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于玲  范天钧 《环境科技》1989,2(2):32-35,10
大气颗粒物是影响徐州市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物。我市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测定大气颗粒物中非碳酸盐碳含量可以帮助判断烟尘对大气颗粒物的贡献。而研究大气颗粒物中非碳酸盐碳含量的分析方法更为人们所关注。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6年2月7-13日春节期间哈尔滨市11个监测站点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春节期间6种主要污染物时空特征,并与非燃放期间进行对比,进一步分析污染物的时空变化,同时结合气象降雪数据,探讨降雪天气对空气污染物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哈尔滨市春节期间空气污染物7 d平均浓度,PM_(2.5)、PM_(10)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为香坊区,NO_2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为阿城区,SO_2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为道外区,CO和O_3污染严重的区域为平房区;在除夕夜期间,烟花爆竹燃放对PM_(2.5)、PM_(10)和SO_2浓度的短期影响极大,空气质量在短时间内迅速恶化,甚至成倍增长,在初一凌晨时浓度达到最大值,但对NO_2、CO和O_3的影响较小;烟花爆竹的燃放对空气中不同污染物的影响程度有所区别,对气态污染物SO_2的贡献程度最大,其次,对大气粗颗粒物的贡献程度大于细颗粒物;降雪天气对空气污染物具有去除效应,其中,对大气粗颗粒物去除效应高于大气细颗粒物,而对气态污染物有较小影响。从空间上看,降雪天气对于城市边缘、城郊等区域的大气颗粒物的去除效应高于城市中心区域。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6年2月7-13日春节期间哈尔滨市11个监测站点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春节期间6种主要污染物时空特征,并与非燃放期间进行对比,进一步分析污染物的时空变化,同时结合气象降雪数据,探讨降雪天气对空气污染物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哈尔滨市春节期间空气污染物7 d平均浓度,PM_(2.5)、PM_(10)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为香坊区,NO_2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为阿城区,SO_2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为道外区,CO和O_3污染严重的区域为平房区;在除夕夜期间,烟花爆竹燃放对PM_(2.5)、PM_(10)和SO_2浓度的短期影响极大,空气质量在短时间内迅速恶化,甚至成倍增长,在初一凌晨时浓度达到最大值,但对NO_2、CO和O_3的影响较小;烟花爆竹的燃放对空气中不同污染物的影响程度有所区别,对气态污染物SO_2的贡献程度最大,其次,对大气粗颗粒物的贡献程度大于细颗粒物;降雪天气对空气污染物具有去除效应,其中,对大气粗颗粒物去除效应高于大气细颗粒物,而对气态污染物有较小影响。从空间上看,降雪天气对于城市边缘、城郊等区域的大气颗粒物的去除效应高于城市中心区域。  相似文献   

4.
“十二五”我国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颗粒物是影响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本文深入分析了当前我国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现状和排放控制现状,总结分析污染分布特征,评估重点行业和主要领域大气颗粒物污染控制情况及存在的不足。以此为基础,从管理体系、控制手段和科学研究等方面,提出"十二五"期间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城市区域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城市区域大气颗粒污染物的化学组成、粒径大小、来源三个方面研究了其对地球环境和人体健康污染程度大小的影响以及扩散迁移能力等污染特征,结果表明:以光化学污染为主的复合型污染是目前城市区域大气颗粒物污染的主要形式和发展趋势;二次颗粒物和积聚区颗粒物是最主要的污染物质,应成为大气环境治理相关方针政策制定和大气颗粒物污染机理研究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6.
北京大气颗粒物污染的区域性本质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颗粒物是北京的首要大气污染物,2006年PM10年均浓度超标60%以上.本研究基于颗粒物质量浓度在线监测和逐日TSP的采样分析,结合地面天气形势,论述了北京大气颗粒物污染的区域性特征.首先,北京大气颗粒物污染过程的形成由以冷锋过境为明显标志的周期性的天气系统决定,天气系统的活动尺度决定了颗粒物污染的区域性.其次,从PM2.5/PM10和Pb/Al比值的变化判别出颗粒物污染过程中随着颗粒物浓度的升高,细颗粒物呈现富集趋势;细颗粒物的富集由粗颗粒物的去除和超细颗粒物的生成(核化过程)、以及二次颗粒物的生成所致;污染过程中颗粒物的老化以及化学组成(Pb/Al)的大幅度变化共同表明了北京大气颗粒物来源的区域性本质.  相似文献   

