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地震预报课程是防灾技术系学生的一门主要专业课。该课程既涉及地球物理各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又面向地震预测的实践,是理论与实践高度综合的课程。中详细讨论了“地震预报”课程改革的目标、主要内容、面临的问题,以及课程教学改革实践的主要措施等。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我国的地震灾害,阐述了近代地震灾害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指出地震预报既是强烈的社会需求,也是全球性的科学难题,最后较为全面地介绍了我国地震预报的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3.
"实践性"是音乐课程的本质属性,是音乐学习的基本规律。音乐基础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传授音乐理论,音乐学习的主要方法不是依靠语言,而是要让学生通过音乐实践,主动获得体验、感受,形成技能、方法和素养。依据课程标准,建构开放而有效的实践体系,在教学中积极开展音乐实践,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正>"创意生活"是一种既环保又节约,并值得提倡的生活方式,让学生在DIY动手实践中体会、感受"创意生活"的艺术魅力。《创意生活DIY》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突出两个主题:一是在生活技能的学习中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二是在回收利用中开拓创新,进行艺术化的创新与设计,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一、背景与调研1.明晰学校教育理念本课程以课改为载体,坚持"科研兴校"与创建"校园文化"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努力实现学校课改总目标。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让师生与课改同  相似文献   

5.
东三旗台Sacks体应变干扰分析与震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北京市昌平区东三旗台Sacks体应变观测值与固体潮、气压、水位、降雨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通过干扰因素分析,为提高地震预报的准确性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进行了有关震例研究,希望通过总结震例,为今后利用Sacks体应变观测探索地震预报实践建立科学的分析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我国的地震灾害,阐述了近代地震灾害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指出地震预报既是强烈的社会需求,也是全球性的科学难题,最后较为全面地介绍了我国地震预报的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7.
学校追求特色发展,关键在建设特色课程,特色课程具有"特色性"和"课程性"。本文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平台,探讨了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中小学特色课程开发三策略:学校文化聚焦策略、特色项目提升策略、文化活动改造策略。  相似文献   

8.
微课程是近年来学校课程改革中教师非常关注的课题。微课程是在"微格教学""微型课程""微课堂"和"微课"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课程形式。微课程的价值取向是以实践知识为本位,课程范型是整合课程,类型大多以隐性课程面目出现,其特点是碎片化的学习内容、零散化的学习时间,情境化的学习资源和无限制的空间场所。  相似文献   

9.
三、当前世界上抗御地震灾害的措施地震作为人类环境的一个重大问题,只要地球存在一天,就存在发生地震的危险性。人类虽无力抗拒地震,却有法抗御地震灾害,这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一场艰巨斗争。当前,世界上抗御地震灾害的措施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地震预报就实际情况来说,如何提高地震预报水平是非常紧迫的问题。地震预报有三个要素:震级、地点和时间。预报的成功可以大大减轻人员的伤亡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关联性"是指两个系统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小学语文"研学后教"之间的关联性是指"观念要素、操作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从"课程理念、课程价值、课程内涵"论述了"观念要素"的关联性,从课型"基于问题、基于学案、基于评价"论述了"操作要素"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1.
广告创意课程循环式教学模式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教改实践的基础上从课程性质出发,对《广告创意》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初步探讨了“循环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涵义、基本形式和课程设计、实施的可行性以及此种教学模式的效果检验方法,这是广告专业向社会成功输送适合社会需求的“成品”人才的一种新尝试。  相似文献   

12.
针对“矿井通风与安全”内容多、范围广、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等特点,结合笔者教学实践,从注重教学内容的精选、注重案例分析、注重知识的延伸、注重课程设计环节以及注重教学方法等5个方面出发,探讨如何提高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构建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人才培养体系迫在眉睫。从人才培养和人才需求两个层面开展问卷调查,运用潜在冲突指数(PCI)等方法,研究中国国土空间规划相关专业的教育现状。结果表明:目前全国开设国土空间规划相关专业的高校约有261所,并呈现出开设类型多样化、办学层级多元化、学位学制差异化,以及硕博培养体系亟需完善等特征。从人才供给侧来看,学科基础的差异性导致了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对规划基础理论掌握的要求各有侧重,但是各专业均表示出对规划工具应用、规划实践课程以及跨学科知识融合的强烈需求。而从人才需求侧来看,用人单位都重视多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理论与实践兼备的技术型人才以及基础理论扎实的专业型人才。为此,特从学科体系构建、基础理论研究、应用课程建设、专业评估机制和职业培训渠道等方面提出了国土空间规划人才培养体系革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环境税“双重红利”理论自提出以来就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OECD国家对此进行了长期的实践,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其探索性的举措为解决“如何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这一当下热门问题提供了思路和参考.借鉴OECD国家环境税政策的成功经验,立足于当下中国税制改革的现实背景,以实现“双重红利”为目标,为中国环境税制改革提供建议,使中国的环境税制度既能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又能促进经济发展,减少税收效率损失.  相似文献   

15.
旅游季节性是一个旅游研究的常态问题。本文对近年来旅游季节性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有助于深入了解旅游季节性影响因素以及动力机制,尤其指出旅游的季节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尤为严重,应格外重视旅游季节性问题,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从而实现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国土空间规划中的承载力反思:概念、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庆  邓玲  封志明 《自然资源学报》2019,34(10):2073-2086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基础和约束条件。通过梳理承载力概念、理论和实践应用的发展,指出其在研究应用中存在概念边界模糊、评价偏向于指标计算、承载力传导机制研究不足等问题。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以及新时代生产生活和发展方式变革对国土空间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支撑空间规划编制的承载力评价应进一步明确承载力的概念内涵、明晰承载力内在机制、构建承载力评价体系;在实践应用中应当根据国土空间规划和空间治理的新变化新需求,支撑空间规划的新目标、切合空间治理的新模式、顺应空间治理的新手段,为确定国土空间开发利用与保护修复的主要指标、战略部署,以及指标约束传递与地域功能传导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跨区域环境治理中地方政府间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洋  万玉秋 《环境保护科学》2010,36(1):34-36,56
地方政府作为利益主体面临着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在环境事务的合作治理中,为争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展开博弈。文章运用博弈论的理论工具,从动态的、微观的角度分析跨区域环境事务中地方政府间的利益博弈过程和理性决策行为,并为区域间环境事务的合作和交流提出合理建议,以期为我国跨区域环境监管制度、机制的建设和完善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改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长期以来界定不清晰和不合理,造成自然资源配置的效率损失很大,本文根据许多实例和交易成本理论来说明5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自然资源的一些主要产权制度的利弊,并提出未来改革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9.
环境影响后续评估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理论上探讨环境影响后续评估机制建设问题,围绕着环境影响后续评估程序,探讨环境影响后续评估与现行环境影响评价有机衔接的问题,针对现行环境影响评价理论和实践存在的问题,探讨环境影响后续评估的基本框架和主要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20.
测氧仪广泛用于石化行业的受限空间缺氧或富氧检测.在简要介绍测氧仪核心--伽伐尼氧气传感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毛细管式氧气传感器工作的主要因素,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使用维护测氧仪的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