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2 毫秒
1.
土壤是湿地植被生长和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研究土壤环境因子对鄱阳湖湿地植物群落分布特征的影响有助于深入理解湿地生态系统地球生物循环过程。通过研究鄱阳湖湿地不同生境下植物群落土壤环境因子特征变化,结合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探讨了鄱阳湖湿地主要土壤环境因子及其对植被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鄱阳湖湿地Jaccard指数、Sorensen指数和Cody指数均表现为样带1(藜蒿-苔草带Cynodon dactylon-Carex cinerascen)样带2(芦苇-藨草群落Phragmites communis-Phalaris arundinace)样带3(苔草-狗牙根群落Carex cinerascen-Artemisia selengens)样带4(苔草-藨草群落Carex cinerascen-Phalaris arundinace),随生境梯度呈递减规律;而Bray curtis指数则表现为样带1样带2样带3样带4,随生境梯度呈递增规律。土壤有机碳、全氮、硝态氮、铵态氮呈一致的变化规律,均表现为样带1样带2样带3样带4,而土壤速效磷表现为样带1样带3样带2样带4,不同植被带土壤全磷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植被带Bray curtis指数均与土壤养分呈负相关,Jaccard指数、Sorensen指数和Cody指数均呈正相关,沿河岸带的增加,其相关系数的绝对值逐渐增加,而土壤磷素与湿地多样性指数没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RDA排序分析表明,土壤环境因子具有明显的生态梯度,土壤有机碳是影响研究区植被分布的最主要因素,土壤全氮是影响湿地植被分布的次要土壤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2.
湿地生态系统碳汇潜力巨大,但不同的气候条件及植被类型,导致湿地土壤有机碳库组分有较大的差异,进而导致不同类型的湿地土壤有机碳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也有差异。深入了解土壤有机碳组分特征对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开发及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辽河口湿地为对象,选取5种土地覆盖类型(翅碱蓬群落、芦苇群落、光滩裸地、油井区和农耕区),分析不同土地覆盖类型下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对所得数据进行相关性和差异性分析,以期探明辽河口湿地土壤有机碳组分特征,并确定土壤理化性质对辽河口湿地有机碳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辽河口湿地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总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含量差异显著,其中芦苇群落碳储量最丰富,达(52.6±3.80) g·kg-1,光滩裸地碳储量最少,为(28.2±7.05) g·kg-1;在植物覆盖下土壤有充沛的碳输入而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固定,这一现象随土层深度的加深而减弱。轻组分有机碳(Light fraction organic carbon,LFOC)、重组分有机碳(Heavy fraction org...  相似文献   

3.
不同退耕年限条件下菜子湖湿地土壤理化性质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退耕还湖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湿地生态恢复的重要举措.土壤理化性质指标是评价湿地生态恢复状况的重要组成部分.选取菜子湖区不同退耕年限(2、5、8、10和20 a)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与相邻仍耕作油菜地和原始湿地土壤理化性质的比较,揭示了退耕还湖后湿地土壤生态特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不同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增加;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在退耕5 a时显著升高,而后期变化平缓;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土壤黏粒含量逐渐增加;土壤容重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土壤含水量不断增加;土壤pH值缓慢降低.退耕2 a湿地土壤生态特征仍与油菜地相似,退耕2 a后土壤生态特征开始向原始湿地方向演化.退耕20 a期间湿地表层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强烈,而亚表层变化相对平缓.回归分析表明,除土壤pH和氮素含量的回归曲线拟合不显著外,退耕湿地表层土壤黏粒含量、容重、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全磷含量和有效磷含量恢复到原始湿地水平所需时间分别为19、23、31、26、27和22 a,快于亚表层土壤的20、31、51、40、30和23 a.  相似文献   

4.
采用田间随机抽样法研究了麦田氮素的空间分布规律。从均值看,硝态氮在土壤0~20 cm表层大量累积,20~40 cm层锐减,下层变化减慢;土层中铵态氮含量低且表现出不同层次间的稳定性。小麦生长期间灌溉显著影响土壤中硝态氮的分布:与不灌水土壤样本相比较,灌溉大大降低了表层土壤硝态氮的累积量。土壤全氮0~20 cm层明显高于20~40 cm层。  相似文献   

