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由于人类大量地使用煤和石油等化石能源,导致环境恶化。同时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大量使用的结果使其储藏量急剧下降,迫使人们不得不尽早寻找其他能源。从保护环境的角度考虑,新能源应选择对环境污染很小或不产生污染的清洁能源。  相似文献   

2.
二十一世纪,能源缺乏的现象越来越突出。近年来,对可再生能源的成功开发使欧洲和世界看到了使用绿色能源的希望。  相似文献   

3.
英国的绿色能源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3年3月,英国政府公布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提出了绿色能源基本战略,并试图通过创建基于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的“低碳经济”,使英国处于“领导世界”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陈漫 《环境保护》2007,(3B):30-32
黄鸣,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提案人,皇明太阳能集团董事长,2006中国绿色年度人物。 黄鸣带领中国太阳能踏出了一条可供世界可再生能源发展参照的模式——“皇明模式”。他率领皇明人10年如一日地唤醒民众的节能环保意识,引导和改变人们的生活观念,提出并推动“新农村、新能源”运动;他让全球能源产业静下来倾听来自中国的声音,让叫嚣“中国能源威胁论”的西方人感觉到了来自中国的力量,让“皇明模式”成为世界可再生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标志。[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环境危机与清洁能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人类大量地使用煤和石油等化石能源,导致环境恶化.同时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大量使用的结果使其储藏量急剧下降,迫使人们不得不尽早寻找其他能源.从保护环境的角度考虑,新能源应选择对环境污染很小或不产生污染的清洁能源.  相似文献   

6.
生物能源——21世纪的能源希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铗 《环境》1995,(1):4-5
植物是古代人类的主要能源,通过燃烧植物取得热能,但热能转换效率差。由于近代社会发展和人类增殖的需求扩大,导致地球表面的绿色覆盖率大大缩减,于是发展了矿物燃料以取代柴薪,同时也促进了世界的工业革命。现今全球85%以上的电力是由煤、石油或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提供的,按目前的消耗速度推算,世界贮藏的石油只够用60-80年,天然气够用50年,煤够用150年,因此寻找新能源迫在眉睫,而目前世界人口激增,更促使能源供不应求。能源危机早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甚至会导致国家政局不稳,金融动荡乃至爆发战争。  相似文献   

7.
氢经济开创绿色能源新时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化石能源的枯竭及它刘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的巨大污染等问题的出现,人类社会已经朝向绿色清洁高效的氢经济时代进军。本文介绍了氢经济的含义和背景;氢能源高效和环保的优点;介绍了制氢技术发展以及世界各国氢能研发状况;并针对我国的氢能研究现状提出了发展战略与刘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发展绿色商业在我国是一项新生事物,是传统商业发展观念和模式的重大转变和革新,对我国建立新型的可持续发展的商业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绿色商业概念的提出绿色商业概念的提出,充分地表明环境保护已经从过去单纯的生产领域,渗透扩张到了流通领域和消费领域,全面地贯穿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综合国力大幅度加强,成为了世界上举足轻重的经济大国和政治大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我们为此而深感自豪和骄傲。但是,伴随着快速发展的是资源的极度破坏和能源的大量消耗以及环境的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9.
赵天明 《环境工程》2023,(4):276-277
<正>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地发展低碳经济,采取多种措施来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力求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绿色地球。可再生能源产业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常见的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光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能源。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可再生能源产业规模和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也吸引了大量企业和投资人的目光。可再生能源具有生产周期短、污染小、碳排放量低等优势,可再生能源开采和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在应对全球环境问题方面作出了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世界环境》2011,(5):43-43
2011年9月14日,全球领先的啤酒酿造商百威英博(AB InBev)和世界顶尖绿色能源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通用电气(GE)联合宣布签署绿色能源战略合作协议,并进行一系列的创新能源合作,开启食品饮料行业能源利用及节能减排的创造性革新。百威英博一直走在食品饮料行业绿色能源及低碳环保领域的前沿,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