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彤  田柳  崔建升  马佳颖 《环境科学学报》2018,38(12):4864-487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α-六溴环十二烷(α-HBCD)对映体进行手性拆分,制备获得(+)-和(-)-对映体.以玉米为受试植物,利用水培实验方法,采用不同浓度梯度的(+)α-HBCD、(-)α-HBCD及(rac)α-HBCD溶液对发芽后的玉米幼苗进行暴露,开展α-HBCD对映体对植物生理和基因损伤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不同α-HBCD对映体暴露后玉米根部形态发育异常,(+)α-HBCD处理的玉米根须明显稀疏;植物根部组织、地上部的生物量和长度的相对抑制率与暴露浓度线性相关,其中,(+)α-HBCD对玉米生长的抑制最强;玉米地上部叶绿素含量随α-HBCD暴露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且降低量顺序为(+)α-HBCD(rac)α-HBCD(-)α-HBCD;低浓度的(+)α-HBCD显著诱导了玉米根部组织和地上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高浓度时则表现为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SOD对α-HBCD胁迫反应更为敏感;组蛋白H2AX的磷酸化(γ-H2AX)水平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α-HBCD诱导γ-H2AX焦点数量增加最为显著.综上,α-HBCD对映体对玉米生理和基因水平均产生了选择性损伤作用,(+)α-HBCD的损伤作用强于(-)和(rac)α-HBCD.本研究可为综合评价手性HBCD的环境行为和生态风险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
17α-雌二醇在土壤样品中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pH值、温度、离子强度和土壤粒径等因素对17α-雌二醇(17α-E2)在土壤样品中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7α-E2在土壤中的等温吸附浓度呈现先显著升高后保持相对稳定的趋势,等温吸附平衡时间约为0.5 h;土壤对17α-E2的吸附率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随着17α-E2溶液pH值的升高,土壤样品对17α-E2的吸附则逐渐降低;随着离子浓度的升高,土壤样品对17α-E2的吸附呈现先显著升高后保持相对稳定的趋势;随着土壤粒径的增大,土壤样品对于17α-E2的吸附作用则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
利用热重分析和流化床焚烧实验,考察了城市固体废弃物焚烧过程中碱金属对流化床物料的粘结失流特征及重金属迁移行为的影响。热重分析结果表明:碱金属的存在会使城市固体废物的燃烧特性曲线向左偏移,促进城市固体废物在固定碳阶段的燃烧。同时,碱金属存在条件下,城市固体废物在挥发分析出阶段满足二维扩散g(α)=α+(1-α)ln(1-α)、三维球形扩散g(α)=[1-(1-α)~(1/3)]~2和三维扩散g(α)=[1/(1-α)~(1/3)-1]~2燃烧动力学方程;而在固定碳燃烧阶段满足的动力学函数为三维扩散g(α)=[1/(1-α)~(1/3)-1]~2和二阶化学反应g(α)=(1-α)~(-1)-1。流化床焚烧实验结果显示:碱金属的存在影响流化床的粘结失流时间。随着碱金属量的增加,粘结失流时间将会减少。此外,碱金属存在会促进Cr的排放,抑制Pb的排放,而对Cd的排放影响不大。随着温度的升高,重金属Pb和Cd的排放浓度也随之增加;在粘结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重金属Cr的排放浓度逐渐减少,这主要是由于粘结过程中重金属Cr被包覆或者吸附。  相似文献   

