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面向服务的技术(SOA),建立环境管理基础数据库系统,实现环境污染源和环境质量信息的共享与应用;利用GIS和数据库技术建立环境污染源与环境质量的分析系统。围绕污染源及其不同应用层次的数据研究建立深层次的挖掘展示与应用平台,并尝试分析了污染源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洮儿河流域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分析了吉林西部洮儿河流域的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特征,揭示了流域内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五大农业生态地质环境问题;按照地质、地貌、自然资源状况、生态环境灾害、环境质量等综合要素对流域进行了环境分区;最后论述了流域内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的演化过程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基于免疫禁忌优化算法的生态环境评价指数公式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模拟流域生态环境自然发展的演化过程,结合巢湖流域的具体情况,提出了适用于多个指标的巢湖流域生态环境评价指数公式。通过设定公式中生态环境指标“参照”值,采用免疫禁忌搜索算法对公式中的待定参数进行优化,使生态环境评价指数公式形式简单、方便实用,并具有一定的普适性。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合肥市和巢湖流域整体生态环境质量为Ⅲ级(及格),而巢湖市和六安市生态环境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4.
环境基准研究与环境标准制定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基准是一个非常棘手且具有挑战性的科学难题,环境标准制定与修订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根据国际上该方向近年来的发展,对环境基准和环境标准的概念与内涵进行了论述,对过去的认识进行了纠正,指出:环境基准不等于环境质量基准,环境基准应该包括环境质量基准和污染环境修复基准2个方面;相应地,环境标准则应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环境修复标准2个部分。在此基础上,概述了国际和国内有关环境质量基准研究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列举了法国(作为西欧的代表)、加拿大(作为美洲的代表)和意大利(作为中欧的代表)在环境质量标准制定过程中的先进做法,介绍了美国、英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在污染环境修复基准研究与污染环境修复标准制定等方面的进展。最后,对我国今后环境基准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根据京郊菜田的分布和土壤养分、土壤环境质量特点选择了监测点,按照各个指标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程度确定评价指标及其权重,并据此建立了无公害菜田土壤环境评价系统。系统采用分层体系结构,在目前基于J2EE架构开发Web应用的基础上,采用J2EE中的JSP,Servlet,JavaBean以及JDBC技术来构建该平台的基础组件框架,结合MVC结构的方式来构建Web应用系统,有效地提高了应用程序的可重用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根据过去3年的监测结果对于系统进行了初步应用,对各个监测点的菜田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表明该评价系统对菜田环境质量管理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了玉环县五大河流环境质量现状,分析了造成了五大河流受污染的原因,并从环保的角度提出了建议项目指导性意见,以及分流域提出了五大河流的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以大气环境质量、物理环境质量、建筑环境质量及生态环境质量4个评价指标和13个评价因子为主的住宅小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通过对常州市6个典型住宅小区的监测评价,了解了目前常州市住宅小区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揭示了影响居民住宅小区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并相应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天津市近10年来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进行综述,并分析了成绩取得与政府的重视和会社会的大力合作支持分不开,是与天津市科学的环境管理密切相关。天津环境管理工作的特色是形成了10个环境管理网络,从四个方面加强环境管理,将环境管理与市政府及社会的8个方面的工作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目前工业“三废”对农村环境污染的发展趋势有所减缓,但乡镇工业对农村环境污染的比重仍在逐渐增大,污染势头继续增强。从整体上讲,农村环境质量继续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的控制。为加强农村环境质量的管理,本文着重论述了农村环境质量区划应遵循的4条原则,以层次分析法为原理,从自然生态环境、人类开发强度、环境状况3个方面,提出由28个指标组成的农村环境质量区划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简便适用、易于操作,对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具体区划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Kreeb.  M 《产业与环境》1996,18(2):28-31
环境质量基准已一体化为库内特公司(KunertAG,一家针织品公司)在全面质量管理之中,该公司的环境管理系统建立在生态平衡(或寿命周期评价)即对所有物流和能流的一种分析的基础之上,环境损害较小的技术保护了资源,从而节省了公司的资金。  相似文献   

