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曝气稳定塘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曝气控制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怀正  姚淑君  徐祖信  陈卫兵 《环境科学》2012,33(10):3484-3488
通过试验研究曝气稳定塘处理农村生活污水水力停留时间、曝气过程中塘内溶解氧和污泥浓度分布以及不同曝气周期对处理效果影响等问题,以期获得较好的处理效果和经济的能耗.结果表明,本试验曝气稳定塘条件下,4 d为本曝气稳定塘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间歇运行中曝气时间应该大于15 min,曝气稳定塘中各点在2~10 min内污泥浓度可逐渐达到平稳,各污染物去除效果最好的曝气周期为0.5 h曝气/1.0 h停气.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城市垃圾处理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说明上海市城市垃圾的产生、组成和收集运输情况,介绍常用垃圾处理方法和上海市城市垃圾卫生填埋技术,描述厌氧塘-兼性塘-曝气塘接湿地土地处理的上海市城市垃圾渗沥水处理方法,并展望上海未来城市垃圾处理的远景。  相似文献   

3.
厌氧塘     
废水稳定塘的有机负荷和溶解氧的有效利用建立了稳定塘的生物,化学和物理环境,这些塘可分为好氧型、兼氧型或厌氧型。本文讨论厌氧塘。这类塘系统是由兼性塘超过了其好氧处理有机废水能力时发展而成的。事实上,兼性塘也需要对可沉淀的有机固体进行厌氧分解来达到满意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总结和分析国外曝气塘水力停留时间和比功率选用状况的基础上,阐述了盲目应用国外曝气塘有关设计参数进行我国曝气塘设计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计算和提出了我国曝气塘设计水力停留时间和比功率的选用范围。   相似文献   

5.
采用碳素纤维生态草填料和间歇曝气强化的泛氧化塘对长春新凯河河水展开了异位式治理的试验研究,考察了单一的填料强化和"间歇曝气+填料强化泛氧化塘"对污染物的年度去除效果。试验过程中发现COD、NH4+-N、TP的去除效果受温度的影响比较明显,四季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6.85%~34.19%、13.6%~53.14%、9.22%~26.08%;NH4+-N去除率同时受DO的影响也很明显,夏季间歇曝气可提高NH4+-N去除率27%左右。全年监测结果表明:曝气强化作用在夏季最为明显,在停留时间为36 h、曝气时间为18 h/d、曝气量为0.4 m3/min时,碳素纤维曝气泛氧化塘对COD、NH4+-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4.19%、53.14%、26.08%,这表明采用碳素纤维曝气泛氧化塘对受污染河水的治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好/厌氧多级串联潜流人工湿地对COD的去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调整传统潜流湿地内部溶解氧分布状态,提高其对生活污水水质净化的效率,对传统潜流湿地进行了不同区段的划分及功能强化,设计了不同结构的好氧/厌氧多级串联潜流人工湿地,研究了好氧/厌氧段比例、位置及人工曝气等因素对出水COD的影响,并与传统潜流湿地进行净化效果的比较。结果表明,传统潜流湿地对COD的去除率为70.3%,以好氧/厌氧/好氧段方式串联采用前部和后部曝气并作厌氧处理的潜流湿地(即O-A-O强化曝气组)对COD的去除率为90.1%,比传统潜流湿地提高了19.8%;O-A-O强化曝气组平均出水浓度为17.4mg/L,不曝气的O-A-O出水COD浓度基本维持在50.0~60.0mg/L;对O-A-O前部和后部曝气处理后COD的去除率分别提高了30.4%和20.8%。可见,在实验条件下O-A-O强化曝气组对COD的去除率最高,结构相同的湿地曝气处理后出水水质有显著改善,在湿地前部曝气对COD的去除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从四级厌氧塘运行方面进行研究讨论 ,四级厌氧塘的SS去除率高于单级厌氧塘。四级塘清除污泥比单级塘容易  相似文献   

