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泽 《环境》2006,(4):56-57
3月2日,章志标受凤凰卫视的盛情邀请飞往北京,参与了以中国农村的环境保护和如何做好一个新农民为主题的座谈会,并接受了“社会能见度”栏目长达三个多小时的专题采访。章志标告诉本刊记者,此前他曾婉拒过凤凰卫视的采访,因为他认为,自己抵制化工厂为的是活命,不是出名。  相似文献   

2.
张泽 《环境》2006,(4):58-61
2006年3月7日,河北省兴隆县半壁山镇靳杖子村的村民宋卫民,打电话给当地人民法院。当被告知状告县政府环保不作为的官司二审已立案、开庭审理还得等几个月时,这位已近中年的农村妇女百感交集,本应毫无悬念却扑朔迷离的环保官司,似乎有了新的转机。  相似文献   

3.
传统工业化的增长方式已使中国资源环境到了难以承受的底线,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威胁;而传统的治理方式已不能解决积累的环境问题。在当下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飞速发展的关键时刻,水污染治理是对政府行政、宏观调控能力与社会和谐的严峻考验,环保总局希望能从此次“流域限批”开始,探索一条能将行政手段、市场力量、公众参与结合起来的流域污染防治新思路。[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纯 《环境保护》1997,(5):26-28
本文分析了公众参与的目的,探讨了公众参与的方法,阐述了公众参与意见的处理与应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新思路和新环节-公众参与,它同时也是提高全民环境意识,推动全国环保事业发展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正>公众是环境保护不竭的动力,良好的公众参与机制有利于促进公众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增强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形成和谐的社会氛围。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是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只有充分发挥公众参与环境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满足公众环境知情、参与  相似文献   

6.
环境信息公开作为有效环境管理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信息公开是继指令性控制手段和经济手段之后,一种新的环境管理模式和发展方向。环境信息公开能加强环境管理的公众参与和监督,使社会各群体和个人改善其环境行为,从而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通过对环境信息的含义、来源的阐释,介绍环境信息公开的应用理论;结合国外实践,将环境信息公开与环境管制手段、经济手段进行了比较;分析公众参与起到的传递、交流信息与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环境管理存在的问题,结合国际上环境管理发展的趋势,提出了建立综合决策机制、强化经济手段、完善环境法体系、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开展自愿协议式环境管理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我国环境管理制度中的信息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宏 《环境导报》2000,(6):39-40
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媒体传播工具的加强和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环境信息公开已成为继指令性控制手段、市场经济手段后一种新的环境管理手段,具体包括自愿公开、协商公开与被迫公开三种形式,目的在于公众参与。20多年来,中国制定了多项环境管理制度,起到了良好的环境管理效果。其中一些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与信息公开手段的运用密切相关。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中的信息公开 1991年我国在亚洲银行提供赠款的环境影响评价培训项目中首次提出公众参与;1993年由国家计委、国家环保局等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  相似文献   

9.
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化研究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远  陆根法 《上海环境科学》1999,18(12):545-546
在传统环境管理体系下,政府主要依靠行政管理和经济手段调控企业的环境行为,而信息手段的引入,不仅为政府的环境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支持同时公众参与屯给企业施有力的刺激作用。以世界银行在印度尼西亚试行的信息公开化制度为例,探讨了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化的内容及春对污染控制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我国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主要集中于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旨在提升国家能力和制度能力。在污染防治攻坚战背景下,急需强化环境社会治理这一薄弱环节,明确政府、企业、社会公众各自权利和责任,实现社会治理的手段方式与目的目标的有效衔接,以提升环境社会治理水平和层级,促进环境治理体系各主体互动共赢、各手段协同增效,以应对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出现的总体环境治理效果难以达到公众预期、部分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公众参与意愿强烈、部分直接作用于公众个人和家庭的环境政策社会矛盾纠纷多等新问题新挑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环境与人口、经济和科技之间的相依关系出发,探讨了诸因素相互关联的内在协同机理,简析了IPAT模型的建构与应用.嗣后,利用IPAT模型解析了中国近15年来人口、经济和科技发展对环境影响的贡献差异;指出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展和落后技术支持下的传统生产方式是加剧环境恶化的元凶,且技术转型期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进而提出了中国未来环境与人口、经济和科技协同演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环境与人口、经济和科技之间的相依关系出发,探讨了诸因素相互关联的内在协同机理,简析了IPAT模型的建构与应用。嗣后,利用IPAT模型解析了中国近15年来人口、经济和科技发展对环境影响的贡献差异;指出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展和落后技术支持下的传统生产方式是加剧环境恶化的元凶,且技术转型期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进而提出了中国未来环境与人口、经济和科技协同演化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
黄河断流对三角洲附近海域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根据多年调查监测数据研究成果,以及经济和社会统计资料,论述了黄河断流的历史与现状,定性定量地评价了黄河断流对三角洲附近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缓解和预警对策。  相似文献   

14.
15.
本文从目前我国西部大开发中所面临的各种约束条件出发,以青海省西宁市至湟源县一级公路工程为例,简要阐述了西部大开发中高等级公路在路线设计,施工过程中保护好沿线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初步讨论了在西部大开发中如何协调高等级公路建设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执行力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至关重要,关乎其执政地位的巩固。中国目前是党领导一切。要认识到政党政府在宏观调控、微观参与、经济发展配套设施提供方面对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作用,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提升政府执行力,使政党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微观参与行为在经济领域达到更好的效果。本文在分析我党在执行力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我党执行力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汪永晨 《环境》2006,(2):68-69
2005年10月,湖北襄樊绿色汉江会长运建立打来电话,告诉我唐白河清了。  相似文献   

18.
执行力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至关重要,关乎其执政地位的巩固。中国目前是党领导一切。要认识到政党政府在宏观调控、微观参与、经济发展配套设施提供方面对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作用,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提升政府执行力,使政党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微观参与行为在经济领域达到更好的效果。本文在分析我党在执行力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我党执行力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环境》2006,(3):62-65
现在,南越王墓的殉葬品已在博物馆的五个展馆陈列展示。这些珍品像一串珍贵的钥匙,通过它们,西汉南越国风情被揭开了。  相似文献   

20.
城市中的大部分街谷都存在上游阻挡建筑.为考察阻挡建筑对街谷内空气环境的影响,通过数值计算方法研究分析了上游阻挡建筑对街谷内空气品质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在常规建筑间距范围内,街谷湍流强度、平均风速和风速波动范围均随着上游阻挡建筑间距增大而减小,这将导致当上游阻挡建筑与街谷建筑间距从15m增加到60m时,街谷空间污染物平均浓度增大36%,近地空间增大41%.因此,实际设计中街谷上游阻挡建筑与临街建筑间的距离不应过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