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战略指导下,土地整治不仅要实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而且要促进生态环境与景观的保护,提高乡村生态服务功能和景观价值。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为例,分析在土地整治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推动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加强自然和人文生态环境的保护,并提出相关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用地优化是满足不同整治目标下差异化的用地需求,缓解潜在用地冲突的重要途径。以海南省儋州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起步区国家级试点项目区为研究区,基于生态价值增长目标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目标之间的权衡,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用地设定生态价值优先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潜力优先两种整治情景,以2019年试点项目区三调成果为现状,运用多目标规划模型和GeoSOS-FLUS模型分析两种整治情景下的用地结构优化和用地布局优化。结果表明:生态价值优先整治情景下,与现状相比,试点项目区红树林地和水田规模增加明显;整体景观分离程度较高,分布更加均衡且破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潜力优先整治情景下,与生态价值优先整治情景相比,试点项目区红树林地和水田增加规模有所变小,但商业服务业用地规模明显增加;整体景观进一步破碎化。两种整治情景的用地布局与《儋州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起步区国家级试点实施方案》中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建设项目布局相似与差异并存。因此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若增加生态价值与提高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潜力需要统筹配置各用地类型,同时也要关注优化用地后可能对景观格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分析"多规合一"中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的关系,基于山南地区错那县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案例应用,通过从划定生态红线区域、水环境生态建设、固体废弃物处置、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建设等四个方面分析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要点,可有效促进错那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出在加强生态用地保护、推进土地生态环境整治、优化三类空间结构三个方面存在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并对多规合一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通过大庆油田景观生态现状调查,分析存在的景观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切合实际的景观生态规划目标和原则,综合考虑油田生产设施用地、城镇用地、耕地、草地、林地、湿地以及未利用土地等因素,制定以土地利用类型、方式、强度和布局调整及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规划措施,旨在维护油田景观生态格局在区域背景下的功能和结构的完整和健康,强化景观生态系统生物生产、环境服务和文化支持的功能,实现油田生产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5.
攀西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建设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攀西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认为该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1)水土流失治理;(2)工矿生态环境整治;(3)植被恢复与重建;(4)农业生态环境整治;(5)生态多样性保护;(6)生态聚落的建设;(7)重大自然灾害的预警及防治;(8)生态环境建设信息系统及其网络化,并分别阐述了它们的对策。指出生态环境建设要得以实施,必须加强人才库,知识库的培养与储备,融资途径的扩展和服务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正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海洋。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海洋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角色更加显著,良好的海洋生态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海洋生态保护的核心在于形成并维护人与海洋的和谐关系。应围绕海洋生态保护,开展海洋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加强陆海统筹、探索完善海岸线保护"湾长制"、持续强化海洋督察、增强  相似文献   