8.
制药废水经稳定塘处理用于农灌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以厌氧塘为主体,以预沉池、二级厌氧塘、兼性塘组成的工艺,探讨了制药废水经过稳定塘处理后用于农灌的途径。在停留时间为7—11d时,COD去除率冬季为47%,夏季达到76.6%,夏季厌氧塘削减COD负荷达150g/m~3·d.其出水水质指标基本满足灌溉要求.还对气温、有机负荷、pH等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不同结构好氧/厌氧潜流人工湿地微生物群落代谢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4种不同结构的好氧/厌氧多级串联潜流人工湿地对COD和氮的去除效果不同.为了探究基质微生物群落代谢特征及其与水质净化效果的关系,对利用Biolog微平板得到的AWCD值(平均每孔光密度值)进行碳源分类、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微生物对于糖类及其衍生物和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的利用水平明显高于对脂肪酸及脂类和代谢中间产物及次生代谢物的利用水平;OBAAO(好氧-缓冲-厌氧-缺氧-好氧)曝气组中采样点3.3(厌氧采样点)微生物对4类碳源的利用水平都最低,与其他各采样点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96hAWCD值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OBAAO曝气组采样点3.3中的微生物群落和其他3个进行厌氧反应的采样点中的微生物群落发生了较大的差异,OBAAO曝气组延长厌氧段长度为微生物提供厌氧环境,而由于缺少碳源作为能量,使得微生物的活性受到抑制;OBAAO曝气多点进水组中的采样点4.3(厌氧采样点)微生物在4类碳源的利用水平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性,OBAAO曝气多点进水组补充进水和延长厌氧段长度两个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的强度,提高了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氮去除率.  相似文献   

10.
治理橡胶废水的活性污泥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模拟曝气工艺研究了活性污泥对橡胶厌氧废水的CODcr,NH3-N的降解条件,确定了最佳的曝气时间,污泥浓度及溶解氧浓度与处理效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10万m3/d污水处理厂新型稳定塘工艺技术经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东生  韩刚德 《上海环境科学》2003,22(6):439-441,444
介绍了沙营污水处理厂稳定塘工艺的构成特点及2年来实际运行效果。效益分析表明,新型稳定塘工艺通过在厌氧塘安装弹性填料、在好氧塘增加表面曝气机,在养鱼塘放养各类鱼苗、在生态塘种植莲藕、芦苇,从而形成了人工可以控制的生物氧化过程来处理城市污水,具有基建投资省、维护管理方便、运行费用低等特点,在土地资源丰富的中小城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天然橡胶加工废水处理工艺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然橡胶加工废水浓度高 ,且间歇排放 ,但具有很好的可生化性。经好氧和厌氧试验 ,并据土地的可得性 ,提出了稳定塘系统及稳定塘与生物滤池相结合的处理工艺 ,并给出一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华北地区一个串联塘系统中的一个兼性塘。该塘系统由两个厌氧塘,一个兼性塘和一个好氧塘蛆成,处理河北省沧州市的城市污水。该污水中工业污水的比例约为70%。对运行数据的分析表明,该兼性塘在去除BOD5方面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并且有较强的分解难降解有机物的能力,但对氨氯及SS的去除贡献甚微。示踪试验的结果表明,该兼性塘的结构设计、进水配水及出水集水装置的布量合理,可以推荐使用。在运行和研究结果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几种方法和参数,作为有关兼性塘设计使用。   相似文献   

14.
生态稳定塘及植物净化法处理造纸废水的应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某稻草原料的纸业公司废水治理工程为例,论述工程建设的造纸废水生态处理系统,包括造纸废水厌氧处理塘、混合废水兼氧-好氧处理塘及育苇塘,其中纸机白水、中段废水含有较多的流失填料,采用斜网及沉淀处理后入生态塘系统。混合后的废水经兼氧-氧化塘-芦苇湿地处理系统,大大增加了其处理效果。排水经芦苇人工湿地净化处理,用以生产造纸原料芦苇塘的种植用水。工程配备完善的给排水系统和废水循环利用系统,实现废水的零排放。  相似文献   

15.
超深厌氧塘的技术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超深厌氧塘是一种稳定塘新工艺。与常规厌氧塘相比,具有BOD5容积负荷大、占地面积小,受温度影响小的优点。探讨了它的工作机理,本研究确定了负荷、水深和去除率之间的定量关系以供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6.
李俊奇 《环境工程》1997,15(4):9-13
本文采用系列设计法,对超深厌氧塘的经济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建立了费用估算模式并计算出临界地价,为实际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SimulationandanalysisofwastewaterstabilizationPondsystemWenXianghua(ResearchCenterforEco-EnvironmentalSciences.ChineseAcademy...  相似文献   

18.
用凤眼莲净化炼油废水,其根系的生物种类很丰富,成为一个亚生态系统,其中微型动物有20种,轮虫3种,线虫、枝角类等4种.优势种群为沟钟虫、转轮虫和盘状鞍甲轮虫,它们各占总量的18.5%、17.5%和34.5%.炼油废水在氧化塘中滞留期越长,根系微型动物种类和数量越多.从废水的进口到出口凤眼莲根系微型动物总的数最呈增加趋势,最高数量为1.91×10~7个/m~2.对照塘除具有自氧作用的裸藻外,水体中几乎无微型动物.废水滞留期的延长对进、出口凤眼莲根系上好氧和兼性好氧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