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刘红  袁兴中 《上海环境科学》1994,13(4):35-36,39
阐述了地球物理环境的概念,以及原生物环境和次生物环境与人类健康之间的相互关系。文章指出,地球物理环境的存在及发展变化与人类的健康生存有密切的关系:由于现代生产活动所导致的的地球物理环境污染,破坏,已构成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影响。文章呼吁,要加强对地球物理环境的保护,重视并开展这方面的有关研究,制订地球物理环境质量标准,切实保护好地球物理环境。  相似文献   

2.
抗生素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与滥用,造成环境中抗生素的长期持续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危害.文章系统性地总结了抗生素在典型环境中(水体、土壤、空气、食物等)的残留状况,分析了环境中残留抗生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探讨了物理、化学与生物技术等目前抗生素污染治理技术进展;最后,从抗生素污染效应与多学科交叉的定量研究、绿色高效的治理技术等方面提出了未来的研究建议,从政策管理方面指出了在抗生素源头控制与减排等方面的具体措施.文章对于深入认识与防控环境中抗生素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多溴联苯醚( PBDEs )作为阻燃剂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 PBDEs是一种新增的环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不易降解,且具有亲脂性、生物富集性和生物毒性,并能通过多种传输途径在全球范围内迁移,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已成为目前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针对该问题,综述了近些年环境中PBDEs的污染研究进展,分析空气、水与日常食物中PBDEs的污染水平,对人体PBDEs暴露的途径以及环境中PBDEs污染对人类健康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并且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讨论和展望,提出应加强对环境中PBDEs污染的调查研究,开展人体PBDEs暴露的潜在风险评估,为保证居民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二恶英对环境的污染及对人类的危害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二恶英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类的危害引起全球的关注与重视 。本文阐述了全球性二恶英污染的原因,途径、主要来源及对公众健康的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5.
重金属污染与人体健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环境中与人类健康关系较密切的重金属有Hg、Cd、Zn、Cu、Cr、Pb等,它们在工业生产中,涉及到的行业多、用途广,但对人体容易产生危害。此外,重金属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不象有机污染物那样较易分解,而是长期残留于环境中,一旦进入人体,也不会在体内发生分解和变化。因此,对于重金属污染物对人体毒害,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李清治 《环境》1996,(1):6-7
无论是保护环境,还是发展经济,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使人们过上身心健康的生活。《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宣言》指出:“人类处于普受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他们应享有与自然相和谐的方式过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的权利。”联台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制订的《21世纪议程》明确地指出:“没有健康的人,也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发展;如果缺少发展,人的健康也会受到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夏小林 《重庆环境科学》1990,12(2):33-33,36,54
电磁污染在当今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日趋严重,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将此列为必须控制的公害之一。微波辐射已成为电磁污染环境的主要因素。关于电磁辐射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国内已做了大量工作,国外的研究工作更加详细。在电磁污染的防护方面,也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本报  相似文献   

8.
张文渊 《环境科技》2003,16(2):28-29
自然环境的优劣,会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在良好的环境中,人们所依赖的物质是不受污染的,自然环境的物质中所含微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对维持人类生命、保护人体健康起到了一定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9.
杨子 《沿海环境》1999,(6):13-13
人类生活在阳光、空气、水、土壤、生物和各种矿藏等自然条件之中,这些自然条件的总和就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人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以不同形式从周围的环境摄取各种物质,并不断从体内排出废物到环境中去.因而,自然环境与我们的健康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自然环境的改变,往往会引起人们身体的不适,甚至会发生疾病.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会谈到“水土不服”的问题,从地理环境及人体生理学的角度来看,因为人们长期生活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机体与这一特定的环境的物质交  相似文献   

10.
环境激素问题浅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环境激素污染正严重威胁全球环境和人类健康,本文就此概述了环境激素的概念、种类、作用机制及其危害,并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河流健康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括了河流健康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介绍了预测模型法和多指标评价法两种评价方法的原理及其优缺点,并对国内外河流健康评价的研究状况进行了详细的归纳总结,指出河流健康评价标准的建立、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以及因地制宜的开展河流健康评估将是今后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胡聃  赵丹  郭振 《自然资源学报》2017,32(11):1968-1982
人工构筑物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自然耦合关系的基本作用单元。自然要素中的水、土、气、生通过人工构筑物这一基本单元作用或影响人的生存、健康与发展,而人通过构筑物作用或影响自然中的水、土、气、生,进一步进化成人为主导、构筑物为基础、自然要素为条件的城市生态系统。论文综述了近年来人工构筑物多尺度生态影响的研究进展,评述了人工构筑物对土壤(水)、大气、生物生态影响的前沿动态,提出了各研究分支的关注重点及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分析了人工构筑物生态学研究的方法学问题与挑战,展望了未来该领域的基本发展走向。论文认为,构筑物生态影响涉及城乡水、土、气、生及人的健康等不同方面,现有的相关研究分散而局部,且受技术方法局限,分析结果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研究面临巨大的转型挑战。未来构筑物生态学研究需要多学科、多尺度、多层次的系统化方法与技术的推动,城乡生态观测与实验技术的发展、多源数据处理技术以及智能计算方法的创新是该领域取得重大发展的基础与条件。  相似文献   

