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本文以硅藻土为吸附剂,静态处理含铜废水,探讨了硅藻土用量、吸附时间、初始p H值、反应温度和污染物初始浓度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污染物浓度为60mg/L,硅藻土用量为5 g/L、吸附时间为30 min、p H值为5、温度为25~35℃时,铜离子去除率可达62%。在30℃及p H等于5时,最大吸附量为13.831 mg/g,符合Langmuir方程。  相似文献   

2.
该文研究了以硅藻土及颗粒硅藻土作为吸附剂处理油田采出水生化废水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一级硅藻土及硅藻精土对COD的最佳吸附时间均为60 min;一级硅藻土对COD的去除率约为29.3%,最佳投加量为300 mg/L;硅藻精土对COD的去除率为40.6%,最佳投加量为200 mg/L。经1 000~1 200℃灼烧所得颗粒硅藻土对COD有较强的吸附效果,经处理后的油田采出水可达到一级A标准。颗粒硅藻土饱和后经500~600℃灼烧2 h可实现有效再生,在同样进水条件下出水可达一级B标准。颗粒硅藻土对难降解有机物质吸附性能良好,装置出水中丙酮、二氯甲烷、甲苯、正十一烷、四氯化碳、苯等含量均小于1μg/L。  相似文献   

3.
为了应对水体中六价铬的污染问题,文章研究了活性氧化铝(AA)对六价铬的吸附效果。实验考察了吸附过程中的影响因素pH、六价铬初始浓度、投加量和吸附时间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活性氧化铝对六价铬的吸附效果受pH的影响较大,六价铬的去除率随着pH值的升高先升高然后降低,最佳pH为3,去除率为84.04%。六价铬的去除率随着活性氧化铝的投加量和吸附时间的增加逐渐升高然后趋于稳定,最佳的投加量和吸附时间分别为10 g/L和90 min,去除率分别为87.34%和84.04%。随着初始浓度的不断上升,六价铬的去除率逐渐下降。在原水条件下的吸附速度和吸附容量都比在纯水条件下低。平衡吸附数据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活性氧化铝对六价铬吸附效果非常好,可以作为去除水中六价铬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自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水源水中痕量苯系物的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色谱柱、无机盐加入量、顶空平衡温度和时间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DB-FFAP毛细管柱对苯系物分离效果较好,顶空平衡温度和平衡时间分别为80℃和15 min时为最优的实验分析条件,氯化钠加入量3g可使苯系物的响应值达到最大。在此实验条件下,7种苯系物在7~14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在0.9997以上,检出限范围1.27~2.11μg/L。当水体中加标浓度约为21、63、106μg/L时,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3.1%~95.8%、95.9%~103%、97.6%~106%,相对标准偏差为4.6%~7.5%、3.6%~6.6%、3.1%~5.2%。  相似文献   

5.
改性活性炭治理室内空气中甲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利用亚硫酸氢钠和碳酸钠改性的活性炭对室内空气污染中甲醛进行了治理研究,考察了颗粒活性炭、粉末活性炭、改性活性炭对甲醛去除率的影响。测试了改性活性炭的平衡吸附量,吸附穿透时间。结果表明,亚硫酸氢钠和碳酸钠改性的活性炭对甲醛的去除率为60%,动态治理后能够达到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并通过扫描电镜图谱分析了改性活性炭的吸附机理。  相似文献   

