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安全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跃  尹婉玉 《灾害学》2021,(4):126-132
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运用多种数理统计方法和分析软件,从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关键词、作者和发表论文的期刊等维度,分析了中国灾害学科近30 a来的发展态势。结果表明:①近30年来,灾害已经成为了我国学术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发表灾害文章的期刊种类众多(目前已有5 977种),但是,以灾害研究为主题的学术刊物不多,影响较大的学术刊物只有《灾害学》、《自然灾害学报》和《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三家。②我国灾害研究的作者甚多,目前逐渐形成了7个影响比较大的研究团队和许多小团队,但不同学术团队,不同作者之间学术联系较弱,灾害研究尚处于各自为阵的格局。③我国灾害研究的主题多种多样,关键词多达267个,其中“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气象灾害”等自然灾害的成因机制、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等问题的研究,长期以来一直就是我国灾害研究的主流;近年来防治措施和防灾减灾等灾害管理方面的研究逐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④目前我国灾害研究和发展存在有明显的缺陷:长期偏重于单一灾种,各部门灾害的研究分兵把守;灾害的社会科学研究以及灾害综合性和理论基础研究非常薄弱;学科地位不高,缺乏高水平学科成果平台(权威学术期刊)支撑,整体研究队伍力量仍然不足,综合性的灾害研究团队太少。为推进我国灾害科学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减灾防灾事业中的理论指导作用,当前应该提高灾害科学的学科地位,建议在交叉学科门类下设置“灾害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积极鼓励和扶持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团队的建设,加强学术交流,形成更多的多学科或综合的灾害研究团队和研究中心;加强灾害基础理论的研究,尤其是灾害的人文和社会属性的研究,只有这样灾害学科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基于3S技术的地质灾害易损性面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汪洋  郭跃  赵纯勇  陈阿林  杨华 《灾害学》2003,18(4):17-23
以等面积法作为基本手段,结合3S(GIS、RS、GPS)技术探讨地质灾害易损性面评价的实现方法。提出了为实现易损性面评估而确立的评价对象的分类方法、空间数据库的建设方法、基于空间数据库的空间分析方法以及信息的集成方法。最后探讨了在GIS环境下的数据可视化表达方式和实现地质灾害易损性面评价的一般操作流程。  相似文献   
3.
4.
重庆市特大旱灾的自然与社会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2006年的特大旱灾探讨了2006年的特大旱灾的特征,分析了2006年特大旱灾的形成自然机制和社会机制,并提出了今后重庆市抗御旱灾的策略。认为2006年的特大旱灾是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叠加的结果,是人类社会经济系统自身易损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基于生态足迹的江苏省生态安全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引入生态压力指数、生态占用指数和生态经济协调指数作为评价区域生态安全的指标,并构建了生态安全评价标准。对江苏省1999~2008年的生态安全进行动态的定量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江苏省1999~2008年的人均生态足迹由1526 hm2逐年增加到3.08 hm2,而人均生态承载力则呈现波动式下降(从0.522 hm2降至0.477 hm2),万元GDP的生态足迹自1.43 hm2下降到0.78 hm2;生态赤字则由1999年的1.004 hm2持续上升到2008年的2.603 hm2;生态压力指数从1999年的2.922增至2008年的6.462,同期的生态占用指数亦从0.694增至1.399,生态经济协调指数则从1999年的0.237下降至2008年的0.217。数据表明江苏省的经济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整体上生态安全趋势不容乐观,生态压力加大。同时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单位产值所消耗的资源不断减少。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亦有所下降,且处于很差的状态。同时对未来的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线性预测分析,并提出了适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从复合生态系统的角度,构建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属性层次-识别模型建立了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属性综合评价体系。