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前养猪废水水质比较差,复杂,导致后期的处理面临很大的困难,所以越来越重视养猪废水的预处理;本文研究加压溶气气浮机应用到养猪废水预处理的各项指标的影响,讨论加压溶气气浮在养猪废水预处理当中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当PAC浓度为50mg/L,流量为40mL,PAM浓度为1.0mg/L,流量为20mL时,此指标下得到的预处理效果最优,以及在最优加药量的作用下,0.4Mpa的溶气压力预处理效果最好;通过这个研究,可以对养猪废水得到有效的处理,使得排放的废水降低各种污染的浓度。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镀行业和酸洗工艺的发展,重金属废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污染现象也日趋严重。为了解决重金属离子浓度超标排放的问题,相继研究出不少处理方法,如离子交换法、化学法、电解法、加压溶气气浮法等。我们在对这些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并针对西安秦川机械厂黄铜酸洗废水中铜锌混合要求治理的特点,进行试验。经小试、中试及生产性试验运转,寻找出一套既能处理高浓度废水,又能回收重金属的组合治理工艺及设备。现将本组合工艺流程、特点及运行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使用有机和无机复合絮凝剂对冷轧高浓度含油乳化液废水进行了系统研究。试验考察了絮凝剂种类和用量、废水pH值以及有机-无机絮凝剂联合使用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同时使用加压溶气气浮装置进行了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处理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4.
针对冷轧高浓度含油乳化液废水,使用有机和无机复合絮凝剂处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考察了絮凝剂种类、pH值、絮凝剂投加量以及有机-无机联合使用对絮凝效果的影响。加压溶气气浮动态试验表明处理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5.
采用加压溶气气浮实验装置处理羟丙甲基纤维素模拟废水,实验结果表明:pH值、混凝剂用量、浮选剂用量和气浮时间对羟丙甲基纤维素的混凝气浮处理效果影响较大,当pH值为6.0,投加混凝剂硫酸铝钾333mg/L,投加浮选剂十二烷基硫酸钠2.00mg/L,气浮时间为5min时,CODCr去除率可达82.96%。混凝气浮对羟丙甲基纤维素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6.
采用加压溶气气浮实验装置处理羟丙甲基纤维素模拟废水,实验结果表明:pH值、混凝剂用量、浮选剂用量和气浮时间对羟丙甲基纤维素的混凝气浮处理效果影响较大,当pH值为6.0,投加混凝剂硫酸铝钾333mg/L,投加浮选剂十二烷基硫酸钠2.00mg/L,气浮时间为5min时,CODCr去除率可达82.96%。混凝气浮对羟丙甲基纤维素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7.
溶气气浮法 (DAF)是炼油厂用于处理含油污水的常用方法。炼厂污水中的游离油、乳化油、溶解油以及悬浮物被气浮到浮选池表面 ,然后用刮油、刮渣机刮去。在典型的气浮池中 ,原料废水从池子一端进入 ,净化后的水由相反的一端排出。这种传统浮选池的构造限制了浮选工艺对污水中乳化油的去除能力。最近 ,美国的一个叫做 Filter/ Envirex的机构采用了一种新的水力动力学设计思想 ,它改进了池中水的密度梯度及水的流向。这种新的设计使池中水具有最佳化的水流动力学效果。在传统的 DAF中 ,来料水与净化后的加压废水进行混合 ,污水在池内减压释…  相似文献   

8.
在工业和生活污水的处理中,我们较多地应用气浮技术去除污水中的油脂、胶状物和悬浮固体,浓缩化学混凝处理产生的絮状化学污泥,浓缩从活性污泥处理中排出的污泥。气浮是从液体中分离出低密度固体物或液态颗粒的一种水处理方法。目前,常用的气浮净水设备是加压溶气气浮设备。加压溶气气浮设备由于气浮池体积比沉淀池小,固液分离效果好,因而广泛应用于各种污水处理中。  相似文献   

9.
魏婕  王若男  蒋毓婷  刘树鑫 《环境工程》2020,38(12):13-18,85
采用微纳米气泡曝气的方式处理染料蓝1为原料配制的模拟水性油墨废水,以废水中的染料浓度、COD及氨氮去除效果作为考察指标,探讨废水中不同初始pH值、NaCl投加量、H2O2添加量对微纳米气浮法处理油墨废水的影响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微纳米气浮去除油墨废水污染物能达到较好的效果,不同的反应条件有效促进了微纳气泡的曝气吸附作用,其中在pH为5的条件下处理效果最佳,染料浓度和COD去除率分别达到90.0%以上,氨氮去除率也达到75.4%。  相似文献   

10.
针对污水处理系统的溶气气浮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技术改造,采用涡凹气浮法提高了气浮设备运行效率,保证了污水处理系统预处理效果,为企业的节能减排设施正常运行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1.
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处理氨氮废水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介绍了用TiO2和活性组分A复合在砖块颗粒上的(TiO2+A)催化剂的制备,用(TiO2+A)催化剂对氨氮废水进行了降解实验研究,并且对降解过程中的反应动力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TiO2+A)催化剂对模拟氨氮废水的处理效果好,当反应时间为24 h时,氨氮的去除率可达95%以上;光催化氧化反应为一级反应;以砖块颗粒为载体(TiO2+A)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高,不流失,制作简单.对某化肥厂氨氮废水降解实验表明,8 h内可使ρ(氨氮)从238 mg/L降至8 mg/L,降解率达97%.   相似文献   