4.
采用PCR技术和同尾酶手段,构建了猴金属硫蛋白(mMT)α域的串连体,并构建了表达MT α串连体的工程菌,获得了表达二聚串连体(MTα2)、三聚串连体(MTα3)、五聚串连体(MTα5)的工程菌.结果表明,工程菌在0.1 mmol·L-1IPTG诱导3h后表达量最高.Cd2 浓度为0.5mmol·L-1时,对照菌pGEX-2T/BL21生长受到严重胁迫,工程菌表现出较强的抗性,MTαn/BL21(n=2、3、5)生长几乎不受到胁迫;Cd2 浓度为1.0 mmol·L-1时,MTα5/BL21表现出较强的耐受能力.Cd2 浓度为0.5 mmol·L-1时,工程菌对镉的富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其中富集能力最强的是MTα3/BL21(76%).与对照pGEX-2T/BL21相比,MT/BL21对锌吸附能力显著提高.而转化有MTα串连体基因的工程菌对锌的吸附能力没有提高,说明工程菌对Cd2 的吸附特异性增强.结构预测显示,MTα、MTα2、MTα,的二级结构中α螺旋依次增加,推测突变蛋白的疏水性增强,三维结构稳定.MTα4、MTα5二级结构中,α螺旋数目减少,尤其是MTa5,其a螺旋几乎完全遭到破坏,疏水性大为降低.对基因工程菌吸附镉的实验表明,MTα3/BL21对镉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富集容量.  相似文献   

5.
针对细节疲劳额定强度(DFR)的威布尔分布统计理论所涉及的形状参数α选值问题,提出了基于随机数学的DFR-α模型。基于该模型,对比了选用波音许用α值与国产材料实测α值获得的DFR计算误差。结果表明:若直接使用波音α设计许用值,国产铝合金材料DFR计算相对误差在5%以内,国产钛合金DFR计算相对误差在10%以内;σ_b≤1700 MPa的国产钢,DFR计算相对误差在5%以内。  相似文献   

6.
一般环境样品和可综合利用的废物中的放射性水平是很低的,且大部分为天然放射性核素。天然放射性核素中,均有α粒子的发射。核热电站所排放的“三废”中,α放射性的比例不大。但在核电站环境放射卫生监测规范中,规定了对环境样品作总α放射性的测量。因此,低水平α放射性的测量,是监测中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苯并[α]芘对海洋微藻生长及细胞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方法,研究了苯并[α]芘(B[α]P)对3种海洋微藻生长和细胞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B[α]P对3种海洋微藻生长的抑制呈显著的时间-剂量效应,其96 h半数效应浓度依次为:湛江等鞭金藻17.00μg/L,塔溪堤等鞭金藻25.18μg/L,牟氏角毛藻83.06μg/L。高浓度B[α]P胁迫96 h后,3种海洋微藻细胞体积和细胞内容物颗粒均有增加,而藻细胞叶绿素含量却随着B[α]P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这一研究说明,B[α]P对微藻细胞形态及光合能力均能造成明显影响,并可抑制藻细胞数量的增长。B[α]P对藻细胞的抑制作用存在种的差异性,相对来说,金藻类微藻对B[α]P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8.
水质可生物降解性一般用BOD5/COD的比值α表示,α值高则可生物降解性好,α值低则可物生降解性差。本文以水质α值预计BOD5值,确定BoD5测定稀释倍数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上限法对筒形件强力旋压工艺中的旋轮工作角α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理论的最佳旋轮工作角值α_(opt)。它与实验值是相吻合的。有劝于指导旋轮工作角α的设计和进行旋压过程中不稳定变形状态的分析,并叙述了应用实例。目前,筒形件强力旋压工艺在旋轮工作角α的选择时。还是凭经验或在工艺试验中尝试的方法来确定。因此,本文用上限法对旋轮工作角α作初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刘瑛  陈文涛  邓飞  梁贵渊  张衍津 《环境》2012,(Z1):25-26
采集了粤北地区三个铀矿冶周围居民点气溶胶样品并测量其总α、β放射性,总α用饱和层厚度法,总β用效率法。调查结果发现,三个铀矿冶所设的采样点中,总α范围值0.051~0.75 mBq/m~3,总β范围值0.56~5.5 mBq/m~3;所有的样品中总β放射性均比总α放射性高。  相似文献   

