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上升到指导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文化价值观层面。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指南,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精神向导。践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建设美丽中国,具有划时代和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思政教育作为引导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培树和价值观引导的重要课堂,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道德规范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大学思政教育体系中引入环保与生态文明理念的培养,促进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的形成,进而促进整个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理念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大学生传输绿色文明健康发展理念和可持续发展观,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地球家园。  相似文献   

3.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指明了我国未来生态文明发展的道路、方向、目标。这充分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文章结合十九大精神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生态文明观,提出建设好生态文明是我国步入新时代的使命,要牢固树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加强政府的环境保护责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以此抓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4.
<正>主题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阐释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赵建军教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内涵及时代价值"赵建军教授指出,发展战略、发展方式、发展目标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内涵的三维架构。其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既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在当下的表现,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的科学引领。他认为,生态环境是公共产品,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也恰恰是生态文明的本质所在,因此只有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环境》2017,(12)
<正>"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这句充满诗意的话,让人深思,令人遐想;更让奋战在生态文明建设主战场的广大环保人,备感温暖,备受鼓舞。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要有甘愿奉献的情怀。"公共绿地悲剧"导致环境问题产生,解决环境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五大目标之一,这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最新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又一创新,同时也是党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提出的更新、更高要求。生态文明观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基础和动力源泉,对社会公众开展生态文明观教育,使其成为生态文明的建设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促进者,必将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中共十九大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定位、新目标、新部署,全面开启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框架全面形成。本文在全面分析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基础上,阐述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宏观、中观、微观"三位一体"的战略架构,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径、新作为进行了全面解析。  相似文献   

8.
中共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这意味着,生态文明建设已经上升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十九大报告还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本文从生态文明发展战略地位、生态文明建设使命、生态文明建设路径以及构建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入手,分析和展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9.
栗倩倩 《环境保护》2013,41(8):58-59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提升到更高战略层面,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一起形成"五位一体"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战略布局,并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新概念,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小康社会和创造人民幸福生活描绘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新的高度,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之一。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  相似文献   

11.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2):F0002-F0002
<正>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十八届三中全会从完善体制上作了进一步部署,要求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循环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是以提高资源产出率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明确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生态文明成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3.
在图书馆的馆舍建设和硬件配套设施配置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提倡使用绿色环保的建设材料和办公材料,为图书馆馆员和读者提供一个培养生态文明观的绿色场所,形成生态环保氛围。通过高校图书馆生态环保建设,形成一个人人重视环保、人人参与环保的生态文明观和环保价值观,以建设生态环保的高校图书馆为中心,进一步培养读者的生态文明意识,树立绿色发展观,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文化给养,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绿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吴大磊 《环境》2022,(2):76-7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伟大实践中,科学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举措,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刻体现了以"生态文明兴衰论"为总体原则、以"生态文明价值论"...  相似文献   

15.
<正>十九大报告浓墨重彩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全面总结和重点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变革、新理念、新要求、新目标和新部署,形成了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从新变革来看,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作为过去五年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十个方面之一。二是从新理念来看,报告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  相似文献   

16.
赵细康  曾云敏 《环境》2020,(8):14-16
正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和新要求,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辟了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的新境界。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广东不断加快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不断趋于协调。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广东以新担当、新作为努力开创广东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奋力打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标杆和示范。  相似文献   

17.
李婧  王楠 《世界环境》2023,(6):61-63
<正>“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每当提及内蒙古,人们的脑海中总会浮现出这样的场景。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横跨“三北”,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这里的自然景观、生态功能、生态格局决定了内蒙古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一盘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生态文明教育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培育一代代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青年,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自2000年,内蒙古开始了生态文明教育实践探索,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系统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始终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高度重视生态文明教育工作,认真谋划、扎实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陆江  冯雪  袁忠 《环境科技》2006,19(Z2):119-120
通过对东、西方生态文明观形成和发展的探索,归纳出生态文明发展的3个重要特征:较高的环保意识,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加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总结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必须坚持的3个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公平原则、整体原则,找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4个举措。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环境立法整体上是以环境保护观、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的,若以生态文明观审视之,发现尚存在如下突出问题:环境、资源、生态三大支柱的制度发展不平衡,"尊环境,重资源,轻生态"的问题较为突出;社会、文化"发展生态化"的制度建设不足,"生态资本化"和"环保产业化"方面的制度发展缓慢;缺乏国土空间利用格局的理念,对生态空间的保护不力;未按照利益衡平的原则妥善处理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冲突;未对环境权进行确认,对资源权的规定还不够健全;立法体系上缺乏龙头法和基本法,法律生态化建设尚不充分等。今后,应全面树立生态文明观的指导地位,系统推进我国"第三代环境法"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目标-手段链的视角搭建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绩效的对策框架,并针对框架中所提出的子系统目标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绩效目标及支撑对策体系之间的"目的 -手段"关系,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涉及社会主义文明体系建设各方面的系统工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绩效的提升对策应从生态物质文明建设、生态政治文明建设、生态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社会文明建设等方面着力,分别采取相应的手段使得生态文明建设的各子目标逐步实现,最终促使生态文明建设绩效提升的总目标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