6.
《环境保护科学》2015,(6):50-53
选用木质、果壳、椰壳和煤质4种不同材质的活性炭,经过HNO_3酸化和Na OH碱化,选出对苯酚和亚甲蓝吸附效果最好的活性炭,并进行最佳投加量,最佳pH值和最佳吸附时间的研究。结果表明:碱化木质炭比表面积大、孔隙发达,吸附效果最好。对于初始浓度为1 g/L的苯酚和亚甲基蓝溶液,最佳投加量分别为1.5 g和0.5 g。当pH10时,碱化木质炭对苯酚有较高的去除率,pH值对亚甲基蓝影响不大,在强酸,中性及碱性溶液中吸附效果更佳。碱化木质炭对苯酚的吸附速度高,在极短时间内去除率高达到88%。当亚甲基蓝的吸附时间在20 min之后,碱化木质炭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趋于平衡,去除率达90%。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改性介孔碳对饮用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利用氯化铁和氧化锰分别对介孔碳进行改性,对硫化物、二氯乙酸和大肠杆菌这3种指标的去除效能和时间、吸附剂投加量等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C-Mn O复合材料对单一硫化物的吸附量低于介孔碳外,在各种不同条件下改性材料均比介孔碳的吸附能力有一定提高。此外,对于硫化物、二氯乙酸和大肠杆菌的混合污染物,C-Fe复合材料和C-Mn O复合材料对硫化物的去除率在介孔碳98.6%基础上增加至99.98%和99.73%;C-Fe复合材料和C-Mn O复合材料对二氯乙酸去除率在介孔碳43.62%基础上分别提升到45.37%和44.92%;介孔碳能吸附90%的大肠杆菌,改性材料对大肠杆菌的吸附能力略有提升,均从90%升至95%,改性介孔碳去除污染物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8.
污泥基生物炭对垃圾渗滤液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城镇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原料制备生物炭,研究了其对垃圾渗滤液中污染物吸附性能,旨在探索市政污泥综合利用方法和"以废治废"的治理技术途径。结果表明:当生物炭投加量为20 g/L时,垃圾渗滤液的COD和TP去除效果最佳,去除率分别为36.76%和78.36%,NH_4~+-N去除率随生物炭投加量增加而增加;上述三者不同污染物去除的最佳反应接触时间分别为50 min、30 min和≥2 h;生物炭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机理主要表现为离子交换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五级跌水复氧式沟渠工艺,并通过沟渠填料选择、跌水坡度和高度优化等试验,以期提高系统的高效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蛭石对NH_4~+-N和TP的吸附量随时间先快速增大至变缓直至平衡,平衡时蛭石对NH_4~+-N和TP的吸附量分别为3.269、1.635mg/g。通过蛭石吸附动力学模型拟合得出蛭石对NH_4~+-N和TP的吸附以表面吸附为主;跌水是改善沟渠系统溶解氧状况的有效措施之一,跌水高度为35 cm时能达到较为理想的复氧效果;同时坡度=0.10时有利于污染物的去除;处理装置的监测表明,COD、NH_4~+-N、TN和TP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94.38%、81.26%、77.28%和85.99%,出水水质可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0.
将铁锰氧化物与坡缕石黏土结合制备了复合材料FO/P、MO/P和FMO/P,由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复合材料吸附磷的性能,考察了氧化物与坡缕石质量比、焙烧温度、溶液p H值、离子强度和振荡时间对吸附量的影响,探讨了吸附动力学、吸附平衡和机理。结果表明,FMO/P的吸附性能优于FO/P和MO/P,铁锰氧化物与坡缕石黏土的质量比为0.1的FMO/P对20mg/L的磷溶液去除率可达95%,吸附量明显受溶液p H的影响,离子强度对吸附量影响较小,磷吸附在复合材料表面主要形成内层络合物,60 min可基本达吸附平衡,过程符合pseudo-second-order方程,具有化学吸附的性质,FMO/P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方程,有不均匀吸附的性质,饱和吸附量达49 mg/g。  相似文献   

11.
研究介孔复合吸附材料对微污染水源水中有机污染物和总磷的去除效果。"静态吸附"试验结果表明,介孔复合吸附材料对微污染水源水的TOC和总P去除率分别为76.7%和68.9%;TOC饱和吸附量为5.27mg/(g·L),总P饱和吸附量为0.486mg/(g·L);"动态吸附"试验结果表明,介孔复合吸附材料的最佳处理量为35mL/g,最佳吸附流速为5mL/min,在此条件下对TOC和总P的去除效果分别为68.7%和20.3%。综上所述,介孔复合吸附材料的整体吸附效果与活性炭相当,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主要考察了菌株Dyella ginsengisoli LA-4对重金属Ni2+的吸附性能,同时,利用表面响应法对菌株Dyella ginsengisoli LA-4吸附Ni2+的条件(接种量、pH、Ni2+浓度等)进行了优化,并考察了其动力学及吸附等温曲线特性.实验结果表明,菌株Dyella ginsengisoli LA-4吸附Ni2+的最优条件为:接种量10.64 g.L-1,pH为6.50,Ni2+浓度为19.20 mg.L-1,此时的Ni2+最大去除率为99%.动力学分析表明,吸附平衡时间约为30 min,吸附可分为表面快速吸附和缓慢重金属积累两个阶段.利用Langmuir吸附模型能较好地描述菌株Dyella ginsengisoli LA-4对Ni2+的等温吸附行为,最大吸附量为25.81 mg.g-1.  相似文献   

