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能源就地转化的概念虽已有两个定义,但它们没有完全反映能源就地转化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特点和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对之进行深入研究,从能源就地转化扩大资源地能源与能源转化设备消费内需、调整资源地与能源消费地的经济结构、转变其经济增长方式、增强资源地的发展能力、缓解我国的能源运输压力和缩小我国地域间发展差距6个方面对之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2.
彭近新 《绿叶》2011,(7):13-27
开发利用绿色低碳能源已成全球共识,以绿色低碳能源和低碳技术为基础的绿色低碳发展发展呈现磅礴之势,诸多国家绿色低碳发展显现出云蒸霞蔚的图景。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和经济全球化角度考察,绿色低碳经济既不是昙花一现的时尚,更不是人为设局的陷阱,而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必然的一场深刻能源革命和产业革命。在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潮流中,中国应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转型的高度审示和统筹长远的总体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3.
正能源是人类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一个动力源,是社会再生产循环往复的基本支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领域。我们要继续深化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全面推进中国能源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转型。  相似文献   

4.
本期导读     
《绿叶》2016,(2)
正绿色低碳,可持续利用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与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迅速展开,可再生能源产能与增长速度跃居世界首位。但也不能忽视,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伴随工业化、城镇化的全方位深化,能源发展存在着需求缺口巨大、结构不平衡、利用效率偏低、污染严重等诸多矛盾,并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瓶颈。这就要求  相似文献   

5.
王毅 《绿叶》2008,(8):46-52
探索低碳发展道路,是人类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选择。低碳道路的核心是:建立经济高效、能源节约、低碳排放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形成可持续的能源系统、技术体系和产业结构。中国的低碳发展之路,应该是一条立足于基本国情并且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的渐进式道路,目标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导向型社会",重点是围绕提高能源效率和构建清洁的能源结构开展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6.
周凤起 《绿叶》2008,(9):30-35
中国核电起步不算晚,但进展不算大;太阳能发电面临的关键问题是价格太高,如能适时引入招标定价机制降低电价,将会增强其进入社会的竞争力。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在未来将是重要的补充性、替代性能源。中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在能源消费中达到10%,2020年达到15%,这是非常雄心勃勃的。  相似文献   

7.
能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以四川省统计年鉴及相关数据资料为基础,参考美国能流图绘制了四川省2010年的能流图,并对四川省2005~2010年间的能源输入、输出、消耗,以及相应的污染物排放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近年来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迅速,年均增长率达10.8%,能源对外依存度较高,尤其是石油。能源消耗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传统化石能源所占比重偏高,2010年达77.18%。同时构建了能源-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能流分析指标,分析了2005~2010年四川省能源、经济、环境两两子系统及三者系统之间的协调度,结果显示:四川省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度不断上升,2010年三者综合协调度0.97238。最后根据能流分析、污染物排放水平、协调度分析等结果,提出了四川省能源发展战略、能流的优化管理、节能减排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业秸秆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资源,充分开发利用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能源结构调整,其经济效益是十分可观的。大力发展农作物秸秆利用产业,对于充分利用作物再生资源,增加农民收入,推进科技创新,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9.
能源日益成为城市和区域发展的瓶颈。利用SPSS回归聚类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以中国能源消耗规模最大的山东省为研究对象,总结山东能源危机现状特征。山东的能源危机不仅仅是能源自身的问题,目前已经演化成为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瓶颈、环境污染的源头、城市化健康发展的障碍、区域差距扩大的诱因。它映射和引致了经济、社会、环境和生态等一系列关联效应,其影响已从区域层面扩大到全国乃至世界层面。要保障21世纪山东快速城市化进程的能源供给,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基础,多元化、优质化的能源战略是关键,集约紧凑型的城市化战略是必然选择,同时必须建立科学的能源监管和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10.
能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城市空气环境质量与能源结构合理与否密切相关,也是改善空气环境质量的关键。文章客观的反映了乌鲁木齐冬季采暖期使用燃煤能源,对人居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对乌鲁木齐清洁能源的储藏量及利用情况进行了介绍,并为发展清洁能源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绿叶》2016,(2)
正绿色化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一种创新,是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下,实现经济、社会、人口全面可持续发展。瑞典在实现绿色化与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成为双赢的典范。瑞典的绿色化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是欧洲较先倡导绿色化的国家。从1980年开始,瑞典逐步减少煤炭使用量,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目前,其能源结构是水电、核电各占1/3;煤炭、石油、天然气占15%左右;其他是太阳能、沼气等,到2050年逐步放弃使  相似文献   

