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日本高知大学和静闹大学对在林道上行驶的汽车驾驶员测试表明:1.汽车驾驶员的心率增加率和最高血压增加值,不仅随着汽车行驶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并且随着林道曲率半径的减小而增加。2.汽车驾驶员的心率增加率和最高血压增加值,还与汽车转弯方向有关。当在同一行驶速度下转向行驶,右转弯行驶时汽车驾驶员的心率增加率和最高血压增加值均比左转弯行驶时要大。3.汽车驾驶员的心率y(次/min)与林道曲率半径x(m)的关系,高速行驶时y=47.315x-0.485,中速行驶时y=38.492X-0.483,低速行驶时y=52.013x-0.831。4.汽车驾驶员的最…  相似文献   

2.
驾驶员感知特性对隧道群交通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高速公路隧道群对驾驶员感知特性的影响,以驾驶员的感知特性与高速公路隧道群行车安全的关系为研究对象,采用速度估计测试仪和深度知觉测试仪,在"铜汤高速-安徽段"沿线对高速公路隧道群行车途中的160名驾驶员进行实地测试,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和方差分析,用灰色建模软件V2.1进行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驾驶员的速度估计特性与高速公路隧道群驾驶员的年龄、驾龄以及连续行车时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其中连续驾车时间的影响最大。年龄对驾驶员深度知觉准确性无显著影响;驾龄、连续行车时间对驾驶员的深视力准确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驾驶员驾车在路上行驶,要通过视觉获得信息情报,处理各种情况,所以视觉机能的好坏及其变化直接影响到驾驶员发现和辨认障碍物的能力,对交通安全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近视:汽车行驶时,驾驶员观察道路环境中的物体是相对运动的,这时驾驶员的视力叫作动视力,动视力与汽车的行驶速度、交通环境及驾驶员的年龄  相似文献   

4.
《安全与健康》2005,(3):51-51
福州到三明的高速公路最高限速只有60至80公里/小时。罗宁高速公路全线最高限速只有60公里/小时。而交规规定,高速公路行车速度不能低于60公里/小时。司机们感到十分困惑。司机们对高速公路限速不理解。  相似文献   

5.
由于年龄、心理、身体条件及行车环境上的差异,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错觉,导致错误操作而造成险情。所以,只要认识、了解这容易引起错觉的特点,避免错觉的产生,就能保证行车的安全。速度错觉在行车过程中,驾驶员往往是以参照物的相对移动速度来判断车速的快慢来操作车辆的,并不是完全依靠车辆自身车速表的指示针来操作车辆。这样,参照物的多少以及它和驾驶员之间的距离远近就会影响到驾驶员对车速的判断。在建筑物和人口密度相对较大的地区或狭窄道路上行车时,驾驶员往往容易高估车速,而在宽阔和较少参照物的道路上行驶时,则往往容易低估车速。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驾驶员心率与山区公路纵断面坡度及车速间的关系,随机选取26名驾驶员在山区三级公路进行实车试验。利用动态生理仪采集驾驶员行车时的心率数据,GPS采集试验车辆的实时车速数据;通过偏相关分析,确定出影响驾驶员在山区公路纵坡路段行车时心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并建立上坡方向行车时驾驶员心率增长率与坡度及速度的关系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上坡方向行车时,驾驶员的心率增长率随坡度增大而增加、随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因此,考虑驾驶员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建议山区双车道三级公路上坡方向最大安全坡度不宜超过6.8%。  相似文献   

7.
一忌超高速行车。高速公路路面好,许多司机往往一上高速公路就爱开快车,这样既不经济,更不利于安全。因为车速越高,制动距离越大,汽车转向时的离心力就增大,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则变差。另外,车速越快,驾驶员视线距离越短,视野变得越窄,由此而产生的判断失误也就增加。因此,控制行驶速度是保证高速公路行车安全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法国国民议会近日通过一项政府提交的有关防止恶性交通事故的法案。根据这项立法,超速行驶被视为犯罪,最重可判3个月的坐牢监禁。这项立法是迄今为止欧洲国家对交通事故责任者最严厉的惩罚。 根据过去的立法,超速行驶属于违章行为,视情节严重程度最高处以1万法郎和吊销驾照3年的处罚。根据新的立法,如果一名司机在一年内两次超过规定时速50公里/小时(即市内行驶达到100公里/小时、公路行驶达到140公里/小时和高速公路行驶达到180公里/小时)则被视为与酗酒驾驶造成伤亡和交通事故后畏罪潜逃同类的刑事犯罪,须送交…  相似文献   

