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有效降解万古霉素废水COD的真菌菌株筛选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本实验室保存的447株真菌中筛选出1株能有效降解万古霉紊废水COD的真菌HCCB00304.通过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分析,鉴定该菌株为绿僵菌.利用真菌HCCB00304处理万古霉素废水的最佳条件为:菌体投加量10%(体积分数)、初始pH 6.00、25℃、处理时间60 h,在此条件下可使废水的COD从114 208 mg/L降到56 145 mg/L,COD降解率为50.84%.反应动力学分析表明,COD降解呈一级反应动力学过程,其降解速率常数为0.013 3 h-1.  相似文献   

2.
高锰酸钾降解地下水中PCE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田璐  杨琦  尚海涛 《环境工程学报》2009,3(8):1355-1359
以氯代有机污染物中常见的PCE为目标污染物,以自制高锰酸钾溶液为氧化剂,采用批实验方法,探讨了高锰酸钾降解PCE的反应动力学、影响因素以及反应机理。反应结果表明,高锰酸钾降解PCE的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反应活化能E为57.119 kJ/mol,在30℃条件下,反应速率常数为0.0076 min-1,半衰期为91.20 min。在pH在3~10,离子强度在0~0.1030 mol/L之间变化时,反应速率不受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纳米铁协同超声降解氯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纳米铁协同超声波降解一氯代苯 (CB)的研究。探讨了有效声强、pH、CB初始浓度对降解效果的影响。比较了纳米铁协同超声波和单纯超声波对CB的降解效果和降解速率 ,反应 2 0min时 ,纳米铁协同超声波的降解率达到95 % ,而单纯超声波的降解率仅为 1 0 8%。上述两者都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 ,超声波降解CB的准一级速率动力学常数k=6× 1 0 -3 min-1 ,而协同作用降解CB的准一级动力学常数k =1 6 3× 1 0 -1 min-1 ,提高了 2 7倍。  相似文献   

4.
从克拉玛依油田附近稠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能以菲为唯一碳源的菲降解菌y-8,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及16SrDNA比对序列分析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确定菲降解菌y-8属于弯曲假单胞菌(Pseudomonas geniculata)。菲降解菌y-8在30℃、接种量2%(体积分数)、pH=7.0、170r/min的条件下振荡培养72h,对初始质量浓度为100mg/L菲的降解率达到93.7%,同时可耐受较高质量浓度的菲(3 000mg/L)。同时,对不同初始浓度菲降解动力学曲线进行分析,建立菌降解的指数模型,得到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lnc=-0.045 1t+A(其中,c为菲质量浓度,mg/L;t为降解时间,h;A为常数),半减期为91.01h。  相似文献   

5.
二氧化钛纳米管被用于光催化氧化水体中的百草枯,对光催化反应条件、常见Fe3+离子的干扰情况和百草枯光催化降解动力学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浓度为25 mg/L的百草枯溶液,在二氧化钛纳米管(TNT)1.0 g/L,H2O20.5 mL/50 mL,pH=5.0的最优光催化氧化条件下,经过30 min反应可以被100%从水体中去除,表现出非常高的光催化降解效率;动力学方程拟合表明,百草枯光催化氧化反应符合拟一级动力学规律,动力学方程为ln(C0/C)=1.0267t-0.1282,反应速率常数K为1.0267 h-1;双氧水存在时常见的Fe3+能够进一步提高百草枯光催化降解率;该光催化反应体系对低浓度百草枯废水有很好的处理效果,预示着光催化氧化技术适合地表或地下水体中百草枯的去除。  相似文献   

6.
高频脉冲介质阻挡放电去除水中17β-雌二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采用高频脉冲介质阻挡放电工艺处理水体中的17β-雌二醇(E2)。结果表明,该工艺可以有效地降解水中的E2,E2的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当体系脉冲峰-峰电压为24kV,初始浓度为100μg/L的E2在超纯水中的降解一级反应速率常数为0.1314min^-1。E2的降解速率常数随脉冲峰-峰电压的增大而升高,随E2初始浓度和溶液初始pH增加而降低,溶液初始电导率对E2的降解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负载于玻璃上的固定化催化剂TiO2膜光催化降解水中三氯乙醛的效果,探讨了TiO2膜光催化降解三氯乙醛的机理,考察了溶液pH值和三氯乙醛初始浓度埘TiO2膜光催化降解三氯乙醛的影响,并研究了固定化催化剂TiO2膜光催化降解三氯乙醛的动力学.结果表明,固定化催化剂TiO2膜光催化降解水中三氯乙醛的效果良好,当三氯乙醛初始浓度为2.25 mg/L时,在紫外光照时间3 h下,三氯乙醛的降解率高达100%.在相司紫外光照时间下,三氯乙醛的光催化降解率随着三氯乙醛初始浓度的增大而下降.在溶液pH=6.5时,三氯乙醛的降解效率最高.固定化催化剂TiO2膜光催化降解三氯乙醛的反应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随三氯乙醛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8.
自养反硝化菌对硝酸盐氮去除动力学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涛  唐顺  杨琦  尚海涛 《环境工程学报》2009,3(11):1943-1946
为更经济有效地去除污水中的硝酸盐,从兼性污泥中分离获得6株能氧化单质硫和还原硝酸盐的自养反硝化菌。根据各菌株的降解曲线筛选出优势菌种N-I,并研究影响菌株N-I降解性能的环境因素,如pH、温度、碳源及硝酸盐的降解动力学。实验表明,菌株N-I对硝酸盐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反应的半衰期t1/2为1.42 h,反应速率常数为0.488 h-1。最佳反应pH=7,最佳反应温度为30℃,最佳NaHCO3浓度为大于或等于2.5 g/L。  相似文献   

