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平板型纳滤膜处理洁霉素废水的膜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4种平板型纳滤膜对洁霉素废水进行了实验研究.以膜通量(J)、CODCr截留率(R1)、洁霉素截留率(R2)以及R2J作为膜性能评价指标.实验结果表明,4种膜的适宜操作压力为2.0~3.0MPa,适宜操作流量为8~12L/min.DLNF-1膜和NTR-7250膜的通量较高,达到50L/(m2h);MPF-44膜抗冲击负荷的能力较高;DLNF-1膜和MPF-44膜对废水中SO42-的截留效果最好,达到98%以上;4种膜对洁霉素的截留率均能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2.
无机纳滤膜处理低水平放射性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择相对分子质量2 000~5 000的水溶性聚丙烯酸钠作为无机纳滤膜处理主要含90Sr、137Cs、60Co放射性核素的低水平放射性废水的辅助药剂.重点考察了非放模拟废水的pH值及聚丙烯酸钠投加量对废水中锶、铯、钴等稳定核素截留率及膜通量的影响,并就影响机理做了初步探讨.得到较优的试验条件为:pH值7~8,聚丙烯酸钠体积浓度不低于0.1%.在优化的条件下,进行实际放射性废水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聚丙烯酸钠辅助无机纳滤膜处理低水平放射性废水是可行的,对总β和总γ的净化率均达到95%左右,且可得到满意的膜通量.  相似文献   

3.
纳滤膜去除饮用水中微量三唑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采用NF200、NF90纳滤膜去除饮用水中的微量三唑磷,研究了操作压力、原水中三唑磷浓度、pH和离子强度等因素对其去除效果的影响,并探讨了两种纳滤膜截留三唑磷的机理.结果表明:两种纳滤膜均可有效去除饮用水中的微量三唑磷,NF200膜的去除率在90%左右,NF90膜的去除率可达97%以上;操作压力对NF200、NF9...  相似文献   

4.
采用陶瓷微滤膜膜组件回收钛白粉厂锻烧尾气洗涤废水中的钛白粒子,在采用压缩空气反冲洗的措施下,对影响膜通量的因素包括尾气洗涤废水的性质(TiO2浓度、温度)、膜孔径、操作压力等进行了探讨,并进行了长期稳定性的考察。结果表明,采用陶瓷微滤膜回收钛白粉厂锻炼尾气洗涤废水中的TiO2是可行的,TiO2截留率可达99%以上;试验确定了对可工业化应用的工艺操作参数,为工艺的工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纳滤对煤矿矿井水处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用纳滤膜处理含悬浮物矿井水的工艺流程,考察了纳滤膜不同操作特性对膜过滤性能的影响及组合工艺对矿井水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纳滤膜在过滤周期为30min采用反曝气方式冲洗,能够有效减少膜污染,恢复膜通量。该工艺对煤矿井水的处理效果明显,高锰酸盐去除率为97.1%,浊度去除率为99.3%,硬度和含盐量去除率分别为95.1%和73.1%,色度去除率为91.7%。细菌的去除率为86%。  相似文献   

6.
胶团强化超滤(MEUF)是一种高效分离水中金属离子的技术。以无机陶瓷膜为媒介,采用胶团强化超滤法处理含镍废水,考察膜孔径,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浓度、镍离子浓度、pH值等因素对胶团强化超滤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膜孔径、SDS浓度、pH值对镍离子截留率有显著影响。当废水温度为20℃,操作压力为0.15 MPa,膜孔径为20 nm,SDS浓度为6.0 mmol/L时超滤效果最好;在此条件下,镍离子的截留率达99.25%,膜通量为89.65 L/(m2.h)。  相似文献   

7.
分别采用孔径为0.8,0.2μm微滤膜和50nm超滤膜过滤草浆黑液,探讨了操作条件对无机膜渗透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选用0 2或0.8μm孔径的膜,有利于渗透通量的提高并保证截留效果。操作压力在0.25~0.35MPa之间,错流速度不小于5.0m s,温度为60℃时,可以获得较高的渗透通量。黑液本身的性质,如浓度、COD值等,也会对渗透通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纳滤对高矿化度矿井水的处理机制,选取NaCl、MgCl2、Na2SO4、MgSO4作为矿井水典型化学组分,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溶液浓度和操作压力对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纳滤膜通量主要取决于膜两侧的操作压力差和溶质的渗透压差,分别呈现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质量浓度为1 000 mg/L时,氯化物最低膜通量和硫酸盐最高膜通量分别为16.5 L/h和15 L/h;质量浓度为2 500 mg/L时,氯化物最低膜通量和硫酸盐最高膜通量分别为13 L/h和12 L/h;截留率受Donnan效应与筛分作用的共同影响,影响程度分别取决于离子荷电量和离子水合半径;在操作压力为0.1~0.4 MPa的条件下增大操作压力提高溶液浓度,NaCl截留率由38.9%逐步降低到19.5%,MgCl_2截留率由34.0%逐步上升到62.4%,硫酸盐在96.2%~98.0%之间波动;在操作压力为0.1~0.4 MPa的条件下增大操作压力,NaCl和MgCl_2截留率均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最大值分别为33.9%和51.5%(0.3 MPa时),最小值分别为27.6%和41.9%(0.1 MPa时),硫酸盐截留率在96.2%~99.0%之间波动。  相似文献   

9.
碳酸盐溶液纳滤过程中的H+负截留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自配的具有暂时硬度的碳酸盐溶液为水样,使用NF270型和NF-型纳滤膜在5种pH值条件(6.0,6.5,7.0,7.5和8.0)下进行了纳滤实验.结果显示,当压力为1.0MPa,流量为6 L·min-1,温度恒定在25℃的条件下,2种膜的通量随进料液pH值的降低而升高,表明对进料液进行酸化可使膜过滤获得相对较高的通量.整个过滤过程中,透过液pH值始终低于浓缩液pH值,即H+表现为负截留,这是因为小体积、荷正电的H+易透过小孔径、荷负电的纳滤膜所致.H+的负截留作用会加速HCO3-离解,生成更多的CO32-,使膜面发生CaCO3结晶的可能性加大,不利于膜操作.荷负电量高的纳滤膜有利于H+的透过,因此在纳滤软化水过程中,应当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膜的选择及相应的预处理,在满足水质处理要求的前提下,采用荷负电量稍低的膜有利于减小H+负截留对纳滤软化水过程的影响,从而延缓膜面结垢.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不同截留分子量的聚乙烯乙二醇超滤膜(PEG),在连续错流式操作条件下用于处理乳化液废水,考察了压力、温度对透水率和CODcr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滤膜处理乳化液废水的透水率受操作压力和温度的影响.对于截留分子量为8000的超滤膜。应选择0.3~0.7MPa的操作压力;而对于截留分子量为2500的超滤膜,应选择0.7~1.0MPa的压力;同时,超滤膜的温度范围选择为25~32℃。采用截留分子量2500的聚乙烯乙二醇超滤膜,在温度28℃和压力0.5MPa条件下处理乳化液废水,CODcr去除率可达93%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