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采用调查和多种检测方法对有组织排放的空气恶臭的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监测,以证实和确认污染源。在走访受害居民和工业污染源调查的基础上,使用三点比较式嗅袋法、分光光度法、主动式吸附管热解析/GC/MS和不锈钢采样罐/GC/MS法检测空气恶臭的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并且通过自动监测仪器长期定点观测污染发生时和消除污染源后空气恶臭的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导致空气恶臭的物质为H2S和CS2,其中CS2为污染源的特征物质,相同时间和地点空气中H2S和CS2的质量浓度相关系数为0.84;污染源下风向空气中H2S含量高,年平均值为0.084mg/m3;不在下风向的空气H2S含量低;清除污染源后其下风向空气中H2S年平均值为0.008 mg/m3,空气不再恶臭。该排查方法为监控有组织排放恶臭的污染源提供了经验和实例。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苦苣菜叶精油,并用乙醚溶解后经GC/MS法分析其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苦苣菜的挥发油含量为0.056%,利用GC/MS法分离共鉴定出18种化合物,主要为癸烷(8.90%)、十六酸甲酯(12.07%)、植醇(12.1%)、癸醛(3.22%)等,占挥发油总量的66.97%。  相似文献   

3.
冷却水塔VOCs逸散管控在石化行业VOCs深度减排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水中VOCs定量检测尤显重要。文章以某地区3家石化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气提/FID 法对4座冷却水塔进行VOCs定量检测研究,将检测结果与传统GC/MS法进行对比,以期指导水中VOCs定量检测工作。研究结果表明,石化企业冷却水中VOCs浓度为11.9~22.8μg/L(以甲烷计),主要含有丙酮、氯仿、异丙醇及苯乙烯等组分;气提/FID法更有利于低沸点VOCs组分的检测,对于水中溶解度较高和吹除效率不佳的醇类、酸类等VOCs化合物检测结果可能偏低。  相似文献   

4.
油田注水系统中悬浮物的含量和粒径中值是注水水质严格控制的两项指标。库尔特颗粒计数仪(MS3)采用最新的数字脉冲测量技术可测定水中的颗粒总数和粒径中值。文章主要论述了MS3的工作原理、功能参数。通过实验说明MS3在注水水质控制指标中的应用,以及通过测定水样的粒径分布和颗粒总数的变化情况掌握污水处理单元的处理效果,以利于更好的控制注水水质。  相似文献   

5.
文章研究在不同消毒时间下,臭氧消毒中水前后挥发性有机物的变化。得出:消毒时间30 s和60 s后GC/MS检测有机物的种类较10 s时有明显增多,种类由10 s时的65种增到30 s时的98种,再增到60 s时的101种,最后到3 min时的135种。臭氧消毒法的快速、高效无二次污染、适用范围广。  相似文献   

6.
在实验室内使用离子色谱仪进行水质检测,能够获取各个方面的指标参数,全面了解水质情况,为之后的水质优化、水环境控制提供依据。对水质检测的实验室离子色谱仪自查进行研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离子色谱仪运行性能的自查,分析离子色谱仪的综合性能,从而更好地使用离子色谱仪开展实验室水质检测工作,提升检测的精准性与可靠性。简要分析了水质检测实验室中的离子色谱仪机理,基于水质检测对实验室离子色谱仪的自查分析方法、应用方法进行深入探究,以期能够为实验室水质检测工作模式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珠江三角洲蔬菜基地蔬菜中邻苯二甲酸酯的含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邻苯二甲酸酯是一类重要的环境激素类污染物。本文以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检测技术,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典型蔬菜生产基地蔬菜中6种邻苯二甲酸酯化合物进行测试分析。结果发现:(1)珠江三角洲地区典型蔬菜生产基地的蔬菜样品中,多数样品检测出6种邻苯二甲酸酯,总含量为0.46~12.02mg/kg。(2)基地蔬菜中单个邻苯二甲酸酯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因蔬菜种类、品种、部位和生长环境等因素而异。(3)同种类蔬菜在不同基地或同一基地不同种类蔬菜中邻苯二甲酸酯的含量分布不同。(4)大部分蔬菜中以邻苯二甲酸正二丁酯(DnBP)和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己基)酯(DEHP)为主。  相似文献   

8.
水厂常规处理对富营养化水源水中氨氮、亚硝氮及微污染有机物去除效果甚微.曝气式固定化生物活性炭对滤池出水的深度净化效果显著:高锰酸盐指数去除率在37%左右,氨氮及亚硝氮平均去除率在95%以上.GC/MS结果表明总有机物由进水的24种减至出水的6种.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超声萃取GC/MS法测定电子电气产品中12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加标回收率为86%~109%;样品处理过程中采用化学毒性小的乙酸乙酯作为萃取溶剂,绿色环保。经过对多批次的各种电子电气产品中12种邻苯二甲酸酯分析测定,均得到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0.
对污染源及受污染地下水的调查首先从污染物的产生特性及嗅味入手,在对被污染地下水周边企业调查的基础上,运用GC/MS联用仪对受污染的地下水进行分析,鉴定出污染物为四氢噻吩,利用气相色谱半定量分析出污染源及地下水中污染物的浓度,最后确定出地下水受污染的原因以及其污染范围。  相似文献   

