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弧菌为疾病模型代表,综述了气候变化对海洋弧菌疾病的影响,指出温度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气候变化对海洋弧菌疾病的影响机制:海水温度升高,弧菌致病因子表达上调,致病性增强;海水温度升高,弧菌分布范围扩大,暴发高峰提前,感染时间延长;海水温度升高,弧菌载体的分布范围扩大,间接影响弧菌的分布范围;海平面升高,海水入侵,内陆水体盐度增加,与之相对应的是气候变化带来更加频繁的降雨,导致河口及滨海湿地的盐分减少,弧菌适宜生存的范围扩大;宿主为应对海水温度升高而进行一系列生理调节,改变宿主对弧菌的易感性。在综述国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该领域今后的几个研究方向,为我国海洋弧菌类疾病的预防与管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海洋绿藻(Tetraselmis levis,Chlorella autotrophica,Dunaliella salina,Nannochloropsis sp.,Tetraselmis subcordiformis)、硅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红藻(Porphyridium purpureum)和过渡金属(铁、锰、铜)构建海藻-光二元体系、过渡金属-光二元体系、海藻-过渡金属-光三元体系,对比分析不同海藻、不同过渡金属、海藻与过渡金属耦合引发光化学过程,对Se(Ⅵ)还原转化的贡献率.二元和三元体系均可光还原转化Se(Ⅵ)为Se(Ⅳ).铁、铜、锰通过自身的光氧化还原过程诱发Se(Ⅵ)/Se(Ⅳ)的氧化还原;海藻的光化学活性首次被证实,表面壁可吸附富集海水中还原性的有机物、Se(Ⅵ)/Se(Ⅳ)和过渡金属,改变其氧化还原电位,提供光反应场所;Se(Ⅵ)的光还原转化率依海藻和过渡金属的种类、浓度不同而异;海藻浓度的提高、海藻与过渡金属的耦合作用有利于光还原转化率的提高.通过三元体系的光还原转化,Se(Ⅵ)/Se(Ⅳ)比值为1.17~2.85,接近海洋真光层Se(Ⅵ)/Se(Ⅳ)实际浓度比,即海藻和过渡金属引发的光化学过程对硒的价态分布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海洋农牧化     
《环境》1998,(6)
海洋农牧化,是指用类似农业和畜牧业的生产方法来开发利用海洋,形成一个海洋捕捞业和海水养殖业相结合的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管理系统。“耕海牧渔”必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装备,栽培海藻,繁殖和养殖鱼、虾、蟹、贝类。  相似文献   

4.
正太平洋日益酸化的海水正在溶解一种生活在北美西部海岸的海生蜗牛的壳.这一发现令一些研究人员震惊——它意味着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海洋生物已经受到了海水化学成分变化造成的负面影响.并未参与该研究的美国西雅图市华盛顿大学海洋酸化中心联合主任、海洋生物学家JanNewton说:"这一发现进一步说明,海水酸化已造成了显著影响."为了判断酸化作用如何影响太平洋海洋生物,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海洋生物学家Nina  相似文献   

5.
我国渔民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是影响渔民收入的两个重要因素。本文以渔民收入的影响因素海洋捕捞、海水养殖的变动趋势为切入点,分析了渔民收入增长趋缓原因,得出目前海洋捕捞得不偿失应着力发展海水养殖。而海水养殖中严重海洋环境问题赤潮给渔民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影响了渔民收入增长。  相似文献   

6.
我国沿海燃煤火力发电厂采用烟气海水脱硫工艺机组容量达22 404 MW,人们一直担心燃煤烟气中的重金属随脱硫转移到海水对海洋水质与生态产生不利影响。文章分析了燃煤锅炉重金属汞燃烧过程中的形态变化和迁移机理,估算了烟气海水脱硫工艺排水中的汞增量,并监测分析了国内部分电厂海水脱硫系统工艺水质、附近海域海洋水质与沉积物重金属的变化。监测结果表明部分烟气中的重金属随脱硫进入水体,电厂附近海域海水水质与海底淤泥中部分重金属含量有上升情况,但均满足标准要求,并未发现重金属富集现象。为控制海水脱硫对海洋的负面影响,提出了"良好的域海水扩散、低汞煤质、高效除尘与定期评估"等海水脱硫系统建设条件和运行管理要求。  相似文献   

