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中国城市综合减灾体系建设及其系统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中国城市减灾现状分析入手,重点剖析城市减灾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并探讨了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如何确立防灾灾的地位,进而用系统科学思路研究城市综合减灾的体系建设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较为科学地解决了跨世纪的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生态减灾的法律调整:以环境法为进路》一书是针对生态减灾的法律法规进行研究的书籍。为了减少人类面对自然灾害时受到的伤害与损失,人类运用防护、维修、建设等方式,提前预防自然灾害,这是一种新类型且可防止生态破坏的减灾方法,可有效提升人类社会抵抗自然灾害冲击的能力。目前,我国关于生态减灾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生态减灾的法律调整:以环境法为进路》一书是针对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减灾等法律制度完善等问题进行研究的。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中国自然灾害的基本现状,总结了建国以来的减灾工作状况,提出经济发展中防灾之对策,为下世纪中国抗灾策略提供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广西城镇化建设中的自然灾害危险性进行研究。指出广西城镇化建设中县域自然灾害的危险性和城镇化建设工作对策。由于广西各县域自然灾害危险性不一样,其城镇化建设中对自然灾害的重视和防范也将有所差异。城镇化建设中自然灾害防灾减灾对策工作对策:(1)开展对自然灾害的多学科综合研究;(2)建立统一管理、统一指挥的广西减灾系统工程;(3)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全民减灾防灾意识;(4)加强防洪减灾工程的规划与建设;(5)对新建居民房屋、城镇化建设等要按照防震有关规范要求进行设计;(6)认真贯彻执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有效规范人类工程活动。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中国自然灾害的基本现状,总结了建国以来的减灾工作状况,提出经济发展中防灾之对策,为下世纪中国抗灾策略提供提供基本思路 。  相似文献   

6.
数字     
70%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1日发表的《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指出,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不同程度受到自然灾害影响,70%以上的城市、半数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海洋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自然灾害危险度综合评价与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自然灾害类型多、发生频率高、活动强度大,研究以四川省5种主要自然灾害为评价对象,合理选取评价指标,确定指标权重,计算自然灾害综合评价值,得到全省以及181个县级市主要自然灾害危险性等级,并分析了全省主要自然灾害区划分异特征、主要灾害源地,为区域减灾防灾、区域发展规划提供了数据基础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世界环境》2009,(3):4-4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1日发布的《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指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自然灾害影响,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和海洋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  相似文献   

9.
最近,由联合国大学会同美国斯坦佛大学、世界地震安全研究所和日本东京大学的减灾工程国际中心建成了一个旨在提高处理自然灾害能力的全球性管理网络。 美国斯坦佛大学的地震灾害预报专家、土木工程教授Shah认为,发达国家对自然灾害危险的防治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减缓自然灾害的威胁已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尽管要完全消除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在目前还很困难,但这个新型网络可以促进全球范围内采用最新和最好的减灾技术方面的  相似文献   

10.
第42届联合国大会于1987年12月11日通过169号决议,其主要内容是把1900—2000年的十年定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International Decade for Natural Disaster Reduction,IDNDR,中文简称“国际减灾十年”)。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于1989年4月21日在北京成立。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水旱灾害与暴雨径流资源的调控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通过对湖南省1950~2002年水旱灾情、1954~1998年降水量的统计,结合流域自然条件和水利现状综合分析表明:湖南省山丘区水旱灾害交替演进日趋明显,洞庭湖区外洪内涝交织频繁,农村饮水困难人口数量不断增多。7~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20%,而4~9月降水量占69%,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这一降水特点是导致水安全问题的症结所在。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山区有利地形修筑拦蓄小型工程,全方位建设生态环境,挖掘水库群的防洪兴利潜力和提高大型水库的调度水平等措施,调控4~8月的暴雨径流,以减轻水旱灾害,满足供水、发电、航运等方面的需水要求。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技术的台风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以台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郜志超  于淼  丁照东 《海洋环境科学》2012,31(3):439-442,447
分析了台州市台风风暴潮灾害特征,根据台州市沿海区域的地理、水文、社会经济等特点,在台风风暴潮数值模型模拟基础上,实现了基于格网和GIS技术的台风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价。通过构建台风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价模型,对台州市区沿海地区的台风风暴潮灾害危险度、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进行了分析,在GIS平台上进行淹没分析、叠置分析、以及格网拟合计算,最后绘制出了台州市台风风暴潮灾害高分辨率风险区划图,以期为我国风暴潮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川东北地区的干旱、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频发,范围广,灾情较严重,危害大。除自然因素外,各种社会因素对灾荒的严重程度也有直接影响。在军阀混战、赋税繁重、政治腐败、土匪横行的大背景下,政府防灾、救灾水平较为低下,民间赈灾杯水车薪,灾后恢复难度大。整体上防灾、救灾水平较低,人祸不亚于天灾。  相似文献   

