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国内外近23年刊发的75篇涵盖乡村旅游概念的文献进行分析,提炼出乡村旅游概念构建的16个标准。以16个标准在50个典型乡村旅游文献中出现的频次为依据,从中抽提出频次高于50%的7个标准作为概念构建指标,将乡村旅游定义为:旅游者以休闲、学习为目的进行的以乡村环境为基础,以乡村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风景和农业活动为核心旅游资源,以城市居民为主要客源市场,以可持续旅游为发展导向的旅游形式和旅游活动。通过辨析国内外乡村旅游概念标准研究的差异发现,国内外学者对小规模、同义于农业旅游、开放式空间等乡村旅游概念标准的认知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随着农村旅游市场的开拓,乡村旅游再次掀起高潮,休闲农业也因此被提上日程。实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耦合,是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农业质量的重要途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具有典型的产业兼容性特点,实现两者的协同发展,构建两者的协同耦合路径,才能叠加乡村优势资源,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为农村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奠定新格局。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宜居性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是旅游活动在乡村聚落空间中演化出的一种旅游业态,即在乡村空间进行的各类旅游活动.乡村旅游的最初发展是外有发达的城市经济群落,内容丰富的乡村民俗活动、特色的乡村农产果品、可口的乡村美食、个性鲜明的农业生产方式,借助这些内外因素,乡村推出了苗木花圃游、民俗观光游、水果采摘游、美食(土菜)品尝游、生产方式体验游等产品.然而,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必须有宜人的自然环境、宜居的住宿空间、便捷的休闲设施、宜游的乡间通道.通过对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的研究,乡村体验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宜居是其核心要素,也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在宜居理念的指导下,从气候、环境、绿化、安全、设施等要素出发,探析乡村旅游开发的路径,为乡村休闲度假这一高端旅游方式提供策略.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在农业农村发展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飞跃。立足于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提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五链驱动"路径:扩展产业链、优化生态链、融合文化链、提升管理链、完善生活链,为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搭建理论框架与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苏州市居民乡村旅游出游前对乡村旅游目的地感知信息来源以互联网居多,口碑效应影响明显;旅游动机以娱乐消遣,放松休闲居多.苏州居民对苏州乡村旅游的感知处在一般到满意这一区间,满意度不高.因此,完善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以满足城市居民乡村旅游需求;加快乡村旅游市场培育,推动城乡旅游互动发展;合理规划乡村旅游产业布局,提高居民乡村旅游满意度,是实现城乡旅游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黟县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旅游经济地位突出,但与打造"现代国际乡村旅游综合示范区"的目标尚有距离.在分析黟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从产品体系设计、基础设施建设、旅游环境保护和旅游管理水平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为黟县乡村旅游的深度开发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如何打造、评价和提升乡村旅游竞争力是现阶段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纵观国内外旅游竞争力和乡村旅游研究的相关文献发现,乡村旅游竞争力研究十分薄弱。以乡村旅游地为对象,提出城市、交通、风景区、资源型乡村旅游地4种不同类型的划分方法,在分析4种不同类型乡村旅游地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依托型和交通依托型较宜适用的层次分析法(AHP)模型,景区依托型和资源依托型则较宜适用的“资源-市场”组合矩阵评价模型,以期为乡村旅游竞争力的打造和提升,为乡村旅游竞争力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指出乡村旅游产品与其它旅游产品开发的不同之处后,首先提出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方法及其相互关系。其次,从市场和资源两个大维度具体分析了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从而形成市场、产品和资源三维一体式的乡村旅游立体空间格局,使每一个乡村旅游目的地在合适的维度上开发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并提出“乡村旅游产品预留空间”的概念。最后,以山东省乡村旅游为例,论证了乡村旅游产品立体空间格局的有效性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乡村旅游客源市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乡村去旅游,这是人们释放心理压力、回归大自然的需求,因此乡村旅游发展非常迅速。2006年我国把旅游主题确定为“乡村旅游年”,这更加说明了乡村旅游的重要性。从乡村旅游客源市场作为研究出发点,简要介绍了乡村旅游的背景和概念,研究了乡村旅游客源市场现状,最后给出了市场推广的主体与媒介。  相似文献   

