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壳聚糖对烟草抗黑胫病的作用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研究表明,壳聚糖除了对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parasitica)有抑制作用外,还能诱导烟草植株的抗病性。烟苗经浓度为0.5gL^-1和1gL^-1的壳聚糖处理4d后,诱导效应分别为78.56%和100%,用浓度为1gL^-1的壳聚糖处理烟草幼苗,叶片中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和多酶氧化酶(PPO)3种防御酶的活性均比CK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2℃低温下冬小麦幼苗质膜Ca^2+—ATPase的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氯化铈(CeCl3)沉淀的电镜细胞化学方法,对常温下及2℃低温自理后的冬小麦(Triticum aestivium L.)幼苗质膜Ca^2+_ATPase活性进行定位。结果显示:(1)常温下生长的冬小麦幼苗,质膜上有部分Ca^2_ATPase活性反应。(2)冬小麦幼苗经2℃低温处理1h,质膜上Ca^2_ATPase活性增加。处理3h,活性进一步加强。2℃下处理12h,有强的酶活性反应。处理24h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微型薯诱导的激素调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虎头(H)、克四(K)和Favorita(F)3个马铃薯(SolanumtuberosumL.)品种的无病毒再生植株进行的微型薯诱导实验表明,微型薯的诱导与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浓度有关:3个品种的微型薯诱导都需要BA,但0.05mg·L-1的IBA能缩短H微型薯诱导所需的时间,而0.05mg·L-1的NAA有利于K在形成的微型薯上再产生新的微型薯,即形成二次微型薯.另外,0.05mg·L-1的IBA能够明显地提高F微型薯的生长量.对此3个品种而言,在1.0mg·LBA+0.5mg·L-1IBA的激素溶液中预处理后的微型薯,在有菌条件下,比对照组更容易萌发形成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4.
硅营养缓解水稻幼苗Cd、Cr毒害的生理研究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两系法杂交稻“培杂山青”和常规稻“双桂36”幼苗经较高浓度的Cd2+(c=9.6~38.4μmol/L)或Cr3+(c=7.5~25.0μmol/L)处理可使其叶片光合速率、叶绿素(a+b)含量、叶绿素a/b比值、叶片可溶性糖、淀粉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低,而叶片的POD活性提高;低浓度Cd2+(c=4.8μmol/L)和Cr3+(c=2.5μmol/L)处理幼苗对上述生理指标有提高作用,但POD活性稍降低.加Si(Na2SiO3)[c(SiO2)=1.331mmol/L]的Cd、Cr处理比不加Si的Cd、Cr处理的幼苗叶片上述生理指标明显提高,且明显降低其POD活性.说明Si在不同程度上起到缓解Cd、Cr对水稻幼苗的毒害作用.而c(Cr3+)=25.0μmol/L是“双桂36”幼苗的致死浓度  相似文献   

5.
紫云英根瘤分离菌株质粒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江苏7省紫云英(AstragalussinicusL.)主要分布区46个采集点的紫云英根瘤中分离到101个菌株.检测发现有16种不同质粒类型,所含质粒1~4个不等,含两个质粒的菌株占绝大部分,质粒Mr为36×106~364×106.用克隆M.huakui7653R的nodDBC4.2kb片段为探针(α32pdCTP)进行的分子杂交结果表明,所有这些菌株均含有共生质粒,通常为第一大质粒,但C、L、M、N和O型为第二大质粒,共生质粒Mr在131×106~364×106之间.比较质粒类型与16S23SrDNAIGS(pHr,p23SR01)PCRRFLP分析结果表明,IGS类型不同,即使在同一植株分离所得的根瘤其质粒类型常不同,但在同一植株上分离菌株的质粒类型相同,则其IGS常表现相同.表明质粒的类型是细菌染色体背景和细菌外环境(如共生条件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KNO3对毛萼田菁(Sesbaniarostrata)茎瘤和根瘤固氮的抑制作用与瘤中积累,碳水化合物减少(特别是蔗糖)以及豆血红蛋白(lghemoglobin,Lb)浓度减少和功能受阻相关.经KNO3处理的植株的茎瘤类菌体的呼吸作用和固氮活性明显下降.从KNO3处理的植株茎瘤中提取的类菌体悬液加上未经KNO3处理的正常Lb可提高固氮活性和耐pO2;加5mmol/LKNO2于正常的茎瘤类菌体悬液和Lb反应体系,引起固氮活性和耐pO2都降低,证明是Lb功能受阻的重要因素.施KNO3可能还导致茎瘤O2扩散的阻力增加.  相似文献   

