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6 毫秒
1.
<正>经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修改通过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已于2018年12月29日公布施行,取消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行政许可事项,主要对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八条和第三十二条进行了修改。近日,生态环境部环评司负责人就取消环评机构资质许可的背景、强化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的法律规定及后续工作等,回答了记者的提问。问:修改《环境影响评价法》取消环评机构资质管理的背景是什么?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转变政府职能,把"放管服"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持续加以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是"放管服"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2017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建议取消"环评机构资质认定"行政许可事项,并依照法定程序提请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修法。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作出《环境影响评价法》修改决定,并于当日公布施行。  相似文献   

2.
正2020年是总结"十三五",谋划"十四五"的关键年,环评与排污许可工作也一样面临新的挑战。"十三五"期间,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按照国务院"放管服"改革总体部署,生态环境部积极推进环评改革。环评协同推进"放管服",监管相对薄弱环节正在补强,优化服务举措切实提升了群众的改革获得感;排污许可作为机构改革后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以往我国环评实践中存在决策者开展环评的主动性与自觉性不足、环评服务的供需双方关系扭曲及环评市场活力不足、公众参与流于形式等问题。为此,本研究从环评"放管服"改革视角梳理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的关系,探讨了新时期环评改革的基本路径,并提出环评改革应着力于弱化环评单位资质管理而强化对环评技术人员资质的管理、理顺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的关系、强化公众参与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于今年11月1日起施行。该办法的出台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下简称《环评法》)相关要求,深化环评领域"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对规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以下简称报告书(表))编制行为,保障环评工作质量,维护资质许可事项取消后的环评技术服务市场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改革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可持续性,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改革任务。本文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改革中的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出发,探讨了其监管内容、方法手段以及保障服务,继而针对深化环评机制"放管服"改革进行了相应思考。  相似文献   

6.
郑萍 《环境》2019,(10)
<正>9月2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表明,全国生态环境部门将加强对建设项目的事中事后监管,对监督管理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实施分类管理和处罚。该《办法》的出台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相关要求,深化环评领域"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对规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编制行为,保障环评工作质量,维护资质许可事项取消后的环评技术服务市场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办法》将于2019年11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7.
国内     
《环境保护》2013,(2):4-5
环保部:88家环评机构被查出违规问题环保部近日通报环境影响评价机构专项执法检查的情况,对存在问题的88家环评机构分别提出取消资质、限期整改、缩减评价范围、通报批评和内部整改的处理意见,并对49名向环评机构出借个人证书、主持编制的环评文件质量较差、超越专业类别从业的人员给予通报批评。2012年6—10月,环保部对全国501家环评机构"资质、人员、质量"情况进行了现场抽查。经抽查发现,部分机构存在环评质量审核体系不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环评专职技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分析了"放管服"背景下影响环评审批效率的因素,并就各地改革实践,总结了"放管服"背景下提升环评审批效率的具体做法,为各地加快环评审批制度的改革及落实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出台背景落实"放管服"要求,深化建设项目环评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解决报告表与管理要求不适应的问题,回归表格本质,提升有效性,提高与规划环评、排污许可等制度联动衔接。与旧版比有哪些调整?分类管理污染类项目与生态类项目填写不同的表格,依照不同技术指南,突出不同类型评价关注重点。优化简化1明确专项评价原则和数量限制;2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以引用现有数据为主;3取消评价等级判定、模型预测等程序。  相似文献   

10.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环境影响评价机构专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环评机构在资质、人员管理和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环评机构建设改进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建设项目的环境准入门槛,是申请排污许可证的重要依据,"环评管准入,许可管排污"。开展环评审批制度改革,有助于优化营商环境,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此,本文就各地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及排污许可制度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各地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在制度衔接、环保监管等方面还存在问题和风险。下一步,在深入推进各地改革,积极探索有益经验和做法的同时,要通过顶层设计和政策制定将不同的改革路径把控在合适的轨道范围内,积极推进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工作。  相似文献   

12.
本期话题:北京市海淀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再生能源发电厂工程即苏家坨垃圾焚烧厂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公众参与篇章被指造假。一些民间环保机构在走访附近居民后发现,该环评报告编写过程中并未像其宣称的那样对附近居民进行过问卷调查。6月20日,5家环保组织联合致信环境保护部,申请取消为苏家坨垃圾焚烧项目做环评报告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甲级环评资质",并按照国家规定,对其处以相应的罚款。另据了解,该研究院曾经有"环评公众参与造假"的不良记录——就在不久前,河北省环保厅刚刚撤销了秦皇岛西北垃圾焚烧项目的环评报告批复,原因是"虚假的公众参与",而该项目的环评单位正是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网络综合消息  相似文献   

13.
从国家发布的相关环保政策入手,结合环评技术评估工作的实际,分析了在环评技术评估工作中如何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与排污许可制衔接,对环评技术评估工作和落实排污许可制度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公布了《关于修改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决定》(以下简称《环评法》),这一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我国对《环评法》进行的第二次修正。新《环评法》修正内容涉及四个条款,主要在取消建设项目环评技术单位资质管理,强化企业主体  相似文献   

15.
叱狼 《环境》2018,(10)
正近日,生态环境部下发《关于生态环境领域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面部署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近年来,全国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此次改革,通过进一步简政放权,推动经济走上依靠创新提质增效的发展路子,同时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  相似文献   

16.
环评资质是对现有环评单位的有效保护,因此环评资质取消后,会面临与水土保持资质取消后一样的困境,会导致环评咨询服务单位大量涌现,出现环评咨询费用大幅度降低的状况,即通过降低门槛,使咨询行业让利于企业,为企业降成本,减负担。  相似文献   

17.
目前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管理中存在的缺乏管理体制,监测机构资质能力没有明确规定,环保监测机构无力承担,环评市场存在无序工作状态,监测质量不够理想等5大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要加强监督管理,明确监测机构的职责及质量管理要求,重视监测方案编制并规范历史监测数据的引用等相应对策,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奠定重要的基础,从而保障了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18.
“十三五”以来,《环境影响评价法》通过修正并施行,一系列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改革的配套政策相继出台,各项具体工作也全面铺开.为贯彻落实好环保部《“十三五”环境影响评价改革实施方案》要求,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出环评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作用,重庆市坚持绿色发展,创新举措,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深入推进环评改革工作.  相似文献   

19.
正生态环境部最近发文通报指出,多家环评机构和工程师存在编制环评文件质量较差、质量控制制度落实不到位、资质申请中隐瞒相关情况等问题,将被作为重点监管对象。通报显示,环评文件质量较差占到问题总数的九成,16家环评机构连续两年被通报。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  相似文献   

20.
正辽宁省环境规划院有限公司前身为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所和战略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所,是辽宁省最早获得国家颁发的环境影响评价甲级资质证书的环评机构之一,是国家环保部认可的优秀环评机构。公司主要从事化工石化医药、冶金机电、建材火电、轻工纺织化纤和社会区域、交通运输和农林水利以及区域规划、战略规划等专业的环评任务,具有承担各种重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能力。公司作为国有企业,秉承"富有激情、团结互助、严谨科学、高效创新"的经营理念,并以"质量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