11.
污水处理单元构筑物费用函数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中提出了处理效度E(Comprehensive Treatment Efficiency)的含义,它的计算表达式为E=(Q1/Q2)(B×αB+S×αs+N×αn),对费用函数拟合涉及的一些概念进行了规范探讨,用式C=S×α+V×β复合单元构筑物成本;拟合了C′(E)=α.ln[(1+E)/(1-E)],C(Q,E)=α.ln[(1+E)/(1-E)]Qβ形式的单元构筑物费用函数.  相似文献   

12.
湖泊沉积是环境气候变化的敏感指示器 ,在沉积过程中有机大分子α纤维素不易发生降解 ,其碳链上的C、H、O原子也不会与外界发生交换 ,故沉积物α纤维素的碳同位素能真实地反映原始环境信息。湖泊沉积物中的α纤维素含量少 ,笔者经过反复条件试验 ,得出了从湖泊沉积物提取α纤维素的简便可行的方法。泸沽湖是云贵高原上一半封闭湖泊 ,湖区人为活动干扰较微弱 ,该湖对环境变化敏感。笔者提取了泸沽湖沉积物柱的α纤维素 ,并研究了其碳同位素 ,结果表明 ,α纤维素碳同位素灵敏、精确地反映了该湖一百年来的环境信息 :泸沽湖沉积物有机质以内生为主 ;气候变化趋势为冷—暖—冷—暖。  相似文献   

13.
α_1-抗胰蛋白酶(简称α_1-AT)这一生化指标,临床上已被用于检查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目前亦有试图将其作为环境质量评价和从事尘毒作业人员就职的一项筛选指标。近年来已有关于吸烟者血清α_1-AT发生变化的报道,但变化程度如何?尚无专题报告。为此,本实验对部分吸烟、非吸烟者进行了血清α_1-AT含量测试。  相似文献   

14.
过剩空气系α值对排烟量,烟气黑度,烟尘排放浓度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通过α值与烟尘浓度的关系,分析α与烟尘浓度的合理取值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天津市主要地表水总α总β放射性水平,于2012年选取天津市河流、湖泊、水库、放射性库区等26个地表水点进行总α、总β调查,结果表明,天津市主要地表水总α总β的活度在正常标准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岩矿样品X射线荧光分析中多元素体系的理论α系数的一种计算方法。假设试样由n个组分组成,其各组分平均含量为Cl(Cl=1,2,3,…k,……n),然后,假设某一组分的含量Cl相对于平均含量Cl有一微小变化量ΔC,并使每个组分相应变化一次,用基本参数法方程计算理论X射线相对强度;再按一定的数学模式计算相应的基本α系数,混合α系数和修正α系数。以实例计算了用于地质样品分析的各种理论α系数,应用于实际分析中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0年10~11月CE318太阳光度计观测资料,得出了北京市秋季气溶胶光学厚度(AODλ=500nm),Angstr?m波长指数(α)和浑浊度(β).结果显示,气溶胶AOD,Angstr?m指数,浑浊度平均值分别为0.5(±0.69)、0.95(±0.33)、0.24(±0.31),变异系数分别为139%、35%和132%.非污染天,AOD变化较小,峰值出现在15:00,但大气中细粒子组分相对较高;污染天,AOD波动很大,没有明显的日变化,颗粒物以细粒子为主.非污染天,当α1.0,两者呈现正相关;污染天,两者无明显关系,但当AOD>1.0,α随AOD的增大而变小.当Vmax4m/s,AOD和α均出现小值,α与AOD呈负相关.风向也是影响α和AOD变化的重要因素,尤其ENE为主导风向时,α与AOD呈明显正相关.温度的变化并未对α和AOD的变化造成很大影响.局地扬尘或沙尘气溶胶呈非亲水性,但当α>0.5,AOD随相对湿度(RH)的增大有一定程度的增大.  相似文献   