7.
野生与养殖长吻血液及不同器官同工酶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Electrophorsis),对野生及养殖长吻Uai心脏、肾脏、肌肉、肝脏四个器官及血液的LDH(EC.1.1.1.27)、POD(EC.1.1.1.1)、EST(EC.3.1.1.1)、MDH(EC.1.1.1.37)同工酶所获电泳图谱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以上各酶在不同组织器官中均表现出组织特异性;野生Uai和养殖Uai四种同工酶也存在差异;LDH同工酶电泳带分  相似文献   

8.
原生质体转化构建有机磷农药降解工程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降解有机磷农药甲胺磷、敌敌畏和对硫磷的菌株地衣芽孢杆菌 P12( Bacilluslicheniformis) 经溶菌酶处理获得原生质体,加入降解乐果的供体菌 G1 D N A,经ρ( P E G6 000) = 300 g L- 1 诱导,在液体再生培养基中振荡培养t= 20 h ,使其恢复细胞壁后,离心收集菌体,涂布于含乐果的基础培养基上,经筛选得一转化子 J P Z.其菌落形态明显不同于出发菌株,乐果平板连续传代10 次,性状保持稳定.在θ= 30 ℃,100 r/min 的培养条件下,3 d 内对ρ( 甲胺磷) = 0 .5 g L- 1 ,ρ( 敌敌畏) = 0 .2 g L- 1 ,ρ( 对硫磷) = 0 .1 g L- 1 ,ρ( 乐果) = 0 .3 g L- 1 的降解率分别为 Rd = 79 .1 % ,46 .7 % ,29 .4 % 和46 .4 % .  相似文献   

9.
沙打旺耐盐细胞系的筛选及特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 无菌苗下胚轴切段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该愈伤组织通过逐步提高NaCl 浓度以及在ρ(NaCl) =12 g/L和无盐条件下往返培养的多步选择法,获得能适应ρ(NaCl) = 12 g/L的耐盐细胞系(SNr) .在胁迫下SNr 能显著积累脯氨酸;同时还具有对PEG的交叉抗性,和CK 相比愈伤组织可溶性蛋白SDS- PAGE图谱,出现四条新多肽( Mr≈31×103、30×103 、28×103 、26×103) ,它们可能与耐盐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大熊猫肌肉氨基酸含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3只大熊猫的头部、背部和腿部等10个肌肉样品中17种氨基酸(AA)含量,并分析了各样品AA与Lys含量的比值.结果表明:对同一只大熊猫,不同部位的肌肉样品中各AA含量无明显差异;对同一个肌肉样品,17种AA含量比较,Glu含量最高,Asp、Arg、Lys、Leu、Ala、Gly、Val、Pro、Thr、Phe等含量较高;不同年龄大熊猫肌肉AA含量有差异,除极少数AA外,未成熟雄性大熊猫肌肉AA含量高于成熟和老龄雌性大熊猫,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成熟雌性大熊猫肌肉中,除Pro外,其余所有AA含量与其年龄无显著差异(P>0.05);除极少数AA外,不同年龄、性别大熊猫肌肉样品中各AA与Lys含量的比值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污水灌溉与镉胁迫对菠菜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分别用清水和生活污水配制不同浓度(0、1、5、10、50mg·L-1)的Cd2+溶液,对菠菜进行受试处理,每5d灌喷1次,共处理5次.分别采用邻苯二酚比色法、L-苯丙氨酸比色法、水杨酸比色法和高锰酸钾滴定法,对菠菜叶片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β-1,3葡聚糖酶(β-1,3glucanase)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清水处理系列:随着镉处理浓度的增大,与清水对照相比,PPO、PAL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CAT活性略有升高,β-1,3葡聚糖酶活性略有降低,各暴露组与清水对照组相比,均呈现显著差异(p<0.05).2)污水处理系列:随着镉处理浓度的增大,与污水对照相比,PPO、PAL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CAT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呈逐渐降低趋势;各暴露组与污水对照相比,均呈现显著差异(p<0.05).3)相同Cd2+浓度下,与清水处理相比,各浓度污水处理PAL和PPO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而β-1,3葡聚糖酶明显升高(p<0.05).以上结果显示:单一镉污染和生活污水与镉复合污染对菠菜不同抗氧化系统酶具有不同影响,这可能与污水中各成分与镉的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L苯丙氨酸(Lphenylalanine,LPhe)是生化营养的必需氨基酸之一,作为临床医药用氨基酸输液、食品、饲料添加剂的必需成份和一些抗癌药物苯丙氨酸氮芥、甲酰溶肉瘤素等合成的中间体而得到广泛应用.自1965年天冬甜肽(Aspartame,APM,阿斯巴甜)发现并开发生产以来,这一新型甜味剂日渐风行,导致对高光学纯度LPhe这一主要构成原料需求量激增,人们纷纷开展LPhe的研制生产.在众多生物合成途径中,肉桂酸酶法转化生产LPhe的研究开发因其原料易得价廉,倍受国内外的许多公司和…  相似文献   

