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针对山东半岛海洋经济增长与海洋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结合循环经济理论,建立山东半岛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山东半岛近十年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找出其发展的动力因素。同时通过建立"因子贡献度"和"指标偏离度"两个参数,建立关于山东半岛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模型,对各单项指标的障碍度进行排序,找出山东半岛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障碍因素,为进一步分析山东半岛海洋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山东沿海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支持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最后,本文在山东半岛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因素和障碍因素的定量分析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山东省海洋循环经济财税政策建立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循环经济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绿色、低碳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实践充分证明,发展循环经济必须以创新为动力。循环经济创新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为了科学地评价循环经济创新状况,构建一套设计合理、操作性较强的循环经济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为循环经济管理及其创新提供数据支持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根据循环经济理论,依据目前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及循环经济创新情况,提出了构建循环经济创新评价指标的原则,并提出了涵盖9个一级指标、52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根据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实际以及国家经济政策等综合考量,设置出了体现我国国情的循环经济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评分标准。主要用于对全社会和各地循环经济创新状况进行总体的定量判断,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3.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开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提升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全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在参考大量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从社会经济发展、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生态环境质量4个方面,选取18项代表性指标,建立了城市循环经济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6年的统计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计算得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各城市循环经济综合指数,并对其空间格局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各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②各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由城市群外围向中心逐渐递增;③随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上升,循环经济水平呈不规则“W”变化。循环经济发展政策、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和乡镇企业的规模和数量是影响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各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最后,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循环经济发展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试论以物质流分析方法为基础建立我国循环经济指标体系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循环经济建设的发展。本文介绍了当前国际上用来分析资源问题的物质流分析(MFA.Material Flow Analysis)方法:描述了日本以MFA方法表述国家资源投入、废弃物产生和废弃物再生利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国家循环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经验:指出MFA方法将是我国分析评价社会经济活动中资源使用状况的重要方法;并以此为依据.结合我国国情进一步提出我国的循环经济指标体系应包括的主要指标。这些指标将为我国制定循环经济发展目标、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也会成为循环经济社会建设中我国与国际比较,找出差距,调整战略的重要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5.
巢湖流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循环经济的3R原则,建立了巢湖流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对1990-2004年全流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进行了描述性和综合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巢湖流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程度在逐步提高,并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标成为主要障碍因素,但资源循环利用和资源减量投入的限制作用越来越大。结合评价结果,提出了促进巢湖流域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物质流分析方法为基础核算我国循环经济主要指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更好地推动我国循环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建立一套用于评价循环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介绍当前国际上通用的分析资源利用的物质流分析(MFA,Material Flow Analysis)方法,以及结合我国国情建立的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几个关于资源利用的主要指标。根据这些指标,分析了我国2000-2003年直接资源投入量的变化趋势以及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差异和差距;并通过对2000年和2003年中国物质流发展趋势的分析,对中国循环经济的进展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以上述循环经济的评价指标为基础,确立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制定我国循环经济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生态效率是循环经济的合适测度   总被引:36,自引:1,他引:35  
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我国未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但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度量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首先论述循环率并非循环经济的科学测度,然后在阐明循环经济的本质是提高稀缺性自然资本的生产率的基础上.指出循环经济的发展可以用生态效率指标来度量。最后评述了Seiji Hashimoto和Yuichi Moriguchi建议的描述社会物质代谢的六个指标。并根据这些指标在确定政策目标时应该具备的标准和计算这些指标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DMI、DPO和GDP的生态效率指标可以作为循环经济发展的科学度量指标。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的定量化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循环经济的推行需要建立一套衡量物质在经济系统中循环程度的指标体系。本文根据经济系统内部物质流动的基本特征。建立了封闭和开放的经济系统的物质流总量模型。基于这两个模型构建了评价循环经济的指标:循环指数I1和循环指数I2。最后,运用这两个指标分别对日本1987年和2000年的物质流动状况进行了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贵阳市循环经济发展度量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循环经济指标体系旨在度量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系统目标和工作进展。该文在“驱动力-压力-状态-响应”(DPSR)框架下设计度量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含有状态指标、压力指标、驱动力指标、响应指标以及分离指标共5类指标集合。其中,分离指标集合作为循环经济的特征指标来表征经济发展与资源投入和污染产出分离的效果和趋势。考察贵阳循环经济规划案例表明:贵阳如果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可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投入和污染产出的分离。  相似文献   

10.
山东寿光沿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寿光沿海湿地为例,运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进行了综合评价。首先从湿地生态特征、整体功能特征及外部社会环境三方面选取23项评价指标,构建了寿光沿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综合评价体系,整个指标体系分为单项指标、亚类指标和综合指标三个层次:然后进一步把评价指标划分为很健康、健康、亚健康、疾病4个等级,运用定量、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定性描述等多种手法界定了等级划分标准,确定了各指标的等级隶一度,构造了隶属评判矩阵;通过专家咨询法.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构造了权重向量;最后,运用加权平均型二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寿光沿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逐级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该温地系统在最大隶属程度上处于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1.
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规划框架研究--以贵阳市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城市层次上如何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全新的实践。本文以贵阳市为例探讨了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建设的规划框架。贵阳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分析充分表明,利用循环经济模式建设生态城市是贵阳市的必然选择和最佳机遇,在这一战略指导下,本文构建了“一个目标,两个环节,三大核心系统,八大循环体系”的规划框架。  相似文献   

