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火山—构造洼地”指受火山作用与区域构造作用双重控制而形成的一种大型负向火山构造。区域构造作用集中体现在:断裂构造为岩浆上升和早期火山喷发提供了通道,在火山-构造洼地内形成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的,由不同数目火山机构组成的裂隙-中心式火山喷发带;断块沉陷基本上限定了火山喷发物的堆积范围,使洼地边界显示一定线性几何形态特征。洼地底部,通常有沉陷初期形成的内陆湖盆相沉积;其上火山岩广覆,它们可以是同一旋回产物,也可是多旋回产物迭加。  相似文献   

2.
括苍山火山岩区是由不同阶段、不同火山机构组成的火山构造组合体。总体的构造格局是隆起和断块。不同旋回具有不同的火山构造组合,同一旋回的火山构造类型也不甚相同。第一旋回是火山喷发一侵入穹窿;第二旋回发育三类破火山口;第三旋回由上叠式火山沉积洼地和破火山口组成;第四旋回主要为较完整的锥火山和小别破火山口。这四个旋问的火山机构呈叠瓦式和复合继承式组合,尤以叠瓦式组合为主。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南沿海中生代火山作用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东南沿海自晚侏罗世到白垩纪火山活动分为二期、四个旋回,在空间上有迁移性,在时间上与侵入活动呈交替式演变。建立火山碎屑流等五种岩相模式,岩浆爆发占主导地位,同时存在蒸气岩浆爆发。确定破火山口、火山穹隆和锥火山为火山构造基本类型。由火山作用与区域构造作用、沉积作用控制形成火山沉积洼地、火山构造洼地和火山构造隆起。提出不同类型火山构造组合形式和相互演化关系。火山岩系列属高钾钙碱系列,晚期则具双模式性质。它们的地球化学型式兼具大陆边缘和大陆板内双重特性。  相似文献   

4.
样品取自浙江省桐庐火山构造洼地。 洼地中的火山岩系属同一旋回的产物。火山活动的前期主要表现为多阶段的猛烈爆发活动,并兼有喷溢活动,形成以火山灰流相碎屑岩为主体的岩相组合。火山活动的晚期形成侵出相碎斑熔岩和侵入相岩体。此外,局部地段还有晚期迭加的气液作用,形成粗晶—显微伟晶状囊状体及辉绿岩岩脉等。 样品的特征列于表1。  相似文献   

5.
一、区域火山地质概述 浙江省中生代陆相火山岩区的东缘有一系列大型环状火山机构,已经调查过的有:矾山火山洼地、望州山破火山口、大罗山火山洼地、北雁荡山破火山口等(图1)。仙岩明矾石—黄铁矿矿区位于大罗山火山洼地西南部次级火山构造发育区内。 大罗山火山洼地面积二百五十余平方公里,大致呈等轴状,核心被钾长花岗岩(43.42平方公里)侵位(图2)。该火山洼地的确定有以下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6.
火山活动具多旋回性,一个火山活动旋回的岩浆作用产物及其形成的火山构造形迹具时空分布协调性,同一旋回的火山构造在空间上呈串珠状或并列式展布,不同旋回的火山构造在空间上呈叠置式展布;火山喷发类型与火山岩相具一致性,岩相及相序是推演古火山演化历史、恢复古火山机构的主要依据,亦是组成火山地层并且成因意义的单元;不同旋回火山机构内的火山地层层序的综合、叠置是建立区域火山地层层序的基础;火山构造是火山岩区地质构造的主要内容,以区域构造、火山构造、火山岩浆作用产物的岩相为内容的火山岩相构造图是揭示火山岩区地质构造特征的综合性图件;环形火山构造叠置与区域线形构造交织分布组成线─环形境构造格局.是火山岩区所特有的构造面貌,在火山地质图上应得到充分的体现;。根据上述认识,对陆相火山岩区作为火山地层填图单元的岩石地层单位群─组─段─层划分提出了方案,建议用旋回─组─岩相─层(即火山构造─组─岩相─层)四级作为火山地层划分单位和填图单元,其中旋回火山构造一致,组与火山机构演化阶段一致,岩相与火山喷发类型一致,层为岩相内容的补充。据此填制的火山地质图才能真正成为反映火山岩浆作用及其产物的特色和具普遍意义的图件。  相似文献   

7.
浙东山门火山构造洼地的燕山晚期火山—侵入杂岩由I型和A型组成,它们在岩石化学、地球化学上有着明显差异,分别来源于不同的母岩浆。本区下白垩统朝川组(K_1 C)的火山岩为玄武岩—流纹岩双峰式火山岩组合,与燕山晚期的侵入岩都是在拉张构造环境下,同空间、大致同旋回形成的。但来源于各自独立的岩浆房,而且熔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8.
运用火山地质学理论研究竹田头火山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采用火山活动旋回-火山构造-火山地层-岩性、岩相一体化思路对浙东谷来地区的竹田头复活破火山机构进行地质填图的一些认识,主要有如下五点:1.采用火山旋回-火山构造-火山地层-岩性、岩相一体化思路在火山岩区进行地质填图,取得了很好的地质效果;2.区域火山地层层序的厘定,首先应在同一旋回的火山机构内,测制剖面,厘定火山地层层序,而后把不同旋回火山机构内的地层层序叠置,建立区域综合地层层序,在此基础上,确定岩石地层单位和填图单元;3.划分岩相,建立相序,是推演古火山演化历史,建立演化模式的有效途径;4.线形构造与环形火山构造组合形成的线-环构造格局,是火山岩区地质构造的重要特征;5.在火山岩区用火山地层组-段-岩性填制的地质图,实质上是一种实际材料图,只有以火山旋回-火山构造-火山地层-岩相为内容的火山岩相构造图,才能正确反映火山岩区的地质构造特点,揭示火山岩的成因,追溯古火山演化历史,恢复古火山面貌.  相似文献   