7.
海洋中丙烯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烯酸是海洋中的短链脂肪酸,是海洋中主要含硫化合物DMSP(dimethylsulfoniopropionate,β-二甲基巯基丙酸内盐)裂解的产物之一。本文综述了海洋中丙烯酸的来源、性质、在海洋中的作用以及海水中丙烯酸的测定方法。通过观测海水中丙烯酸的含量、分布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有助于了解丙烯酸对海洋生态系统碳循环和硫循环的贡献。并对海洋中丙烯酸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浦宝康 《交通环保》1997,18(3):38-38
“海上”和“海洋”,顾名思义,前者是指海面上,后者是指海面上下。《辞海》上,与“海上”有关的词组有《海上巡逻》、《海上运输》、《海上护航》、《海上封锁》、《海上保险》等。蛇口有个“海上世界”,是一艘退役的客船,在其上装备了旅游设施而成为一个旅游点。《辞海》对“海洋”有专门解释:“由作为海洋主体的海水水体、溶解或悬浮于其中的物质、生活于其中的海洋生物、邻近海面上空的大气和围绕海洋周缘的海岸与海底等部件组成的统一体。”有关海洋的同组有:《海洋学》、《海洋污染》、《海洋环境》、《海洋资源》、《海洋调查…  相似文献   

9.
胶州湾海洋动物体中重金属含量及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主要研究了胶州湾海水、海洋动物体中重金属含量,分析结果表明:沿岸河口地区海水中重金属含量较高,其重金属污染主要受沿岸工业排放废水的影响;海洋动物体中重金属含量为底栖动物大于鱼类;海洋动物体中重金属含量不仅受其所栖息海水中重金属含量的支配,而且受季节的影响;海洋动物对于铜比其它重金属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以渤海为例,借鉴国内外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成果,从海水环境承载能力的基本内涵出发,根据海洋功能区的环境要求,结合数据统计和空间分析技术,构建了海水环境承载能力预警的评估体系。评估体系以海洋功能区水质状况评价为基础,建立海水环境承载能力预警分级评价模型,根据渤海2013~2016年的海水监测数据资料,对渤海近岸进行了海水环境承载能力预警分区和分析。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科学、合理地划分海水环境承载能力预警区域,可为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预警评价提供新的思路,为海洋管理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海水中二甲基硫含量与海洋环境因子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以青岛尚岸海水为典型水域,设8个采样点于1996-03、1996-05和1996-10进行了3次DMS与海洋环境因子的监测,研究青岛尚岸海水海洋因子的特点及海水中DMS浓度与浮游物种和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海洋浮游植物生成DMS的生物机理较为复杂,青岛沿岸海水中DMS含量与叶绿素α2及海洋环境因子无明确的相关关系,浮游植物和海洋环境因子复杂的时空变化为研究海洋排放DMS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2.
海水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海洋支柱产业之一。我国沿海部分区域仍然存在海水养殖无序发展、尾水散乱直排、环保设施建设滞后、历史欠账多等现象,海水养殖污染严重威胁海洋生态环境安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水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本文系统梳理了海水养殖业的发展现状、污染现状以及主要的治理技术模式,对比分析了全国沿海11个省(区、市)制定的海水养殖尾水排放标准,并针对相关标准中的受纳水体划分方式及控制指标和限值进行了总结分析,归纳总结了我国加强海水养殖生态环境监管的相关政策文件,梳理了海水养殖生态环境监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严格环评管理和布局优化、加强海水养殖排污口排查和分类整治、强化监测监管和执法检查以及加强政策支持与技术示范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提升海水养殖生态环境监管水平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3.
海洋浮游植物是全球初级生产力的重要贡献者,它们的生物量主要受到氮、磷、铁等营养元素的限制。磷元素作为浮游植物所必需的元素,在寡营养海域的真光层海水中十分缺乏,是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磷元素的缺乏不仅直接影响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及物种演替,还对海洋碳、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产生深远影响。全球变暖加剧海水层化,进而减少垂直混合带来的营养盐补充。面对不断变化的海洋环境,浮游植物通过减缓细胞生长、加强磷吸收和储存、分解有机磷、磷脂替代、降低细胞对磷酸盐的依赖等方式,应对海洋环境中的磷限制。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海洋浮游植物应对磷限制响应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从生理响应和生态效应方面综述了海洋磷限制对浮游植物的影响以及浮游植物响应海洋磷限制的策略,希望对海洋浮游植物和海洋环境科学相关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环境保护》2013,(1):15
近年来,随着陆地资源的日渐消耗,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海洋经济在我国迅速成为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十八大报告更是明确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然而,海洋经济的发展使我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面临着严重威胁。当前,由于陆源排污压力巨大,局部区域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海岸侵蚀等灾害严重,我国近岸海域污染问题依然严重,也引  相似文献   