12.
试论低碳经济背景下的政府职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经济与社会的进步,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正愈演愈烈,迫切需要由高碳经济转向低碳经济。中国目前的发展模式与消费结构仍处于高碳状态,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政府作为经济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当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履行好其对外交流、对内调控的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13.
《绿叶》2014,(12):84-85
正2014年12月4日,第十届"中国可持续能源记者之星"颁奖典礼在京举行。来自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各大媒体的17名记者(或团体),来自中国环境报社、南方能源观察杂志社、中国工业报社的3名社长总编获奖。"中国可持续能源记者之星"评选活动由能源基金会中国、绿色低碳发展智库伙伴和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联合举办,旨在表彰上一年度在中国可持续能源报道领域有突出贡献的记者,并通过这种形式鼓励更多的记者参与到可持续能源的报道中来。本次颁奖典礼上,能源基金会中国低碳发展项目主任胡敏致开幕辞。  相似文献   

14.
能源可持续发展研究的背景 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是源于对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盲目的经济增长方式将对全球资源和环境造成毁灭性的影响,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威胁,人类也逐渐认识到其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于是1987年“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被正式提出。  相似文献   

15.
钟钢  曹丽君  贾玮 《四川环境》2010,29(5):82-86
通过对工业园区低碳发展模式的评估,分析其低碳发展的能源特征、经济特征与人力特征,并确定工业园区二氧化碳减排的潜力能源。基于能源-碳减排(EC)、经济-能源-碳减排(EEC)和人力-经济-能源-碳减排(HEEC)三种不同情景,在未来发展的一定规划期内,对工业园区具有二氧化碳减排潜力的能源进行规划分析,确定其年递减率,从而实现工业园区不同情景下的二氧化碳减排。通过实际案例研究,证明了评估与规划分析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生物质能源是未来人类社会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利用已有统计资料和数据,定量估算了临沂市生物质能源资源潜力.研究表明,临沂市每年可利用生物质能源资源总量折合标准煤263.1万t,其中秸秆约占2/3,临沂市生物质能源密度比周边地区低.在摸清资源家底的基础上,探讨了临沂市生物质能源开发战略,即临沂市应大力发展小型、分布式生物质能源项目,谨慎发展大型生物质能源项目,不宜进行车用生物液体燃料开发,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应同环境保护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7.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可再生能源开发潜力巨大,产业带动作用显著,具有优越的资源禀赋和发展条件。近年来,西部民族地区可再生能源开发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面临着资金、技术、人才与政策等诸多问题。理清西部民族地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动因、特征与主要问题,科学实施可持续发展策略,对区域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开发利用、社会经济发展与能源供给、能源结构低碳化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西部民族地区应当持续推进政策协调与制度创新,扩大投融资渠道,因地制宜地确立发展路线图,加大研发投入,建立开发合作机制与技术创新协作平台,实现跨区域协同联动,以达到区域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生物质能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物质能源作为惟一可再生、可替代化石能源转化成气态、液态和固态燃料以及其它化工原料或者产品的碳资源,随着化石能源的枯竭和人类对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关注,其替代化石能源利用的研究和开发,已成为科学研究和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对生物质能的资源分类和利用方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生物质能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存在的瓶颈以及前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一、现状概况农村能源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关系到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与农业生态环境改善的大事。目前上海市郊10个县农村能源供需矛盾突出。近几年除增加常规能源(煤、电、油)的供应量外,重点抓了生活用能的开发、节约和综合利用、大力推广省柴灶、稳步发展沼气,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对缓和生活用能起了重要作用。随着外向型经  相似文献   

20.
据有关资料报道,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它的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利用能源,又不污染环境,是人类在社会发展长河中,不断追求的目标,大规模开发利用太阳能,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一环。太阳能,因为它是一种辐射能,不带任何化学物质,是最洁净、最可靠的巨大能源宝库。经测算表明,太阳能释放出相当于10万亿千瓦的能量,而辐射到地球表面的能量,虽然只有它22亿分之一,但也相当于全世界目前发电总量的八万倍。当今世界能源结构正在发生新的变革。专家们认为,用太阳能代替所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