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面气象观测工作是气象行业的基础性工作,其观测结果直接影响着气象部门工作,因此,相关单位部门需要高度重视地面气象观测工作,并努力做好其工作,从而保证气象工作的有序开展。本文主要是对地面气象观测的涵义、发展历程进行分析论述,并提出了提高地面观测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基本实现单轨业务运行,涉及到酸雨观测业务相关规定的变动。这里结合工作实际从酸雨定义概述、与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相适应的酸雨观测所需相关气象要素资料采用、观测记录等进行归纳、阐述,旨在为今后做好酸雨测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内陆丘陵河谷地区小风条件下的大气扩散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湖南中部丘陵河谷地区的气象特点,开展了小风条件下大气扩散的数值模拟研究,并与示踪实验结果进行比较.模拟采用美国EPA推荐的非稳态拉格朗日高斯烟团模式CALPUFF,以加密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边界层垂直廓线观测资料和铁塔多层湍流观测资料作为模拟气象场的输入.中等风速和小风条件下的模拟结果表明:模式对地表类型及资料的分...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长沙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场的周边区域地面气象观测和高空气象探测一年的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家气象观测站网构建了垃圾填埋场的小尺度气候模型,结合观测场气候空间特征,文章研究了固体废弃物处理场周边的小尺度气候条件,并应用AERMOD大气扩散模型,研究并验证了固体废弃场在山地气候条件下的恶臭扩散过程,得出了该污染源恶臭浓度受气候影响较明显,且在气温、风速风向等气象条件,恶臭扩散表现出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的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5.
气象因素观测是国家材料环境腐蚀试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气象观测角度的发展来展示材料的腐蚀控制研究的进展.以表格、数据、图片形式实事求是介绍了工作内容,表明北京环境试验站近两年实现了质的改造,很适于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6.
自动气象站与人工温湿度计观测温湿度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我国,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系统正在逐步取代常规人工观测的器测项目。从气象学和气候学以及各行各业的观点来看,为了得到新旧两种观测系统间的差异,将他们所获取的资料进行对比是非常必要的。在进行大气探测自动化进程中,需要一定时间的平行观测,在统一的气候资料存档和管理原则下,对观测资料进行质量评估,使之得出的气象数据更精确、可靠。为更好地为大气自然环境试验提供环境数据保障,通过一个月的自动气象站温湿度与人工的温湿度计数据的对比,得出在显著水平α为0.05时,两种观测结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以云量、风速、风向、温度3类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的获取方法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规范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在模型中的标准化应用.结合我国2008年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推荐的模型AERMOD对所需要的地面气象数据需求,并以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上都电厂SO2实测数据为验证数据,在模型其他输入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利用试验站10min和1h地面气象数据,并分别以低云量和总云量代替蔽光云量,设置4种情景.其中,情景一使用试验站10min地面气象数据,并用低云量代替蔽光云量.与情景一相比,情景二使用总云量代替蔽光云量,情景三使用1h地面气象数据,情景四使用试验站1h地面气象数据,并用总云量代替蔽光云量.4种情景除了上述不同点,其他地面气象参数均相同.结果表明,在4种情景中,情景二、三、四的FB值均小于情景一,更靠近0.关于RHCR值,情景三和四更靠近于1,分别为1.33和1.41,表明在预测高端值时,情景三和四的效果更好.情景二的RHCR值为1.51,大于情景三,说明风相较于云对模型模拟结果影响更大.由FB值、RHCR值以及Q—Q图的综合分析得出,情景四的模拟值更接近实际监测值,其采用的地面气象数据全面符合本研究所推荐的数据标准化应用方法, 规范了模型数据标准化应用,提升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8.
目前气象观测业务和空气污染分析中存在对霾日统计的分歧,甚至出现空气污染日无霾的现象,对霾观测标准的科学划分,显得非常重要和紧迫。利用2013—2015年廊坊市气象观测站能见度、相对湿度、霾人工观测资料和廊坊市环保局AQI、PM25浓度等气象环保资料,对目前观测业务和空气污染分析中常用的三种霾观测、统计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发现:目前廊坊气象观测站所依据的记录霾天气现象的标准,与实际大气污染相趋甚远,不能反映实际的空气污染状况,建议国家及省级相关部门及早根据实际情况,更新霾观测标准,更好地为当前大气污染的防治工作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决策树和随机森林两种机器学习算法,以长沙市国控站气象观测数据和WRF模式模拟得到的风场数据构建数据集,对WRF预报长沙市城区风场数据进行优化.同时,利用树模型特征选择法,筛选对近地面风场数据有重要影响的气象要素,将其作为两种机器学习算法的输入,并利用网格搜索法进行调参建模.最后,将训练结果与地面观测数据进行对比评估...  相似文献   

