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前言零星油包括燃油炉、油压机、空压机、油管道、贮油器具以及油库使用过程中外溢的油。这些油污染不集中,需要有效地管理起来,确实不易。本文介绍的一种隔油装置,正是顺应了这种形势。二、隔油池的结构与特点常用的隔油方法很多,但因投资较大,  相似文献   

2.
废油的污染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油,是指各种润滑油在不同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因受杂质污染、氧化和热的作用,改变了原有的理化性能而不能继续使用时被更换下来的油。随着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对废弃物的某些不合理处理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和环境质量。某些废弃物特别是有机污染物,不但具有明显的毒性,而且能导致长期的遗传影响。它们能对人体细胞产生不可逆的“突变”作用而使其丧失正常功能,从而诱发致癌、致突变、致畸的“三致”效应,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的危害。例如,已经证实,使用硫酸/白土工艺对废油进行再生时,在排放的酸渣浸出…  相似文献   

3.
机车废润滑油再生新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提出了一条废油再生的新工艺。采用乙醇胺做凝聚剂,配合离心分离和减压蒸馏技术处理废润滑油,即凝聚脱沥青-离心油渣分离-蒸馏脱水,轻油-白土吸附。其特点是减少了废气,废渣环境污染,提高了油的回收效率。  相似文献   

4.
通常,炼油厂各种pH调至中性的下脚油,统称为中性废油。目前,某些工厂大都将中性废油作为燃料油使用。这种油的气味异常难闻,加之大部分工厂的油池敞开,滴漏严重,对周围居民有很大影响。由此而导致的厂群矛盾,时有发生。为此,我们对中性废油的污染进行了研究。本文以GC/MS技术测定中性废油的挥发组份,为研究其危害性提供依据。对石油及其各种产品的分析方法,文献很多。我们取不同来源的三种中性废油,在SE-54毛细管柱上,对其挥发组份进行了定性及半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5.
油轮泄油事故往往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目前在处理外泄废油时主要使用一种以聚丙烯合成树脂为原料的吸附材料,该材料属于石油制品,回收后焚烧处理会产生有害气体,如果任其漂浮在海面,很难被自然净化。据日本《东京新闻》报道,日本大春县产业科学技术中心研制了一种以当地特产杉树皮为原料的吸附材料,其结构十分简单,只是用棉布裹住杉树皮,并把它们缝制成格子形状。吸附材料有两种,一种是45cm见方的垫子,一种是宽45cm、长10m的围子。处理废油时首先用围子将油围住,然后用垫子吸附。杉树皮既容易吸附石油又不沾水,因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我国法律法规对油轮的原油及水洗舱要求为依据,从规定的设备种类、数量的要求和设备技术指标以及相关操作程序入手,对洗舱过程前期的证书准备、洗舱设备要求、洗舱数据指标进行梳理,为FPSO原油及海水洗舱作业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龚春明 《环保科技》2014,20(5):26-28,64
以厦门市一废油污染场地为例,通过现场调查和监测主要污染物,从财产损失、应急处置费用、调查评估费用以及污染修复费用等方面对该污染场地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损害进行了评估。该场地主要污染物为倾倒的废油和油底废物,部分污染土壤的石油类指标超标。经测算,污染面积为2 440 m2,造成的环境污染损失数额为162.25万元。  相似文献   

8.
黄慧诚  黄晓卉 《环境》2003,(11):16-17
近年来广州市各区环保局认真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大力开展治污保洁民心工程,为广大市民营造一个良好舒适放心的生活环境。千淘万漉虽辛苦收得废油始平安“潲水油”,一个令市民越来越谈之色变的字眼。如果它被不法分子提炼成食用油潜入百姓餐桌时,将危害人体健康。为了有效收集处置潲水油,2001年7月,越秀区人民政府和  相似文献   

9.
制备了固体酸催化剂K2.5H0.5PW12O40,用于餐饮废油为原料的生物柴油合成。采用单因素法研究了原料油的游离脂肪酸含量、反应温度、醇油摩尔比和剂油比对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原料油中的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产物的收率降低;随着反应温度、醇油摩尔比和剂油比的增加,产物的收率增加,且在温度为373 K,醇油比为24∶1,剂油比为15 wt%时,反应4 h,产物收率可达94%。催化剂的重复使用研究发现,催化剂重复使用4次,产品收率可达92%。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我厂加氢生成油再蒸馏的工艺是五十年代遗留下来的,这些年来改变不大、其工艺流程为加氢生成油降压后,经碱洗、水洗,再进入中间罐,然后蒸馏再抽出加工。这种工艺流程是把加氢和蒸馏分开,中间还增加了一套碱洗装置,生成油进入中间罐,大量溶解于生成油  相似文献   

