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相、泥相中混合及单一菌株对菲的微生物降解;复合纳米SnO2/ZnO光催化降解对甲酚溶液的研究;Pt/TiO2薄膜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性能研究;两种水生园林植物对小流域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作用;废钯-炭催化剂回收钯的工艺中试研究  相似文献   

2.
网络版摘要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28(4):319-320
有机固体废弃物富氧气化反应的半经验预测模型研究;流化床工况下石油焦燃烧过程中NO及N2O排放规律的研究;新型天然高分子吸附剂对铬离子吸附性能研究;超声波联合Fenton试剂对间甲酚降解的研究;高效UASB反应器常温处理海带渣废水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3.
污水处理工艺系统优化设计理论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污水处理工艺系统优化设计理论研究的发展历史 ,分析总结了优化设计模型研究的发展规律以及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详细介绍了几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非线性系统优化模型的结构及寻优方法 ;从 6个特征方面横向比较了部分优化数学模型的研究成果 ;结合国内研究动态提出了对该领域研究前景的展望  相似文献   

4.
对粉煤灰的平衡湿含量在各影响因素下进行了试验研究 ,并且利用半经验公式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回归 ,得到了较好的拟合效果 ;为相关的理论及试验研究提供了计算公式及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5.
以南昌市东湖区为研究区,用PMM8053B电磁辐射分析仪对研究区内155个监测点的电磁辐射环境进行监测;应用统计学和风险概率计算法对研究区电磁辐射环境进行分析和评价,探讨该区域电磁辐射分布规律、来源及污染水平,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电磁污染风险概率。结果表明:研究区射频电场强度及功率密度、工频电场强度及磁感应强度均低于《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规定的限值,电磁辐射环境污染风险概率几乎为0;昼、夜射频电场强度与基站使用程度有关,昼、夜工频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主要与变电站及高压线布设相关;由于公众活动高峰时段不一致,导致同一点位昼、夜电磁辐射水平也有差异;若电磁辐射以年均8%的速度递增,研究区电磁辐射水平将在57.07a后超过GB 8702—2014的限值。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生物流化床处理有机废水时生物膜的特性及其对反应器效率的影响。包括反应器中生物膜的形成及影响生物膜形成的因素;生物膜的活性及膜厚、基质浓度和不同种群微生物在生物膜中的分布对其活性的影响;生物膜的传质特性;生物膜厚度与反应器效率的关系;生物膜的脱膜及其数学模型;提出了生物流化床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7.
就转速对螺旋升流反应器系统厌氧区释磷效果、污泥的释磷代谢及动力学参数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并确定较好释磷效果时的转速,为该技术即将进行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支撑。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转速的增加,厌氧释磷效果出现下降的趋势,转速为30 r/min时,厌氧释磷效果较佳;SUFR系统厌氧区污泥释磷的代谢模式遵循Smolders等人提出的生化模式,转速变化引起αPAO的不同,从而使得厌氧释磷的代谢水平出现了差异;转速对厌氧区污泥COD吸收的动力学参数qmaxKA值均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引入欧拉双流体多相流模型及标准k-ε紊流模型,模拟计算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的三相流三维流场,并通过改变污泥颗粒密度及进水流量,针对固相流速及固含率的变化情况,分析条件的改变对流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可以获得内循环厌氧反应器内的流场特征;污泥颗粒密度及进水流量的改变对于反应器内污泥颗粒的流速及分布的均匀性有较为明显的影响。模拟结果对反应器的应用及优化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研究方向水污染控制过程中污染物迁移转化机制与关键调控技术研究及应用科研理念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核心,注重技术研发与应用相结合,为解决我国水污染问题提供技术支持。研究重点新型污水处理系统与关键技术研究污染物迁移规律与转化机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电压、流量及重碳酸盐碱度对电吸附设备除盐的影响,同时对高碱度水的酸化吹脱作为预处理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电吸附设备的最佳工作电压为1.4 V,最佳工作流量为1.5 m3/h。在进水碱度为170~500 mg/L时,HCO-3的脱附率为64%~83%。研究还发现,酸化吹脱是高碱度水的有效预处理方法,避免了HCO-3在电极内的积累。  相似文献   

11.
由于还原剂甲烷价廉易得,甲烷选择性催化还原NOx(简称CH4-SCR)被认为是最有潜力替代NH3-SCR的催化还原技术。现有的CH4-SCR催化剂中,分子筛类催化剂因催化活性高而被广泛研究,但由于其水热稳定性不好,使得非分子筛负载的催化剂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其中主要包括固体超强酸和氧化物两大类。综述了这两类催化体系在催化活性、反应机理及掺杂改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比较了各种催化剂的优缺点,并对CH4-SCR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旋风除尘器内气固两相的运动状况及分离机理方面,计算机模拟替代部分实验的方法能够优化设计旋风除尘器结构参数,提高其对微细颗粒的捕集效率,减少运行压力损失。本研究采用RSM模型和随机轨道模型对旋风除尘器内流场及浓度场进行模拟及实验。研究表明,旋风除尘器压力损失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对于大于5μm的颗粒其捕集效率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旋风除尘器外壁的颗粒浓度呈螺旋带状分布;如将排气管管径减少至原直径0.8倍,可使其对2μm颗粒捕集效率提高6.6%,但压力损失提高36.5%;颗粒的凝并作用有利于提高旋风除尘器微细颗粒的捕集效率。  相似文献   

