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生态环境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生态环境评价与常规环境评价的意义及不同点,提出了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生态环境评价的主要步骤、指标体 系、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五三农场畜牧分场为代表,对其低山丘陵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状况、开发利用模式及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进行了探讨,为大面积低山丘陵区综合高效开发,增强农业后劲提供了典范.  相似文献   

3.
加强生物资源的研究与开发是一个战略抉择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张立生编者按:张立生同志的这篇文章,可读性很强,他建议我国的农业资源调查应向生物资源倾斜,应作为一个战略重点。我国有着巨大的生物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然而在调查研究、综合开发、利用保护...  相似文献   

4.
郧县农业后备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郧县农业后备资源的构成 ,对该县农业后备资源进行评价。分析了其适宜性和开发潜力 ,提出了优化的开发方案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根据区域经济立足资源,突出重点,综合开发,协高发展的总体战略,按开发项目的重点和时序分别讨论资源开发的污染防治及生态恢复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剖析近郊丘陵谷地资源优势及利用问题的基础上,应用生态学和系统论原理及方法,以市场为导向,进行谷地资源的多目标线性规划,通过对区域系统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及经济效益的分析,提出“以鱼鸭结合为龙头,稳定果园面积,发展高效种植业”的总体规划方案,采取低产幼龄果园改良、名特优苗木繁育、池塘高产养殖和建立高效种植制度等技术措施,对谷地资源实行立体动态综合开发,建立较稳定的近郊丘陵谷地人工农业生态系统,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7.
在人口、消费、高生产密度的影响下,世界垃圾增量远高于经济增长速度。目前垃圾处理在技术上以卫生填埋和堆肥为主;趋势是对垃圾资源开发处理系列化,综合利用多元化。为综合开发垃圾资源,应采取建立完善的资源再生经济产业体系、实现垃圾最小量化、开展相应高新技术的研究、制定优惠政策和相关法规。  相似文献   

8.
工业污染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处置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安徽省某市某房地产开发项目建在工业遗留污染用地上的区域土壤进行污染分析及处置方案的探讨。根据检测报告和现场考察,确定项目区内土壤受到对硫磷的污染。通过对对硫磷的危害迁移、挥发特性分析并比较对污染土壤处置方案,项目区考虑采用换土方法进行污染处理,并对挖出后的土壤进行合理处置,建议项目区内换土深度为0.6 m,其中建筑物没有地下室则不考虑换土,并对小区围墙基础加深至0.8 m,以免周边土壤中污染物随渗流对项目区的影响。项目区内污染土壤进行处置时,可以考虑分别进行处置,污染严重的区域按危险废物进行处置,其他区域进行简单处理用作道路或建筑物基础用土,或者放到山区林地里,以节约处置费用。  相似文献   

9.
国土资源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综合开发和整治国土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四化建设的组成部分,也是加强长期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土整治的核心是要搞好国土规划,即在地区资源条件和现有经济基础上,确定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的方向,合理调整地域经济结构,制定资源开发、治理、保护的措施和政策,以便为国家制定地区经济发展规划提供可靠的国土资源方面的科学依据。这就要求把国土资源看成一个整体,从战略的高度,即从国家全局和长远的利益出发,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打破行业界限、地  相似文献   

10.
农业宏观设计,目的在于正确拟定一个地区农业发展的战略规划。它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三:1)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力;2)合理设计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生态系统的功能;3)确定商品生产发展的项目、地域和规模。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以农业自然环境与资源的结构研究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农业资源经济学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环境退化,已成为现代全球性日趋严重的普遍问题。我国农业资源的人均占有量相对较少,珍惜和合理利用这些资源是一项基本国策。展望将来,农业资源经济的研究愈益显得重要。但是,迄今并未形成一门系统研究的独立学科。为了促进农业资源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本文就几个有关问题提出一些看法:首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的观点对资源和农业资源的新概念作了系统的分析概括;其次,对农业资源经济学的对象、任务和研究范围与内容,提出了以侧重农业自然资源的综合考察评价、综合开发利用、治理、保护与管理以及对社会资源中人口与劳动力的开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热区农业气候、土地资源图的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农业气候分类与土地特征(地貌、坡度)分级相结合的方法编制云南省热区图。这是用一张图,在同一块图斑上同时表示出农业气候和土地两种专业内容特征;按土地和气候的本来面目分型划类,并量算出各类型分区域的土地面积。这是一次新的尝试,以期使科学性和实用性能较好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闽南地区处于南亚热带,为全省纬度最低的一个区。本区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是我国东南沿海自然资源尚需深度开发的区域。本区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着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状况。为了探索本区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途径,通过近两年来的调查研究,我们提出了四方面的合理利用途径,对于闽南经济开放区的国土整治和资源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具有北方半干旱山区代表性和典型性的隋家窝铺小流域为例,在简要分析了生态系统退化的现状、特征和原因的基础上,根椐生态经济学原理,提出了退化小流域生态系统重建与农业资源开发的原则、方向、途径及措施。通过5a的实践,在生态经济沟、防护林体系、人工草地、抗旱农田和高产栽培示范区等建设中取得了明显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SD)模型对汉中盆地平坝区水资源系统进行仿真预测分析,并以系统动力学模型为基础,建立了汉中盆地平坝区水资源系统开发的多个方案,通过多方案、多目标综合评价,优选出本区水资源系统开发的最佳方案和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西藏昌都地区“三江”流域6县的林业资源,并对其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以保护为主,综合开发利用和管理的设想。  相似文献   

17.
不同类型区农用地整治对农田生产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产能提高为核心的农用地整治已上升为国家层面的重要战略之一。通过建立农用地整治影响下的农田生产能力估算模型,定量评价湖北省内平原、丘陵及山地3种不同类型区农用地整治对农田生产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农用地整治后,山地型整治区农田生产能力提高168.91%,丘陵型整治区提高57.78%,平原型整治区提高38.32%;②平原型整治区基础设施要素提高最大,为78.62%;丘陵型整治区水资源要素提高最大,为75%;山地型整治区基础设施要素提高最大,为199.12%;③总体上,基础设施要素对农田生产能力的贡献率都最大。建议国家农用地整治在政策上适当增加对山地型和丘陵型整治区的重视,项目区应合理配套农村居民点整治工程,并尽量避免生态损失。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西藏昌都地区“三江”流域6县的林业资源,并对其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以保护为主,综合开发利用和管理的设想。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重庆段)涨落带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初探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三峡水库是我国特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到2009年水库全部建成运行后将出现一个落差达30m的涨落带。涨落带土地肥沃,出露水面的时间长,光、热、水、土条件匹配好,有较大的开发价值。对涨落带进行保护性的开发利用,将缓解库区的人地矛盾、促进库区小康进程与可持续发展。论文以三峡库区的主体--重庆段为例,论述了三峡重庆库区涨落带土地资源的分布、特征及开发价值;阐明了涨落带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应注意的5个原则问题;结合库区气候、地貌及水位变动等条件,初步探讨了涨落带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6种模式;对开发利用中可能存在的生态与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为合理制定涨落带的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