9.
从二连油田原油和油层水中筛选驯化出3株能够降解稠油的细菌DS1、DS2和DS3,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发现DS1、DS2和DS3分别与溶血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haemolyticus)、鹑鸡肠球菌(Enterococcus gallinarum)和耳炎短杆菌(Brevibacterium otitidis)相似度最高,分别为99%、99%和98%。研究结果表明,DS1对温度和pH有较强耐受性,DS3对盐度的适应性较好,2株菌最适的降解条件为温度35~40℃、盐度2%~5%(W/V)、pH为7~10。在5%的原油浓度下,复合菌对原油的30 d降解率达89.2%。经GC-MS分析,微生物降解作用后,除C29其他烃类几乎被全部降解。3株菌在7d内对500 g/L粘度为1 746 mPa·s(50℃)的稠油降粘率分别为49.1%、46.6%和49.0%,而复合菌对稠油的降粘效果高于单一菌株,其降粘率达到57.0%。  相似文献   

10.
臭氧/Mn2+催化降解水溶液中的2,4-二氯苯氧乙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Mn2 为催化剂与臭氧联合降解除草剂2,4-二氯苯氧乙酸(2,4-D).考察了反应温度、pH、2,4-D初始浓度和臭氧气体流量等因素对2,4-D降解效果的影响.pH对2,4-D降解效果影响很大,当pH=2.0、反应5 min时,2,4-D的去除率达99.8%;当pH=10.1、反应20min时,2,4-D的去除率仅为50.0%.反应温度升高、臭氧气体流量增加、2,4-D初始浓度降低均有助于2,4-D降解速率的提高.单独臭氧氧化2,4-D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为0.170 min-1;催化臭氧氧化2,4-D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为0.295min-1,是单独臭氧氧化的1.74倍.2,4-D的Mn2 催化臭氧反应遵循拟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1.
臭氧光催化降解水中甲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比较了3种光化学方法对水中低浓度甲醛的降解效果,考察了初始pH值、甲醛浓度和臭氧投加速率等因素对臭氧光催化(TiO_2/UV/O_3)降解甲醛的影响。结果表明,紫外臭氧(UV/O_3)、光催化(TiO_2/UV)和TiO_2/UV/O_3对甲醛的降解均符合表观一级反应动力学,TiO_2/UV/O_3降解甲醛的一级表观速率常数大于TiO_2/UV与UV/O_3之和,说明臭氧、光催化有明显的协同作用。pH值对臭氧光催化降解甲醛的速率几乎没有影响;甲醛初始浓度增加,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下降,但甲醛的绝对去除量仍随初始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臭氧投加速率增加,降解速率增加。甲醛降解的主要中间产物为甲酸,但甲酸在臭氧光催化反应过程中也快速降解而被矿化,说明臭氧光催化是一种能安全有效去除甲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混合菌株对毒死蜱的降解效果,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构建混合菌。以混合菌对毒死蜱的降解率和菌株的生长量为依据,利用单一因素实验考察了不同因素对混合菌降解毒死蜱的影响。结果表明:构建的混合菌中三菌株的体积比为1∶1∶3。在含80 mg/L毒死蜱的反应体系中,最适接菌量为8%(V/V),最适pH为7。在实验浓度下,混合菌对毒死蜱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混合菌对盐分有较高的耐受度,当反应液中氯化钠浓度在20~100 g/L之间时,混合菌对80 mg/L毒死蜱的降解率最高达61%。  相似文献   

