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前言富尔江引水工程坝址位于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旺清门乡,引水后穿越隧洞,进入浑河支流苏子河上的红升水库,再经河道入大伙房水库,经大伙房水库调节后供沈阳、抚顺两市工业和城镇生活用水,以缓解两市用水紧张局面。富尔江属于鸭绿江流域浑江支流,发源于吉林省通化县、辽宁省新宾县交界处大项子山,于辽宁省桓仁县入浑江。流域面积1680km2,流域内水量充沛,根据调节计算确定引水流量最大12m3/S。引水渠道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但引水区属于辽宁省肺吸虫病流行疫区。富尔江引水工程引入区苏子河属于浑河支流,非属肺吸虫…  相似文献   

2.
浑河沈阳段“十一五”期间水体构成及污染来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家玲 《环境保护科学》2012,38(2):40-42,93
介绍了浑河沈阳段"十一五"期间水体的构成,分析了其支流水质状况以及浑河沈阳段主要污染来源。结果表明,支流河是浑河补水的主要来源,污水处理厂尾水已成为支流河和浑河干流的主要补水来源,其中上游径流38%,污水厂排水8%及细河、蒲河、满堂河和白塔保河等5条支流河补水54%;浑河沈阳段污染源数量最多的是农业源,占浑河流域沈阳段污染源的55.33%;其次是生活源,占浑河流域沈阳段污染源的26.19%;再次是工业源,占浑河流域沈阳段污染源的18.43%;最少的是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占浑河流域沈阳段污染源的0.05%。  相似文献   

3.
采用内梅罗水质评价法、数理统计法以及因子分析等方法,对沈阳市境内浑河干流3个断面2017~2018年上半年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到3个断面的水质综合评价结果、描述性统计特征及时空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对该河流污染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空间上,从上游到下游3个断面水质总体为由差变好再变差;时间上,从2017~2018年上半年沈阳市境内浑河干流各断面水质均呈现恶化的趋势,其中东陵大桥和于家房断面水质恶化趋势更明显;浑河干流污染严重的因子主要有3项分别为COD、氨氮和TP,尤其在于家房断面,以上3项指标均已达到劣V类标准;浑河干流污染源主要为上游抚顺段排入浑河的"三产"废水、浑河沿岸农业面源污染以及沈阳市本地生活和工业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尾水。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浑河(沈阳段)有机污染的来源及途径,并应用模糊数学评价浑河(沈阳段)水质中多种污染因子的综合作用并以隶属度来刻划污染水平的模糊界限,进而反映模糊现象的实质.评价结果表明,浑河(沈阳段)1985-1989年度水质有机污染属5级,即重污染级.本文还指出,应对浑河水质有机污染采取控制对策:①确定控制目标,制定污染防治规划;②控制重点排水大户;③筹集资金,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等.  相似文献   

5.
"七五"以来浑河沈阳段水质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七五"至"十五"二十年的时间里,浑河沈阳段水质经历了轻污染~污染~重污染~污染的变化过程,2005年,浑河沈阳段水质由连续13年的重污染级首次降到污染级.近年来,浑河沈阳段水质改善的原因主要得益于沈阳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过程中,对浑河城市段采取的综合整治、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及环境水的调配等措施;但目前浑河沈阳段由于存在着季节性自然补给水不足、部分城镇污水直接排入地表水系、城镇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等问题,全河段仍为劣Ⅴ类水质."十一"五期间,沈阳市将通过采取继续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和对污染源进行总量控制等措施,使浑河沈阳段水质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6.
利用1995年至2010年浑河干流7个常规监测断面的历年监测数据,通过统计分析确定浑河水质的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并指出1995~2000年间,浑河有机污染突出,2000年以后,浑河水质氮、磷污染更为突出,有机污染有所改善。并详细分析了这四项主要污染指标的时间及水期间分布规律,为浑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及编制流域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模糊数学在浑河(抚顺段)水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近年来浑河(抚顺段)水质监测资料,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对浑河(抚顺段)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浑河(抚顺段)水质现状和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8.
大辽河水系沉积物对PAHs 生物降解的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大辽河水系主要支流太子河、浑河和大辽河典型河段沉积物为对象,通过实验室模拟实验,考察了沉积物对萘、芴、菲和蒽4 种多环芳烃 (PAHs) 的生物降解特性,并通过磷脂脂肪酸(PLFA)方法对沉积物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单基质条件下,对4 种PAHs 降解呈现:浑河为萘>菲>芴>蒽;大辽河为萘>芴>菲>蒽;太子河为萘>菲>蒽>芴.共基质存在时,不同沉积物对PAHs 降解速率呈现不同变化趋势,降解能力顺序为太子河>大辽河>浑河.Margalef 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 多样性和 Simpson 多样性指数均表明3 个采样点微生物丰富度及多样性顺序为大辽河>太子河>浑河.  相似文献   

