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山东某污水处理厂总设计处理规模为15万m3/d,实际处理规模达到近20万m3/d,最大日均产泥量已突破220 t,污泥经脱水处理后外运至周边砖厂制砖或填埋,消纳出路不稳定,不能满足污水厂污泥处理要求,需进行污泥处置工程建设。该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项目设计规模为300 t/d(含水率80%),采用“连续深度脱水耦合低温干化”工艺,将污泥含水率从80%降至30%后外运至电厂协同焚烧。本文介绍了山东某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项目工艺的选择和主体工艺段设计要点,为其他类似项目设计、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武汉市污泥产出现状、污泥成分、已建及在建/规划建设的污泥处理处置厂进行了调查分析,总结了武汉市污泥处理处置面临的形势及存在问题,结合武汉市污泥成分性质、周边地理条件、面对政策形势及污泥处理处置各工艺的适用性,提出了热电厂、电厂周围采用热干化或燃烧工艺处理污泥,其他地区污泥采用厌氧或好氧工艺处理,处理后的污泥做绿化土、填埋土等污泥处理处置的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3.
对武汉市现有市政污泥的产生情况和处理作了介绍,并对比了现有的污泥处理技术.结合武汉市的市政污泥处理处置的规划和武汉市的实际情况,提出将来适合武汉市市政污泥处理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4.
<正>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污水处理厂数量、污水处理能力和处理率的连年增加,我国城市污泥的产量也飞速增加。据统计,仅2012年全国产生的城镇脱水污泥量就高达2700多万吨。如何经济、高效、安全的处理市政污泥已逐渐渐成为我国政府管理部门和公众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在当今众多的污泥处置技术中,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泥具有工艺简单、污染物排放量低(能彻底分解有机物、固化重金属、减少二噁英排放、几乎无粉尘排放)、资源  相似文献   

5.
株洲市霞湾污水处理厂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株洲市霞湾污水处理厂是为保护湘江而建的工程,设计规模为10万m^3/d,根据污水水质及排放要求,处理工艺采用了不设初沉池的氧化沟活性污泥法;污泥处理采用了不经消化直接脱水工艺。介绍各处理单元的主要设计参数和所选用设备的技术对参数。  相似文献   

6.
为减少水厂生产废水排放量,节约水资源费用,建设水厂排泥水处理工程.水厂制水规模20万m3/d,设计干污泥总量为31.14 t/d.滤池反冲洗水由排水池收集,经调节后送至澄清池回用.澄清池排泥水进人排泥池,与排水池底泥一道经过浓缩及机械压滤脱水,浓缩池上清液回流至排水池.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垃圾焚烧厂SNCR烟气脱硝技术并结合渗滤液处理过程中的氨尾气处理,研究了焚烧厂采用渗滤液中氨尾气进行脱硝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对于一座1 000 t/d中等规模垃圾焚烧厂来说,其渗滤液采用氨吹脱工艺不仅能节约生化脱氮成本,更能为烟气脱硝提供充足的还原剂氨,技术可行,为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开展的氮氧化物减排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UASB和MBR组合工艺处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滤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江苏某处理规模为150 m3/d垃圾焚烧发电厂渗滤液处理工程为例,介绍了升流式厌氧污泥反应床(UASB)和膜生化反应器(MBR)组合处理工艺在焚烧厂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情况。工艺首先采用厌氧工艺降低处理水体的有机物负荷,在水体中有机污染物浓度得到一定降低的条件下,采用MBR工艺进一步降低水体中的氨氮和有机污染物浓度。经过处理后,出水CODCr可降低至1 g/L以下,出水氨氮低于25 mg/L。  相似文献   

9.
对河北省某日产量为4 500 t水泥厂中TTF型分解炉建立模型。采用ANSYS FLUENT软件研究了不同市政污泥添加比例对TTF型分解炉内流场、温度场及组分场分布变化规律并进行综合优化。研究过程设置了市政污泥质量分数为0、5%、10%、15%、20%、25%共6个试验条件,在验证模型正确的条件下,结果表明:市政污泥具有良好的燃烧稳定性,采用市政污泥代替部分燃料不影响分解炉正常运行。分解炉中产生了3次喷腾效应,与TTF型分解炉炉型特点吻合,燃烧室具有明显的高温区,模拟反应结果与实际工况吻合较好。随着市政污泥比例的增加,燃料的燃尽率从78.33%升至89.67%,水泥生料分解率由84.99%升至88.85%。当污泥添加质量分数为15%时,NO与CO2排放相对较少。研究结果可为水泥厂污泥燃烧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柳超  关小敏 《环境与发展》2020,(2):136-136,138
荆门市静脉产业园餐厨垃圾、市政污泥采用联合发酵工艺,结合厌氧发酵机理。本文分析了餐厨垃圾、市政污泥联合发酵系统运行过程中温度、pH值、有机负荷、C/N、Na^+、VFA、VFA/碱度等关键影响因子,并提出了相应控制措施来确保联合发酵系统安全、稳定、高效的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