18.
根据太湖地区1/4°×1/6°经纬度网格的地表特征及α-HCH施用量,建立了一个基于同精度网格系统, 包含迁移和传输2个模块的质量平衡模型. 迁移模块使用逸度方法描述α-HCH在每一个网格的多介质环境中的迁移过程,传输模块使用拉格朗日方法描述α-HCH在不同网格间的大气平流和水体径流. 模型模拟了α-HCH在研究区域开始施用至今(1952~2007年) α-HCH在5类4层土壤、气、水和底泥23个环境相中的积累、迁移和残留情况. 模拟值与实测α-HCH浓度对比验证表明两者吻合得很好. 环境温度是影响α-HCH在各环境介质中浓度的最重要因素. 模拟结果表明,在α-HCH使用时期,在土壤中的年积累趋势约为年使用量趋势的5.7%; 在停止使用后,其减少趋势为积累趋势的50%. 在α-HCH使用期间,太湖流域α-HCH的年使用量与其水-气界面沉积通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与土-气界面通量则无显著相关性. α-HCH停止使用后,太湖流域水-气界面通量表现为向大气的挥发,且自1985年其年挥发通量大于土-气挥发通量. 底泥是α-HCH水-气界面挥发的主要补给源. 2007年太湖流域内α-HCH大气浓度普遍高于流域外大气浓度. 整个模拟时段α-HCH的主要输出途径是流出太湖地区,且以大气平流为主;其次的减少途径是在环境介质中的降解,其中土壤降解量占绝大部分. 2007年环境中残留的α-HCH为总使用量的0.005%,以土壤残留量为主,其次是底泥.  相似文献   

19.
为从物种雌激素受体(ERα)敏感性差异的角度探索辽东湾野生梭鱼雌雄同体高发生率的一个可能原因,从梭鱼肝脏cDNA中扩增出长1113 bp的梭鱼ERα(sERα) DEF区片段,并以此构建pGBT9-sERα DEF 质粒,将其和pGAD424-TIF2质粒依次转入Y190酵母细胞中,建立了sERα物种特异性的酵母双杂交筛选系统.在此系统中测试了4种环境中主要的雌激素雌酮(E1)、17β-雌二醇(E2)、雌三醇(E3)及17α-炔雌醇(EE2)对梭鱼ERα的诱导活性,半数雌激素活性浓度(EC50)为3.7、2.4、1698.7、1.2nmol/L,分别是青鳉鱼ERα活性的4.6、2.3、3.4、3.3倍,说明梭鱼ERα对E1、E2、E3、EE2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这为解释辽东湾梭鱼雌雄同体的高发生现象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苯并[α]芘(B[α]P对栉孔扇贝血细胞存活率、活性氧(ROS)含量、溶酶体膜和DNA损伤以及凋亡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B[α]P对栉孔扇贝血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影响,存活率在96.72%~97.71%,而B[α]P对血细胞ROS含量、溶酶体膜稳定性和DNA损伤以及凋亡指数影响显著(p<0.05),且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各处理组血细胞ROS含量在实验时间内均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且与B[α]P的作用时间呈正相关,同时在12、24 h时,各B[α]P处理组血细胞ROS含量大小为:1 mg/L>4 mg/L>16 mg/L>0.25 mg/L。除0.25 mg/L处理组血细胞溶酶体膜稳定性、拖尾率和任意值在12 h和6 h内以及1 mg/L处理组血细胞溶酶体膜稳定性、拖尾率在6 h内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外,其余各处理组血细胞溶酶体膜稳定性以及拖尾率、任意值、凋亡指数在实验时间内分别呈现下降或上升趋势,同时各处理组血细胞溶酶体膜稳定性和DNA损伤程度、凋亡指数分别与B[α]P浓度和作用时间呈负、正相关性。因此,作者认为B[α]P对栉孔扇贝血细胞具有明显的免疫毒性损伤效应,且与B[α]P胁迫程度直接相关,同时B[α]P在血细胞内代谢产生的ROS及其代谢产物是造成血细胞损伤、凋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