5.
镇江内江湿地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土壤养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镇江内江湿地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在镇江内江特有的水文条件下淤积而成,形成于江滩裸地上的植物群落开始了群落的原生演替过程。在此过程中,湿地的土壤养分状况随着植被的演替更迭,发生着协同演化的过程。为了进一步丰富群落演替理论,通过研究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阶段以及同一演替阶段不同层次土壤养分状况的时空变化,探索演替过程中的不同植被类型和土壤养分变化的内在联系及其互作效应。结果表明,随着演替进行,土壤的养分状况趋于改善,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磷含量呈上升趋势,只有速效钾的含量在后期芦苇阶段明显降低,这主要是由于收割芦苇将富含钾素的芦苇植株带出湿地系统所致。由于植物根系分布及枯落物多少的差异,使得各营养成分的垂直分布各异。  相似文献   

6.
黄河三角洲不同演替阶段湿地土壤线虫的群落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黄河三角洲不同演替阶段湿地土壤线虫的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演替阶段湿地土壤线虫总数为白茅群落>柽柳群落>翅碱蓬群落>光板地.土壤线虫呈明显的表聚性,除光板地外,其他3种群落土壤线虫总数表层与下层差异极显著.土壤线虫总数在0~10 cm和10~20 cm的土层最大值都出现在白茅群落,最小值都出现在光板地,其中白茅群落与柽柳群落、翅碱蓬群落、光板地之间差异极显著,柽柳群落、翅碱蓬群落、光板地之间差异不显著.植物寄生线虫为优势类群,其数量与土壤线虫总数变化表现出相同的规律.食细菌线虫和捕食-杂食线虫数量在0~10 cm土层依次为白茅群落>柽柳群落>翅碱蓬群落>光板地;食细菌线虫数量在10~20 cm土层为柽柳群落>翅碱蓬群落>白茅群落>光板地,捕食-杂食线虫个体密度较低.食真菌线虫的个体密度在各类型各土层湿地中都很低.土壤线虫多样性依次为白茅群落>柽柳群落>翅碱蓬群落>光板地.  相似文献   

7.
黄河三角洲潮沟湿地植被空间分布对土壤环境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欣胜  崔保山  孙涛  贺强 《生态环境》2010,19(8):1855-1861
潮沟在黄河三角洲广泛存在,且分布有多种独特的湿地植被类型。通过设置有代表性的28个样地,获取了植被种类、多度和土壤环境因子数据;并运用双指示物种(TWINSPAN),对黄河三角洲潮沟分布区植被进行了群落类型划分,得出研究区共有7种类型植物群落;同时利用典范对应分析(CCA)阐明了这些植被群落空间分布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其分析结果显示构成黄河三角洲土壤盐分的主要是Cl-和Na+,距离海洋的远近和土壤含水量共同影响土壤含盐量,盐地碱蓬和中华柽柳分布主要取决于土壤含盐量、Na+含量及距离海洋距离,而各种植被类型的分布与土壤全磷(TP)、全氮(TN)、有机质、Ca2+及Mg2+含量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北固山湿地土壤氮磷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镇江北固山湿地是一以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 L.)为优势植物的滨江湿地,土壤中氮磷空间分布对了解湿地水体的富营养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北固山湿地的典型区域内布点采样,对土壤中氮磷进行分析,研究了湿地土壤氮磷水平变异性及氮磷在不同植被区土壤中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北固山湿地全氮主要分布在0~60 cm土壤层,表层土壤中全磷质量分数显著高于下层土壤.土壤各层次全磷的水平变异性普遍高于全氮,尤其在20~40 cm土壤层全磷的变异系数达到52.34%,说明氮素在各层次分布相对均匀.植被类型对土壤中氮磷的空间分布有较大影响,虉草区各土壤层全氮、全磷质量分数均高于芦苇区,其0~20 cm和20~40 cm土壤层全磷质量分数亦高于空地.受污水排放、内江水冲洗等作用,污染空地及三个排污口全氮、全磷质量分数分别呈现不同的空间变化规律.研究结果为湿地生态恢复和生态清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滨海盐沼湿地是碳氮的重要储库,其碳氮储量时空分布特征受生物及环境因素的影响。研究了2013年不同季节长江口崇明东滩滨海湿地土壤(0~50 cm深度)有机碳和全氮储量的时空分布与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储量与全氮储量季节分布均表现为冬季秋季夏季春季,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全氮储量呈现随时间推移而积累的特性;其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高潮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带中潮滩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带低潮滩海三棱草(Scirpus mariqueter)带光滩,且北样线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高于南、中样线。不同区域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垂直分布特征较一致,总体表现为光滩和海三棱草有机碳储量在10~15 cm土层最大,互花米草与芦苇有机碳储量较大值出现在0~10和20~30 cm土层。土壤全氮储量垂直分布特征与有机碳相似,且与有机碳储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0.01)。不同盐沼湿地植被类型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分布的重要因素,而光滩区域土壤有机碳与全氮储量分布则主要受潮汐与沉积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土壤有机氮含量是评价土壤质量变化的重要肥力指标,土壤氮矿化及其微生物数量易受不同施肥措施的影响。为明确南方双季稻区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根际土壤氮矿化及其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以长期(37年)定位施肥试验田为平台,系统分析了不同施肥模式[单独施用化肥(MF)、秸秆还田+化肥(RF)、30%有机肥+70%化肥(OM)和无肥对照(CK)]下双季稻田根际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氮素矿化、硝化和氨化速率、氮循环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特征,及土壤氮转化与理化特性、微生物相关性。结果表明,OM处理根际土壤有机碳、总氮、碱解氮、硝态氮、氨态氮和无机氮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RF、MF和CK处理。OM处理根际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最高,比CK处理增加24.1%。OM处理根际土壤有氧氮矿化率、厌氧氮矿化率和氨化速率均为最高,均显著高于MF和CK处理(P<0.05);MF处理根际土壤硝化速率为最高,显著高于RF、OM和CK处理(P<0.05)。OM处理根际土壤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和氨化细菌数量均显著高于RF、OM和CK处理(P<0.05);RF处理根际土壤固氮菌数量显著高于MF、OM和CK处理(P...  相似文献   

