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宇 《世界环境》2014,(1):21-24
<正>近些年,由于信息发布不对称以及公众对环保专业知识不了解所引发的环保舆论事件不断攀升。在这些事件中,各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突发环保事件发生后与媒体的沟通解释都出现了不同问题,进而引发新的负面情况,甚至导致公众恐慌,引发信任危机。因此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引导媒体采访,释放政府信息已经成为能决定突发事件处理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王江 《环境保护》2013,41(9):72-74
近年来,我国各种突发环境事件频繁发生,但是,我国的突发环境事件应对管理模式却存在很多不足。美国、日本和俄罗斯在突发环境事件应对上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值得借鉴。美国的突发环境事件应对管理解析机构设置和职权配置美国的突发环境事件应对管理体制由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三个层次构成。联邦政府层的核心机构是国土安全部,负责协调应  相似文献   

3.
“三鹿事件”是一个影响很大的负面事件,对“三鹿事件”的及时处理表明了我国政府处理食品安全问题、解决民生的决心和能力,同时也检验了我国政府的快速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影响力越来越大,正确的认识和应对网络舆情,理解把握网络传播规律,是当前网络时代背景下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和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本文分析了网络新媒体的发展特点、网络舆情形成和发展变化的过程与趋势以及政府与媒体受众之间的关系,探讨政府如何在网络时代利用好新媒体,建立起全面、系统的传播管理体系,提高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5.
1999年比利时二恶英鸡污染事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Seuly 《环境》2005,(9):70-71
当四川资阳猪链球菌病点燃了2005年国内食品污染的导火线时,人们对食品安全的神经再次绷紧。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再度成为公众聚焦的话题。在泛黄的记忆里,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1999年震撼世界的比利时二恶英鸡污染事件,事件的影响范围之广,成为继英国疯牛病危机之后欧洲最大的一起食品污染案。  相似文献   

6.
预警管理是政府处置群体性事件的有效途径,找出影响预警管理的关键因素能够帮助政府部门提高预警管控的能力,从而有效应对群体性事件。基于社会燃烧理论阐释群体性事件的演化机理,分析得出群体性事件预警管理能力主要受到诱发因素和政府预控能力两个维度中多个变量的影响,并通过对这些变量间内在关系的分析,构建了群体性事件预警管理的超网络模型,利用社会网络分析软件UCINET解析各变量在超网络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而采用程度中心性方法找出其中的重要节点变量。结果表明:当前群体性事件预警管理工作的重点应是拓宽利益诉求渠道、有效管理舆情导向和提高应急部门的机构协调能力。  相似文献   

7.
邹晶 《世界环境》2010,(5):10-11
<正>最近几个月,对于中国媒体来说,报道篇幅最大,最让读者关切和担忧的事件或关键词无外乎两个——泥石流(滑坡)和食品安全。前者毕竟是天灾,而后者就属于名副其实的人祸了。其实,对于食品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不绝于耳,只是近期,"毒豇豆"、"毒奶粉"、"毒油"等各种"毒品"让大  相似文献   

8.
公共安全事件是特定情境下“时—空—人”多要素交互作用时空过程的结果,国土空间公共安全规划和相应的能力建设是应对公共安全事件长期而重要的抓手。在构建公共安全规划中“时—空—人”互动的研究框架基础上,分别对“预防、预警、应急、灾后”四个阶段的相关研究和工作重点进行审视,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国土空间公共安全规划的内容、技术方法和保障支撑体系。首先,在内容体系方面,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全国—省—市—县—镇等多层级规划编制体系和全国一盘棋的应急响应机制相适应,开展综合规划与专项规划编制,重点解决面向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方面的空间、设施、应急等方面的规划和管理问题;在技术方法体系方面,构建和完善公共安全事件的时空要素识别与分析、时空过程模拟与预警分析等方法和技术支撑体系;在保障支撑体系方面,基于时空大数据的新基建建设,构建和完善时空可达的公共安全设施体系和公共安全导向下的社会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立法亟待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突发环境事件仍处于高发期,但现有的《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立法方面存在诸多不足,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立法则是建立健全环境保护长效机制的基础,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10.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非常时期,热点事件因其传播快、受众广、影响大的特点,成为了舆论高度关注的焦点,舆论的非理性成分决定了舆论需要正确的引导。余姚"鞋哥"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新闻评论通过事件发生后尊重民意的评论态度来稳定社会情绪,通过事件转折后引导民意的评论技巧去转化社会舆论,通过事件总结后反思民意的评论原则来深化社会认知。在此次热点事件中,新闻评论充分发挥了其积极、正确、及时、权威的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杨岚  陈明 《环境保护》2011,(22):29-30
信息报告工作存在着报送不及时、程序不规范、报告质量不高、统计分析不足等问题。探索环保新道路,应当进一步创新完善信息报告机制,强化信息报告工作的各个环节,全面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效能。  相似文献   

12.
十、应急处置制度 (一)应急处置制度的含义 应急处置制度,是指为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同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预先制定应对、处置突发性公共事件措施的社会应急制度。  相似文献   

13.
基于总结群体性事件评价指标体系及对典型PX项目环境群体性事件进行实例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环境群体性事件成因分析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存在PX项目地区爆发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潜在风险进行了定量分析,结合问卷调查、利益相关方访谈及网络舆情收集分析的方式,对政府公共政策、应对措施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给出了对策建议,从而为政府预防、研判和应对PX项目环境群体性事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廖敏利 《环境》2012,(Z1):177-177
在突发公共事件频发和网络媒介、手机媒体等新兴媒体越来越深度介入的现阶段,如何认识、把握并有效引导公众舆情,维持社会和谐稳定,是各级地方政府、各部门乃至每一个党员干部职工都必须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本文主要从三方面阐述面对突发环境事件,应做到及时准确公开信息、密切关注事态发展、正确引导公众舆论等。  相似文献   

15.
风险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常态,如何利用媒体微博在社会重大突发性事件中进行舆论引导至关重要。本文以2014年"3.01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袭击事件"为案例,研究"@央视新闻"在事件传播中的作用,探讨媒体微博在重大突发性事件中应对风险、引导舆论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6.
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舆论引导,是政府特别是环保部门应对突发环境污染事件,降低其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和破坏,减少对人身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重要举措。本文全面分析了突发环境污染事件舆论引导工作的现实意义、基本要求,并提出建立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舆论引导机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法国媒体对于2013年10月发生在天安门的恐怖袭击事件的报道为例,使用文本分析和内容分析的方法,分析他们对涉华恐怖袭击事件的报道方式,并从媒体和恐怖主义的关系、西方新闻观等方面对其报道的风格和立场进行剖析,为我国对外传播能力建设带来了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8.
《环境》2016,(3)
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如其来的突发环境事件,政府、企业必须要有规范的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及完善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然而遗憾的是,目前政府和企业依然存在着风险防范与环境应急能力不足、环境损害评估鉴定与赔偿工作滞后、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不规范、缺乏实际操作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伴随着省域副中心的经济大发展,襄阳市境内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不断发生。本文对2011-2015年5年间发生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进行了特征分析和趋势研究,并从应急监测角度探讨分析了开展应对突发性环境事件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不足,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0.
网络时代,新型社会化媒体形式不断诞生,信息的传播获取日益迅捷,公民对于社会事件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已发生质变。与此同时,舆情传播的新特征也对作为舆情客体的政府提出新要求。各级政府应充分借鉴组织传播中的事件开发原则,顺应新媒体发展趋势,建立相应的网络舆情应对机制、完善网络舆情监督制度,改变在舆情传播中的被动局面,提升危机应对与舆情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