7.
大气颗粒物是中国目前主要的室外大气污染物,对运动时人体机能具有很强的危害性。为研究大气颗粒物污染对人体运动机能影响的长期变化规律,结合梳理统计法,以某地运动馆中20名运动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大、中、小负荷量下大气PM_(2.5)对运动者运动前后的各项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旨在探讨大、中、小负荷量下大气PM_(2.5)对运动者运动前后的肺功能指标FEV_(1.0)%、FEV_(1.0)、FVC、ERV、MVV、FEF_(75)、FEF_(50)、FEF_(25)、PEF、MMF、VC的短期健康效应,为大气颗粒物高浓度区污染下的运动人员进行合理的训练提供依据,并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当前,我国以细颗粒物和臭氧为特征污染物的大气复合污染形势严峻,高浓度近地面臭氧和颗粒物污染事件仍然时有发生。作为细颗粒物和臭氧的重要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综合管控对于我国大气环境污染治理十分重要。我国的VOCs污染防治工作起步较晚,"十二五"开始才明确提出开展VOCs控制。为推  相似文献   

9.
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要素,大气污染是影响环境质量和人类健康的主要危害因素之一,而大气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则一直是影响城市环境质量的首要污染物[1]。大气颗粒物是影响大气环境质量、造成大气污染的一大重要因素。大气颗粒物对我们的危害极大,为此对大气颗粒物的源解析就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当下用的比较广泛的几种源解析技术模型。  相似文献   

10.
收集PM_(2.5)实时监控网提供的2015年春季宝鸡市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实时数据,分析宝鸡市各监测点大气污染物PM_(2.5)、PM_(10)、SO_2、NO_2的日均值和月均值浓度变化特征以及各污染物的负荷系数。结果表明:各监测点大气污染物月平均浓度3—5月呈下降趋势,但整体的空气质量状况有待进一步提高;宝鸡市大气颗粒物呈区域性污染,各监测点之间的差距较小,而污染气体SO_2和NO_2具有点状污染特征;4种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中,PM_(2.5)和PM_(10)的贡献率超过一半以上,但SO_2和NO_2同样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7年全年在某钢厂厂区4个特征点位进行的环境大气PM_(2.5)、PM_(10)和气象参数的在线监测数据,对一年中污染高发/非高发时段钢铁厂厂区内大气颗粒物的浓度水平、粒径分布、日均值变化趋势以及气象因素对浓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大气气团输送模拟及潜在污染源贡献(PSCF)分析探讨了厂区大气PM_(2.5)的外来输送和本地贡献情况。结果表明:2017年全年某钢厂厂区大气颗粒物以细颗粒物为主;4个站点大气PM_(2.5)日均值全年变化趋势一致,污染高发月份质量浓度均值高于非污染高发月份相应值;除2号站可能受到厂区生产活动排放的影响,PM_(2.5)浓度水平略高外,各站点相互间及与周边环境对照点的浓度保持在一致水平,亦未发现明显的污染物输出现象;冬季外来污染源输入对厂区大气PM_(2.5)浓度贡献较显著,其他季节应主要考虑本地排放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城市大气颗粒物污染和致敏花粉的污染已经对人群健康和城市空气质量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这2种污染物的协同生物效应正在成为大气环境科学、环境毒理学、免疫学等学科研究的前沿和热点研究领域.以上海大气中的细/超细颗粒物和日本关东地区致敏花粉(柳杉)为例,阐述了大气细/超细颗粒物的表征以及花粉致敏的过程.在研究中,观察到了日本柳杉花粉壁附着有直径0.7μm的含变应原蛋白的微粒(Ubisch body),并用ELISA法揭示了日本关东地区大气颗粒物中含变应原蛋白的颗粒主要分布在1μm的粒径范围内;而在上海大气颗粒物中,化学元素总量的最大值出现在细/超细粒径颗粒物(0.3~0.18μm)范围,污染元素S和Pb的质量浓度在超细(纳米尺度)/细颗粒物中比在其他粒径范围颗粒物中要高,另外还发现在上海大气颗粒物中有植物花粉的存在.城市大气颗粒物中的主要组分,柴油机车尾气颗粒物(DEPs)与飞散花粉之间存在协同生物效应,但其机制和过程还不清楚,在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进展,对飞散花粉与大气细/超细颗粒物的协同生物效应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城市空气质量,以徐州市为例,分别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大气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层次分析表明:研究期间徐州市大气环境质量为一级时的权重为0.450 2,为二级时的权重为0.549 8,表明该市空气质量等级为二级;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权重排序为PM_(2.5)PM_(10)NO_2SO_2,说明首要大气污染物为PM_(2.5),表明徐州市大气污染表现为颗粒物污染。主成分分析表明:在特征值大于1的基础上,选取前两种污染物的总方差累计贡献率为78.804%的主成分作为综合性指标来反映徐州市大气环境质量;第一主成分的方差累计贡献率为59.562%,表明该市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PM_(2.5)、PM_(10)、SO_2、NO_2、CO,其中PM_(2.5)是首要大气污染物。层次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均与《徐州市环境状况公报》发布的该市大气中首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PM_(2.5))的结论相吻合,表明上述两种方法均可作为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近两年来中国重污染天气频发,以细颗粒物(PM2.5)为特征污染物的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中国大气颗粒物来源复杂,呈现大气复合型污染特征,当前环保新形势下,需要人防加技防,才能事半功倍的治理雾霾。就目前中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来看,由于受技术条件、科技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大气环境质量受气象条件、外来输入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治理的成效很难得到量化和具体化,从而导致参与大气污染  相似文献   

