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从泄漏的可能性评估、预防泄漏的装置及管理、泄漏事故的状态评估、泄漏处置准备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的预防及应急处置,应该从整体性进行考虑,使应急处置人员具备基本的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与触电事故伤害程度有关的因素 ,结合工作剖析了触电事故发的原因 ,并提出了预防触电事故发生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采用ALOHA软件考查泄漏孔径、风速、泄漏位置对氯乙烯储罐泄漏造成的有毒气体扩散及火灾爆炸事故后果的影响情况,定量给出事故影响范围,并分析不同事故场景对储罐下风向1km处敏感点的影响情况。结果发现氯乙烯储罐泄漏导致的有毒气体扩散和BLEVE事故可能会对该处人员造成伤害。针对氯乙烯储罐泄漏事故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进一步使用鱼刺图对储罐泄漏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为事故的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齐鲁石化储运厂从减少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等突发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一旦发生事故如何进行应急处理,减少紧急事件造成的危害出发,在关键设备设施、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作业和可能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的场所编制事故应急预案。事故应急预案分火灾、爆炸、污染、地震、洪灾、铁路行车、人身伤害等灾害性事故预案和停水、停电、停风、行车事故停运、物料跑冒滴漏等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应急救援演练。每次演练结束后,储运厂都针对演练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时制订措施进行整改,从而达到消除隐患、避免事故、提升职工安全环保综合素质的目的。图为该厂职工正在进行装卸栈台槽车着火、人员中毒应急救援演练.  相似文献   

5.
城市输气管线火灾事故的风险定量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燃气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在输送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管线失效从而导致燃气泄漏,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笔者对输气管线的失效概率及失效后引发火灾的可能性进行估算,求出了管线的泄漏流量,利用喷射火热辐射模型并依据不同的热毁伤阈值计算事故的伤害破坏半径,为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和疏散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近年来各种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不断发生,其严重性已经引起了环保人士和相关管理部门的重视。面对这种事故造成的巨大伤害,只有不断采取有效措施对其进行预防才是最重要的。污染事故处理与处置的应变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已经成为现阶段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氯碱工业是生产烧碱、氯气和氢气的基本化学工业,在氯碱企业多发事故中,氯气中毒事故最为严重.氯气为剧毒化学品,一旦泄漏,将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因此,氯气中毒事故的预防工作成为氯碱企业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对氯气中毒事故的原因及预防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2005年3月23日13时20分左右,英国石油公司(BP)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Texas)的炼油厂异构化装置发生了严重的火灾爆炸事故,该事故为美国作业场所近20年间最严重的灾难.事故造成15名员工丧生,170余人受伤,爆炸产生的浓烟对周围工作和居住的人们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相似文献   

9.
对重庆“12.23”特大井喷事故空气污染致死亡区与严重伤害区进行计算机模拟,并以实际情况检验模拟结果的可靠性,取得较满意结果。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在重大污染事故中,空气影响模拟预测要点。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事故风险评价做了初步的探讨,给出了事故风险评价的方法与步骤.环境风险有些并不能通过措施来预防和控制,其对环境、社会和经济安全构成的危害非常重要.要产生偶然的影响必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发生的可能性,二是将产生对环境有害的影响后果.事故风险评价不同于正常的环境影响评价,除可能导致的环境影响后果外,发生环境事故风险的可能性(即发生概率)也是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事故风险评价的第一步就是分析项目潜在的事故风险的形式和种类,然后才能求出它们发生的概率和环境影响后果两种属性.评价事故风险是否可以接受,必须综合事故的环境影响后果和事故发生概率两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土柱淋溶实验研究了骨炭、磷矿粉与生物调理剂对赣南稀土矿区土壤稀土元素淋溶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添加骨炭、磷矿粉和生物调理剂均显著地提高了淋溶液的p H值.不管是高钇型重稀土土壤还是富镧少钇型轻稀土土壤,添加骨炭均显著地降低了淋溶液中稀土元素的浓度,7 d时淋溶液中15个稀土元素浓度比对照处理降低10.4%~86.7%(重稀土土壤)和4.6%~87.8%(轻稀土土壤),铈、镧、钇、钕、镝、钆等稀土元素浓度降低最明显.培养时间越长稀土元素淋溶量越少,骨炭的降低作用越小.在轻稀土土壤中添加磷矿粉7 d和14 d后,淋溶液中稀土元素浓度均比对照处理有所降低,而在重稀土土壤中添加磷矿粉7~28 d后,均导致淋溶液中稀土元素浓度比对照升高(除了个别元素外).土壤中添加生物调理剂均导致淋溶液中稀土元素浓度急剧提高,7 d时淋溶液中15个稀土元素浓度比对照处理提高0.86~123.4倍(重稀土土壤)和5.4~250.2倍(轻稀土土壤),在重稀土土壤中钇、铒、镱、镝、钆、钕等浓度提高最明显,而在轻稀土土壤中浓度提高最明显的为铈、镧、钕、镨、钆等.另外,还研究了骨炭、磷矿粉和生物调理剂对土壤总稀土元素淋溶的影响.研究表明,骨炭是可以用来修复稀土元素污染土壤的潜力改良剂,而磷矿粉和生物调理剂的应用将提高环境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对某工程公司平基爆破对附近宅楼的损伤事故进行鉴定。通过实地勘测、调查取证,从宅楼的裂缝走向、爆破产生的爆破地震效应和空气冲击波作用三方面对附近宅楼损伤的可能性进行分析.认为该平基爆破不会对该宅楼造成损伤破坏。  相似文献   

