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高水分垃圾焚烧热回收和烟气净化系统的合理布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热平衡计算分析了高水分生活垃圾在焚烧前干燥脱水对系统热效率的影响 ,并比较了用不同介质干燥湿垃圾时热回收系统的效率和对烟气净化系统布置的要求。计算表明 :系统产生的可供有效利用的蒸汽量总是随垃圾干燥后应用基水分的降低而上升。采用排烟作为干燥介质时系统热效率也随应用基水分的降低而上升 ;而采用热空气作干燥介质时 ,计算热效率有轻微的下降。采用垃圾干燥应对烟气净化系统进行合理布置。  相似文献   

2.
下水污泥固形物的发热量相当于 18~ 2 0 MJ/ kg。因而 ,如果下水污泥脱水滤饼分离水份效果好的话 ,可以从下水污泥中回收能量。回收方法有二 :其一 ,用罐将脱水滤饼重油混炼物蒸发成干燥粉末 ,然后再用干燥粉末发电 ;其二 ,把脱水滤饼在无氧高温高压 (5 2 3~ 5 38K,5~ 8MPa)的条件下 ,进行催化裂化 ,同样用其所得的油分进行发电从下水污泥中回收能量@张济宇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生活垃圾填埋场密闭化工艺特点,从填埋气发电和渗滤液减量两方面进行了计算,填埋场密闭化每年可获得的收入大约3200~4500万元;2010—2019年总投入41070万元,总收入42025万元,资金回收率达102%。因此,填埋场密闭化不仅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还可以通过填埋气利用等方法获得收益,应当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剖析电子式气液比调节系统的功能原理,研制了电子式气液比调节系统主控板和标定仪,经过实际测试,该系统能够实现对二次油气回收气液比的自动、精确调节,能够有效保证气液比处于国家标准规定的范围内,保证油气回收的效率,提高气液比调节的长期稳定性,降低油气回收系统的维护工作量。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基于太阳能光伏发电-蓄电池直流供电、集成冷凝法和吸附法的有机废气回收系统。对整个系统进行经济评价,得出该回收系统在其寿命周期内可节约23.07万元左右的电费,但其静态投资回收期为6.1年,大于常规的交流电驱动的油气回收系统的回收期,这是因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造价偏高。如果量产后,预期装置的回收期降为3.01年,小于常规的回收系统。  相似文献   

6.
褐煤,一种煤化程度较低的易燃化石,在全球的煤炭储量中占据40%。在目前全球以化石能源为主体的结构下,褐煤的综合利用越来越受到世界能源专家的重视。本文主要讨论褐煤在发电、深加工等方面的节能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7.
塔河油田二号联轻烃处理站原料气中酸气含量过高,需要对原料气进行脱硫处理,以满足国家排放要求。计算塔河油田酸气回注的工艺固定投资及年运行费用的上下限区间,对酸气回注工艺与LO-CAT硫磺回收工艺进行经济性对比。结果显示:塔河油田酸气回注的固定投资成本仅为硫磺回收工艺固定投资成本的80%~90%,酸气回注的运行费用仅为硫磺回收工艺运行费用的11%~24%,在不考虑酸气回注的减排补贴和硫回收工艺硫磺收益的情况下,酸气回注的经济效益优于硫磺回收工艺。  相似文献   

8.
通过调研中国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公司、中国石油哈尔滨石化公司、中国石化青岛炼化公司三家炼油厂火炬气凝结液密闭回收系统的现场情况和资料总结,明确了炼油厂火炬气凝结液的回收方式,并对三家炼油厂火炬总管分液罐内凝结液进行采样和烃类组分分析;运用LEC法进行回收系统事故形式危险性分析,辨识出炼油厂火炬气凝结液回收系统内存在的风险危害因素;从罐区存储罐型的选择、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以及回收系统内主要设备及工艺的联锁控制方式设计三个方面,提出了合理的风险控制措施与建议,以确保系统的安全、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9.
为实现褐煤提质并缓解褐煤产区缺水现状,采用微波及水热脱水方法对褐煤进行脱水改性并回收褐煤所脱水分.通过检测水分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硬度、离子、有机化合物等各项指标,对褐煤中水分进行深入分析,并比较两种脱水方法的脱水、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微波方式脱水率可达70%~80%,除化学需氧量外,其它水质指标均符合工业用水标准,且杂质含量随微波功率增加而降低,利于净化回收.水热方式可有效改善褐煤煤质,脱水率最高可达87.44%,但各项水质指标均大大超出标准范围,且杂质含量在250℃工况下达到最大.两种冷凝水均检测到微量有毒金属元素、有毒致癌的多环芳烃及酚类化合物,将成为后续净化的主要脱除对象.  相似文献   