13.
在高海拔、低气温地区分离得到两株以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为碳源的菌株STX-2和STX-5。经鉴定,STX-2和STX-5分别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红球菌属(Rhodococcus)菌株。在单菌试验的基础上,对混菌降解DMP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混菌在温度为15℃、初始pH为8、140r/min振荡培养72h的条件下,对1 000mg/L的DMP降解效果最好,4种表面活性剂并不能显著提高混菌降解DMP的效果。动力学试验表明,随着DMP初始浓度的增加,降解速度常数降低,半衰期变长。混菌对短链邻苯二甲酸酯(PAEs)降解效果较好,而对长链PAEs降解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4.
Fenton氧化法对磺胺类抗生素的降解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Fenton氧化法同时降解水溶液中磺胺吡啶(SPY)、磺胺二甲基嘧啶(SMZ)和磺胺甲噁唑(SMX)。系统考查了初始H2O2浓度、Fe2+浓度、pH对3种磺胺类抗生素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磺胺抗生素被完全降解的最佳Fenton氧化条件是:H2O2浓度为2.0 mmol/L,Fe2+浓度为0.10 mmol/L,pH为3.0~3.5,反应时间为20 min。Fenton试剂对3种磺胺类抗生素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速度常数为0.0318~0.2002 min-1。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富集和驯化培养从石油污染的土样中筛选出一株高效石油烃降解菌Y-16,其对胜利原油7 d降解率达到51.98%。在好氧条件下,对Y-16菌株的最优降解条件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在pH值8.0,温度30℃,接种量10%,摇床转数160 r/m in和3 000~7 000 mg/L的底物浓度下,Y-16菌株的最高降解率可达到60.34%。通过Y-16菌株对石油烃降解规律的探索,发现Y-16菌株对石油烃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6.
采用旋转盘反应器(SDR)降解苯酚废水,对苯酚初始浓度、溶液p H值、H2O2的添加对其光催化降解动力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DR内的光催化降解动力学特征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苯酚初始浓度越低,反应速率常数k值越大;溶液p H=2时的降解速率高于其他p H值;H2O2的协同作用使苯酚的降解速率明显提高,其速率常数k值为未添加H2O2时的78倍。  相似文献   

17.
对臭氧氧化去除焦化废水生化出水COD的反应动力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臭氧投加量为8.50mg/min,反应温度为20'E和初始pH为10.61条件下,对COD的降解符合表观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其相关系数R。=0.9991,表观反应速率常数k。。=1.01×10^-3s-1。该条件下,臭氧氧化对COD的降解主要来源于高活性羟基自由基的强氧化作用。在不同的臭氧投加量(4.25~12.75mg/min)、不同的反应温度(10~40℃)和不同的初始pH(3.76~12.53)下,COD的降解也同样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大,COD降解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从(0.554×10^-3)s-1增加到(1.06×10&-3)s-1;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从(0.427×10^-3)s-1增加到(1.40×10-3)s-1,温度越高反应速率提高的幅度却越小;在初始pH3.76~10.61范围内,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从(0.218×10^-3)s-1增加到(1.01×10^-3)s-1,在初始pH为12.53时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下降到(0.857×10^-3)s-1。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真空紫外光(VUV,185 am)对于水溶液中五氯酚钠的降解,反应2 h后,初始浓度为10 mg/L的五氯酚钠的去除率达到99%以上,有机氯的脱除率达到70%以上,有效地实现了五氯酚钠的脱毒.溶液初始pH值对五氯酚钠的真空紫外光解有很大影响,pH=10.9时的降解速率常数是pH=3.1时的3倍.表观一级反应速率常数随初始浓度的增加而线性下降.在反应溶液中加入过硫酸盐,可有效提高五氯酚钠的真空紫外光降解速率和矿化速率,过硫酸盐和五氯酚钠摩尔比为24时,降解速率提高3倍,反应4 h后TOC去除率达到95%.  相似文献   

19.
利用UV/H_2O_2光氧化反应器降解水中的磺胺嘧啶,考察了H_2O_2投量、pH值、紫外功率等因素对去除效果的影响,同时对反应动力学及降解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紫外辐照与H_2O_2氧化共同作用下,UV/H_2O_2降解水中磺胺嘧啶效果显著,去除率达90%以上,其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R2=0.991 2)。H_2O_2投量与磺胺嘧啶降解速率常数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H_2O_2投量由0.03增大至1.50 mmol·L-1,反应速率常数由0.048 2增大至0.359 9 min-1;同时,随着紫外灯功率由5增大至15 W,反应速率常数由0.066 2增大至0.163 1 min-1;随着初始磺胺嘧啶浓度由0.02增加至0.08 mmol·L-1,反应速率常数由0.251 7逐渐降低至0.046 8 min-1;pH由3.0升高至7.0,反应速率常数由0.070 2增大至0.102 3 min-1,当pH继续增大时,反应速率常数反而降低。根据液相色谱/质谱(LC/MS)对中间产物分析,UV/H_2O_2降解磺胺嘧啶生成质荷比(m/z)为173、186和200的对氨基苯磺酸等中间产物,推测S—N键和C—N键被打开,这些中间产物可进一步被降解,但TOC去除率仅为7%,表明磺胺嘧啶仅部分被矿化。UV/H_2O_2工艺处理磺胺嘧啶的电能效率(EEO)采用每一对数减少级电能输入进行评价,优化条件下电能效率为0.078 k Wh·m-3,可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利用三株樟脑好氧高效降解菌对樟脑模拟废水进行生物降解,COD降解率,30℃下为75.3%,25℃下为77.62%,并对其好氧生物降解动力学进行了初步研究,确定了该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