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两个世纪特别是本世纪以来,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迅速发展,造成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和噪声污染,再加上“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等,致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保护环境是关系到当代人与子孙后代生存、健康发展的重大课题,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这在客观上要求人类必须与大自然建立和谐的关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合理地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使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目前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地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必须正确对待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经  相似文献   

2.
《环境教育》2009,(4):61-62
地球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人类将失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经济社会也难以协调发展。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我们不断地在经济发展和自然保护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环保,不应该是一种经济发展之后的补偿,而是一个企业建立之初就该具有的社会责任,企业所承担环保责任,同样也是对社会的一种回报。以下是在我国各个行业里环保意识较领先和突出的几个企业,我们截取了几个并将其做了个汇总,以便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3.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问题,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是人类为之奋斗的目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省经济的发展和资源的开发,全省上下认真贯彻执行环保法律、法规,在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4.
芜湖市生态农业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生态农业内涵与模式的认识,指出中国生态农业的研究侧重于对生态脆弱区与具体模式的提炼,而对经济发达区、城郊区缺乏研究,对社会经济条件关注较少。针对芜湖市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生态环境现状等地域基础的分析,分别从产品、产业、地域三个方面进行了生态农业系统设计,从而力图把握生态农业的系统本质,将生态建设、经济建设以及各种支撑体系建设进行综合考虑,充分发挥生态农业思想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维持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与生态环境进行着各种物质交换。协调人类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人类面临的永恒课题,人类需要开创"生态文明"来延续人类的生存。发展循环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循环经济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生态学理论基础。研究从系统生态学、食物链、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方面,系统论述了循环经济的生态学理论渊源,概述了由此衍生出来的循环经济的生态经济学与产业生态学理论。  相似文献   

6.
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是一种全新的21世纪社会发展理念,是基于区域特色和社会历史阶段的复合式发展观,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和战略性措施。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关系到我们吉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大计,为此,结合环境保护工作的实际,就发展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进行初步的探讨。一、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是吉林省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吉林省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下降,自然形成明显的西部草原、中部平原、中东部丘陵台地和东部森林四大生态环境区。西部草原生态环境区幅员辽阔,水草丰盛,是候鸟迁徒的主要通道,又是…  相似文献   

7.
<正>面对全球范围内经济增长与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加剧,世界各国纷纷重视起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国提出"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是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环境经济系统是由环境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耦合而成的复合大系统.在用系统论对环境经济系统进行结构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加法合成原理,对山东省17地市环境经济系统进行综合分析和类型划分,并从地域差异角度提出了分区特点及今后的发展建议,以期为山东省环境经济系统高水平协调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水是干旱区、半干旱区最重要的因子之一。目前,水资源短缺已成为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子,而水的短缺也引发了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因此,以水资源为纽带,从额济纳绿洲的水资源系统(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等)和经济系统方面详细论述了绿洲水—生态—经济复合系统现状,分析了这个复合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绿洲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的建设性措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近代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整个人类社会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从而酿成全球性生态危机并由此形成了对人类持续发展的严重威胁。如何解决好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协调问题,处理好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已经成为国际社会近年来所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环境与发展水平无论是单个企业、地区,或者是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是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紧密相关的。处于不同生产力发展阶段的国家,其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环境问题不同。发展中国家,人口多、资金少,资源使  相似文献   

11.
根据对西安市临潼区自然状况与社会经济状况分析,在充分了解区域生态环境特征、地区差异及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有利条件、制约因素,将该区划分为四个经济分区,对不同类型区域采取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是南疆社会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人类活动对塔河干流区生境干扰,在该区域表现得也较为突出,严重地影响了整个南疆地区的发展。在西部大开发中,塔河中下游的整治是基础建设的前提和保证,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与塔河中下游整治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3.
努力构筑生态屏障实现西部山川秀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燕子庄严 《青海环境》2003,13(2):50-54,64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摇篮 ,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础。恩格斯指出 :“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 ,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人类存在于客观环境中 ,又能动地作用于自然界 ,不断地从广度、深度上加强对自然界的影响力 ,成为自然界发展的重要因素。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既有积极的、建设性的一面 ,也有消极的和破坏性的一面。前者有利于提高环境质量 ,创造新的适宜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 ,而后者则因违背自然规律 ,破坏自然环境 ,导致自然界的报复。1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基本特点和问题西部地区的地形架构 ,是漫…  相似文献   

14.
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轨0速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与此同时.人类社会也面临着一系列重大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严重挑战。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气候变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时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许多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人类本身是自然系统的一嘟分,它与其支撑的环境息息相关。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我们今天必须优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和社会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同时,还要进一步高瞻远瞩.通盘考虑…  相似文献   

15.
70年代的石油危机曾经震动了世界,而罗马俱乐部那份著名的报告“增长的极限”则使这一震动长久地保持了下来。于是,我们了解到,人类必须在发展中学会克制自己无穷无尽的欲望,否则将有可能遭到自然界的无情报复。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时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许多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人类本身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它与其支撑的环境息息相关。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我们今天必须优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和社会同等重要的地位上;同时,还要进一步高瞻远瞩,通盘考虑有限资源…  相似文献   

16.
张军驰  樊志民 《绿叶》2011,(1):75-81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生态环境治理是直接关系西部开发中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工程。西部开发10年来,在国家政策、法律、财力和物力等多方面巨大支持下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西部生态环境依然面临着严峻形势。解决之策是以生态文明为理念,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基础、以公众为推动力,完善西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实现西部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03年第3期科技的发展为人类社会创造了高度繁荣的文明。汽车、电脑、飞船、空间站……当人类正为此陶醉欢呼时,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出现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在迅速恶化。黑雾、酸雨、臭氧空洞……一次又一次为人类敲响了警钟。有的人将此归结为科技的发展及片面的追求于经济的最大化。龚三堂先生在《生态环境道德论》一书中,对此进行深入的系统的分析,提出更为深刻的理论。他认为环境危机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是人类与环境关系不协调的结果。而这种不协调正是由于人类长期以来不承认自然的价值,不承认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道德关系所造…  相似文献   

18.
<正>循环经济是一种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促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资循环过程中,实现人、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城市群一体化过程中,要特别关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协调处理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以黄河流域7个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将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划分为经济、社会、生态环境3个子系统,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分析了2005—2019年黄河流域城市群在一体化进程中各系统的协调水平,并运用GM(1,1)灰色模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2005—2019年,黄河流域7个城市群在城市群一体化过程中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各系统发展水平均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水平最高,社会次之,经济发展最后。(2)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度处于较高水平,系统间交互作用逐渐增强,耦合协调关系不断趋于优化。7个城市群的协调发展类别呈现出“过渡发展类—协调发展类”的改变,制约各城市群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经济滞后型和社会滞后型两大类。(3)2020—2025年,各城市群协调度将稳步提升,但仍不会达到优质协调,实现高水平的互相促进、协调发展仍需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20.
县域新农村建设必然受到当地自然—社会—经济中众多因素及其复杂关系的制约.为了从长期性与整体性角度考察四川省米易县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建立了由米易县系统动力学模型为主干,生态足迹模型和SWOT模型为支撑的米易县新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分析模型,以透视米易县新农村建设的前景,探讨规划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