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人口·资源·环境1995年2月15日是“中国12亿人口日”。据测算,我国国上对人口的承载极限大约在15~16亿人口之间。“中国12亿人口日”的到来,又一次给我们敲响了人口的警钟。我国自70年代开始在全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生育率长期持续下降,对社会、经...  相似文献   

2.
<正>1987年7月11日,地球人口达到50亿。为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1990年联合国根据其开发计划署理事会第36届会议的建议,决定将每年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以唤起人们对人口问题的关注。据此,1990年7月11日成为第一个世界人口日。每年的世界人口日都有一个主题。今年世界人口日的联合国主题是:紧急情况下的弱势群体;中国主题是:弘扬婚育新风,关爱弱势群体。目前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人  相似文献   

3.
1987年7月11日,南斯拉夫的一个婴儿降生,被联合国象征性地认定为是地球上第50亿个人,这表明地球人口已经突破50亿大关.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会(UNEPA)倡议这一天为"世界人口日",以提高人们对世界人口问题的重视.2005年,法国图尔结束的世界人口年会发布消息指出,世界人口已经达到65亿人.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也许是当今最为严重的问题,由于人口的增加,直接引发的政治问题、生态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4.
《绿色视野》2008,(7):41-43
每年的7月11日是世界人口日,今年迎来的是第19个世界人口日。人口好像一面镜子,从不同的侧面反映着真实的环境。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众多的人口与当今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人口素质的高低会对环境产生哪些影响?为此,本刊邀请安徽大学社会学系人口所王邦虎教授,对以上问题给予解读。  相似文献   

5.
西安市政府计划“十五”期间将市级试点镇由7个扩大到15个,并将临潼区新丰镇等5个第一批试点镇的试点期限延长到2003年.到2010年,还将把西安市周边6个区县(临潼、长安、户县、蓝田、高陵、周至)的城关镇建成西安的卫星城,规划人口各为8—15万人,国内生产总值超过20亿元;把临潼区新丰镇、长安县郭杜镇等一批建制镇建成区域性的中心镇,规划人口各为5—8万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5亿元.  相似文献   

6.
干旱缺水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目前,世界上有80个国家约15亿人口面临淡水不足,其中29个国家的4.5亿多人生活在缺水状态中,水危机,将给21世纪全球政治、经济、和平发展带来巨大的挑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水——二十亿人生命之所系。本报转载《中国环境报》“六·五”世界环境日特刊以表纪念。  相似文献   

7.
1987年4月27日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用多种文字同时向全世界公开发表了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长篇报告。该报告共12章,约37万字,论述了当今人类生存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提出了一项前所未有的实现持续发展的长期环境战略。报告引用大量的历史资料、统计数字和专家评论,全面地阐述了当今威胁地球的16个环境问题。 (1)人口激增报告中指出,全球人口将从1985年的48亿增加到2000年的61亿,到2025年将是82亿。人口增长的90%以上发生在发展中国家。1985年约40%的世界人口生活在城市,到本世纪末,约半数人口将生活在城市,而  相似文献   

8.
“什么时候才能够看到‘环保民生指数报告’的全文啊?”在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于1月15日发布了“2006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出炉”的消息之后,有多位民间环保人士纷纷表示,期待看到更详细的内容。“有数据更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人口对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产生巨大压力 ,积极开展环境教育对提高国民环境意识、改善中国生存环境和保障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中小学生有2 2亿人 ,培养中小学生的环境意识 ,是提高全民族环境意识的关键。为了把握目前中小学环境教育的现状 ,为积极开展师范教育中的环境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在世界银行贷款“师范教育发展项目”改革课题———“面向21世纪中国师范教育的PRED教育实践与行动指南”的资助下 ,1998年2月对山东省部分中小学教师进行了“中小学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10.
三月下旬,省环保局为干部职工举办了“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两个专题知识讲座.  相似文献   

11.
“十五”以来,火电厂脱硫、电除尘、布袋除尘、水污染治理等领域均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的势头,产业年均增长幅度长期保持在15%以上(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产业增长速度有所放缓)。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全国环保产业从业单位3.5万余家,从业人员300多万人,年产值约7900亿元。根据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的预计,未来我国环保产业将继续保持12%~15%的年均增长速度。“十一五”末(2010年),我国环保产业产值预期将超过1.1万亿元。其中,环保装备产值1200亿元,环境服务产值1000亿元,资源综合利用产值6600亿元,洁净技术产品产值2500亿元。  相似文献   