13.
将天然松果粉分别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硫酸、氢氧化钠进行改性,以改性松果粉为吸附剂,探究了不同pH、投加量、吸附时间对罗丹明B吸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硫酸改性的松果粉对罗丹明B染料废水的最佳吸附条件为:硫酸质量浓度为2 mol·L-1,pH为6,罗丹明B初始质量浓度50 mg·L-1,吸附剂投加量4 g·L-1,吸附时间150 min,此条件下脱色率达到97.72%,吸附量达到12.22 mg·g-1.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此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属于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4.
以复合磁性纳米凝胶球(Fe3O4@PVA-SA-PAC)为吸附剂,探究其对水中磺胺甲噁唑(SMX)、环丙沙星(CIP)、甲氧苄啶(TMP)抗生素类污染物去除效果,并分析pH、投加量、污染物初始浓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pH=3时最有利于抗生素吸附;吸附量随着初始浓度增大而上升,随着投加量增加而下降;3种抗生素吸附表现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共存、均质单分子层吸附与非均质多分子层吸附共同作用的状态。其中SMX与CIP吸附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而TMP更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温度为308 K时,Langmuir与Freundlich方程均达到较高拟合度(0.938≤R2≤0.998),此时SMX、TMP和CIP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47.188,59.649,96.468 mg/g;竞争性吸附试验表明复合凝胶球可同时吸附多种目标抗生素污染物,具备良好吸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复合吸附材料TLA的制备及其砷氟共除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硫酸钛、硝酸镧和活性炭为原料,制备了新型的TLA复合吸附剂.比较了TLA和活性氧化铝除砷除氟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和pH对除砷除氟效果的影响;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并对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TLA对砷氟的吸附容量显著优于活性氧化铝.在pH为7,砷氟单独存在时,TLA对砷和氟的Langmuir吸附容量分别是30.3mg.g-1和27.8mg.g-1;当砷氟共存时,TLA对砷和氟的Langmuir吸附容量分别是25.1mg.g-1和17.0mg.g-1.TLA对砷、氟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溶液pH值显著影响砷、氟去除效果.电荷分布多位络合模型(Charge-distribution multisite complexation model,CDMUSIC)能准确模拟砷、氟的吸附行为.  相似文献   

16.
杜娟  栾志强  解强  叶平伟  李凯  王喜芹 《环境科学》2013,34(12):4706-4711
测定了蜂窝状ZSM-5型分子筛(honeycomb ZSM-5 molecular sieve)对丙酮以及丙酮和丁酮双组分体系的吸附性能,考察了相对湿度、浓度、气流比速等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并由Wheeler方程计算了相关的吸附性能参数.结果表明,气流相对湿度对丙酮的吸附性能无明显影响,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疏水能力;在低浓度范围内,该材料对丙酮的动态饱和吸附容量随浓度的提高而增加,但在高浓度范围内(>9 mg·L-1),其动态饱和吸附容量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不再增加;利用其对丙酮和丁酮吸附能力的差异,该材料可以用于丙酮和丁酮的吸附分离.  相似文献   