10.
对乡村旅游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指出社区参与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认为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机制理论研究不足是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制约瓶颈.以江西省婺源县为例,剖析了婺源县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成功之处与存在的问题,并对婺源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给出了几点战略性思考.研究的意义在于,能给今后学界对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进行导向,以期研究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产品的设计思路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概述乡村旅游产品概念和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乡村旅游产品的设计思路:符合美学要求;突出特色,明确主题;注重功能,多元收益;塑造形象,打造品牌;与环境文化资源保护相协调,坚持可持续发展;与康体健身功效相结合,体现绿色健康旅游新时尚.最后以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的七里乡为例进行了乡村旅游产品设计.  相似文献   

12.
面对我国日益突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农村摆脱贫困问题和亟待社会关注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旅游可发挥调和作用,将三者从相对独立的社会问题转变为彼此融合、互为补充的养老旅游、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三种新业态。养老旅游、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三者内在联系紧密且均为旅游发展大势,融合条件良好。在分析养老型生态乡村旅游地的内涵后,论证了养老旅游、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三者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提出我国养老型生态乡村旅游地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3.
SERVQUAL模型为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分析框架.依据SERVQUAL模型的基本原理,结合乡村旅游的服务内容和特点,对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的构成要素进行了改进,指出应确立合理的旅游者预期,并从基础设施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产品特色与乡村性保持、社区参与、人才培训四个方面提高旅游者对乡村旅游目的地和产品的服务感知.  相似文献   

14.
拉萨周边地区是西藏乡村旅游发展的龙头,具有一定的示范效应.调查发现,拉萨周边地区乡村旅游面临着开发和经营管理方面的诸多问题.运用DEMATEL法揭示其问题的中心度和原因度,从而找出其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的关键性问题及其背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拉萨周边地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产品提质升级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市场发展迅猛,涌现出大批乡村旅游接待点。但由于专业经营管理和市场理念不成熟,我国乡村旅游市场在产品品质、服务质量、经营管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从乡村旅游产品系统出发,以文化提升、整合提升、体验提升和服务提升策略进行乡村旅游产品提质升级,保障乡村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罗琴  蔡霞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7):665-666,661
利用成都市双流县1971-2000年逐日气象资料,通过年、月、旬、日人体舒适指数计算,对双流县乡村旅游气候资源进行了统计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双流县4月、5月、9月和10月是最舒适的月份,平均每年舒适天数有232d,属第一类生态旅游圈,气候条件非常适宜乡村旅游开发.它为地方政府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气象支撑.  相似文献   

17.
关于乡村旅游开发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是农业生产与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通过对乡村旅游的涵义进行探讨,总结出乡村旅游的特点,阐述了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意义,同时分析了乡村景观的构成,对乡村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合肥市乡村旅游市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合肥市民为研究对象,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基础数据,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认为,合肥市乡村旅游市场存在着市民出游意愿强烈、出游动机凸显休闲度假、出游频率高、旅游消费能力强、乡村旅游节庆市场知名度高等特征,指出了合肥市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特色不明显、淡旺季明显、旅游产业综合效益差、旅游产品缺乏深度等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两型乡村旅游是一种新的旅游理念,其功能有促进旅游经济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的改变,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创新旅游资源管理理念和体制,推动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环境友好和社区和谐.在分析两型乡村旅游内涵和功能的基础上,构建了对乡村旅游地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两型乡村旅游发展水平评价的初始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0.
在乡村旅游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三重型”乡村旅游市场调查方法,并对乡村旅游市场特点进行了分析。以福建省永春县乡村旅游案例进行实证研究,旨在指导和促进我国日益火热的乡村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