13.
结合武汉市湖泊特点及分析湖泊污染带来的危害 ,叙述了一种以引江灌湖为主的生态恢复技术———物理生态工程 ,它包括 :引江灌湖模式 ;光合耗营养盐系统 ;鱼类除营养盐、抑藻系统 ;底栖、浮游动物控营养盐系统和面源截营养盐系统。并从理论及过去他人的研究实例中阐述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刘晓  王伟  高兴保 《环境工程学报》2014,8(8):3423-3427
在稳定运行的城市生物质废物厌氧消化中试研究结果基础上,对基质及消化液的有机物粒径分布特征进行解析。在反应器有机负荷为2.4、6.0和8.0 kg VS/(m3·d),停留时间为50、20和15 d 3个状态下,反应器对城市生物质废物有良好的去除效果,VS去除率均在60%以上。其中粒径96μm的大颗粒有机物去除率均在80%以上,负荷及停留时间对大颗粒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没有表现出明显影响;随着负荷的增加及停留时间的缩短,消化液中粒径范围0.45~74μm的有机物及溶解性有机物的含量增加,去除率降低;研究结果表明,在传统的厌氧消化条件下,对于本研究中的城市生物质废物而言有机物的酶解过程是主要限速步骤。  相似文献   

15.
退化河流滨岸带生态系统修复及其评价是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也是修复生态学、流域生态学等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河流滨岸带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必须建立在掌握滨岸带结构及其生态功能的基础上。河流滨岸带生态系统退化成因和驱动机制研究是进行滨岸带生态修复工作的前提;生态系统修复是滨岸带研究的重点和关键,必须遵循自然法则,以修复生态功能为最终目标;河流滨岸带生态系统的修复过程和效果应该建立适宜的评价方法和管理策略来确定。加强河流滨岸带退化机制的理论研究及3S技术的应用,从景观和流域尺度开展滨岸带生态修复的研究和实践工作,着重进行平原河网地区河流滨岸带生态修复的研究和实践工作等将是中国今后相关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正>研究方向水污染控制过程中污染物迁移转化机制与关键调控技术研究及应用科研理念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核心,注重技术研发与应用相结合,为解决我国水污染问题提供技术支持。研究重点新型污水处理系统与关键技术研究污染物迁移规律与转化机制,秉承"节能、低碳、资源回  相似文献   

17.
低温等离子体协同改性ACF净化甲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实验采用浸渍法研制了负载纳米TiO2及Cu/Pd金属离子的改性活性炭纤维(ACF)功能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表面孔隙度分析仪对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在自制的实验台上进行低温等离子体协同改性ACF净化甲醛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改性 ACF有利于甲醛净化,其中负载纳米TiO2改性方案最佳;低温等离子协同TiO2/ACF净化效果最好,其效率高达94%。  相似文献   

18.
不同类型机动车尾气中芳香烃化合物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对北京市9种车辆、5种燃料在不同工况下排放芳香烃化合物的特征.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车型、燃料、净化器及工况等因素对排放量产生影响,电喷车比化油器车芳香烃化合物排放量低;汽油车排放量最高,柴油车其次,LPG及CNG车排放量最低;使用净化器可以降低芳香烃排放量;不同工况对排放量的影响随车型,燃料类型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9.
杨娟  黄华伟  任源 《环境工程学报》2013,7(12):4607-4613
硝基苯类化合物生物降解菌的筛选及性能研究,是制药、染料等行业废水达标的重要基础。以浓度梯度升高法筛选到一株硝基苯厌氧降解菌Klebsiella oxytoca NBA-1。考察了该菌对氧气的需求,以及在厌氧条件下,温度、pH值、外加葡萄糖及硝基苯初始浓度等环境因子对菌株降解硝基苯能力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菌株对氯取代硝基苯类化合物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该菌在厌氧条件下生长比好氧条件下慢,但降解速度更快;厌氧降解硝基苯的最佳pH值和温度和分别为8.3和30~35℃;加入0.3%~0.5%的葡萄糖可促进降解,且对300 mg/L以下的硝基苯均有降解能力;该菌能将4-氯硝基苯转化为4-氯苯胺,并进一步脱氯为苯胺。研究结果可为硝基苯及含氯硝基苯的处理工艺选择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前言 由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部下达的“发展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技术经济政策研究”,是国家“六五计划”重点科研项目.该项目分设下列内容的分课题:我国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经济政策现状和问题调查分析;2000年水量增长及污水处理厂发展趋势预测;处理厂规划建设方针和决策原则探讨;处理厂决策实例研究;处理厂建设、运行中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