11.
天津市清静黄河口河岸翅碱蓬的重金属富集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天津市清静黄河口河岸生长的翅碱蓬根茎叶及其生长土壤中铜(Cu)、铅(Pb)、镉(Cd)、铬(Cr)、锌(Zn)、砷(As)和镍(Ni)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重金属元素在污染土壤和翅碱蓬各器官中均发生了明显累积,且累积强度不同.在污染土壤中,Cd的累积强度最弱,Zn的累积强度最强,重金属累积强度顺序为Zn>Cu>Pb>Cr>Ni>As>Cd.翅碱蓬叶部积累了大量的As、Ni和Zn,表明翅碱蓬对As、Ni和Zn的吸收和富集能力较强,而对Cu和Pb的吸收和富集能力较弱,迁移累积率顺序为As>Ni>Zn>Cr>Cd>Cu>Pb.污染土壤上生长的翅碱蓬的生物量远低于正常土壤上生长的翅碱蓬的生物量.图1表5参19  相似文献   

12.
耐旱灌木和草本植物是贺兰山中低海拔的重要植被类型,揭示其根际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群落多样性及其影响因子,对于贺兰山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功能的稳定,植被的生长发育及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贺兰山低海拔区蒙古扁桃-短花针茅群落(G×S-S,G×S-G)为研究对象,设置群落内去除灌木蒙古扁桃(Prunus mongolica)的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G)和去除草本植物的蒙古扁桃(S)两种对照处理,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研究其根际土壤AMF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差异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G×S-G和G×S-S的根际土壤pH、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最大,碱解氮和全磷含量次于G,根际土壤AMF群落α多样性指数最大,除全氮外呈显著性差异(P<0.05),符合灌丛“沃岛”效应。根际土壤AMF共获得174个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隶属于1门4纲6目10科10属63种,优势属为球囊霉属(Glomus),平均占比为99.26%,两性球囊霉属(A...  相似文献   