9.
基于MIKE11与EFDC模型的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预测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沈阳市浑河流域水环境的调查,基于Mike11与EFDC建立浑河流域沈阳段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并对突发污染事故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Mike11与EFDC模型应用于浑河流域的预警模型在率定期和验证期的模拟结果均良好,所确定的参数能准确反映河道特征。因此,此预警模型可应用于浑河流域突发性水环境风险应急预测,并且能够对浑河污染物迁移转化过程进行准确模拟预测,模拟结果能够为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技术支持,达到流域应急预警功能需求。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0年5—6月浑河流域62个采样点的鱼类调查数据,应用F-IBI(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体系评价浑河河流的生态健康状况. 从23个候选指标中筛选出适用于构建浑河流域F-IBI体系的6个指标,分别为总渔获量、雅罗鱼亚科种类所占比例、鳅科鱼类所占比例、经济鱼类所占比例、耐污物种所占比例和广布种所占比例. 采用比值法计算各指标的F-IBI值,根据所有采样点F-IBI值的75%分位数确定健康标准,对于小于所有采样点F-IBI值75%分位数的数据进行四等分,以确定浑河流域F-IBI体系的评价标准,依次分为健康、亚健康、一般、差和极差5个等级. 结果表明,处于健康、亚健康、一般、差、极差状态的采样点分别占采样点总数的22.58%、27.42%、24.19%、14.52%、11.59%,其中前三者所占比例为74.19%,健康状况为差和极差的采样点主要分布在以沈阳市区为分界的浑河流域下游. Pearson相关分析可知,F-IBI值与电导率呈负相关,而与栖息地质量指数呈正相关. 研究显示,浑河中上游河段的健康状况基本处于健康、亚健康和一般状态,而浑河下游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处于差和极差状态. 浑河下游恶劣的水生态状况主要是受到沈阳工业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浑河沈阳段“十一五”水环境建设技术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浑河是沈阳市水系的水脉,也是沈阳市建设与发展的命脉。“十一五”期间,沈阳市对浑河实施的大规模综合整治,实现了浑河水环境由“厌氧型严重污染水体”向“好氧型轻度污染水体”的转变。对于“十一五”浑河水环境的建设,则应以水质升级达标和生态环境建设为目标,重在“污染控制与水质改善”“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三个方面取得新突破和新成果。  相似文献   

12.
李霄  都基众  张哲  王晓光  崔健  柴璐 《环境科学研究》2013,26(11):1162-1170
为研究有机组分在地下水中的运移规律及影响因素,并预测水质的破坏程度,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浑河中游区域特征有机污染组分1,2-DCA(1,2-二氯乙烷)的溶质运移模型,分析1,2-DCA在浑河中游地下水中的运移规律,并预测了其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细河与浑河中1,2-DCA的补给浓度(以ρ计)分别为4.50和6.40μg/L,预测期为10a,在运移模型中考虑弥散、吸附、降解作用的影响. 模拟结果显示,预测期内1,2-DCA在细河污染区的最大影响面积为1.80km2,峰值浓度(以ρ计)为3.50μg/L,污染物向北西方向运移;在浑河污染区的最大影响面积为3.78km2,峰值浓度为5.00μg/L,污染物向西南方向运移,表明污染物对地下水水质影响程度较低. 预测初期的200d内,吸附及生物降解的共同作用使细河、浑河污染晕中心的ρ(1,2-DCA)分别下降了0.12、0.10μg/L;随后,对流-弥散作用成为溶质运移的主要驱动力,并且使1,2-DCA的污染程度持续增强;黏土对1,2-DCA的运移具有阻滞作用,1,2-DCA在细河污染晕的扩散幅度略低于浑河.   相似文献   

13.
以辽河流域4条河流中浑河2004--2008年入河总量监测数据为基础,统计浑河COD和氨氮入河总量变化及特征,分析污染物主要来源及所占比重,统计抚顺和沈阳两城市河段的比例。由此得出,2007年和2008年浑河COD和氨氮入河总量较前3a有所下降,但仍居于辽河流域4条河流前列,浑河COD和氨氮入河量主要来源于支流和直排市政排污口,重点污染源对总量贡献率较小,沈阳城市段由于城市污水排放量大,COD和氨氮入河总量明显高于抚顺,特别是氨氮入河量占总量的90%左右,是浑河氨氮污染的主要来源,2008年抚顺段COD入河量所占比重增加。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浑河断裂带及其邻近地区的水系格局、构造节理和地震震源机制解等资料研究该区新构造时期以来的构造应力场。本区在同一地质构造作用下,构造应力场相同,为NEE向。浑河断裂以抚顺市石门岭煤矿区为界,断裂的东南段最新活动时期为261.95±26.05ka.B.P,为中更新世活动断裂,而东北段断裂的最新活动时期为44.7±3.6ka.B.P,表明晚更新世以来仍有活动。在NEE向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北东向的浑河断裂反映为右旋逆冲的运动性质。  相似文献   

