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风险场的区域突发性环境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尺度空间,风险源、风险受体和风险传播途径的多样性和相互作用的复杂性是区域环境风险评价的难点.同时,现有评价方法很少关注风险因子的释放规律,释放后在空间中的分布格局,以及风险受体受到损害的途径和程度.本文应用风险场理论,分析描述风险场形成和对风险受体作用的机制.结合南京化工园区实例进行环境风险源识别,采用集对分析等方法构建了各风险源产生的环境风险场,再分析处于风险场中的环境风险受体,最后得到区域环境风险水平分布,同时将其划分为5个等级.评价结果显示,位于风险源周围或河道下游的人口稠密、生态环境敏感地区环境风险值R≥6,风险水平处于极高、高等级,与园区现状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建议依据环境风险水平的分级、分类结果建立起以预防为主的环境风险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区域环境风险评估和风险区划能够指导产业结构与布局优化调整,是防范和降低区域环境风险的重要方 法。文章分别从风险物质数量、风险诱发因素及风险防控能力角度,构建了化学品源、大气排放源、污水排放源、危 险废物产生源和累积性风险源等5类环境风险源风险表征方法,从复杂程度及社会敏感性角度构建了环境敏感受体风险 表征方法,基于单元划分—风险叠加—多元分析流程,构建了区域环境风险综合评估和区划方法。以沈阳市浑南区为 研究对象,开展了区域环境风险评估与风险区划。通过主要环境风险源和敏感受体识别,得到了浑南区环境风险分布 图。基于主成分分析,将浑南区分为高风险、中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4个风险区域,主成分分析的得分图和载荷图 可直观表达各分区的风险特征。  相似文献   

3.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5):220-228
为开展区域环境风险分区研究,文章基于环境统计和基础地理数据,引入地理空间分析法和人口空间离散化方法,充分考虑水系级别及水质的影响,以1 km×1 km网格为基础单元,对石化产业密集型区域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研究区环境风险场呈现以石化区为高值中心,向外辐射递减态势,环境风险受体敏感区与环境风险受体分布保持一致。(2)研究区以低风险区为主,其次为中风险区和较高风险区,其中较高风险区面积为4.87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7%;中风险区面积为42.64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4.6%;低风险区面积为244.52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3.7%,不同等级环境风险呈现以风险源和受体集中区为中心,向周围辐射递减趋势,且在下级行政单元的分布存在差异。(3)研究区环境风险管控的优先次序为Sr24(石化区)、Sr19、Sr20、Sr16、Sr17和Sr10,其中,Sr24和Sr19为较高风险区,属重点优先管控区域。文章旨在优化网格化环境风险分析法,为区域环境风险评估的宏观决策和环境风险分区分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自生态环境部2018年《行政区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推荐方法》(以下简称《推荐方法》)发布以来,我国各地陆续开展了区域环境风险评估工作,区域环境风险管控水平有了切实提高[1].在《推荐方法》的基础上,以某区域为例,建立基于环境风险源强度(S)、环境风险受体脆弱性(Ⅴ)、环境风险应急管理能力(M)的评价体系,采用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5.
黄蕾  黄雨佳  刘朋辉  王刚  毕军 《中国环境科学》2020,40(12):5468-5474
为准确识别环境事故风险因子扩散规律及环境风险主导因素,本研究将环境风险的3个主体“风险源-介质-受体”作为系统层,结合层次分析法(AHP)与时序加权平均算子(TOWA)建立动态模型计算标准层指标贡献率,最后基于空间地理特性确定指标层,加权计算单项风险,进而建立区域综合环境风险评价方法体系,并以南京市为案例研究对象进行综合环境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南京市整体呈现一般风险水平,风险水平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靠近长江的江北新区核心区、南京主城区.该方法在保证指标体系评估完整性的同时,引入了区域时空特征,提高了区域环境风险管理的精细化与空间可视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黄蕾  黄雨佳  刘朋辉  王刚  毕军 《中国环境科学》2021,40(12):5468-5474
为准确识别环境事故风险因子扩散规律及环境风险主导因素,本研究将环境风险的3个主体“风险源-介质-受体”作为系统层,结合层次分析法(AHP)与时序加权平均算子(TOWA)建立动态模型计算标准层指标贡献率,最后基于空间地理特性确定指标层,加权计算单项风险,进而建立区域综合环境风险评价方法体系,并以南京市为案例研究对象进行综合环境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南京市整体呈现一般风险水平,风险水平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靠近长江的江北新区核心区、南京主城区.该方法在保证指标体系评估完整性的同时,引入了区域时空特征,提高了区域环境风险管理的精细化与空间可视化程度.  相似文献   

7.
区域环境风险区划理论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区域尺度上的产业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探讨区域环境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确保区域环境安全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以环境风险系统的组成及环境风险事件的发生过程为研究基础,探讨了区域环境风险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区域环境风险区划的理论及方法.研究了环境风险区划应遵循系统性、一致性、主导性和动态性的原则,讨论了环境风险区划的步骤、指标体系和方法,提出环境风险区划是开展区域环境风险预防性研究,降低区域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环境风险危害的主要措施之一.选取我国三大经济核心地区之一的长江(江苏段)沿江经济带为例,以该区域的开发区为研究单元,建立环境风险区划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评价区域环境风险,并提出相应防范措施,为区域环境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我国区域环境风险事故时有发生,给人群、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等环境风险受体带来巨大的威胁。本文对环境风险受体"脆弱性"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以东部某区为研究对象,对该区域的环境风险脆弱性进行评估。分别对突发性和累积性环境风险受体中的人群、经济社会及自然生态环境等因素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相关结论。为国内开展区域环境风险受体脆弱性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区域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技术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我国在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技术方法储备不足的问题,提出区域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技术方法应遵循逐级筛选、分类分级评价的思路,突出对不同尺度的控制,将区域地下水尺度划分为区域(流域、平原)、局部地区(城市、单元)和场地(水源地、污染场地)3个层次. 通过分析区域地下水环境中风险源—受体—危害分析—生态终点的暴露响应途径,提出适宜大尺度区域地下水环境风险的评价方法;选用区域土地利用类型表征区域污染源,以地下水水质以及供水量变化为生态终点,采用相对风险模型分析大尺度区域环境风险. 针对大尺度区域内高环境风险区,采用源—路径—受体控制模型建立城市区域尺度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理论模型,并结合当地污染源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及水质现状进行局部地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 针对局部地区的高污染风险区,基于健康风险评价理论,突出水质安全保障,确定小尺度场地地下水健康风险的内涵与评价方法,提出场地地下水健康风险评价流程采用过程模拟方法确定污染物在包气带—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定量分析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下辽河平原区域地下水环境风险评价结果显示,高环境风险区位于沈阳浑河冲洪积扇区域,而细河是区域内地下水高健康风险区,应有针对性地采取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不同应用层次的环境风险评价技术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环境风险评价的技术方法从它在建设项目、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三个层次的应用出发对其发展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分析。最后提出了要重视现阶段规划层次的环境风险评价的工作。建议规划的环境风险评价总体上可以借鉴区域环境风险评价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针对规划中风险源的布局尚未明确的特点可以尝试引入环境敏感点的位置作为约束条件运用运筹学的方法对规划区域的污染(风险)源进行优化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