13.
原油污染已经成为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开展植物修复关键技术的研究对于退化湿地生态治理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室外盆栽方式开展碱蓬(Suaedasalsa)修复原油污染试验,试验设计3个原油污染水平(2、4、6g?kg~(-1),分别对应低、中、高水平处理);以无碱蓬种植处理为对照,每个处理设置3个重复。以月为观测时间尺度,通过测定和分析碱蓬生理指标、根际土壤原油含量和微生物特征等,研究碱蓬对原油污染土壤的修复过程。结果如下:在3个石油污染浓度条件下,碱蓬均能萌发和生长,但是低污染水平处理的碱蓬株高、生物量及主根系长度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原油降解变化与碱蓬生长特征具有一致性,表现为碱蓬生长初期和后期降解效率较低,而快速生长期时降解效率高。低、中和高水平处理下碱蓬对原油的降解率分别为38.61%、47.54%和30.89%,其中对饱和烃的降解作用较大。碱蓬根际区为发生原油降解作用的主要区域,基于分子手段鉴定出根际附近的变形菌为丰度最高的优势降解菌群。通过一级衰减方程拟合降解曲线,得出碱蓬对3个污染水平原油的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0.19、0.12和0.11,表明碱蓬对低污染水平原油的降解效率高于其他处理。研究结果可为碱蓬修复原油污染土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喀斯特山地草地群落多样性海拔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喀斯特草地群落多样性海拔特征及其与土壤的互动效应,采用生态学统计与排序分析,连续3年研究了桂西北喀斯特山地草地群落多样性海拔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特征,并探讨了群落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海拔草地根长、高度、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在2015-2017年呈现增加的趋势,但增幅不明显,3年平均值基本表现为中海拔低海拔高海拔,并且不同海拔差异均显著(P0.05)。不同海拔草地土壤全碳、全氮、全钾、碱解氮和速效磷均表现为中海拔高海拔低海拔,不同海拔草地土壤全碳、全氮、全钾、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差异均显著(P0.05);土壤pH值呈相反的变化趋势,而土壤全磷在不同海拔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海拔草地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中海拔高海拔低海拔,而优势度指数呈相反的变化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植被多样性各指标和生物量均与pH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与土壤理化性质等均呈正相关关系。物种丰富度指数(S)和多样性指数(H)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系数绝对值均高于优势度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E);其中土壤全碳和全氮与根长和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由此可知全碳和全氮是影响根长和生物量的主要土壤因子。冗余分析(RDA)表明植物群落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均呈正相关(除了pH);沿着RDA的第1排序轴,随着显著性影响因子(土壤理化性质)的增加,植物丰富度指数逐渐增大,其中相关性最大的是全碳及全氮,这是影响研究区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5.
选取盐城滨海湿地典型滩地(互花米草与碱蓬交错区、碱蓬滩)互花米草斑块,研究互花米草和本地种的生长特征、斑块微生境变化和互花米草与本地种的相对竞争力。结果表明:①和本地土著种碱蓬Suaeda salsa、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相比,入侵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能更有效地改善微生境,其发达根系能够提高土壤含水量,互花米草的耐盐特性和泌盐作用能够使得互花米草在高盐度环境中生存,并有效的降低土壤盐度;②在互花米草与碱蓬交错区,从互花米草斑块边缘到中心,碱蓬的长势显著变弱,互花米草的长势显著增强,互花米草与碱蓬的相对竞争力为1.94±0.94,互花米草的竞争能力明显强于碱蓬;③在碱蓬滩,从互花米草斑块边缘到中心,碱蓬、芦苇的长势显著变弱,互花米草的长势显著增强,互花米草与碱蓬的相对竞争力为0.87±0.30,互花米草与碱蓬之间的竞争相对平衡;④因此,互花米草可能通过种间竞争不断侵蚀碱蓬生境,从而取代当地土著植被碱蓬和芦苇。  相似文献   

16.
以独流减河河口及其潮上带区域的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 (Cav.)Trin. ex Steud.]和盐地碱蓬[Suaeda salsa (Linn.) Pall.]群落为研究对象,探究该区域不同植物群落碳(C)、氮(N)、磷(P)、硫(S)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显示,互花米草和芦苇地上部分C含量显著高于盐地碱蓬,而根系中的C含量则反之,显示了植物不同的C分配策略. N、P主要分布在植物地上部分光合器官,N含量与全国湿地植物和全球植物的含量水平相当,但P含量显著高于全国湿地植物和全球植物的含量. S在芦苇和盐地碱蓬体内主要分布在地上部分,而互花米草的S则主要分布在根系中,这有利于互花米草拓展地下空间,从而加速其入侵.互花米草的C/P和芦苇的C/N均显著高于其他植物,说明前者具有较高的P利用效率,而后者的N利用效率较高.河口潮上带芦苇和盐地碱蓬叶片N/P分别为7.32和8.90,而潮间带互花米草叶片N/P为14.45,根据生长速率假说,认为生长速率并不是互花米草与芦苇和盐地碱蓬竞争的有效手段,而高的P利用效率为互花米草种群的扩张创造了条件.相关性分析表明,在独流减河河口地区土壤P和盐度是植物体内元素平衡和生态化学计量变化的重要影响因子.综上,天津独流减河河口湿地正经历着由N限制向P限制的转变,P元素在该区域植物生长和演替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图5表2参36)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的酶活性季节特征一定程度影响了该地植被分布类型,为研究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土壤酶活性的季节特征,分别选取碱蓬(Suaeda salsa)、柽柳(Tamarix chinensis)、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刺槐(Black Locust)和高粱(Sorghum)5种典...  相似文献   