14.
从1998年大水看我国未来防洪减灾之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透视1998年南北洪水,通过对自然背景因素,人口因素,防洪工程现状及经济能力限制等的系统分析,指出在今后30-40年间,我国防洪事务将面临空前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文章主要研究中国小流域山洪灾害防御研究,利用文献调查法和综合分析法,分别从中国山洪灾害造成概况、特点与危害、诱因与影响因素、主要表现形式以及防御措施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首先研究小流域山洪灾害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诱因对于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防御措施至关重要;其次科学合理的山洪灾害应对措施能够极大的降低山洪灾害造成的损失;最后制定科学合理的山洪灾害预案、恢复生态平衡、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是防御山洪灾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1949-2013年中国气象灾害灾情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吴吉东  傅宇  张洁  李宁 《自然资源学报》2014,29(9):1520-1530
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化带来的气象致灾因子强度、频率以及承灾体暴露性变化,使气象灾害风险管理变得更加复杂,也使其成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当务之急和优先重点。气象灾害灾情的趋势分析可以为气象灾害防御、防灾减灾规划和气候变化适应等提供参考依据。论文从气象灾害损失和发生频次两个维度出发,基于死亡人口和直接经济损失两个表征灾害影响的关键指标,以绝对值和相对值统计了近65 a(1949-2013 年)中国气象灾害灾情的变化特征。近65 a 我国气象灾害统计结果显示:①累积死亡人口超过155 万人,死亡人口和百万人口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年均死亡人口由20 世纪50 到60 年代的超过10 000 人逐步下降到21 世纪以来的年均约1 000 人;②直接经济损失累积约12 万亿元(2013 年价格),直接损失绝对值呈上升趋势,年均直接经济损失由20 世纪50 年代不足1 000 亿元上升至21 世纪以来的超过 3 000 亿元,直接损失比率(直接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损失率由20 世纪50~60 年代超过15%下降到21 世纪以来的1%左右;③近20 a(1994-2013 年)气象灾害灾情分析表明,死亡人口和直接经济损失占所有自然灾害的比例多年平均值分别为55%和87%,考虑气象相关的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影响,该比例分别增至81%和89%,次生灾害对人口死亡的贡献突增;全球灾害数据库(EM-DAT)的统计表明,洪涝、台风、干旱和降水相关的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是影响中国的主要气象灾害,且影响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7.
工业VOCs经济手段和工程技术减排对比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宇飞  刘昌新  程杰  郝郑平  王铮 《环境科学》2015,36(4):1507-1512
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已经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成为目前我国重点城市群的主要大气污染物.工业领域是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排放部门,工程技术减排是重要的控制措施之一."十二五"期间,我国计划投资400亿元建设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项目,年减排量计划为60.5万t·a-1.技术减排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表明了国家对工程技术减排的重视.本研究采用宏观经济学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对工程技术减排与经济手段(环境税)进行政策模拟,进行比对性分析,探讨了两种减排方法的优劣.研究认为,当前经济条件下,相同减排量下,考虑宏观经济损失,环境税减排的成本远高于技术减排.结合目前我国实际情况,为鼓励工程技术减排,建议政府给予企业约为7 500元·t-1的财政补贴.  相似文献   

18.
It has become clear that natural and related technological hazards and disasters are not problems that can be solved in isolation. The occurrence of disasters is a symptom of broader and more basic social problems. Since 1994, a team of over 100 expert academics and practitioners – including members of the private sector – have assessed, evaluated, and summarized knowledge about natural and technological hazards in the United State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physical, natural, social, behavioral, and engineering sciences. The major thesis of the findings was losses from hazards and inability to comprehensively reduce losses of all types are the consequences of narrow and shortsighted development patterns, cultural premises, and attitudes towar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address these broad and basic problems, the study included proposals for ways in which people and the institu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can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disaster losses, reduce future hazard losses, and link hazard mitigation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的苏北地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其中以水、旱、蝗灾害最为突出。频发的自然灾害在对地方民生构成严重损害的同时,也导致了灾害信仰的盛行。在官方的倡导和推动下,祭祀龙神、八蜡、刘猛将军等灾害神的庙宇遍布苏北各州县。灾害信仰呈现出极强的普遍性和功利性特征,在调适民众心理、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最近15a来中国气候变化在最近50a来的比较特征,并着重分析与讨论了这一期间气候变化、农业自然灾害与粮食生产的关系。结果表明:降水变化是影响中国粮食生产变化的主要原因,温度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高纬度地区和高海拔地区;因气候变化影响粮食产量的变化幅度一般为3%~5%,个别年份可达10%左右;因农业自然灾害造成的粮食减产幅度一般在5%~10%,个别可达1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