10.
干燥是一个高能耗的操作过程,降低能耗是提高整个干燥系统能量利用效率的关键。文中阐述了过热蒸汽特性及干燥节能的本质与途径,指出过热蒸汽干燥成功实现节能的关键是如何经济地利用干燥过程产生的多余乏汽。并对传统热回收、多级干燥、机械蒸汽再压缩、自回热四种乏汽利用技术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了各项技术的优缺点,最后对过热蒸汽干燥过程节能进行了总结。基于火用回收的自回热过热蒸汽干燥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回收利用途径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后,指出了垃圾加收利用的途径为:分类回收垃圾中的资源(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废织物等);垃圾填埋气可通过膜分离法、变压吸咐法、溶剂吸附净化后,用于发电、锅炉燃料、CNG汽车、居民生活用气;垃圾热转化处理中产生的热能,可于用发电、锅炉运行、淡化海水,通过回收垃圾及处置中产生的资源及能源,不仅减少了垃圾的处置量,降低了垃圾处置成本,同时实现了垃圾的资源化和再利用.  相似文献   

12.
煤矿通风瓦斯氧化处理实验装置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元  姜凡  肖云汉 《环境工程》2011,29(4):90-93,108
我国每年通过煤矿乏风排入大气的甲烷为130~170亿m^3。由于煤矿乏风具有甲烷浓度低(〈0.1%)、富集难、气量大等特点,传统的处理方式是直接排空,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温室效应。针对此现状,设计了最大处理量为1 000 m^3/h的煤矿通风瓦斯热氧化实验装置,该实验装置包括配气系统、装置本体、换向系统、启动系统和测控系...  相似文献   

13.
用于库房温湿度控制的太阳能发电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设计了采用离网光伏发电和大容量蓄电池储能为基本供电模式的智能库房温湿度监控系统,以太阳能发电系统关键技术为研究重点,分析建立了与气候条件和库房管理要求相关联的发电系统负载计算、发电系统容量计算的数学理论方法,阐述了太阳能电池板优化原理,为太阳能发电技术在库房温湿度环境控制上的应用提供了模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硫磺回收装置高温掺合量的计算比较费事,且需要比较齐全的过程气分析数据。介绍的简易计算是建立在氮气在整个过程中不变的基础上,所需过程气分析数据容易取得,计算过程也比较简单,并以实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5.
周昊  黄维秋  饶原刚 《环境工程》2011,29(5):84-87,91
针对加油站油品蒸发损耗及降耗工艺应用问题,提出新的油库与加油站"分散式油气回收工艺",建立了其经济模型,推导出系统的计算公式,并就某城市加油站分散式油气回收系统进行了具体的经济评价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同传统的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的经济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表明:分散式油气回收工艺较传统的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具有更好的经...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未经过干燥处理的原料气进入电晕放电臭氧发生系统后的危害机理 ,根据半导体的制冷干燥机理 ,开发研制了实验室用半导体制冷干燥装置 ,实验证明该装置的研制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7.
在污水处理厂实施光伏发电系统,不仅可以通过土地二次开发利用,降低电力成本开支,减少污水处理成本,而且可以减少碳排放,缓解城市环保压力,提高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形象。给出了在污水处理厂实施光伏发电系统的必要性、实施步骤和投资可行性。尽管在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实施光伏发电系统存在投资回收周期较长的问题,但是发展潜力大。建议在新建的污水处理厂设计和规划中考虑光伏发电系统的安装,降低建设成本,缩短投资回收期。  相似文献   

18.
针对以褐煤和焦为原料制气生产合成氨过程中工业污水治理难的问题,提出在原有污水处理设施基础上进行改造的方案,并增设了一段污水净化装置,对悬浮物的处理率达98.65%,处理后水中悬浮物平均浓度为15.89mg/L,实现了褐煤、焦制气污水的排放。  相似文献   

19.
垃圾中甲烷产率计算及全国垃圾甲烷气资源估算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比较分析了几种常用的有关垃圾场甲烷气产率计算方法,并详细计算了甲烷的产率及累计产量,在此基础上用一个比较实际的垃圾填埋场计算垃圾填埋过程中甲烷气的产率情况及累计产量,为垃圾填埋场的沼气发电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并用此方法计算了全国各省份垃圾的甲烷排放量,并大致计算了全国的垃圾中甲烷资源的潜力。  相似文献   

20.
1事故背景 2010年2月7日,美国康涅狄格州米德尔敦Kleen能源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一座天然气联合循环电厂发生特大天然气爆炸事故,造成6人死亡和至少50人受伤. Kleen能源项目当时处于试车和开工阶段,正按计划对燃料气管线进行清洗.事发时,工人们正在对位于发电厂房南端的两个大装置(热回收蒸汽发生器)之间的开口管线进行"气吹"作业——即用高压将大量的天然气压入管道中,清除管道中的杂质,吹扫完的天然气和杂质最后全部排到大气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