7.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探索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和耕地资源保护的基本农田布局方法不仅是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首要任务,更是构建土地利用开发新格局的主要内容。目前,针对基本农田布局的相关研究仍侧重于耕地的资源属性,忽视了耕地在区域生态系统中产生和存在的合理性问题,导致生态环境问题持续加重。论文借鉴景观生态学等相关理论分析了耕地与区域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一种兼顾生态协调性和建设适宜性的基本农田布局方法,并以福建省永安市为例开展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布局方法不仅保证了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保护优质耕地的内在要求,而且突出了耕地与区域生态系统在景观尺度上的相互影响,促进了山区耕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时可为今后基本农田的科学划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曲靖市中心城区麒麟区是珠江源头南盘江干流的第一城,多年来,南盘江干流上段水质为劣Ⅴ类。经过城区的两条支流白石江、潇湘江水环境建设是园林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环境建设,从保护水源、高效利用水资源以及水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完成地表水、地下水功能区划目标;应用提高江、河、湖泊等水体沿岸绿化率,增强水生态滤污或截污能力;保护水生生物,保护水生态安全,提高生态效益;加强水利风景区建设,优化景观效应;深入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打造青山秀水的"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9.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土地生态规划是提升土地生态质量、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其中关键景观格局因子是土地生态规划的重要基础。论文选取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的昆山市作为研究区,以土地生态质量评价所得综合指数为基础,选取14个景观格局指数,通过关联分析测度方法确定两者的相关系数,分别在镇域和不同用地结构的典型代表村探讨影响土地生态质量的关键景观格局因子。结果表明:1)镇域尺度上,土地生态质量与最大斑块指数(LPI)、面积加权平均斑块面积(AWMPS)呈显著负相关,与香农多样性(SHDI)、平均形状指数(MSI)呈显著正相关;2)不同用地结构类型区影响土地生态质量的关键景观格局因子差异较大,其中建设用地集中区与斑块密度(PD)、边界密度(ED)呈显著正相关,与聚集度指数(AI)、蔓延度指数(CONTAG)呈显著负相关,生态用地集中区与斑块面积(TA)和面积加权平均斑块面积(AWMPS)呈显著正相关,农用地集中区与最大斑块指数(LPI)显著负相关,与分离度指数(SPLIT)和多样性指数(SHDI)呈显著正相关;3)对研究区土地生态规划景观设计时,首先要宏观把握景观的优势类型,注重各景观类型的均衡分布,增加景观复杂度,其次关注不同用地结构类型区的关键景观格局因子,其中建设用地集中区应适当维持景观的破碎度和离散性,生态用地集中区应最大限度保证生态用地面积和优势类型,农用地集中区应当维持其景观类型的多样性以及分布的均衡性。  相似文献   

10.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探索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和耕地资源保护的基本农田布局方法不仅是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首要任务,更是构建土地利用开发新格局的主要内容。目前,针对基本农田布局的相关研究仍侧重于耕地的资源属性,忽视了耕地在区域生态系统中产生和存在的合理性问题,导致生态环境问题持续加重。论文借鉴景观生态学等相关理论分析了耕地与区域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一种兼顾生态协调性和建设适宜性的基本农田布局方法,并以福建省永安市为例开展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布局方法不仅保证了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保护优质耕地的内在要求,而且突出了耕地与区域生态系统在景观尺度上的相互影响,促进了山区耕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时可为今后基本农田的科学划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土地生态规划是提升土地生态质量、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其中关键景观格局因子是土地生态规划的重要基础。论文选取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的昆山市作为研究区,以土地生态质量评价所得综合指数为基础,选取14个景观格局指数,通过关联分析测度方法确定两者的相关系数,分别在镇域和不同用地结构的典型代表村探讨影响土地生态质量的关键景观格局因子。结果表明:1)镇域尺度上,土地生态质量与最大斑块指数(LPI)、面积加权平均斑块面积(AWMPS)呈显著负相关,与香农多样性(SHDI)、平均形状指数(MSI)呈显著正相关;2)不同用地结构类型区影响土地生态质量的关键景观格局因子差异较大,其中建设用地集中区与斑块密度(PD)、边界密度(ED)呈显著正相关,与聚集度指数(AI)、蔓延度指数(CONTAG)呈显著负相关,生态用地集中区与斑块面积(TA)和面积加权平均斑块面积(AWMPS)呈显著正相关,农用地集中区与最大斑块指数(LPI)显著负相关,与分离度指数(SPLIT)和多样性指数(SHDI)呈显著正相关;3)对研究区土地生态规划景观设计时,首先要宏观把握景观的优势类型,注重各景观类型的均衡分布,增加景观复杂度,其次关注不同用地结构类型区的关键景观格局因子,其中建设用地集中区应适当维持景观的破碎度和离散性,生态用地集中区应最大限度保证生态用地面积和优势类型,农用地集中区应当维持其景观类型的多样性以及分布的均衡性。  相似文献   