9.
有关专家认为 ,高速行车除了增加发生车祸的频率之外 ,还能对人的身心产生一些影响 ,医学家称之为“高速行车综合症”。车辆行驶的速度越快 ,驾驶员的精神就越紧张 ,大脑皮质兴奋性增高 ,肾上腺皮质醇浓度增加 ,促使心跳加快。如车速超过每小时 80公里 ,心率会增至 10 0至 110次 ;车辆行驶速度每小时 12 0公里以上 ,心率会超过 110次以上。长时间的高速行车 ,可使心肌疲劳而影响心血管功能 ,还容易诱发冠心病。长期高速行驶在普通的公路上 ,还会产生剧烈的簸和振动。这种振动如较久地作用于人体 ,会使脑血管产生痉挛 ,而引起头疼、眩目、恶…  相似文献   

10.
乡村道路,路面状况差,多为土路,路窄且坑洼不平。驾驶员在乡村土路上行车,必须了解各种气候和条件下的路面特点,掌握安全行车要领,确保行车安全。 控制车速 土路上坑洼、碎石等障碍物较多,行驶速度不能过快,特别是雨天在有积水和泥泞的路段行车,更要稳住油门,控制车速,用中低挡通过。注意在通过溜滑地段时,不得加减挡位变速和紧急制动,即使须减速也要靠减小油  相似文献   

