小学生:"你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学生:"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觉得老师比我爸爸聪明。"老师笑笑说:"说说看。"学生:"我爸爸喝了酒才知道地球在不停地转动,而您不喝酒就知道了。"哪种动物老师:有一种动物有两只脚,每天早上太阳公公出来时,它都会叫你起床,而且叫到你起床为止,是哪种动物呀?一学生:是妈妈。  相似文献   

17.
<正>一、"乱花渐欲迷吾眼"——真是太粗心了吗现象描述1:我把题目抄错了。上完"一个数除以整数"后,我给学生留了几道练习题,其中有一题是3.5÷14,居然有4个学生做上来是53÷14,还有一个学生跑到办公室来问我说:"老师这道题目你出错了,除不尽的。"这些学生订正以后,都觉得是自己太粗心,把题目抄错了。几天后进行单元测试,3.484÷5.2,也有3个学生做成3.484÷2.5,其中两个是前面  相似文献   

18.
<正>曾经听过一个故事:有位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想把钓到的鱼送给他,小孩却摇摇头,老人惊异地问道:"你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要学钓鱼。这些鱼一下就吃完了,要是我会钓鱼,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老子曰: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故事和话语虽然简单,但蕴涵的道理,却耐人寻味。假如我们把知识比作"鱼",那么教师的任务,就不能只是端出"鱼"来喂了。当代教育界流行一句名话,即"教是为了不教",国外教育界也提出"为迁移而  相似文献   

19.
<正>主编大叔:同学,是一起嬉闹、一起成长的小伙伴。他胖嘟嘟的脸庞,他嘻嘻哈哈的言语;他那次哭,他那次笑……他的举手投足总是让人难忘。新学期到了,我们又能见到活泼的小伙伴们啦!快拿起笔,把他们介绍给大家吧!一、同学有神功——小伙伴把我惊呆了我用力过猛,把羽毛球打飞了,落到了旁边的树杈上。我懊恼起来,张超却不担心,莫非他有办法把树杈上的羽毛球取下来?只见他把  相似文献   

20.
<正>506班的严鑫可厉害了!你别看她个子不高,跑步的速度超快!她跑步时眼睛总是盯着前方,摆出标准的跑步姿势,犹如一阵风似的飞了出去,不一会儿就把接力棒传给了下一个同学,她可真棒!周宣谊要把棒递给鲍作坤了,只听"啪"一声——棒掉了。接力棒可真淘气,不听鲍作坤的使唤,偏从他的手中跳了下来。同学们都急坏了,鲍作坤反应快,捡起棒就跑,生怕耽误更多的时间。我忍不住用手捂住了眼睛,因为我不想看到别班选手超越我班选手。可我耳边又响起李老师对我们说过的话:"如果前面同学掉棒了,别灰心,只要后面的同学每人追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