11.
城市人居环境评价体系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张智  魏忠庆 《生态环境》2006,15(1):198-201
在国内外人居环境理论研究及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由系统层、子系统层和指标层构成的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系统层由社会经济环境、自然生态环境、公共设施建设、环境资源保护和环境管理能力五部分组成,子系统层由16个指标组成,指标层由43个具体指标组成。利用统计分析法(Delphi)确定各指标的权值。同时,针对本指标体系结构提出了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并设置了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指数和系统协调度两个综合性指标来全面评价城市人居环境质量。通过对重庆市渝北城区的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较客观地反映了该城区的实际。  相似文献   

12.
应用环境预警系统,对TEDA1998-2001年环境质量进行分析、评估与预测,通过评分得到TEDA水环境、大气环境、噪声环境和整体环境的预警结果,对预警结果进行分析表明:TEDA综合环境质量1998年出现较差状态预警,1999年、2000年和2001年综合环境质量均未出现警值,这说明天津经济开发区环境状况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适合于农村环境质量区划的分区方法,即首先以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农村环境质量问题,然后以多种聚类分析法取得一个初始分区系统,最后用判别分析法判别该初始分区系统中各区域单元的类型归属是否正确,对一些类型归属不恰当的作适当调整,最终得到农村环境质量分区系统。文章最后讨论了类型划分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了建立简便、实用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模型,在构建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设定各指标的参照值和规范变换式,使规范变换后的不同指标同级标准的规范值差异不大。进而提出了一个对多项指标的规范值都适用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韦伯-费希纳(W-F)指数公式。采用混合蛙跳算法对公式的参数进行优化,得出优化后对多项指标皆适用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W-F指数公式。运用该公式对巢湖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其结果与该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表明模型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大丰麋鹿保护区是以麋鹿的回归引种和保护为主要目的而建立的。10年来,麋鹿的种群由建区时从国外回归的39头发展到目前的268头,对引种、保存和恢复麋鹿种群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种群的不断扩大,也导致了半野生放养区生态环境质量的下降,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一是扩大半野生放养区的面积;二是通过有效途径改善放养区的生态环境,提高单位面积的载畜量。本文就保护区生境的改造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本溪水洞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为例,对山岳型风景资源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程序和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评价程序分三个层次进行。规划指标和人为自然灾害指标为第一个层次;景观指标和生态指标为第二个层次;环境质量和环境感应指标为第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和指标体系都赋予了内涵。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无公害蔬菜基地环境和产品质量评价标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重庆市环境污染情况的调查分析,结合现行的国家相关环境质量标准和食品卫生标准,提出了适合重庆市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的环境质量和产品质量评价标准体系,为建立规范化、标准化绿色蔬菜基地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根据数据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可得性构建了青岛市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环境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经济发展(Ec)、环境污染(Ep)、环境质量(Eq)、生活水平(En)、人口发展(P)、社会发展(S)和资源消耗(Ru)等7项综合指数,对青岛市环境污染与资源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与经济、社会和人口发展的关联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青岛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其环境质量的逐年改善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环境质量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作用越来越小;但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资源消耗加快,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性逐年增强,说明青岛市的资源—经济—环境系统仍需调整;另外,除1996年环境对可持续发展造成较大压力外,1994——2000年青岛市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对可持续发展造成的综合压力较小,说明其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的持续发展能力比较强,子系统之间协调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环境质量基准已一体化于库内持公司(KunertAG,一家针织品公司)的全面质量管理之中.该公司的环境管理系统建立在生态平衡(或寿命周期评价)即对所有物流和能流的一种分析的基础之上.环境损害较小的技术保护了资源,从而节省了公司的资金.  相似文献   

20.
复合生态系统非线性累积效应响应因子的阈值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流域系统累积环境效应的产生机理,以系统动力学特征和累积环境效应-反应过程特征曲线为依据,分析了复合生态环境承载力及其适应性,提出并建立了非线性累积效应响应的指标阈值模型及因子响应程度的客观、动态量化方法。模型的建立对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评估决策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