18.
庐山植物园11种植物的根际土壤氮磷有效性和酶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有新  何春林  丁园  黄强 《生态环境》2013,(8):1297-1302
通过比较不同种源植物的土壤理化性质与生物学活性的差异及根际效应,探讨不同种源植物对庐山酸性山地土壤的环境适应性。在庐山植物园内选择引种多年的11种不同种源的常绿树种,在生长季节中采集根际土和非根际土,测定有机碳含量、碱解氮及有效磷含量、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并分析各树种根际土壤氮磷养分及酶活性的根际效应。结果表明,(1)不同树种之间的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P〈0.01)、有效磷(P〈0.05)和碱解氮(P〈0.01)存在明显差异,而脲酶没有差异。(2)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氮磷有效性和酶活性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大部分树种根际土壤有效磷及酸性磷酸酶存在一定的根际效应(R/S〉1),例如红花木莲Manglietia insignis、桂南木莲Manglietia chingii及云南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yunnanensis的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红花木莲、桂南木莲、巴东木莲Manglietia patungensis、红茴香Illicium henryi及红皮糙果茶Camellia crapnelliana与乡土树种云锦杜鹃Rhododendron fortunei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是,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碱解氮和脲酶差异不明显,有的甚至出现脲酶的根际负效应(R/S〈1),如巴东木莲和红花木莲等树种根际土壤低于非根际土壤(P〈0.05)。(3)不同种源树种影响下的土壤有效磷和酸性磷酸酶的根际效应(R/S比值)明显,原产西南地区的树种如桂南木莲、云南拟单性木兰和巴东木莲与华南地区的红花木莲、红茴香等土壤有效磷的根际效应(R/S〉1.5)比原产华东亚热带地区的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和云锦杜鹃更明显,相应的酸性磷酸酶的根际效应也较高。土壤脲酶和碱解氮的根际效应却不明显。(4)土壤有机碳与碱解氮、有效磷和酸性磷酸酶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碱解氮与有效磷(P〈0.01)和酸性磷酸酶(P〈0.05)具显著正相关关系,酸性磷酸酶与pH值(P〈0.05)显著负相关,说明根际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对根际微区的理化环境及根际土壤养分活性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测定了盐城海滨湿地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盐沼、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盐沼和碱蓬(Suaeda salsa)盐沼土壤呼吸速率,结合盐沼土壤室内培养实验,比较3种盐沼土壤呼吸特征及温度响应。结果表明:(1)实验期内3种盐沼土壤呼吸均为CO_2排放状态,芦苇盐沼、互花米草盐沼和碱蓬盐沼土壤呼吸速率平均值分别为323.67、499.51和150.41 mg·m~(-2)·a~(-1)。3种盐沼土壤呼吸均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差异,由高到低依次为夏季、春季和秋季。(2)野外实验中,3种盐沼土壤呼吸出现峰值时的土壤温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芦苇盐沼(28℃)、互花米草盐沼(22℃)和碱蓬盐沼(20℃)。室内培养条件下,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对温度变化的敏感性由大到小依次为芦苇盐沼(2.19)、碱蓬盐沼(2.15)和互花米草盐沼(1.58)。(3)实验期内3种盐沼土壤呼吸累积排放量由大到小依次为互花米草盐沼(3 400 g·m-2·a-1)、芦苇盐沼(2 330 g·m~(-2)·a~(-1))和碱蓬盐沼(1 082 g·m~(-2)·a~(-1)),不同季节累积排放量由大到小依次均为夏季、春季和秋季。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类开采石油量的增加、海上交通运输的发展、海底溢油事故的发生以及工业民用废水排放的日益增长,海洋环境承受着来自外界的巨大危害。并且,海洋中的石油类污染物由水体迁移至土壤,给周边土壤也带来极大影响。石油类物质已成为崇明西沙湿地土壤主要的污染物之一。基于此,于2014年3月至12月在崇明西沙湿地设置5个采样点,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GC-MS等仪器对石油类污染物的浓度和组分进行测定,研究了土壤石油类污染物含量随季节变化的情况及其对植被类型的影响,并对污染物组分和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湿地土壤石油类污染物主要以碳原子数小于8的饱和直链烷烃和饱和支链烷烃为主,同时还含有少量的烯烃、含氧杂环、含氮杂环等物质。该地区石油类污染物平均含量为47.3 mg·kg~(-1),其中春季最高,秋季最低;单因子污染指数为0.079~0.155,土壤尚处于清洁水平。湿地土壤石油类含量呈现季节性变化,与外源输入、海上作业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有关。3种植被群落土壤和光滩石油类污染物含量各异,且随季节变化明显,其中光滩群落土壤石油类污染物含量最低,芦苇群落土壤石油类污染物含量最高,且4个季节均明显高于其它群落,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芦苇特殊的根系结构对石油有较好的截留和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