以重庆市南岸区为例,运用该模型和方法对重庆市南岸区的城市生态系统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重庆市南岸区的生态系统属于亚健康类。并根据评价的结果,对影响重庆市南岸区生态系统健康属性的指标进行分析,表明南岸区的城市生态系统正处于过渡阶段,正是城市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且其城市生态健康有诸多限制性因素,必须要依靠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实施方法才能引导城市生态系统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为了改善其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状况,从长远的考虑,提出了相应的调控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郭跃 《灾害学》2008,23(2):87-91
自然灾害是自然与社会相互作用的产物,它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从社会属性上看,灾害是一个社会性事件,是人的生存能力所不能承受的自然或社会变故,是一种建立在自然现象基础之上的社会历史现象。按社会学的功能主义视角看,自然灾害的出现可以是社会系统内部功能紊乱失衡的结果,也可以是一种外部力量破坏原有社会结构的结果。按社会学的冲突论视角看,灾害是社会各阶层为争夺利益的冲突外延。灾害的结果、过程、成因以及与社会的关系都显现出明显的社会学特征。因此,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应该是我们认识自然灾害的本质属性,搞好防灾减灾工作的一种重要的科学思想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灾害易损性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郭跃 《灾害学》2005,20(4):92-96
近十余年来,易损性研究成为灾害学术研究和国际社会发展减灾策略的一个主题.本文概述了易损性研究的历史发展过程,评述了易损性的三类概念,总结了易损性的四个性质,阐述了易损性识别和测量的一些基本理念和方法,指出了易损性分析在灾害研究和减灾防灾中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贵州省普定县为研究区,选取区内植被覆盖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遥感和GIS技术,借助空间叠加分析,研究了区内植被覆盖度分别随地形因子变化的规律,再利用普定县土地利用现状图与植被覆盖分布图和各地形因子叠加综合并结合分布指数分析了地形因子与植被覆盖分布的格局。研究结果表明:(1)向阳坡向、低海拔地区以低植被覆盖度为主;高程1 400~1 600 m的地区,坡度在25°以上的地区,坡向上东北坡、北坡、西南坡、西北坡的地区,地表切割深度30~40 m上的地区为植被分布的优势地形位;(2)在优势地形位上各级植被覆盖的分布面积波动较大,这也体现了植被覆盖的分布格局与地形因子的空间关系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3)人为因素对植被发育、分布的影响较大,地形因素通过影响会限制人类活动,而间接影响或有利于植被的生长。研究结论有助于揭示普定县植被覆盖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对喀斯特区域生态环境的评价和改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也为喀斯特地区植被修复、保护和石漠化防治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论文以重庆市石柱县三星乡石星村为样区,基于2004年森林景观格局的相关数据,运用Logistic逐步回归方法筛选出了不同时期对石星村森林景观格局具有决定作用的影响因子,并采用CLUE-S模型对石星村2014年森林景观分布格局进行了模拟与验证。此基础上,分别基于历史发展趋势、“农二代”返乡潮以及工商资本介入3种情景模拟石星村2024年的森林景观格局,利用景观格局指数对2004-2024年间3种情景下的景观格局动态及破碎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利用石星村2004年的森林景观格局分布图对2014年森林景观格局进行模拟,总体精度达到了85%,Kappa指数均值达到0.816,这表明CLUE-S模型对石星村森林景观的格局变化具有良好的模拟能力;2) 在预设的3种情景下,样区森林景观一直占据20 a间景观基质的主导地位,林区分析结果显示出林地总面积没有明显减少,且相较于2004年的林地总面积表现出增加的趋势。3种情景下退化林地面积均呈减少的趋势,其中,相较于历史发展趋势,“农二代”返乡潮情景下退化林地的减少均伴随着人工林和农用地面积的增加,而工商资本介入情景下退化林地的减少伴随着人工林面积的增加和农用地面积的减少;3) 在林地的空间分布上,各林地类型的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其中退化原始林主要集中分布在中东部低山、深丘区,次生林、退化林地和人工林呈镶嵌格局,分散于主要基质性景观中;4) 样区在3种情景模拟下,森林景观破碎化程度存在差异。总体来说,“农二代”返乡潮和工商资本介入两种情景下森林景观恢复较好。研究结论可为石星村未来森林景观管理、规划及政策的制定等提供参考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