12.
废水中氨氮的去除与利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化学沉淀剂可去除废水中的氨氮,并得到有用复合肥MgNH4PO4。探讨了诸反应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稀土冶炼分离过程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氨氮、油类、COD和重金属离子等,如果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对水体会造成严重的污染.基于稀土冶炼分离工艺,阐述了稀土冶炼废水的特征,重点介绍了现有的稀土冶炼氨氮废水处理技术,包括蒸发浓缩结晶法、吹脱法、折点氯化法、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和膜分离法,分析了各种处理技术的适用性及优缺点,并对稀土冶炼分离废水处理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MAP法即磷酸铵镁沉淀法,是一种比较新颖有效的处理氨氮废水的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化学沉淀的方式使废水中的氨氮浓度降到很低,其基木原理是向含NH^4^+废水中投加Mg^2+和PO4^3-使之和NH4^+生成难溶复盐MgNH。PO4·6H2O(简称MAP)结晶,然后通过重力沉淀,使MAP从废水中分离,而且沉淀反应不受温度、水中毒素的限制。文章介绍了MAP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反应机理,分析了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配比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综合分析最终得出:pH在9左右、温度25℃-30℃、反应物物质的量之比在1:1:1左右氨氮去除率效果较好,氨氮去除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5.
氨氮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氨氮废水排放导致的点源污染问题,本文综述了低浓度氨氮废水和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技术在国内外研究进展。低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技术包括:生物法,折点加氯法,沉淀法,离子交换法等;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技术包括:物化法,生物法,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膜一SBR法等。同时,讨论了上述方法在不同浓度氨氮废水中的应用条件与效果,并对今后氨氮废水处理方向做出了展望。对了解和掌握高、低不同浓度氨氮废水污水处理技术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稀土生产工艺、稀土氨氮废水产生及废水水质具体情况的基础上,详细对黄河内蒙段氨氮污染状况,水质监测数据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进行了剖析,提出了采用吹脱法治理稀土氨氮废水是切实可行的方法,同时对稀土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过磷酸钙对氨气的吸附解吸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禽畜粪便堆肥过程中氨气挥发既导致肥料养分下降又使周边环境出现恶臭,常用的化学磷肥过磷酸钙,由于其含有的游离酸可与氨反应,是潜在的堆肥挥发氨气回收固定的吸附剂.本研究以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来模拟堆肥过程中的氨挥发,以过磷酸钙含氮量表征其对氨的吸附,分析过磷酸钙对氨气的吸附解吸特性及其pH的变化.结果表明:过磷酸钙对氨气吸附...  相似文献   

18.
水样由于成分不同,在不同保存条件下不同的污染因子的衰减不同。通过实验研究了地表水、生活污水、化工废水等多种不同废水、不同浓度水样,在不同保存条件下化学需氧量、氨氮等主要污染因子的衰减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高锰酸盐指数以及重金属如铜、镍和铬在水样中的衰减受固定剂和温度的影响较大,而容器类型对其影响较小;不同类型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衰减趋势差异较大,其中化工废水中化学需氧量的衰减率最高,而纺织废水和线路板废水较小。氨氮和总磷的衰减受微生物影响较大,其中氨氮主要是受硝化和反硝化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长江经济带农业废水面源污染与农业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农业废水面源污染与农业经济增长的脱钩,是实现长江经济带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因此,本文测算分析了2011~2016年长江经济带农业废水中氨氮、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排放量与农业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及其演化趋势,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农业废水面源污染总脱钩指数的变动幅度较小且小于0,但2015~2016年各污染源脱钩程度有所恶化;分省统计结果方面,四川农业废水中氨氮和化学需氧量排放脱钩为扩张性负脱钩,贵州、江苏、江西、上海、云南以及重庆化学需氧量排放为绝对脱钩,污染物排放绝对脱钩的省市主要位于长江经济带中游;农业废水面源污染的氨氮、化学需氧量排放的异质性空间边界溢出效应较明显,而总磷、总氮排放同质性溢出效应较明显;农业废水面源污染排放物的Moran’s I随距离升高,但随着空间边界地理距离的拉大,长江经济带农业废水面源污染的空间溢出效应脉冲式递减;氨氮、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的排放对农业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呈U型趋势,影响效应贡献最大的为化学需氧量,其次为氨氮,总磷和总氮的影响较小,而总磷的影响持续为正.  相似文献   

20.
磷酸镁铵是通过向氨氮废水中加入镁盐和磷酸盐,使Mg2+、PO43-离子的药剂与氨氮废水中的NH4+发生化学反应后生成磷酸镁铵(MgNH4P04·6H2O),再通过重力沉淀或过滤得到MAP。但在整个反应过程中要受到pH值、反应时间、反应物配比等等因素影响。综合分析:pH值在9左右,温度在25℃-30℃,反应物配比值因氨氮废水产生的污染源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