11.
高锰酸盐指数是表征水质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按照GB 11892—1989《水质 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中的水浴温度、水浴时间、滴定终点颜色判断、滴定条件的要求,人为因素和实验环境因素对 高锰酸盐指数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影响较大,传统手工容量法检测的弊端日益显现,因此按照环境监测标 准设计自动化检验分析设备,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尤为重要。文章对水质高锰酸盐指数全自动分析仪方 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进行了测定分析,并与国标容量法的操作过程和数据进行对比探讨,仪器法测定下限为0.05 mg/L,而国标容量法规定的测定下限为0.5 mg/L,仪器法在实际样品测定中的应用范围更 广,数据更可靠。  相似文献   

12.
水中内分泌干扰物-壬基酚的去除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壬基酚是一种内分泌干扰物,主要来源于NPEO,能通过生物富集作用进入生物体内并造成危害。当前检测水样中壬基酚的主要方法是采用GC—MS,预处理采用固相萃取。研究表明自来水厂的常规处理工艺对于壬基酚的去除有限;而活性炭、有机蒙脱土吸附等物理方法,超声声化、电化学氧化、光分解等化学方法可有效降解水中的壬基酚。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维生素B6在碳纳米管修饰玻碳电极(CNT/GC)的电化学行为。实验表明,碳纳米管对维生素B6有良好的电催化作用;在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维生素B6有2个氧化峰(Epa1=0.20V,Epa2=0.44V)和2个还原峰(Epc1=-0.33V,Epc2=-0.66V),在CNT/GC电极上的氧化还原较复杂;在5.0×10-6—8.0×10-5mol/L浓度范围内,氧化峰电流与维生素B6的浓度呈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限(3σ/slope)为1.8×10-6mol/L。  相似文献   

14.
将TiO2与金属有机骨架结合,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新型光催化材料,并设计了一种光催化反应器,使其用于水质总氮连续流动分析。连续流动分析仪中光催化反应器将各类含氮化合物完全转化为硝酸盐后进行定量测定。以对氨基乙酸为主要研究对象,优化了样品浓度、光催化温度和光催化时间对催化效率的影响,开发了基于新型TiO2复合光催化材料的水质总氮流动分析方法,该方法不仅催化降解效率高,而且稳定性好、准确度高,检测结果和国标手工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广泛适用于不同类型水质的总氮检测。  相似文献   

15.
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GC—MS)的研究始于五十年代后期,到六十年代末己趋成熟,并有商品仪器出现。1970年以后发展更为迅速,与计算机联用,组成了色谱—质谱—数据处理系统(GC-MS-DS)。由于GC-MS具有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因此很快就被应用于环境样品的分析,为环境分析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本文就近年来GC-MS联用技术在环境样品分析中的应用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6.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四川省成都市饮用水源区--百工堰水库水样中的微囊藻毒素-LR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水样中微囊藻毒素-LR的含量低于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值.同时,对饮用水源水样水质的主要指标进行了测定,并探讨了微囊藻毒素-LR检测结果与水质监测结果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联用的技术,建立了水体中磺胺类抗生素的检测方法。选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在正离子模式下对目标化合物进行选择性反应检测(SRM)扫描。采用固相萃取法对样品进行前处理,通过HLB小柱对样品进行富集和净化。液相色谱选用C18柱,以甲醇和0.1%甲酸作为流动相对样品进行梯度洗脱分离。方法的回收率为53.6%~96.2%。方法的最低检出限除磺胺噻唑(STZ)为0.3 ng/L外,其余均为0.1 ng/L,本方法的RSD为4.7%~9.3%,该方法适用于水体中磺胺类抗生素的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18.
嘉陵江C市段源水中有机污染物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XAD-2树脂富集水中有机物,用GC\MS进行定性分析。对嘉陵江C市段水源水中有机污染物进行分析,共检出有机污染物13种,其中以多环芳烃,邻苯二甲酸酯类为主,并且有3种物质为中国环境优先控制污染物,分别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荧蒽。  相似文献   

19.
采用GC/MS技术分析了炼厂隔油后污水的有机组成,并研究了不同混凝剂处理污水的效果,以及对有机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隔油后污水中的有机物质主要是C6–C8,其中酚类物质的含量最高;PAM和PAC混凝处理隔油后污水,可使污水中的有机物质总浓度及各物质的相对比例均发生变化,PAM降低烃类物质的效果好于PAC,而后者降低酚类物质的效果好于前者;在PAC处理污水时,同时投加少量活性炭可有效改变PAC脱除COD的性能。  相似文献   

20.
张浩  章建宁 《四川环境》2013,32(2):46-51
依据京杭运河常州段河网水量水质同步监测数据,建立常州河网区水量水质数学模型,应用该模型对京杭运河常州段改线后水环境改善方案进行分析计算,京杭运河常州段通过引水可改善水质,但若要保持水质基本达到Ⅳ类水质标准,研究显示该区域在第三种截污情况下,需由上游新孟河和德胜河调引长江水50m3/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