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3 毫秒
1.
射流曝气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射流曝气技术的应用与完善 ,有赖于射流曝气器的研制与发展。本文综述了射流曝气器的研究进展 ,并根据供气方式、工作压力、结构类型、安装方式、安装高度进行了分类 ,其中着重详述了对研发射流器比较重要的结构类型 ,最后指出射流曝气器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2.
射流曝气的气液两相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射流曝气在活性污泥处理方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自吸式单级单喷射流器中的气液两相流动状况,通过对不同长径比和喷嘴面积比的射流曝气器模型的气液两相流的计算,定量分析长径比和喷嘴面积比对射流曝气器流场和空气与工作介质流量比的影响,为进一步设计开发新型高效的射流曝气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射流曝气在活性污泥处理方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自吸式单级单喷射流器中的气液两相流动状况,通过对不同长径比和喷嘴面积比的射流曝气器模型的气液两相流的计算,定量分析长径比和喷嘴面积比对射流曝气器流场和空气与工作介质流量比的影响,为进一步设计开发新型高效的射流曝气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应用FLUENT对四喷嘴射流曝气器在不同工况下的引射空气性能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了射流器内的场分布特性与气液两相流动结构;同时建立射流器性能实验台,对四喷嘴射流曝气器的性能进行实验研究。研究表明,四喷嘴射流器性能较高,能量损失较少,两相流动结构稳定;相对于单喷嘴射流器,四喷嘴射流器的流量比和效率随压力比的变化显著;四喷嘴射流曝气器在工况4下工作性能最好,其流量比q为3.20,效率η为36%,而相似工况下单喷嘴结构流量比q仅为1左右,效率η不超过20%;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以废旧橡胶为主要原料研制的微孔曝气器,传质效率高,曝气充氧性能优良,搅拌能力强;沿管长方向具有很好的均匀布气性,输气曝气合二为一;制造工艺简单,价格低廉,安装方便;拓展了废旧橡胶的综合利用途径,以废治废,减少了废旧橡胶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6.
新型管式微孔曝气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废旧橡胶为主要原料研制的微孔曝气器,传质效率高,曝气充氧性能优良,搅拌能力强;沿管长方向具有很好的均匀布气性,输气曝气合二为一;制造工艺简单,价格低廉,安装方便;拓展了废旧橡胶的综合利用途径,以废治废,减少了废旧橡胶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7.
曝气器工业化性能测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7种曝气器产品分别进行了单盘耐用性生产试验,单盘清水充氧性能试验以及对在大生产试验期间的服务面积,供气量,阻力变化,停气后阻力变化、曝气强度等方面进行了测试对比工作。试验表明,中微孔曝气器的各种性能指标明显优于大孔曝气器,可显著提高混合液中氧的吸收率。  相似文献   

8.
扬水曝气器的水质改善功能及提水、充氧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扬水曝气器是水源水质改善设备,应用于湖泊水库水源地,抑制藻类生长,控制底泥污染物释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建立了扬水曝气器上升流速数学模型,用于模拟计算扬水曝气器的提水能力.建立了扬水曝气器曝气室的充氧能力数学模型.在实验室实测了扬水曝气器上升流速及其对水体的充氧过程,实测值与模拟计算值吻合较好,验证了提水、充氧能力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9.
孔径对微孔曝气充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孔径是微孔曝气产品最重要的参数之一,研究孔径对微孔曝气氧传质的影响对于提高微孔曝气器充氧性能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1.5 m水深条件下对不同大小孔径的钟罩型塑料微孔曝气器充氧性能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在实验条件下,微孔曝气器的阻力损失RL、标准氧总转移系数KLas、标准氧转移速率SOTR,标准氧转移效率SOTE及理论动力效率E随孔径增大而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10.
低压供气式射流器工业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低压供气式射流器的工作原理和作用,对其在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中的氧利用率和动力效率等因素做了测试和分析,比较了不同水深对充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压供气式射流曝气器氧利用率达23.17%,动力效率达2.43 kg O2/(kW.h),优于其他形式的曝气设备,可以有效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11.
盘式曝气器是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主要采用的曝气设备之一。但目前盘式曝气器存在充氧能力低、阻力损失大、使用寿命短等技术问题,增加了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成本,降低了运行效能。针对这些问题,对盘式曝气器进行了结构优化设计。通过结构优化,既改善了曝气器的抗撕裂性和自闭性,同时叉提高了充氧能力,降低了曝气阻力损失。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供气式低压射流曝气器中气液混合效果、提高氧传质速率,基于射流曝气器内部结构解析,提出了混合室增设分散孔板、双管进气等优化改进方案。应用FLUENT软件对射流曝气器改进前后混合室气液两相混合效果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增设分散孔板可显著增加混合室湍流强度、提高气液两相混合效果,孔板设置于进气孔前更利于氧传质效率的提升;增设射流曝气器对称进气口可使气液两相在混合室内分布更加均匀,增大气液两相接触面积,促进气液两相混合。根据模拟结果加工改进型供气式射流曝气器,并进行清水充氧实验,在不同实验参数下,改进射流曝气器的标准氧传质系数、标准氧传质速率、标准氧传质效率和标准曝气效率与改进前相比分别提高19.81~20.30%、30.84%~41.87%、9.84%~25.97%、3.78%~20.56%。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可提升管式微孔曝气器产品的发明和创造者ZH可提升管式微孔曝气器ZH-Ⅰ型规格:φ65 2.0m×1根,应用于各种水处理接触氧化工艺(内挂生物填料)的充氧曝气。ZH-Ⅱ型规格:φ65 2.0m×2根,应用于各种水处理活性污泥曝气池的充氧曝气。本曝气器以核心的技术、用料精良、较好的曝气效果,服务于水处理行业已达10年,全国用户已达400多家,产品数量已达15万套/60万m,处理水量达750万m~3/d,改造仿冒企业生产的可提升曝气器工程已达50多家。振兴环保在水处理行业已树起了一  相似文献   