15.
公路隧道实验调查交通来源空气污染方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采用公路隧道实验方法来调查交通来源空气的污染,笔者在中国北方和南方公路隧道内进行了气态污染物和大气颗粒物的监测,气态污染物和大气颗粒物为多点位同步监测,气态污染物包括CO,SO2,NOx和VOCs等,大气颗粒物包括TSP,PM10,PM2.5和粒径浓度谱分布等.同时,还调查和分析了隧道内机动车流量、能见度和气象因子.利用上述分析和测定结果,可以综合地研究交通来源污染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青奥会开幕式及其前期南京市处于扩散条件差、大气污染物易积累的大气环境,通过空气质量保障管控措施的执行,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降低显著,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对比14日,应急保障管控方案实施期(15日至16日)废气、SO_2、NO_x、烟尘日均排放总量分别下降了14.62%、27.11%、24.04%和23.08%。开幕式前期NO、SO_2、CO积累明显,浓度逐渐上升,应急保障管控方案启动后大气环境中NO、SO_2、CO浓度降低,其污染控制效果明显。大气中NO_x污染控制效果迟缓,可能是由于社会活动强度降低的控制效果较差。开幕式及其前期,颗粒物发生长时间累积,颗粒物污染主要是受二次污染影响。  相似文献   

17.
对太原市2014年重污染天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和时间、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全年太原市城区有28个重度以上污染天,首要污染物为细颗粒物,集中出现于采暖期和10月。重污染期间,冬季PM_(2.5)、PM_(10)、SO_2、NO_2、CO浓度之间显著正相关,但均与O3显著负相关;主要超标因子PM_(2.5)、PM_(10)、SO_2浓度与风速(2.0 m/s以上时)显著负相关,与气压(P)总体负相关,与相对湿度(RH)总体正相关。重污染天城区大气污染物浓度空间分布南北差异明显、南部高于北部,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城区北部远郊的南寨和上兰有类似污染特征,城区中部尖草坪、桃园、小店、金胜等点具有类似颗粒物污染特征,污染物分布主要与区域地形、风向、污染源分布特征有关。基于重污染天特征,该项研究提出了减缓太原市大气污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大气颗粒物是造成城市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并已经成为我国北京等大中城市空气污染中的首要污染物.为分析北京市采暖期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水平及其气象因素的影响作用,以大气可吸入颗粒物PM0.3,PM3.0,PM5.0为研究对象,于2007~2009年采暖期间在北京市城区设立了93个采样点进行定点采样监测,利用地统计分析工具和指示克里格方法,模拟分析了北京市城区2007~2009年采暖期PM0.3、PM3.0、PM5.0的时空变异性,并建立起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与气象条件(风力、温度、湿度)的对应关系,由此分析气象因素对大气颗粒物污染水平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实验半变异函数符合具有块金值的球状模型;北京城区空气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水平自2007年以来污染程度与污染面积均呈减小趋势,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西南部,西北次之,近郊区污染重于城区;气象条件是影响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程度的重要因素,在不同年份不同气象因子对颗粒物的影响是不同的.但另一方面,由于污染原因季节冷暖程度的不同,气象条件对颗粒物浓度的影响有不确定的一面,但仍可找到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我国的能源结构逐渐转变为以煤炭为主、石油天然气比例不断上升,污染类型已经从传统煤烟型污染向复合污染转变。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已进入攻坚战阶段,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这两项污染物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简称VOCs)则是所有参加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碳氢化合物的总称,是引起PM2.5和臭氧二次污染物生成的主要物质,是大气  相似文献   

20.
为应对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的严峻态势,亟需建立健全空气污染来源追因系统。三维空气质量模型可以克服外场观测与烟雾箱模拟高成本与低时效的缺点。主要介绍了使用空气质量模型解决大气污染物来源分析的方法,其中:过程分析(PA)可用于估算各物理过程与净化学过程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臭氧来源解析技术(OSAT)和颗粒物来源解析技术(PSAT)通过标记不同地区各类排放源一次污染物的排放,得出不同受体点位主要一次与二次污染物的来源或主要排放源区对区域各项污染物浓度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