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洪水的灾害与资源效应及其转化模式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从河流流量变化特性入手,讨论了流量变化所导致的洪水的灾害与资源效应及其特性。根据流量变化的特点,提出了洪水灾害特性向资源特性转化的几种基本模式,通过“留”、“配”、“引”、“防”可以减小洪水灾害的风险,使洪水灾害转化为洪水资源。  相似文献   

2.
胶东半岛西部沿海平原的海水入侵是我国目前这一灾害类型中最典型最严重的事件,已被列入我国“国际减灾十年”计划进行研究和防治。本文分析了海水入侵灾害的现状、危害、成因和分布规律,提出了防治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3.
0513号台风"泰利"灾害成因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2005年8月31日到9月4日,福建、浙江、江西、安徽、湖北、河南6省遭受0513号台风“泰利”影响,造成1 962.4万人不同程度受灾,死亡失踪159人,直接经济损失154.6亿元.台风带来的特大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和诱发的气象次生灾害是该台风灾害形成的根本原因.针对台风灾害的特征,提出了相应的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4.
灾害风险评估理论和方法研究是近年来灾害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大部分着眼于单一灾害所造成的风险评估,而对多种灾害对同一受灾体所造成的综合风险评估则较为少见。本文讨论了影响淮北小麦产量的主要气象灾害“冰雹大风”、“晚霜冻”、“拔节孕穗期涝渍”及“收获期烂场雨”对淮北小麦产量综合风险评估,也为探讨多种灾害对同一受灾体的综合风险评估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5.
支持灾害管理决策的咨询信息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减少中国大城市灾害造成的损失,运用信息科学、系统科学的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建立支持灾害管理决策的咨询信息系统(DMDSCIS)。灾害文献数据库管理系统(DLDBMS)是这一咨询信息系统的知识基础和信息来源。本文论述了“DLDBMS”和三个主要的子系统“灾害文献数据库管理系统”、“灾害事实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外减灾法规超文本检索系统”的作用、设计思想、构成、功能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6.
郭跃  尹婉玉 《灾害学》2021,(4):126-132
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运用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和分析软件,从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关键词、作者和发表论文的期刊等维度,分析了中国灾害学科近30 a来的发展态势。结果表明:①近30年来,灾害已经成为了我国学术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发表灾害文章的期刊种类众多(目前已有5 977种),但是,以灾害研究为主题的学术刊物不多,影响较大的学术刊物只有《灾害学》、《自然灾害学报》和《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三家。②我国灾害研究的作者甚多,目前逐渐形成了7个影响比较大的研究团队和许多小团队,但不同学术团队,不同作者之间学术联系较弱,灾害研究尚处于各自为阵的格局。③我国灾害研究的主题多种多样,关键词多达267个,其中“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气象灾害”等自然灾害的成因机制、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等问题的研究,长期以来一直就是我国灾害研究的主流;近年来防治措施和防灾减灾等灾害管理方面的研究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④目前我国灾害研究和发展存在有明显的缺陷:长期偏重于单一灾种,各部门灾害的研究分兵把守;灾害的社会科学研究以及灾害综合性和理论基础研究非常薄弱;学科地位不高,缺乏高水平学科成果平台(权威学术期刊)支撑,整体研究队伍力量仍然不足,综合性的灾害研究团队太少。为推进我国灾害科学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减灾防灾事业中的理论指导作用,当前应该提高灾害科学的学科地位,建议在交叉学科门类下设置“灾害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积极鼓励和扶持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团队的建设,加强学术交流,形成更多的多学科或综合的灾害研究团队和研究中心;加强灾害基础理论的研究,尤其是灾害的人文和社会属性的研究,只有这样灾害学科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基于“3S”技术构建农业灾害监测信息系统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张金恒  朱德柱 《灾害学》2002,17(2):76-81
本文从介绍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在建设农业灾害监测信息系统中的特点和优势出发,阐述了“3S”技术在农业灾害监测信息系统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3S”技术建设农业灾害监测信息系统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谈灾害的社会防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何作顺 《灾害学》2001,16(2):93-96
基于世界范围内“天灾人祸”的严峻形势,作者简述了灾害发生、发展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即环境恶化、化学与辐射灾祸增多和交通事故日趋严重,并提出了相应的社会预防措施;由于灾害的发生具有突发性、群体性、破坏性和复杂性等特点,树立灾害防制的“社会大卫生观”,应在全社会介导社会“大救援”。  相似文献   

9.
张芝霞 《灾害学》1998,13(2):95-96
随着人们对生存质量问题的日益关注,减轻灾害、保护生存环境已经引起当今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它要求人类对此作出义不容辞的选择,并运用最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在社会文明快速发展的今天,为了实现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最有效的行为规范器和社会关系调整器,就是法律,即立法可能是实现最大限度地减轻或制止各种自然的或人为灾害的有效之举。减灾科学研究和减灾技术的发展为减灾立法奠定了基础。自1953年日本首次发现“水设病”,到1959年学者们揭穿引起“水误病”的秘密是工业废水污染水误湾后,废水中的甲基汞在…  相似文献   

