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DAX-8树脂和732氢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将山口湖沉积物中溶解性有机氮(DON)分成亲水组分和疏水组分,在室内培养条件下,研究了其对羊角月牙藻的可利用性。结果表明:通过DAX-8树脂后,N4和N14沉积物DON回收率分别为98.96%和104.34%。原水和亲水DON组分通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后会吸附类蛋白物质,降低藻类生物量。培养过程中,N4原水和亲水组分DON消耗量分别为0.34 mg·L~(-1)和0.36 mg·L~(-1),低于N14原水和亲水组分DON消耗量0.94mg·L~(-1)和0.82 mg·L~(-1),表明N14亲水组分藻类可利用较N4亲水组分多。由于阳离子交换树脂对N4原水和亲水组中DON去除率较高,其藻类的生物量低于N14原水组和亲水组。N4疏水性组分DON的利用量和藻细胞生物量分别为0.80mg·L~(-1)和15×104个·m L~(-1),高于N14组,这是因为N4接收了长水河农场生活污水和周围农田径流中易降解DON。利用PARAFAC模型对培养过程中三维荧光光谱数据解析出1种类蛋白物质和2种类腐殖质物质。培养初期,类蛋白物质先被藻类所利用导致其含量降低,而随着藻类生长进入对数期,释放到水体中类蛋白物质导致其相对荧光强度的增加。在整个培养过程中,类腐殖质物质相对荧光强度的增加主要来源于死亡藻类的释放。  相似文献   

2.
废物交换——废物资源化的新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介绍废物交换产生背景的同时,对废物交换市场各要素进行分析,阐述了废物交换的类型和模式,以信息交换为例研究了废物交换各环节,并设计了废物交换工作的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3.
通过大量资料,对瑞士、西德、挪威、瑞典、丹麦等国MSW处理工艺的现状分析,可见焚烧技术已占优势,而未加处理的填埋正日趋减少。据丹麦有关方面研究,认为应先进行物质回收,而后再焚烧回收热能;应根据能量回收、环境效益、经济效益来评价焚烧工艺。挪  相似文献   

4.
液体火箭燃料剂混胺—02,是有毒物质,不允许其废液直接排放。据文献介绍,可采用漂白粉或高锰酸钾溶液处理,但该法缺点是要消耗一定量的氧化剂,显然不经济,反应有时只氧化掉二、三乙胺,其中的异构二甲苯胺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 利用天然腐植酸类物质(风化煤粉)制成的离子交换树脂治理含镉废水,在镉以不同价态(Cd~(2+)、CdY~(2-))存在于水中时,其治理效果相差很大,因此,有必要对水和树脂的性能、影响因素、交换吸附规律进行研究,查明原因,探讨治理机理。本文主要是治理机理的讨沦,有关工业应用及设计未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研究氰化镀镉漂洗水中氰化镉络合阴离子的离解程度及其相关的一些问题。 一、离子交换法 1.树脂的预处理 我们选用国产强酸性732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和强碱性717型阴离子交换树脂,使用前先用酸液或碱液处理。阴树脂最后用水洗至pH7~8,阳树脂最后分别水洗至所需pH,备用。  相似文献   

7.
据乔治亚技术所的理查德·布朗纳和乔治亚大学的詹姆斯·德·海塞斯报道,红外光谱仪和液相色谱仪连用能够分析比气相色谱仪和质谱仪连用多得多的有机物质。布朗纳说,气相色谱仪和质谱仪连用只能分析不到5%的有机物质,而红外光谱仪和液相色谱仪连用却能分析95%的有机物质。且两者的操作原理  相似文献   

8.
自从地球上出现人类以来,人类的生存与自然环境之间就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人在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通过呼吸、饮食等各种新陈代谢作用与其周围的地质地球化学环境进行多种形式的物质和能量交换。为了求得更好地生存,人类就要不断地改造和利用自然,从环境中摄取自身所需的物质;与此同时,也必然会向自然环境排放出大量的污染物。许多人为因素进入了地质地球化  相似文献   

9.
以三氯化铁和硫酸铝为混凝剂,印染废水二级生化出水为研究对象,并利用XAD-8/XAD-4吸附树脂联用技术将印染废水生化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分为疏水酸、非酸疏水物质、弱疏水物质及亲水物质4类有机物,通过小试实验探讨了2种混凝剂对生化出水中各类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及特点。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该印染废水的生化出水,溶解性有机物的主要成分是疏水性物质,以DOC表征时占总DOC的75%,其中疏水酸约占41%,疏水性物质也是引起色度的主要物质,所占比例以ADMI7.6表征时为89%,其中以非酸疏水物质的贡献最大,达到52%,并且非酸疏水物质中不饱和双键或芳香环有机物的含量较高。在三氯化铁和硫酸铝各自最佳的混凝条件下,均能够有效去除由疏水性物质(疏水酸和非酸疏水物质)引起的色度,但三氯化铁对弱疏水性物质以及亲水物质的去除率高于硫酸铝,这使得三氯化铁对印染废水生化出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优于硫酸铝。并且三氯化铁和硫酸铝混凝工艺均能明显降低生化出水的毒性。  相似文献   