17.
改性硅藻土对三种有机染料的吸附作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以天然硅藻土分别负载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四甲基溴化铵(TMAB)和壳聚糖,制得一系列改性硅藻土,研究了改性硅藻土吸附水中的阴离子染料(活性红120)、阳离子染料(亚甲基蓝)、酸性染料(玫瑰红B)的适宜条件及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天然硅藻土对亚甲基蓝、四甲基溴化铵改性硅藻土对玫瑰红B和壳聚糖改性硅藻土对活性红120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51.15、49.56、56.64mg.L-1,效果良好,可被直接利用.延长吸附时间、增大吸附剂用量、控制溶液的pH值(<6)都能提高改性硅藻土吸附剂的吸附效果;3种染料在各自吸附剂上的平衡吸附量Qe与平衡浓度Ce之间的关系均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表明改性硅藻土吸附染料以分配作用、弱的溶质吸收为主.改性剂的引入可以改变硅藻土的表面电性,从而对不同类型染料的吸附能力产生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8.
Reticulated foam shaped adsorbents are more efficient for the removal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particularly from low VOC-concentration indoor air streams. In this study composite structure of zeolite and metal organic frameworks(MOFs),referred as ZMF,has been fabricated by immobilization of fine MOF-199 powder on foam shaped Zeolite Socony Mobil-5(ZSM-5)Zeolitic structure,referred as ZF. The ZMF possess a uniform and well-dispersed coating of MOF-199 on the porous framework of ZF. It shows higher surface area,pore volume,and VOCs adsorption capacity,as compared to ZF-structure.Post-fabrication changes in selective adsorption properties of ZMF were studied with three common indoor VOCs(benzene,n-hexane,and cyclohexane),using gravimetric adsorption technique.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of ZMF with different VOCs follow the order of benzene n-hexane cyclohexane. In comparison with MOF-199 and ZF,the composite structure ZMF shows improvement in selectivity for benzene from other two VOCs. Further,improvement in efficiency and stability of prepared ZMF was found to be associated with its high MOF loading capacity and unique morphological and structural properties. The developed composite structure with improved VOCs removal and recyclability could be a promising material for small to limited scale air pollution treatment units.  相似文献   

19.
海藻酸钠凝胶球去除单宁酸和没食子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海藻酸钠-钙凝胶球、海藻酸钠-钙-铁(Ⅲ)凝胶球、海藻酸钠-铁(Ⅲ)凝胶球对水体中单宁酸和没食子酸进行吸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50mL(50mg/L)的模拟污水进行吸附,海藻酸钠-铁凝胶球和海藻酸钠-钙-铁(Ⅲ)凝胶球的吸附效果优于海藻酸钠-钙凝胶球,吸附120min后,使用Fe(Ⅲ)凝胶球对单宁酸的去除率可达97%,对没食子酸的去除率可达99%,对两种物质的吸附量分别为8.0、8.3mg/g,使用海藻酸钠-钙-铁(Ⅲ)凝胶球对单宁酸、没食子酸的去除率可达84%和97%,对两种物质的吸附量分别为7.0、8.0 mg/g。饱和吸附后海藻酸钠-钙-铁(Ⅲ)凝胶球可以再生利用,对单宁酸的去除效果随着降解再生次数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20.
多种材料对水中氨氮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针对黑臭水体中氨氮难以去除的问题,选取沸石、麦饭石、硅藻土、膨润土和活性炭这5种材料,通过实验考察所选材料对水中氨氮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更加适用于5种材料的数据拟合,得出最大吸附量分别为2. 067 3、0. 998 2、0. 758 0、1. 748 6和1. 016 0 mg·g~(-1),且接近实验值,因此化学吸附是主要的吸附方式;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方程对数据进行拟合,得出硅藻土更适合Langmuir等温方程,属于单层吸附,其他4种材料则更加适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为多层分子吸附,且5种材料的吸附都为有利吸附;通过投加量实验得知,沸石、硅藻土、膨润土和活性炭对氨氮去除率随投加量增加而升高,最大去除率分别为100%、10. 46%、49. 25%和16. 87%,而麦饭石先升高后降低,投加量为0. 4g时,取得最大值为48. 85%;在p H为4~10,沸石和麦饭石吸附量先增加后减少,而硅藻土、膨润土和活性炭的吸附量缓慢升高; 5种材料氨氮解吸量随初始浓度升高而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