13.
杉木对炭疽病的抗性与苯丙氨酸解氨酶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接种前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针叶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比活力与抗感病性之间不呈规律性相关。不同抗病性的杉木接种炭疽菌(Glomerella cingulata)后,PAL比活力均上升,接种5d后,抗病性强的杉木PAL比活力比抗病性弱的杉木高,接种前以及接种后的各个时间段内,木质素含量都是抗病杉木比感病杉木高。绿原酸的含量与杉木的抗病性之间不呈规律性的相关,从绿原酸对炭疽菌菌丝生长影响的测定结果可知,杉木针叶的绿原酸浓度不足以构成对炭疽菌的影响。可见,接种后针叶的PAL比活力以及接种前、后针叶的木质素含量可作为衡量杉木抗病性的指标。图3表2参14  相似文献   

14.
污泥施用对林地土壤基本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艮梅  杨丽 《生态环境》2010,19(8):1988-1993
以无锡卢村污水处理厂厌氧消化的脱水污泥为有机肥源,采用土培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用量污泥施用后土壤基本性质的变化及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试验设计5种处理,污泥施用量和占土质量的比例分别为0(不施污泥的对照处理,CK),30(3%),60(6%),120(12%)和240(24%)g·kg^-1。结果表明,污泥使用提高了土壤中养分元素和有机质的含量;黄棕壤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平均比潮土中的高5.2%,随污泥用量的增加潮土中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而黄棕壤中的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相比,土壤脲酶活性在两种土壤上分别增加55.6%~122%(黄棕壤)和46.2%~67.5%(潮土),且与土壤全氮、全磷、水解氮、速效磷和有机质(黄棕壤)和土壤全氮、水解氮和有机质(潮土)呈正相关;结果还显示污泥使用增加了土壤蔗糖酶活性,但不同污泥用量之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模拟酸雨的土壤淋洗液对马尾松华山松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不同酸度的模拟酸雨土壤淋洗液作培养液,以中性降水土壤淋洗液作对照,研究了马尾松、华山松幼苗受土壤溶液酸度及Al3+浓度毒害的症状。观测了受毒害后的可视性症状出现的时间、根系伸长生长受阻的情况、植物体各部分生物量以及一些物质含量的浓度。结果表明,植物体受土壤溶液中各种浓度的H+与Al3+影响后,普遍出现根部膨胀、植物体发红的受害症状。低酸度模拟酸雨的土壤淋洗液可在一定时间内使幼苗生物量呈增加的趋势,高酸度模拟酸雨处理后的情况则与之相反。与可视性症状相比,植物体中一些物质的含量对H+和Al3+浓度更加敏感;根系部分敏感于地上部分;华山松敏感于马尾松。  相似文献   