13.
生活垃圾焚烧设施的建立是解决城市生活垃圾逐年增多的有效方式之一,但其所引发的环境与健康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基于广东省对生活垃圾焚烧设施的研究,以环境管理为目标,结合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提出广东省生活垃圾焚烧设施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构架。通过该构架的多年实践,总结了广东省生活垃圾焚烧设施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估研究所取得的成效,有望将该成果推而广之,从而使该行业实现绿色生态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马丽新  齐虹  孙霞忠 《环境科学学报》2020,40(10):3549-3558
近年来气溶胶污染被社会各界密切关注.大气气溶胶的粒径分布和污染物组成特征研究是探究大气气溶胶污染成因的基础,同时也是准确评估人体暴露于气溶胶污染导致的健康风险的关键.多级采样器可分粒径采集大气气溶胶,通过模拟人体呼吸系统进而准确量化大气气溶胶组分被吸入后在人体的沉积部位和沉积量,从而被应用至大气气溶胶粒径分布特征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估的研究中.本文介绍了大气气溶胶粒径分级方法,探讨了应用多级采样器在气溶胶粒径分布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并综述了大气气溶胶粒径分布特征和人体呼吸系统暴露评估的研究进展,最后结合当前的研究现状对大气气溶胶在粒径分级和人体健康风险研究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食用油烟对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周亚美 《上海环境科学》1997,16(2):35-36,39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食用油烟对机体健康的影响方面所开展的工作情况,目前有关食用油烟的研究重点是:体外致突变性试验;对肺癌(尤其是女性)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及油烟加热产物整体组分的实验研究等。现有的研究:为防治油烟的危害提供了一定的方法,如降低油温;避免煎炸油的反复使用;在食油精制过程中进行氢化和添加抗氧化剂;加强油烟排除设施等。作者认为,开展职业暴露人群的长期追踪调查,分离鉴定油烟中的致变物并寻找  相似文献   

16.
生物炭对多环芳烃的吸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环芳烃是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均有很大的危害。解决多环芳烃污染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包括生物炭对多环芳烃的吸附。生物炭是生物质在缺氧或限氧条件下热解后形成的一种富炭多孔材料,已成为目前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文章主要综述了生物炭的制备和特性,生物炭吸附多环芳烃的机理和研究现状,新型生物炭及其在多环芳烃吸附方面的应用研究。同时,指出了目前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锑对农作物影响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了1991~2021年该领域的文献,利用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Space对年发文量、发文国家/地区、研究机构以及关键词共现网络、突显关键词、文献共被引网络和关键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并总结了未来研究发展趋势.结果显示:1991~2021年,本研究领域发文量整体呈快速增长模式,中国、美国、巴西、印度、意大利、西班牙等发文量较多,是推动该领域发展的主要国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是全球发文数量排名前10的中国研究机构,占总发文量的10.5%.基于关键词共现网络及突显词分析,锑对农作物的影响研究从主要考虑农作物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发展到考虑土壤、作物、水体、沉积物等环境中锑的迁移转化机制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活性的响应机理以及锑对人类健康的风险评价研究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8.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主要特征和研究进展   总被引:42,自引:9,他引:33  
概述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环境中的主要存在类型、生态行为特征、污染效应和对环境生物体的健康危害特性及我国在该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二NFDA7英类化合物的生态毒性表示法、主要处置技术与相关的检测方法等研究进展.我国POPs相关的基础研究相对滞后,要履行好POPs公约,还面临诸多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当前开展适合我国国情的POPs物质的环境调查监测、环境安全与健康毒理学研究并建立相关的环境控制基准和评估体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油田供电企业建立HSE管理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中国石化HSE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和管理模型,通过对油田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油田供电企业建立HSE管理体系的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20.
螯合剂在植物修复铅污染土壤中应用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铅污染危害严重。已成为环境污染治理中的热点问题。植物修复以其操作简便、成本低、没有二次污染等优点成为众多修复方法中的首选措施。重金属铅污染的螯合诱导技术是在化学修复、植物修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绿色、环保、经济高效等优点,本文主要分析了国内外铅污染的现状,从螯合剂的种类以及螯合剂诱导下植物对铅吸收和累积效应等方面综述了螯合剂诱导强化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重金属铅污染土壤螯合诱导植物修复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