10.
“历史模型”与灾害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灾害研究涉及多学科的交叉领域.水灾“历史模型”的研究方法是循社会科学的历史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水利学科相结合的研究途径.将“历史模型”引人灾害研究.增强了研究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密切相关的灾害问题的能力.本文论述了“历史模型”方法及其在灾害问题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价值工程”理论和“成本—效益”理论,在作者提出的防灾工程“功能函数”、“成本函数”、“价值函数”、“效益函数”等灾害经济学基本函数及数学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地质灾害防御工程实例,探讨了防灾工程经济效益的评价原理及方法。  相似文献   

12.
金磊 《灾害学》2004,19(4):89-94
本文阐述了建立《综合减灾法》的背景,探讨了《综合减灾法》的作用.在国外综合减灾立法的基础上,给出了中国《综合减灾法》的编研框架.  相似文献   

13.
以2000年12月31日至2001年1月1日发生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上的“雪尘暴“为例,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分析方法,以“雪尘暴“持续时间、能见度、积雪深度、退化草场比例、NDVI距平、冷季超载比例、畜棚圈面积等14个因子作为比较数列,对“雪尘暴“灾情形成进行了多因素关联分析.研究结果客观、定量地揭示了“雪尘暴“灾情形成与各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认为“雪尘暴“灾情的发生是偶然中的必然,其形成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人类活动对“雪尘暴“强度的加大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Bytheendofthe 2 0thcentury ,themajorityofmountainregionsinChina ,especiallythosepoverty strickenareas,hadsolvedtheproblemsoffoodandclothing .Theyarenowmarchingtowardthegoaloflivingawell offlife .Newchallengesthatthemountainregionsarefacedwithinthe 2 1stcentur…  相似文献   

15.
Howe P  Devereux S 《Disasters》2004,28(4):353-372
Ambiguities in current usage of the term "famine" have had tragic implications for response and accountability in a number of recent food crises.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approach to defining famine based on the use of intensity and magnitude scales, where "intensity" refers to the severity of the crisis at a given location and point in time, while "magnitude" describes the aggregate impact of a crisis. The scales perform three operations on "famine": first, moving from a binary conception of "famine/no famine" to a graduated, multi-level definition; second, disaggregating the dimensions of intensity and magnitude; and third, assigning harmonised "objective" criteria in place of subjective, case-by-case judgements. If adopted, the famine scales should contribute to more effective and proportionate responses, as well as greater accountability in future food crises.  相似文献   

16.
三论灾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50,自引:35,他引:150  
在作者分别于 1991年发表的《论灾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和 1996年发表的《再论灾害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 ,评述了最近 6年来灾害科学研究的进展 ,提出了灾害科学的基本框架 ,进一步完善了“区域灾害系统论”的理论体系 ,提出了当前灾害科学的主要学术前沿问题。文章并就资源开发与灾情形成机理与动态变化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 ,阐述了区域灾害的形成过程 ,进一步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 ,就建设安全社区 (区域 )提出了“允许灾害风险水平”的区域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王雪平  金蓉 《灾害学》2005,20(3):61-64
由于上游超量用水,导致石羊河下游的民勤县绿洲无水可用,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成为我国的第四大沙尘暴策源地.本文提出了建立"数字石羊河"的概念,认为石羊河流域要建立公平的用水机制,在技术上要建立"数字石羊河",最后对"数字石羊河"在沙尘暴防治中的应用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城市环境风险程度排序的模糊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强调了加强我国城市环境风险程度排序的重要性,然后将城市环境风险系统分解为大气污染环境风险等5个子系统。在建立包含14个城市环境风险因素评价集的基础上,运用模糊集贴近度理论分别构建了城市风险程度排序中“最优序城市”、“中序城市”、“最劣序城市”3个数学模型,这将有利于防范城市环境风险,提高我国城市环境风险管理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胡广韬  林叔中 《灾害学》1995,10(4):11-18
本文分析了地下采空情况后认为,山体采空侧动,软弱夹层为决定性条件;其变动范围、速率、规模与性质,与地下采空有关的复合应力场有关。经对观测资料分析、仿真模型试验与仿真数值模拟的对比研究,揭露了顺倾山体的“复合临空面”条件下,“复合变动”的“复合应力场”。  相似文献   

20.
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理论的灾害损失等级划分   总被引:24,自引:8,他引:24  
从模糊模式识别理论的角度,探讨了自然灾害的等级划分方法。介绍了模糊综合评判法,并以新疆“96.7”洪水灾度等级划分为例进行实例分析,计算了新疆“96.7”洪水灾害中部分地州市模糊灾度等级序列及其隶属度。结果表明,在自然灾害等级划分中,模糊综合评判是一种科学、实用的灾度等级划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