12.
"循环经济"概念辨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基于对循环经济在德国、日本产生和发展状况的考察和我国目前关于循环经济的着干代表性定义的分析,指出循环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形经济而言的,是建立在生态学规律之上的一种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资源(特别是物质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避免、减少、再利用、资源化、热回收、无害化处置作为处理废弃物的先后次序,构造上高度接近于“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反馈式闭路循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解决我国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最后分析了循环经济与节约型社会、清洁生产、节约能源、资源综合利用等概念之间的分析,进而提出支持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法律体系至少应当包括《循环经济与资源综合利用促进法》、节约型社会的基本目标、原则和法律制度。以此为基础,再考虑进一步制定针对包装物、电子垃圾、废旧汽车等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3.
In the first, the paper gave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n the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circular economic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improving resource & environment efficiency, the paper designed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regional circular economic growth, which consists of the goal, object and technical line of the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regional circular economic development. Given that, the paper discussed the criterion for choosing the assessment index, the approaches of index's weighing determination, the means of data standardization, and the reference system of assessment index value and so on. According to the framework of regional circular economic development evaluation, the paper made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Jiangsu Province's circular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result shows that from temporal change, Jiangsu Province's circular economic development had different stages; from the spatial comparison, there is variance among different regions, which could be divided into different types according to the spatial variance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and the aggregative index number. There was a remarkable correlation between circular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nd GDP or the 2nd industry GDP. Finally, the ?aper gives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drcular economy in Jiangsu Province.  相似文献   

14.
In the first, the paper gave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n the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circular economic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improving resource & environment efficiency, the paper designed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regional circular economic growth, which consists of the goal, object and technical line of the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regional circular economic development. Given that, the paper discussed the criterion for choosing the assessment index, the approaches of index's weighing determination, the means of data standardization, and the reference system of assessment index value and so on. According to the framework of regional circular economic development evaluation,the paper made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Jiangsu Province's circular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result shows that from temporal change, Jiangsu Province's circular economic development had different stages;from the spatial comparison, there is variance among different regions, which could be divided into different types according to the spatial variance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and the aggregative index number. There was a remarkable correlation between circular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and GDP or the 2nd industry GDP. Finally, the paper gives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ircular economy in Jiangsu Province.  相似文献   

15.
循环经济立法研究--模式选择与范围限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选择,法律应该保障和促进循环的形成和发展。本文分析了循环经济的内涵、特征及其法治化,并对国外循环经济立法作了系统分类,在分析了我国循环经济立法应考量的因素、指导思想和限制条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选择的循环经济立法模式以及立法范围的限制。  相似文献   

16.
循环农业经济体系的内涵及其构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建立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核心的循环农业经济体系,是改变传统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中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安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循环农业经济体系的内涵及其特点,并与传统农业、生态农业和绿色农业进行了比较;由此构建了循环农业经济体系的框架,即由目标层、参与主体层、技术层和制度层四个层面共同组成的综合体系,各层面之间通过耦合、互动、协作、共进最终实现农业发展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循环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研究及实证评价   总被引:49,自引:4,他引:45  
以“3R”原则为指导和出发点,构建了自上而下的树型指标体系(包含目标层-控制层-指标层三层指标体系)。并形成了理论指标体系和操作指标体系,分别面向推广应用的理论研究和规划管理。据此,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南通市循环经济规划进行预评价。分析发现:随着循环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南通市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将不断提升,但是其提升与发展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具体是:2002—2007年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延续与改造,因而仍处于相对粗放型的经济发展状态。循环经济建设的重点是污染减量排放和资源减量化;2008—2010年是粗放经济向集约经济转轨的阶段,此阶段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污染减排和治理;2011-2020年进入了循环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资源集约型和节约型的循环经济初具规模。  相似文献   

18.
循环经济概念下的资源稀缺已由传统经济下的含义扩展为生存与发展环境的稀缺。从资源稀缺的角度出发,在定义了资源稀缺度的基础上探讨并构建了企业适应力模型,得出企业只有进行循环经济创新才能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生存和发展的结论。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企业的战略行为模型。  相似文献   

19.
发展循环经济的国际经验和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对发展循环经济的国际经验进行系统分析与研究.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型杜会的演变、动因、主要做法及其执行效果、对其他发达国家的废弃物管理措施、清洁生产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等.值得我们关注。为此.特提出国际经验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启示.包括战略选择、法规法律、政策制度、体制与机制、优先领域、技术与信息、宣传教育与公众参与等。经过比较研究.认为我国目前要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应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健全法律和关键制度.选择合适的优先领域.加强循环经济技术支撑体系研究.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意识.形成“政府引导、企业实践、公众参与。的循环经济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