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滇中城市经济圈资源环境支撑能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中城市经济圈作为云南省优先开发区,其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障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科学评价滇中城市经济圈的资源环境基础,是制定滇中城市经济圈发展战略的客观依据。为了克服传统资源环境单要素评价方法的不足,从资源环境多要素视角出发对滇中城市经济圈的资源环境支撑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明确资源环境系统的优劣势,从而为滇中城市经济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环境保护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不仅其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而且这个系统与其外界各种事物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弄清环境保护内部以及与其相关事物的各种关系,对于我们环境管理、环境规划、环境决策、环境宣传教育等各项工作,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热门话题,也是当代社会不可避免的一对矛盾。其实质是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对待环境保护的态度问题。  相似文献   

3.
预防和减少环境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基于内部控制理论,构建了第三方介入环境污染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系统框架,第三方介入环境污染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以评估质量与效率、信息真实与有效、遵循国家法律法规为目标,以环境系统、行为系统、信息系统、监督系统为控制要素。其中环境系统是基础,行为系统是核心,信息系统是桥梁,监督系统是保障。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新疆风电产业创新系统功能与产业政策之间的关系,采用系统功能分析方法,构建了新疆风电产业创新系统功能与政策关系模型。结果表明:产业创新系统功能与产业政策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政策的及时高效出台有助于系统功能的实现;反之,系统功能的实现情况为政策提供了依据。通过构建创新系统功能与政策关系模型,对创新系统内的主体、活动和要素等进行分析,可以识别创新系统发展过程中的诱导与阻碍机制,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推动创新过程的完成。  相似文献   

5.
基于系统动力学和灵敏度模型的生态校园物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态校园的研究中,尝试性地采用了把系统动力学模型和灵敏度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生态校园物流分析进行研究,通过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生态校园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并绘制了系统框图;在此基础上运用局部灵敏度模型分析校园系统每个要素的变化,对校园系统影响的灵敏度程度和模拟校园的发展趋势,找出对校园系统影响较大的关键性要素,为生态校园建设和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对优化校园系统的物流起到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系统评估沿线国家环境社会系统的发展状态,识别典型地区的脆弱性特征,对于绿色"一带一路"建设至关重要。本文集成了脆弱性与恢复力的概念内涵,构建了综合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TOPSIS法和障碍度模型对哈萨克斯坦各州的综合脆弱性进行系统评价,分析其空间分异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哈萨克斯坦综合脆弱性总体上处于中度水平,空间上呈现西高东低的特点,西部各要素脆弱性均处于中高位,东部整体脆弱性相对较低,中部则呈现多样性特征;(2)要素间关系复杂,脆弱性降低的瓶颈因素主要集中在资源使用和保障、社会系统保障等方面;(3)系统提升哈萨克斯坦环境社会系统的韧性,需要强化产业结构转型、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在这些方面中国可以提供强有力的合作条件与经验。  相似文献   