11.
石油开采、炼制及储存过程中含油污泥的综合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石油开采、炼制、储存过程中产生的石油油泥的处理和回收利用。油泥经化学水洗调质处理后,通过特殊的分离沉降罐与卧式离心机和碟式离心机分别配合使用达到降低分离难度,提高工艺适应性和获得良好的油、水、泥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利用餐厨废油制取生物柴油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提高餐厨废油制取生物柴油(脂肪酸甲酯)的产率,降低生产成本,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实验,系统分析醇油比、催化剂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主要因素对利用餐厨废油制取生物柴油的影响.结果表明,醇油比、催化剂浓度、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餐厨废油制取生物柴油均具有显著影响,各因素影响显著性大小顺序为搅拌速度>催化剂投加量>反应时间>醇油比>温度;利用餐厨废油生产生物柴油的较佳工艺条件为搅拌强度为60 r·min-1,醇油质量比为0.22∶1,催化剂质量浓度1.0%,反应时间3h,反应温度60 ℃.  相似文献   

13.
硫酸法钛白生产水洗工序清洁生产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开展水洗工段用水审计并试验了温度、偏钛酸ξ电位和漂白工艺对水洗的影响效果,从实践和理论上探讨了为其提高钛白质量改进水洗工艺的清洁生产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硫酸烷基化酸渣的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炼油厂硫酸烷基化酸渣,加水分离出稀硫酸和聚合油,稀硫酸与硅酸钠(俗称水玻璃)溶液反应,生产沉淀法白炭黑;聚合油经过水洗、一次皂化分离出油溶性聚合油和水溶性聚合油,分别再经过二次皂化、减压干燥,过滤、生产油溶性石油防锈剂和水溶性石油防锈剂。该方法可将硫酸烷基化酸渣中的硫酸和聚合油全部得到充分利用,不仅解决了酸渣处理问题,而且酸渣成为一种资源。  相似文献   

15.
<正> 引言储层的细菌分解作用将特征分子族从原油中移去后,油与油之间的地球化学对比就变得困难了。由于细菌的生长繁殖需要足够的营养和适当的温度,所以细菌降解作用常见于地表油苗和浅部水洗过的储层中。储层中原油的转变已被许多研究者所证实(如Price,  相似文献   

16.
水洗对焚烧飞灰中氯及重金属元素的脱除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了研究水洗对飞灰中氯和重金属元素的脱除影响因素,确定水洗最佳参数并分析水洗的脱除机理,对飞灰的水洗过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显示:当液固比为8、水洗时间10 min、水洗温度50℃、水洗1次时,氯的去除率达93.71%以上;水洗脱氯的过程包括溶解和脱附两部分,当液固比20 mL/g时,以脱附为主;同时飞灰中的重金属在水洗过程中也有不同程度的脱除,其中Pb的脱除率和在水洗液中的浓度较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介绍了丹麦工业废物处理中心对废再生,重金属处理溶剂回收,固体有机废物焚烧及无机废物处置等先进的环境科学技术,对我国环境污染治理及环境管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我厂加氢生成油再蒸馏的工艺原是五十年代的水平其工艺流程为加氢生成油降压后,经碱洗、水洗,进入中间罐,然后蒸馏再抽出加工。这种工艺流程不仅是把加氢和蒸馏分开,中间还增加了一套碱洗装置,且生成油进入中间罐,使大量溶解于生成油中的瓦斯也都白白地散发掉。瓦斯的跑损,碱渣的污染给环境保护和能源的利用都带来严重的影响,尤其是我厂加氢四套采用蜡油加氢降凝工艺,含溶解气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介绍重力法处理废水含油在我公司的应用.在实践中通过平流式竖向隔油池、斜板隔油、吸附分油及油水分离器分油这样一个完整的分油体系,从而达到废水排放符合国家标准和废油回收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选取了国内两个典型垃圾焚烧厂飞灰,在对飞灰基本理化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比了水洗、加气水洗(通CO2)、加气水洗+加碳酸盐水洗3种预处理方法的脱氯效果.结果表明,2种飞灰中氯含量均较高,分别达16.95%和20.52%.水洗预处理后氯的最高去除率分别达87.54%和90.12%.升高水洗温度对氯的去除贡献不明显.加气水洗可显著提高氯的去除率,2种飞灰氯的去除率分别达93.69%和99.19%,脱氯效果明显高于水洗脱氯.加气水洗虽提高了氯盐的去除率,但液相中依然残留有高浓度钙离子.在加气水洗的基础上,向反应体系中加入碳酸盐,可有效降低溶解性钙离子含量.通过对预处理飞灰进行XRD矿物相分析,发现加气碳酸化水洗较纯水洗过程去除了更多的难溶性氯盐,且处理后飞灰组分以碳酸钙和硫酸钙为主.采用《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176-2017)》对加气水洗后飞灰进行测定,其氯含量低于1%,满足《生活垃圾焚烧飞灰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1134-2020)》中资源化利用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