12.
在对宜昌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和问题剖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宜昌市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总体思路、目标指标、分区策略和重点领域。研究结果表明:宜昌市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应按照长江三峡库区生态保育片、西南武陵山-清江流域生态屏障片、东部支流沮漳河流域生态恢复片及中部长江沿线生态修复片四大片区系统实施流域水环境治理与保护、矿山环境治理与恢复、土地整治与土壤改良、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四大类项目,形成关键技术整体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城市水景观建设作为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目标的系统工程与城市水资源、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等息息相关,是关系到城市水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本文分析了城市水景观在建设中存在的两大误区,并提出了科学、合理建设城市水景观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4.
李永东 《环境保护》2013,41(10):50-51
生态文明是解决人类活动与自然紧张关系的文明发展与演化形态。农村社区建设是体现生态文明的重要领域之一,而乡村整体环境整治和保护有助于实现农村社区建设的持续性,并体现生态文明的理念。目前,乡村环境整治还没有严格地落实在社区层面,这对于农村经济社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在生态文明视角下,地域化、低碳化和景观化是农  相似文献   

15.
河流在地区建设中不仅要具有防洪排涝的功能,同时也要成为一个地区的重要的景观。基于河道要满足多样性发展的需要,针对河流建设中的不足特此提出对城镇中河道的整治。先前建设的河道较为注重对洪水,暴雨这些灾害的抵抗性,对河道周围环境和景观问题的协调性考虑不足。在十九大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背景下,探讨了河流发展过程中的不足处,将水的生态性、景观性、持久性和传统的兴利除害性相协调,进而提出了生态发展河流的整治方法,进而实现河流的综合价值。  相似文献   

16.
借助生态产业园区的地理资源和新兴科技资源,进行生态园区和工业园区的柔性组合设计,平衡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价值关系,以环境生态保护为基础,以市场行为为主导,结合旅游资源和产业的整合,促进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通过生态产业园区带动地方城镇化建设,促进生态产业园区的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统筹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率,大力倡导生态保护,建立生态环境与工业发展的平衡机制,提升生态产业园区的环境效益和市场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生态功能区环境建设是近年发展起来的生态学上的一个研究热点.如何协调经济建设与生态功能区环境建设之间的矛盾,维护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按照生态功能区划的原则和方法,将绛县生态功能区划分为不同级别的功能单元。根据各单元的生态环境的特点、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及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揭示其空间分布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为绛县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生态安全预警是防止旅游地生态系统向无序化发展和进行系统调控的重要途径之一.建立了一个由旅游地生态环境压力预警子系统、旅游地生态环境质量预警子系统、旅游地生态保护与整治能力预警子系统等构成的旅游地生态安全复合预警系统,并借鉴生态环境能力建设的临界调控思想,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开封市旅游生态安全预警进行了初步地评价.研究表明:开封市旅游生态环境总体是比较安全的,处于一级预警状态,但旅游地生态保护与整治能力预警值较低.与综合指数评价法相比,两者研究结果相近,但模糊综合评判不需要预警阈值,能够较好地解决评价过程不合理的问题,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综合化程度较高的评价方法,可以用来进行旅游地生态安全预警评价.  相似文献   

19.
公路要建设,环境要保护,生态要恢复,针对公路建设的环境和生态问题,提出了保护环境、恢复生态、增加景观的三种路域景观生态模式,这就是公路路域的风景绿化景观观赏段、生态农业景观段、公路森林生态景观段,总结了公路建设中的公路边坡、弯道、中央隔离带、隧道口、服务区、收费站和公路节点7种原生态景观恢复与重建方案。按介绍的3种模式、7种方案可以很好的实现公路建设中路域景观原生态的恢复重建。  相似文献   

20.
从A村土地整理项目生态环境要素中选择8个生态环境影响指标,分析土地整理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地整理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人均耕地面积,土壤的肥力得到提高,但对农村水环境、原有植被环境、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造成不良影响。基于绿色发展观与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提出将环境保护纳入土地整理目标,土地整理生态评估,减少建材使用等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期望缓解农村土地供需同时达到良好的农村生态保护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