10.
模拟生物体液实验是一种评估有毒物质(包括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对人体危害的重要手段,该方法通过模拟人体消化及呼吸等过程评估经各种暴露途径进入人体的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综述了近年来在污染物生物可利用性领域所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模拟生物体液实验建立的背景,分析了影响污染物生物可利用性的主要因素,最后对现阶段利用模拟胃肠液及肺液估算污染物生物可利用性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恶臭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臭气物质的嗅觉阈值、控制对象与嗅觉控制浓度 1.臭气物质的嗅觉阈值和控制对策恶臭属感觉公害,它不仅使人感到不愉快和厌恶,而且臭气中的不少物质同样能危害人体健康.恶臭公害的发生率不次于噪音.据报道,日本近几年来发生的恶臭公害案件,约占全国公害案件的20-25%之多,1971年日本政  相似文献   

12.
pH、溶解氧、叶绿素a之间相关性研究Ⅰ:养殖水体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国内、外近20年的资料和饮用水水源地潘家口水库现场围隔实验结果,分析养殖水体中pH、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和叶绿素a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当叶绿素a平均含量低于10μg/L时,水体交换弱的夏季和秋季养殖水域水体中pH、DO与叶绿素a无明显相关甚至无相关;水体交换强的夏季和秋季养殖水域水...  相似文献   

13.
据资料介绍,我国已有五十多个城市进行了城市环境噪声或交通噪声的测量。我省杭州市、宁波市和温州市也进行了噪声普查。其中杭州市和温州市的交通噪声比较严重,应予重视。比较一下杭州市1981年和1976年的交通噪声数据,发现尽管近年来车辆增加很多,但噪声的峰值却明显下降了。究其原因,在于管理。目前,国家财力有限,因而降低工业产品  相似文献   

14.
前言最先开始运用固体活性氧化铝净化废水的是Feldmuhle股份公司,该公司研制了用活性氧化铝净化造纸漂白废水的方法,并在最近应用于工业规模的装置。据我们研究,氧化铝不仅可以吸附氯化木质素,而且可以很好地吸附其他多种物质,使含有这些物质的废水得以净化。  相似文献   

15.
问题的提出区域环境是一个结构与功能十分复杂的综合体,是由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组成的具有多层次、多子系统结构的体系。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有深刻的影响。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质进入空气、水、土壤及作物等各子系统后,通过系统间物质、能量的交换和信息的传递,使环境组分形成在性质上与单纯由各环境要素综合形成的整体有所不同的新的统一体。因此,区域环境污染系统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多干扰、多变量的动态系统,也是一个模糊系统。  相似文献   

16.
随着自然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保护植物免遭灭绝,并提供持续利用的要求愈来愈迫切。本文只就濒危植物保护的一些基本问题作简略的介绍,目的在于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和注意,具体研究工作有待今后进一步开展。一、保护植物的必要性大家都知道,绿色植物是第一性有机物质的生产者。它利用太阳能把从土壤和大气中所获得的营养元素转化为动物  相似文献   

17.
研制了732型阳离子交换树脂碳糊修饰电极,在盐酸-乙二胺体系中,对Cu(Ⅱ)显示出良好的离子交换和选择性,电极具有很好的重现性和较长的使用寿命,可用于废水中痕量铜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本章以各种高分子化学物质中的聚酯为例,介绍微生物对各种聚酯的降解。 1 聚酯的生物分解各种高分子物质中的蛋白质、核酸、多糖等天然高分子物质较易生物分解。正像人们说的那样:“由生物制成的东西,容易被生物分解”。如果把生物换成微生物则更清楚了。因此,能够分解由微生物制成的聚酯之一——聚-β-含氧酪酸(PHB,聚-β-羟基丁酸)的细菌可以从土壤中大量分离出来。下面报告用天然聚酯PHB分解菌来分解各种合成聚酯,研究其构造和生物分解性。  相似文献   

19.
垃圾渗滤液生物处理出水臭氧氧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垃圾渗滤液生物处理出水进行了臭氧氧化的研究。研究表明,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CODCr去除率增大;在碱性条件下进行臭氧氧化。pH越高,CODCr去除效率越高。采用BOD5/CODCr来表征垃圾渗滤液的生物降解性,研究了臭氧氧化前后垃圾渗滤液生物处理出水的生物降解性变化规律,表明臭氧氧化可以提高垃圾渗滤液生物处理出水的生物降解性,但提高的幅度不大。通过色谱-质谱法(GC—MC)对臭氧氧化前后垃圾渗滤液的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臭氧氧化前后废水中的主要成分没有发生变化,仍然为难降解物质;臭氧氧化使废水中的部分物质发生了结构上的变化,减少、消失和生成的物质多为可降解物质。  相似文献   

20.
近地大气层与地球表面之间时刻在进行着物质交换.大气中物质的变化必然对人类产生影响,而大气物质的变化与人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地球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施加的影响愈来愈大,人为地向大气中排放的污染物不断增加,打破了正常的循环,雨水变得更酸就是其结果.自Smith1872年提出“酸雨”术语至今,特别是二十世纪,相继在湖沼学、农业科学和大气科学研究取得进展,人们对酸雨现象的认识不断提高,研究也日益深入.尤其是近十年来,酸雨作为一大环境问题被称之为“来自空中的死亡”使人们深感不安,引起了各国政府与科研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