10.
Kumar.  M 张恩靖 《环境科技》1990,3(2):39-47,38
多箱模型可用于对面源排放的空气污染扩散进行长距离空气质量分析。本研究使多箱模型的输入参数更加实际且易于采用。在对流盛行条件下,作者详尽讨沦了如何确定地面源排放的扩散模型。常规气象观测已用于计算地表感热通量、摩擦速度和混合层厚度。辐射模型提供了对地面感热通量的估计。根据相似理论,作者提出了一个用于估计摩擦速度的迭代过程,其通过地表热通量表达式,将辐射计算与行星边界层的近地层联系了起来。主要参数——风速和涡动扩散率廓线已经求得并用于得出小时平均浓度模式。这一种研究很容易用于以观测到的气象参数来研究地面源的污染扩散。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15-2019年韶关市3个地面环境空气质量国控站逐时臭氧(O3)观测资料、同期的气象资料、ECMWF(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5再分析资料和2017-2019年广东南岭背景空气自动监测站逐时臭氧(O3)观测资料,对粤北山地城市(以韶关为例)的近地面臭氧污染特征及气象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包括韶关近地面O3...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山区气象考察和气体扩散试验,分析研究不同气象条件下的气体扩散规律,讨论气象条件对有害气体散布范围和浓度分布的影响。 一、气象观测和大气扩散实验方法 我们使用铜电阻温度仪、自记电接风向风速仪,单经纬仪等仪器,并利用百米高的烟囱作温度和风速垂直剖面观测,观测高度分别为2米、8米、16米、30米、50米和70米。每小时观测一次,从正点开始持续记录10分钟,然后求其平均值。扩散试验时,10分钟时间内每10秒钟观测一次温度和风速。  相似文献   

13.
丹东生态环境监测业务系统是用于生态环境监测日常业务观测,编制各类观测报文及数据上网传输的实用型业务系统。系统采取多窗157结构框架,合理布局功能窗口界面,兼容了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文件格式,统一数据检查标准,观测数据处理更为准确有效。并以VB6.0可视化语言为开发工具适应不用版本Windows操作系统。基于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统计、数据分析和数据发布为一体的多功能业务应用软件。  相似文献   

14.
<正> 在区域性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中,凡涉及到大气污染问题,一般应该进行边界层(一公里以下)污染气象观测,其中重要的项目之一是研究逆温变化规律。近几年,国内较多的是使用 TK 型低空探空仪作逆温观测。TK 型低空探空仪由探空发射机和地面接收机两部分组成。发射机包括充氢的气球携带温度遥测组件。地面接收  相似文献   

15.
1981~2010年昆山市灰霾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昆山市气象观测站1981~2010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昆山地区灰霾天气的气候特征、气象条件等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灰霾和酸雨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30年来昆山灰霾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灰霾在冬季(12月)最多,夏季(9月)最少;2005年以前灰霾持续时间较短,而2006年后,灰霾持续时间迅速增加;静...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1980-2013年河北省南宫气象站34年的地面观测资料,对南宫区域雾、霾天气现象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5—2019年韶关市3个地面环境空气质量站逐时臭氧(O3)观测资料、同期的气象资料和2017—2019年广东南岭站逐时O3观测资料及同期气象资料,采用Kolmogorov-Zurbenko (KZ)滤波、多元回归和后向轨迹潜在来源贡献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了韶关市O3浓度不同尺度变化特征与气象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时间段气象因素对韶关市盆地区域O3浓度变化的影响不同:2015年1月—2016年6月及2018年6月—2019年6月,气象因素有利于降低近地面O3浓度;而2016年6月—2018年6月及2019年下半年,气象因素有利于增加地面O3浓度.2018年6月前,气象因素影响导致近地面O3浓度的增加或降低幅度范围在2μg·m-3;2018年6月后,气象因素影响造成地面O3浓度的增加或降低幅度范围上升到4μg·m-3,说明韶关市O3...  相似文献   

18.
利用崇信县气象观测资料,选用华煤集团新柏煤矿瓦斯浓度观测资料,进行多因子分析,探讨气象条件与矿井瓦斯浓度的关系,选取相关系数绝对值大于0.3的因子,用统计学方法中的逐步回归法进行煤矿区不同回风巷瓦斯浓度预测,建立瓦斯气象条件预警模型,并建立瓦斯气象自动监控预警系统平台,为研究煤矿瓦斯爆炸,减少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于文金  于步云  谢涛  苏荣 《环境科学学报》2016,36(10):3535-3542
基于GIS技术和岭回归分析方法,采用苏锡常地区的MODIS高分辨率气溶胶光学厚度资料、PM_(2.5)浓度观测资料和苏锡常及周边地区的气象观测资料,构建了基于气溶胶光学厚度和气象要素的PM_(2.5)地面浓度分布估算模型,模拟了2013年春季苏锡常地区PM_(2.5)的空间分布状况,并将此模型与气象要素多元回归模型、气溶胶光学厚度直接回归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将遥感观测资料与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相结合,能够有效地模拟PM_(2.5)的空间分布状况;2013年春季苏锡常地区PM_(2.5)的空间分布具有整体上西北高、东南低,中心城区高、城郊区低的趋势,局部高浓度区域可能与工业生产、交通等人为因素有关;该模型能够在保持较高精度的前提下,有效地突出局部地区的变化特征,体现出更强的空间分异性,对于研究PM_(2.5)的空间分布规律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石家庄春季大气气溶胶数浓度和谱的观测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美国MSP公司生产的宽范围粒径谱仪(WPS)于2010年5月在石家庄市气象局进行了近地面大气气溶胶数浓度的观测,并结合该市同期的气象资料,分析了该次观测所得的大气气溶胶粒子数浓度和谱的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本次观测到的气溶胶以超细粒子(粒径0.1μm)数浓度峰值出现时间为7:00和23: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