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烈勇 《青海环境》2002,12(3):125-127
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公示制度、环境违法行为有浆举报制度和工业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化制度,是目前我国公众参与环境管理制度的实践创新,这些制度的实施对维护公民的合法环境权益,完善环境管理制度,促进我国环境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普通公民越来越关注其生存环境的质量,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热心于环境保护,并积极参与环境管理,本文简要论述我国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途径。一、公众参与环境管理是一项宪法权利我国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权利是有法律保障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这一规定赋予了人民参与环境保护和管理的宪法权利,198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也规定,一切公民都有权监督和检举违反环保法的行…  相似文献   

3.
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环境管理辅助手段,深圳市立足城市之先,在立法和执法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实践工作,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在研究深圳市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管理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实践中存在的焦点和难点问题,以提高公民环境知情权和参与权的落实水平为目标,从观念、立法、技术指引和参与形式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为深圳市环境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管理实践提供了较好的理论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公众参与制度相结合,让人民代表做为社会公众的代言人参与环境管理和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弥补公众参与制度法律规定的不足,促进公众参与制度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燕 《绿叶》2012,(9):51-56
国家的环境管理职能决定了政府环境信息的全面性、真实性和权威性,因而政府环境信息是衡量环境管理能力和判断环境质量状况、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维护自身环境权益的重要依据,也是环境管理的重要环节,更是环境知情权、环境保护参与权和监督权实现的基础。尽管我国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已经取得了预期的成效,但也有多方面需要与时俱进,在法律制度层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6.
市容环境是与公众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领域,也是公众参与最容易进行的领域。南京的城市建设要实现“经济发达、环境优美、融古都特色和现代文明于一体的现代化江滨城市”的目标,公众参与市容环境的规划与管理是关键内容之一。论文以“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发展规划”项目工作为基础,分析和阐述公众参与的内涵,提出公众参与市容环境的五大步骤,并针对南京市容环境方面的具体案例,设计出符合南京特色的公众参与市容环境规划与管理的方法框架模型,包括决策模式、制度框架的共管体系。  相似文献   

7.
环评中的公众环境意识及社会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军辉  叶宏  任勇 《四川环境》2010,29(4):95-99
近年来由大型化工、环保项目引发的环境争议风波,已经成为中国的热门话题。本文结合近年发生的环保公众事件,从环评公众参与的角度对公众的心理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如何面对公众质疑、完善公众参与和培育公众环境意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环境是公共的,环境利益具有公众性。在环境执法中积极吸纳公众意见,是国家民主管理社会的体现。公众参与环境执法的角色定位即:政府在环境执法中处于核心地位,拥有最终裁量权;企业是环境执法的对象;公众是环境执法的最终受益者。政府、企业与公众的沟通协调是公众参与环境执法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行政正当程序理论是环境公众参与制度的理论基础。2014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已经确立以环境公众参与权为核心的环境公众参与制度,但是对于公众参与的规范特别是参与权的规范过于笼统。面对实践中参与主体类型界分不明、多项权利内容规范缺失、法律责任规范效力存疑及环境行政管理规范不足等问题,本文建议应以行政正当程序理论为指导,实现参与主体的类型化界分,细化公众参与权利内容,增加公众参与法律责任条款,并完善环境行政管理公众参与规范。  相似文献   

10.
公众参与制度已被世界环境保护领域公认为环境法中的基本内容。完善我国的公众参与制度,有利于提高我国人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更有助于引导公众从基层开展各种环境保护运动。一、环境问题的公众性目前,环境问题多种多样,归纳起来有两大类:一类是第一环境问题,也就是自然演变和自然灾害引起  相似文献   

11.
从法律的角度探讨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意义和理论依据,分析和论证建立与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的基本要求,并提出了促进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公众参与环境决策是一项重要的公众民主权利。我国已经将环境公众参与作为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环保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在实施公众参与环境决策机制上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从法制的角度探讨了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的理论依据,分析和论证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公众参与环境决策制度的主要方式,并提出完善公众参与环境决策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论公众参与的环境伦理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众参与(Public Participation)是环境影响评价(EIA)和战略影响评价(SEA)的重要内容,也是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基础.影响公众参与的因素有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文化和环境伦理四个方面,其中环境伦理在公众参与和环境行为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本文从伦理学角度论述了人类环境伦理观的形成,环境伦理对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影响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道德原则.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从公众参与主体范围、公众参与形式、公众参与信息公开、法律保障、公众参与意见等方面指出我国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需要完善之处,并针对性地提出:明确公众参与的主体范围、完善公众参与形式、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重视公众意见的反馈等完善公众参与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流域管理中公众参与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流域管理存在很多不足,缺乏公众参与就是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文章阐述了国外公众参与流域管理的实践经验。我国公众参与流域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民间力量弱小,公众参与流域管理的权利缺乏法律保障,流域区居民的利益往往被忽略。文章提出:对流域管理中的公众参与应加强宣传教育,拓宽公众参与的渠道和途径;健全流域管理法律制度,明确公众参与的法律权利;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6.
据悉,《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发布导则》将于年内正式出台,它要求像北京这样的特大城市每年要向全社会发布一次本市工业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和城市生活垃圾产生、利用、贮存、处置和防治的信息。目的是通过信息公开,提高社会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的认识,扩大公众参与固体废物环境管理的途径,增强公众参与固体废物环境管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发展和现状,论述了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地位作用,分析了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并从宏观法制保障、公众环境素质和技术操作程序三个层面提出了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和提高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于晓刚 《绿叶》2010,(5):13-19
水的问题是全球首位的环境问题,解决之道是善治——公众参与决策,公众参与管理。我们现在的水电开发,往往以经济、技术是否可行来简单决策,而忽视了开发所造成的环境、社会影响;在江河治理中,权力过于集中.流域规划滞后,河流的公地悲剧不断上演。水要可持续,大工程是否进行,得有一部《社会影响评价法》,让老百姓获得知情权、决策参与权、利益分享权:地方(社会)水的管理得让老百姓亲自参与,这比以权力和技术强制管理、专业管理更民主,也更科学。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庆  高燕 《四川环境》2013,(5):61-66
本文通过对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发展历程的回顾和采用对比法分析各省市出台的相关公众参与的实施办法或条例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环评公众参与具体操作过程中存在公众参与作用边界被无限放大、参与对象缺乏代表性和形式单一等问题,从信息公开制度、公众参与对象的选择、公众参与形式、公示内容、公众反馈意见等方面提出提高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环境保护是一项社会性很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它不仅关系到全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因此,公众参与不仅对做好环境保护法制建设有着重要意义,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涵。《环境保护法》第六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这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本文试就公众参与对环境法制建设的作用以及公众参与的形式、范围与法律保障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一、公众参与的作用1、公众参与有利于环境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