15.
王振宇 《环境保护科学》2004,30(5):28-29,40
介绍了沈阳市地下水水源地分布状况、浑河沿岸水文地质条件与河水的渗漏、浑河污染对地下水源的影响及2 0 0 2~ 2 0 0 3年浑河治臭工程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浑河上游(清原段)水环境中重金属时空分布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为了解浑河上游(清原段)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水平及其污染程度,对浑河上游(清原段)表层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Fe、Mn、Cu、Zn、Cd、As)的含量及时空分布分别进行了研究,并分别采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和地累积指数评价法对表层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中4种重金属(Cu、Zn、Cd、As)的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浑河上游表层水体Mn、Cu、Zn、Cd、As的季节变化均表现为丰水期含量高于平水期和枯水期.表层水体Fe、Mn、Cu、Zn、Cd的沿程变化趋势基本相似,均在H7站出现最高值.不同水文时期的水体pH值、硬度和DO值对水体重金属含量分布产生的影响各不相同,水体重金属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显著性相关关系,说明它们之间可能具有一定的同源性.浑河上游表层沉积物中Cu、Zn、Cd、Fe这4种重金属的季节变化规律均为: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表层沉积物中Mn、Cu、Zn、As、Cd这5种重金属的沿程变化相似,均在中间出现一个最高值.采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表明,浑河上游水体大部分水质良好,个别站位重金属污染比较突出.采用地累积指数法评价表明,浑河上游表层沉积物主要以Cu、Cd、As污染为主.  相似文献   

17.
浑河中游制药、石化工业水污染是最大的工业污染,废水具有有毒有害、难降解等特点;浑河中游支流河水污染严重。为了控制水污染,改善水环境,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开展了区域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修复技术研发和创新。针对黄连素废水和磷霉素钠废水,研发了臭氧氧化、脉冲电絮凝、铁碳微电解等物化处理工艺以及物化-生化耦合处理工艺,实现了制药废水的有效处理;针对石化腈纶废水,研发了多格室脱氮反应器、膜生物反应器-臭氧氧化-曝气生物滤池全流程处理工艺,实现了腈纶废水氨氮脱除和达标处理;针对浑河中游支流河污染问题,研发了塘和湿地组合生态净化技术、污染底泥的安全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18.
浑河底泥细菌与古菌群落结构空间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考察了浑河表层底泥中细菌与古菌的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变化情况.多样性结果表明,从上游至下游,底泥样品中细菌与古菌的种群结构均呈现由单一向复杂的演替趋势,且两者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均在沈阳市下游的采样点-白塔堡河汇入浑河处分别达到其最大值3.88和2.91;而浑河底泥中细菌多样性及种群丰度均大于古菌多样性及种群丰度.群落结构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浑河底泥中细菌的群落结构具有明显区域特征,而古菌群落结构上下游保持稳定.冗余梯度分析(RDA)结果表明,上覆水中NO-3-N、NO-2-N、pH和Chl-a是影响细菌群落的主要因素,而NH+4-N、Chl-a、TP和NO-3-N则是影响古菌群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聂志勇 《环境保护科学》2011,37(4):26-28,72
阐述了"休养生息"含义,在研究浑河城区段特征基础上,探讨了通过污水处理厂建设、管网建设、支流河整治、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生态护坡等措施,缓解城市活动对浑河环境的负担,达到浑河水系"休养生息"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不同水期河流底泥古菌群落结构特征,选取浑河底泥为研究对象,并于2014年4月(枯水期),9月(丰水期),11月(平水期)对浑河流域进行样品采样,通过PCR-DGGE技术获得3个水期古菌的DGGE指纹图谱,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平水期的古菌多样性和种群丰度都要好于枯水期和丰水期,多样性指数均高于2.10,种群丰度均高于0.94,且上游到下游均匀度波动平缓,数值维持在0.90左右,说明平水期浑河底泥古菌群落结构变化相对稳定.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水期浑河底泥古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并没有明显的地区特征,但3个水期位于城市段的采样点的古菌亲缘性较为接近.冗余梯度分析(RDA)结果表明,枯水期时水中BOD5、p H和DO是影响古菌群落的主要因素;丰水期时水中的p H和NO-3-N是影响古菌群落的主要因素;平水期时水中的TP和NO-2-N是影响古菌群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