16.
油菜素内酯诱导黄瓜幼苗抗灰霉病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根际注射结合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了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BR)对黄瓜灰霉病的诱抗作用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BR降低了黄瓜幼苗的病情指数,最高幅度达28.4%,提高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增加了木质素和类黄酮含量,促进了灰霉病菌侵染下黄瓜幼苗的生长发育,壮苗指数最高增加了23.4%.说明BR能诱导黄瓜幼苗对灰霉病的抗性,且最佳处理浓度为0.05mg/L.图3表1参28  相似文献   

17.
L苯丙氨酸因其在工业、医药上的重要作用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生物转化肉桂酸生产L苯丙氨酸成了该领域研究与开发的热点.本文利用简并寡核苷酸PCR法结合cDNA末端快速扩增PCR法,从粘红酵母中克隆了苯丙氨酸解氨酶cDNA核心序列,为克隆其cDNA全长序列及体外表达其活性蛋白奠定了基础.图5参22  相似文献   

18.
以抗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 Wollenweber,cereal cyst nematode,CCN)小麦品系‘E-10’和易感材料‘中国春’为材料,通过人工接种禾谷孢囊线虫二龄幼虫,并在接种线虫后测定根部防御酶苯丙氨酸转氨酶(PAL)和脂氧合酶(LOX)活力变化,研究抗感性材料对线虫侵染后防御酶的响应,以了解作物的抗虫机制.结果发现,‘E-10’和‘中国春’防御酶活力变化存在显著差异,‘E-10’在线虫侵染后6 h,LOX酶活增强,在24 h达到最大值,酶活变化比‘中国春’迅速,暗示‘E-10’启动线虫防御反应更为有效直接.此外,发现小麦在接种线虫后会引起邻近未接种植株根部防御酶活力变化.‘E-10’在接种线虫后12 h,其接触组未接种材料根部PAL酶活增加0.9倍,LOX酶活增加1.1倍,并且‘E-10’未接种植株的酶活变化比‘中国春’更迅速,幅度更剧烈.表明可能有某些气态或挥发性物质参与了小麦防御线虫侵染过程,并且这种现象在抗感材料间差异显著.使用茉莉酸甲酯处理‘E-10’和‘中国春’,小麦根部PAL和LOX酶活并未产生与接触接种线虫材料相一致的变化,表明该气态或挥发性物质并非茉莉酸甲酯.  相似文献   

19.
壳寡糖诱导转反义mapk基因烟草的TMV抗性和PAL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壳寡糖具有诱导植物对病原物防御反应的作用,而PAL活性的升高通常被认为是发生抗性反应的标志之一.本文以mapk基因受到反义抑制的转基因枯斑三生烟草为试材,比较了壳寡糖诱导后转基因型和野生型烟草的PAL活性变化及对TMV抗性的变化.由实验结果初步推测,在壳寡糖诱导的植物抗性信号通路中,mapk可能为PAL的一个重要的上游基因,同时mapk在烟草抗TMV信号转导中亦为一个重要组分.图4表2参13  相似文献   

20.
Swine slurry is a source of atmospheric pollutants. Emissions of basic and acidic compounds from slurry are largely dependent on the surface pH. In a storage system, the pH at the surface layers changes over time due to the volatilisation of ammonia (NH3), carbon dioxide (CO2) and acetic acid (HAc). In this article, a comprehensive gas emission–pH (GE–pH) coupled model is proposed to describe the simultaneous release of acidic and basic gaseous pollutants from swine slurry. The model was applied to describe the release of NH3, CO2, HAc and hydrogen sulphide (H2S) from standard slurries stored in animal houses, outside storage tanks and lagoons. The modelled results agreed well with value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and could be reasonably interpreted. The key parameters affecting the release of gases were: initial pH,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total ammonium nitrogen and inorganic carbon, slurry temperature and air velocity.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future modelling studies on gas emissions from animal slurry should consider the concentration of inorganic carbon and the frequency in which the slurry surface is mixed or altered, because they affect the surface pH and the release of gaseous pollutants from slur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