11.
眼下正值春雨季节,是我省雨雾低能见度气象的多发期,在高速公路上如何正确驾驶对确保安全特别重要。 进入高速公路的机动车辆,必须安装符合国家标准(GB4785-84)的雾灯,未安装后雾灯而又进入高速公路的车辆,应就近驶出高速公路,以确保行车安全。 进入高速公路,应服从交警指挥,遵守路面移动警告、指示标志的规定和电子显示屏的提示,严格按车道行驶。 在高速路上行驶,必须遵守限速规定、保持必要的安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干线公路穿越城镇区段的行车安全性,探究公路上的车辆穿越城镇时的速度变化和驾驶员心生理特征,通过实地检测在公路穿越城镇适应段行驶的驾驶员心生理反应、车辆运行速度等参数,以人因工程学、心理学等为基础,对适应段车辆的速度变化特征和驾驶员的心生理反应进行了研究。根据实际道路情况首先定义了公路至城镇方向适应段L0和城镇至公路方向适应段L1,然后基于速度一致性原理分析车辆在通过适应段时与城镇段和公路段的速度差,同时以心率增长率为定量参数分析车辆通过适应段时驾驶员的心生理变化。结果表明,在公路穿越城镇路段有必要设置适应段,并且适应段的长度对驾驶员的行为和心生理状态有明显的影响,在确保车辆速度差和驾驶员心生理变化参数都在安全阈值范围内的基础上,适应段总长度在1. 000~2. 200 km为宜。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驾驶员在夜间地面动态环境中距离判识变化的规律,改进行车安全.选取32名驾驶员进行实际道路试验.被试在自车行进方向不同的深度距离、车速下,判识前方障碍物的绝对距离和相对距离.统计距离判识值,得出夜间距离判识值数据分布,取得距离判识特征值.回归分析判识距离与速度的关系,建立障碍物判识变化的数学模型.比较昼夜距离判识差异,分析其对夜间行车安伞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车辆行驶深度方向,夜间距离判识值随速度增加而不断下降,两者之间呈负指数关系;在相同深度距离和速度下,夜间判识距离大于昼间;夜间行车时,需适当降低车速,确保有效的安伞距离.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新通车高速公路行车时驾驶员的疲劳行为。实地采集驾驶员心生理特征及交通特征数据,并应用傅里叶变换的方法转化心率随机信号来研究驾驶员行车时心率变化规律。对比驾驶员与副驾驶员行车时的心生理特征,确定疲劳行为出现的心率增长率疲劳阈值。探究驾驶员心率增长率与交通量、速度、行车时间等参数的关系。构建疲劳预测模型,以便通过易测的交通数据判断驾驶员行车时的心生理特征。研究表明:用疲劳预测模型可通过易测的交通数据计算驾驶员行车时心率增长率,当心率增长率长时间低于11.8%时,容易出现困意。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高速公路小客车变换车道时的安全性,通过检测小客车的运行速度、驾驶员心理生理反应参数,采用随机序列函数法将驾驶员心率随机变量转变为相关函数,并应用离散的傅里叶变换方法分析驾驶员行车心率的功率谱;研究驾驶员变道行为与速度、交通量和驾驶员心理生理反应的关系,构建高速公路小客车驾驶员变道行为模型,描述驾驶员行车时的心理状态,判断其安全性。研究表明:小客车自由变道和超车变道时,驾驶员瞳孔尺寸小于5.0 mm,心率增长率小于27%,行车安全性较高;争抢变道和强行变道时,驾驶员表现为紧张甚至恐惧,容易发生误操作,安全性较差。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高速公路冰雪环境下隧道入口行车安全水平,探究隧道入口冰雪环境下驾驶员心生理反应特性,依据心生理理论,通过模拟驾驶试验采集驾驶员在冬季晴、雪天气下隧道入口行驶的心率增长率、速度等数据,分析照度变化率、路面摩擦系数、速度对驾驶员心生理的影响规律,明确不同影响因素下隧道入口驾驶员心率增长率变化特征,利用Matlab构建多因素耦合下隧道入口驾驶员心生理反应模型,并设计实车试验验证心生理反应模型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冰雪环境下隧道入口驾驶员心率增长率紧张阈值为28%,隧道入口冰雪环境下照度变化率安全阈值为51%,心生理反应模型误差小于10%,吻合程度较好。研究结果对提高山区高速公路隧道入口冰雪环境的行车安全性、降低隧道入口事故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办法》第十五条规定:遇大风、雨、雪、雾天或者路面结冰时,应当减速行驶。为什么要减速行驶呢?许多司机朋友不甚了解,以至在雨天高速行车时发生了交通事故才清醒。雨天路面积水易引起水膜滑溜现象。汽车在积水的路面行驶时,轮胎一  相似文献   

18.
高温在高温天气驾车,会使驾驶员的体力下降,感觉灵敏性降低,注意力涣散,动作正确性降低,反应能力、协调能力和调节能力受到影响。据有关实验证明,在车内温度高于27℃时,驾驶员对于危险的反应时间比温度低于23℃时要慢0.3秒。当车速为60公里时,反应要慢0.3秒,这就意味着驾驶员采取紧急刹车或绕开障碍物时,汽车要多行驶5~6米,这就是酷暑行车事故发生率比平常气温下行车事故发生率高50%~80%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一些驾驶人认为夜间公路上的车辆较白天要少,行车比白天容易,因而常常以高速行驶。事实表明,夜间在公路行车较白天是非常危险的。尽管夜间公路车辆总数减少,但载货汽车却增加,这无疑加大了道路的危险性。夜间的高速公路,除服务区、隧道外,几乎没有照明,通常是靠车辆前照明灯的照明,  相似文献   

20.
为降低液罐车侧翻风险,保障液罐车在弯道行驶时的安全,建立其在弯道行驶时最小侧翻临界速度的计算模型。首先,运用动力学的理论计算在不同车速、弯道半径及超高值的道路条件下整车的重心高度变化;然后,利用力矩平衡原理计算液罐车在弯道行驶时的侧翻临界速度;其次,对比车辆当前行驶速度与最小侧翻临界速度,判断其发生侧翻事故的风险并提出预警方法;最后,进行实例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液罐车弯道行驶时车辆侧翻临界速度与车辆行驶速度负相关;超高坡度、道路纵向坡度、弯道转弯半径等道路基础条件对行驶于该路段的液罐车的安全有较大影响;用该预警方法能有效保障液罐车与驾驶员的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