7.
舒肖明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12):1117-1119
生态系统管理是一种可持续的系统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管理理念,综合了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以大别山区岳西县为例,探讨了山地生态旅游开发的生态系统管理,提出从整体上综合分析旅游流对山地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具有关键性影响的生态要素和生态过程,采取适应性管理,确保旅游客流、当地民众和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绿色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系统论的思想和方法,对我国绿色会计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进行了构建,提出绿色会计理论体系作为系统是由若干个要素或子系统组成的有机整体.这些子系统之间既具有一定的联系,又都有其特定的功能作用,都要受到一定的社会、经济和生态资源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绿色会计理论体系的组成要素包括绿色会计的理论基础、职能、目标、对象、假设、原则、确认、计量和报表等内容.在此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具体实施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土地供需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地供需矛盾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代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伴随土地集约利用概念的提出,城市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成为化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的主要手段。但是由于土地的供给与需求影响因素较多,而且相互之间交错关联,有必要将土地供需与土地集约利用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在充分考虑各要素之间的局部关系与系统整体功能关系的基础上,构建了土地供需与集约用地的模拟系统。分析发现,城市建设用地的供给量由城市土地储备量、城市建设用地供需差、城市总体节约度共同决定。建设用地供给量在土地储备足够的情况下是由建设用地供需差决定的,并与城市总体集约度呈现抛物线关系。通过分析验证,该结果可为土地主管部门制定供地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于宏源  王文涛 《绿叶》2013,(8):58-64
水资源直接影响到能源和粮食安全,是影响全球资源安全的核心要素。本文认为水、能源和粮食三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彼此影响、彼此制约并极具敏感性的资源联系,这对中国与周边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尤为明显。因此中国不仅要从战略上认识到水资源和其他领域的共生共存的特性,还应该采取系统合作方式解决它们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全球资源态势恶化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海岛旅游建设中,旅游流与旅游要素是重要建设指标。旅游流的发展离不开旅游要素保障类公共服务的支持,旅游流的增长会促进旅游要素保障类公共服务的提升。在理论分析两者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建构了两个系统的耦合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以平潭岛为例,定量研究了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平潭岛旅游流与旅游要素保障类公共服务两个系统间存在明显的耦合发展特征,系统间各要素相互作用、彼此影响,两者之间彼此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人类社会的发展,实质上是由经济、社会、自然三个子系统组成的复合区系统的发展,而在复合区系统中,经济发展是中心,社会发展是保障,生态发展是基础。要使经济、社会、自然复合区系统正常、良性地运作,主要靠不断地调整、解决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基础之间的矛盾。而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战略意义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重大战略方针。严重恶化的生态环境,既给长江上游各省(区、市)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13.
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是区域中主要的系统要素,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协调和相互配合将对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可采用指标体系法来进行综合评价.人口包括人口与经济发展评价指标和人口与资源环境评价指标.通过<云南统计年鉴>资料得到相关的二级指标数据,确立每个指标的权重,再根据相关公式计算出云南省各市州人口与经济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状况.根据评价结果,云南省各市州协调状况不一,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4.
人口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因子之一,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而经济发展是解决社会发展问题的关键。采用回归分析方法,以人口属性为自变量、以经济要素变化为因变量对云南省人口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性进行了定量分析,揭示了云南省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提出了云南省促进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地区差距衡量指标体系及定量化测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差距是指经济、社会以及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方面要素差距组成的“集合体”,即区域间社会经济综合实力水平的差距。基于对区域差距的这一理解,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定量分析方法对其进行研究。提出了一套以定量为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区域差距衡量指标体系及定量化测算方法,并运用这一方法对山东省西部区域之间各方面的差距进行了定量计算和全方位的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6.
构建了庆阳市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测度模型,定量测算了2000—2015年庆阳市及其各区县的系统内部协调度、系统之间的协调度、复合系统的协调度、综合协调发展度。结果表明:2000—2015年庆阳市经济、社会、资源系统的内部协调度明显提升,但环境系统内部协调度波动较大;庆阳市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度较高,但各县区系统之间的协调度波动变化较明显,部分县区甚至出现了下降;庆阳市整体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复合系统协调度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提升不显著,且波动变化明显;庆阳市及各区县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综合协调发展度属于基本协调以上类型,综合协调发展状况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本质上是一种协调发展的和谐性的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是马克思主义所要建立的新社会的内在要求,是人类对如何实现与自然界之间的协调与稳定做出的新结论。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自然生态、精神生态和社会生态是生态文明的三个核心维度。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区域经济与资源环境耦合关系的基础上,选取指标体系构建社会经济—水资源—土地资源综合指数,建立系统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和经济发展中水土资源消耗的响应函数,以确定和识别辽宁省近十二年来水土资源经济系统的演进态势。结果表明,社会经济—水资源—土地资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较低,经济发展与水土资源利用的协调关系需进一步加强。从长期来看,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依赖程度减弱,与耕地数量之间的动态效应日趋增加。  相似文献   

19.
基于资源要素流动理论,从复合系统论角度出发,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城镇化质量与水资源承载力协调度评价模型,计算城镇化与水资源承载力协调发展度。研究发现:1经济城镇化与生活城镇化步调不一致,提高人们的收入是关键;2城镇化质量逐渐提高,水资源承载力从轻度超载向濒临超载状况转好,城镇化与水资源承载力的复合系统协调性从明显不协调向轻微协调转变;3城镇化质量的提高与水资源之间存在双向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地系统是旅游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组成这一系统的结构和要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从目的地旅游系统隐性结构要素的存在形式、功能表现等进行分析,旨在引起人们对隐性要素的关注,并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合理的利用,实现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