14.
盘式曝气器是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主要采用的曝气设备之一.但目前盘式曝气器存在充氧能力低、阻力损失大、使用寿命短等技术问题,增加了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成本,降低了运行效能.针对这些问题,对盘式曝气器进行了结构优化设计.通过结构优化,既改善了曝气器的抗撕裂性和自闭性,同时又提高了充氧能力,降低了曝气阻力损失.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生化池连续曝气过程中氧转移率低的问题,结合污水处理中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盘式微孔曝气器脉冲式充氧方法来提高氧的转移率。通过4组不同类型的盘式微孔曝气器分别在脉冲式和连续曝气下的实验对比发现,脉冲式曝气产生的是气泡簇,对生成的气泡进行图像统计分析,得出同一区域范围内脉冲式曝气生成的气泡数量多、平均直径小。实验数据分析显示,脉冲式曝气达到氧饱和所需的时间较连续曝气方式增加了10%左右,但氧的利用率增加了50%以上,且动力效率提高了28%以上。脉冲式曝气方式大幅度提高了氧的利用率,节约能耗的同时具有更好的充氧效果,为活性污泥好氧生化处理系统工艺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6.
扬水曝气技术在水源水质改善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扬水曝气技术是新开发的水质改善技术,用于混合上下水层、控制藻类生长、增加水体溶解氧、抑制底泥污染物释放.将该技术应用于某水源地,其提水效率达到同类设备--同温层曝气器的两倍;控制了水体表层的藻类数量,抑制了藻类的生长,将藻类叶绿素a含量降低了13.96%.扬水曝气技术的适用条件:用于控制藻类生长时,水深应不小于10 m;用于抑制底泥污染物释放时,水体应存在溶解氧小于1~2 mg/L的厌氧条件.  相似文献   

17.
以上海竹园第二污水处理厂2号生物好氧处理单元为研究对象,采用工艺状态曝气充氧性能测定仪对曝气器性能进行现场测定,通过核算氧利用率、曝气均匀性指数、曝气效率综合影响因子等指标,评价该厂曝气器日常运行状态,分析曝气系统在控制上的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工艺状态下曝气器氧利用率与清水条件下相比下降19.22%~23.78%,曝气均匀性指数在0.80~1.34的范围内,曝气效率综合影响因子偏低,充分表明2号生物好氧处理单元部分曝气器存在污染或老化的问题。该厂的曝气系统具有较大的优化潜力,性能评价结果可以为曝气器科学管理维护及水厂的运行优化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两种曝气设备的清水曝气充氧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清水充氧实验计算,比较了微孔雾化软管曝气和射流曝气的充氧动力效率和氧利用率.以及后续实验的结果,最终得出微孔曝气软管曝气是高效节能的河流整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曝气密度(即曝气面积占曝气系统服务总面积的比率)是曝气系统重要的参数之一。以标准氧总转移系数作为评价指标,在小试装置中对不同曝气密度的曝气系统充氧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曝气系统标准氧总转移系数随曝气密度增大而显著增大,但同时需要考虑到曝气系统的微孔曝气器布置方式;(2)相同气量下,曝气系统的气泡直径与气泡运动速度随曝气密度增大而减小,气泡停留时间和气含率随曝气密度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20.
固定螺旋曝气器是国外七十年代用在污水生化处理方面的一项新型曝气装置。它具有曝气效率高、不易堵塞、维护管理方便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