15.
碱渣海洋倾倒定点化学追踪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碱渣海洋倾倒,在夏季温度、盐度和密度跃层存在下,以pH、浊度为化学追踪指示值,于北黄海5号倾废区进行的三个航次定点化学追踪试验,讨论了碱渣入海后的沉降速度,扩散时间和飘移距离。选择pH、浊度值作为碱渣海洋倾倒化学追踪指示值是一种尝试。实验室模拟及海上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它们在碱渣海洋倾倒中定量描述碱渣在海水中的时空分布是可行的。可作为研究碱渣海洋倾倒区划分合理性应用,并可提供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海洋环境保护面临严峻形势。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沿海地区各级政府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科学发展的观念树立不牢固,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冲动过高以及沿海地区居民海洋保护和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等。为了控制和减轻海洋环境污染,提高海洋环境质量,不仅应该控制各种途径的污染排海,还应从公众的海洋保护意识、海洋管理体制和执法队伍的建设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海洋渔业是我国传统的海洋产业,在我国的海洋经济和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发展拓宽了传统农业的范围。然而随着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各类项目用海需求迅猛增长,大量的海域、滩涂被填被占,传统的养殖区域受到挤压,渔民"失海"现象日益突出。本文以掌握的我国海水养殖区及养殖用海现状资料为基础,以不同的数学模型为分析方法,开展至2020年我国海水养殖供需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确定海水养殖功能区面积保有量指标,为科学规划海水养殖功能区、确定2020年海水养殖等基本渔业用海目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根据国内外有关海洋疾病的研究报道,综述了引起海洋疾病频发的原因及其带来的危害。气候变化是影响海洋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沿海经济的发展以及沿海人口的剧增,使我国海洋环境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压力;人类行为引发和加快了多种复杂的发病模式以及生物自身免疫力的变化,这些主要因素导致海洋疾病的频繁暴发,海洋退化已成为环境科学研究者越来越关注的焦点。海洋疾病给海洋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对人类健康、海洋经济等造成严重的影响。本文提出气候变化、人类行为、生物免疫以及疾病动力学之间的关系是未来海洋疾病的研究重点,同时提出了针对海洋疾病的指导对策。  相似文献   

19.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从1993年起,全球海洋的上层海水就开始变暖,这或成为气候变化的又一显著信号。海水中存储的这些能量足以支持点亮全球近67亿人、每人500个100瓦电灯泡所需的能量。  相似文献   

20.
“海洋蔬菜”即人们常说的海带、紫菜、裙带菜及麒麟菜之类的海藻。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经常食用海藻对人体十分有益,尤其是对困扰现代人的许多身心疾病,都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国外营养学家预测:海藻将成为风靡21世纪的健康食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