12.
由北京排水集团和北京首创股份合资组建的“北京京城水务有限责任公司”近日在京正式成立。公司以40.2亿元的注册资本坐上了“中国最大水务公司”的头把交椅。据悉,此次两家携手组建京城水务公司,北京排水集团以高碑店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和酒仙桥污水处理厂共计20.5亿元资产作为对公司出资,出资比例51%;首创股份则以10亿元现金和高碑店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作为对公司出资,共计19.7亿元,出资比例49%。摘自《中国信息报》2003年8月15日全国最大水务公司北京挂牌  相似文献   

13.
国际要闻     
《环境教育》2009,(7):83-84
美媒体担心中国环保技术超美国 《纽约时报》某记者说道:“地球上的人口大约每15年就增长10亿,而这些人中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可以支付得起高能耗的生活,对能源和自然资源的需求将突破地球的承受极限。因此,能够生产清洁能源,提高能源效率的技术将成为下一个全球大工业时代的主题,而中国必须成为这一潮流中的一分子。我担心中国会在能源技术方面‘痛扁我们’。  相似文献   

14.
今后15年,我国人口将以每年1200—1300万左右的速度持续增长,几亿农民从农业转向非农业生产,城市数量2000年末将超过700座,2010年将超过1000座,基本实现城市化.随着城市人口和城市数量的增多,城市密度的加大,城市环境问题也将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5.
名人萍踪     
《绿叶》2006,(7)
孙楠、那英为“志愿北京”献唱7月13日晚,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理事那英、孙楠和来自两岸三地的明星一起汇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馆,为“志愿北京”演唱会献唱。本次演唱会旨在为第29届奥运会赛会志愿者招募活动宣传造势。孙楠一曲激情四溢的《只要和你一起唱》,让现场出现了全场卡拉O K的壮观场面。那英和刘欢以一首和2008北京奥运会口号同名的歌曲《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重磅压轴,共同分享奥运的光荣与梦想。孙悦关爱女孩7月11日,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理孙悦参加了世界人口日京津冀“关爱女在行动”晚会。“关爱女孩,行动起来”今年世界…  相似文献   

16.
李小平 《绿叶》2010,(1):176-181
中国现代化的最大障碍是人口过剩.而非“老龄化”危机。在机械化、自动化、机器人迅猛发展的时代.加速“老龄化”进程.在人均占有财富上有利于全体中国人.自然也就有利于老年人。如何保障老年人分享人口减少过程中机器所提供的巨额红利?需要精心的制度安排;提高法定退休年龄:缩小法定养老金差距;实行低水平、广覆盖、高险保政策;鼓励老年人去中小城镇和农村养老;将超生父母排斥在社会保障之外。若中国的人口总量在未来100年内降到8~10亿,200年内降到3~5亿.美加澳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  相似文献   

17.
“假日消费”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值得认真研究。以中国目前10多亿人口和7万亿元银行存款规模论,只要创造良好的消费空间和时间,就容易刺激潜力巨大的消费能量,而节假日最能给人们提供这种集中消费的条件。 近几年我国实行每周五个工作日和节日长假后,“假日消费”迅速升  相似文献   

18.
亚洲的污染     
从卫星发回的照片上可以看出,中国某个城市弥漫着含硫的煤烟;化学废物使得香港的甲鱼有毒,具有潜在的致命性;比起曼谷和台北的交通烟气,洛杉矾的空气清爽新鲜;马尼拉的5条主要的河流被惊奇地描述为“生物死亡”之角。亚洲的经济增长是以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确实,工业发展曾经使苏联和东欧的环境遭受严重的破坏。但没有哪个地区象亚洲,有这么多的人受到伤害。中国拥有11亿多人口;印度大约8亿人;即使是印度尼西亚的1亿8千万人口,也比整个欧共体人口的一半还多。亚洲的工业浪费和农业的减产会立即影响到几乎一半的人类。亚洲对大气层的污染和砍伐雨带森林,会影响到地球上的另一半人口。在他们取得一点点好处的同时,却带来比好处大得多的灾难。做出这样悲观的预测,有两个理由。首先,亚  相似文献   

19.
饮用水质差已构成威胁12亿人口生存的一大尖锐问题据“全国生活饮用水水质和水性疾病调查”结果证实:饮用水水质差已构成威胁12亿人口生存的一大尖锐问题。该调查历时5年,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参加调查的环保专家认为:肿瘤病、慢性病人数增加,与饮用水关系甚密,...  相似文献   

20.
在系统分析城市人口承载力内涵基础上,运用“可能-满意度”法,在多目标条件下预测未来可支持合肥市健康发展的适度人口规模.结果表明:①城市供水、城市公共交通、城市医疗是合肥未来人口承载力的主要限制因素.②经济资源是未来人口承载力的主要“推力”,而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形成了人口承载力“拉力”.③预测2020年,合肥应将人口规模控制在593万人以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