13.
试论特区采石场的水土流失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深圳,珠海经济特区采石业的发展状况入手,分析了特区采石场水土流失的成因,指出在区域的气候和成土母岩特性的条件下,石场由于植被破坏和没有切实落实水土保持措施,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特别是废土石堆问题。最后,提出了四点综合防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冯守忠 《资源调查与环境》2000,21(2):137-142,149
内蒙古巴尔哲特大型碱性花岗岩稀有稀土矿床是国内首次发现的一种新类型工业矿床,其规模居亚洲第三位.含矿岩体为燕山期碱性花岗岩,岩体普遍矿化,岩体即是矿体,矿石品位富、稀有稀土元素种类多,其共生伴生矿物多达44种,工业矿物以羟硅铍钇铈矿、烧绿石、铌铁矿、锌日光榴石为主.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地电阻率的观测环境受到各种干扰,其中采用直流牵引技术的城市轨道交通干扰尤为严重,致使一些地电阻率观测台站的观测数据无法满足规范要求,部分台站因此被迫搬迁。进一步改善观测系统测量模式,提高其观测精度势在必行。通过多种方法实验,提出了一些抗干扰措施,达到了提高观测精度的目的,为进一步提升地电阻率观测质量做了技术铺垫。  相似文献   

16.
郑玉元  王增琪  何敏 《地球与环境》2005,33(Z1):551-555
采用钻探、超声波测井、抽水试验、水质分析、地微震测量、室内岩土力学室验等综合勘探测试方法,确定薄至中厚层状泥质白云岩、泥质灰岩夹泥岩、页岩组成的软质岩与硬质岩互层状岩体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结合地区的建筑经验合理的评价和充分挖掘软质岩与硬质岩互层状岩体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和基坑边坡设计参数C、Ф。  相似文献   

17.
某铀矿井氡析出量与排氡通风量的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铀矿井中,氡及其子体对工作人员的危害极大,而通风降氡可为井下工作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确保井下工人的安全和健康.本文根据某铀矿采场中氡的来源,分别探讨了矿体和围岩暴露表面、爆落矿石和地下水的氡析出量的具体估算方法,并估算出排氡及其子体所需风量,取通风量较大者为采场需风量,通过所得采场需风量计算出采场中氡浓度及其...  相似文献   

18.
稀土冶炼分离过程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油类、COD和重金属离子等,如果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对水体会造成严重的污染.基于稀土冶炼分离工艺,阐述了稀土冶炼废水的特征,重点介绍了现有的稀土冶炼氨氮废水处理技术,包括蒸发浓缩结晶法、吹脱法、折点氯化法、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和膜分离法,分析了各种处理技术的适用性及优缺点,并对稀土冶炼分离废水处理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碳酸盐岩地区矿山酸性排水的产生及其防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尾矿中的硫化物在空气、水、微生物等的作用下,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形成矿山酸性排水(AMD)。在碳酸盐岩地区,由于尾矿和围岩中都含有大量对酸具有中和效应的碳酸盐矿物,于是人们一直认为碳酸盐岩地区的尾矿不存在酸污染。而如广西大厂、广东凡口及大宝山、贵州牛角塘等碳酸盐岩地区矿山的尾矿却存在着严重的酸污染,其主要原因是碳酸盐矿物在中和酸水过程中,表面会形成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的次生包壳,碳酸盐矿物的实际中和量达不到其理论值。矿山酸性排水携带大量的重金属离子,对碳酸盐岩地区的生态环境及矿山工程设施带来严重的危害。针对碳酸盐岩地区尾矿自身的特殊性,对新建尾矿堆采用覆盖法,而对已经产酸的尾矿用渗透反应栅法,是防治这类尾矿酸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叙述了稀土元素的化学结构及其在农业方面的应用,系统介绍了植物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结构及其在植物体内的功能,并以重稀土元素Tb(Ⅲ)为例,通过探讨其对HRP的酶活和生态毒理效应等影响的研究,对两者相互作用的可能性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