9.
溧水火山岩地区位于长江下游南岸,东邻茅山山脉,西接宁芜火山岩盆地,是长江中下游一系列中生代陆相火山岩分布区之一。该区火山岩系,按喷发次序、岩石组合、喷发间断等,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四个火山喷发旋回,即龙王山旋回,主要由中—基性熔岩、次火山岩和相应的火山碎屑岩组成,东芦山旋回,主要由中碱性和基性熔岩、次火山岩及相应的火山碎屑岩组成,观山旋回,主要由中碱性—碱性熔岩、次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组成;甲山旋回,全部由酸性熔岩、次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组成。有关各旋回的主要岩石类型和主要火山岩的岩石化学成份见表1、2。  相似文献   

10.
括苍山地区中生代火山旋回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区内中生代火山活动具有代表性的一系列火山机构的剖析,在厘定火山地层层序的基础上,根据统一的旋回划分原则,划分出黄坦、山头郑、上张、塘上等四个火山旋回,分析了各火山旋回与区域构造运动的关系,并与前人划分的旋回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11.
括苍山巨型环形火山构造经历了至少24Ma的演化,形成了四个火山活动旋回,二十多个火山机构及其组合体。火山地质、地球物理和遥感地质信息表明,括苍山巨型环形火山构造从开始到结束一直是个隆起区,其中第Ⅱ旋回结束后的基底隆起形成了南、北两个断块和中间北东东向的仙居张性地堑,晚期(第Ⅲ旋回和第Ⅳ旋回)的火山活动明显受其控制。括苍山主峰的进一步隆起是由于下伏岩基上侵造成的,它使南断块呈一短轴背斜,同时加剧了南断块内第Ⅲ旋回的火山活动,从而造成了这一时期火山活动的南北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应用火山构造一岩相法对浙、闽、赣这一特大型火山岩区,进行区域性综合研究的尝试。除阐明了所用基本方法的根据、实质等要点外;首次从旋回角度系统探讨本区统一旋回地层的划分,火山构造类型、构造格局与火山杂岩的特征及其时空分布与演化等重大基础地质问题,提出与传统认识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在冈底斯火山—岩浆弧中段的邦多地区,火山构造丰富多彩,且独具特色。根据区域构造背景、火山岩地层时空分布特征、岩性、岩相及喷发形式,将研究区划分为三个火山喷发带,其中宁果—措麦火山喷发带又可划分为宁果和德诺两个火山构造洼地,卢当—查孜火山喷发带划分为孔隆—邦勒、松拉勒—腊尔格和孔驹密波—查孜三个火山喷发亚带。研究区共圈定火山机构62处。文章较全面地阐述了各级火山构造的基本特征,总结了各自的分布规律和产出状态,为在整个冈底斯地区开展火山岩地质及矿产调研,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桐庐碎斑熔岩岩穹地质、岩石特征及其成因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碎斑熔岩是火山—侵入杂岩体的重要岩相组合。这类岩石在我国东南沿海火山岩区均有一定分布,但桐庐地区所发育的无论在宏观或微观特征上都较有代表性,桐庐火山洼地尤为典型。 关于碎斑熔岩的岩石命名和岩相归属、成因等问题,目前尚有不同的意见。仅就桐庐地区而言,就有二种回然不同的观点:其一,由熔结凝灰岩经热变质重结晶作用而成;其二,属于次火山岩侵入体。正确认识这类岩石,对于确定火山构造、阐明火山活动历史,对比火山活动旋回和普查找矿等均有一定意义。因此,这类岩石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旨在从地质、岩石学特征方面对它的形成机理进行扼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书反映了近年来中国东南大陆地区火山地质研究的最新成果。作者运用古生物化石组合、同位素地质年龄及构造旋回与火山活动旋回对比等综合资料,并结合基底构造、矿化分布等研究成果,对本区中生代火山活动旋回进行了划分与区域对比;提出了古火山构造类型、级别划分方案,并对各级火山构造进行了解剖;对区域火山构造基本特征以及火山旅回与火山构造的控矿意义进行了总结,提出了找矿方向的一些看法;对本区中生代火山岩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各旋回火山活动的不同构造控制条件也作了分析与总结。本书对地质勘探探、科研、教学单位的地质人…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 寿昌地区位于寿昌—马剑火山构造洼地中段(图1),西至田坂村,东至儒源, 南至童家,北至石马头,总面积约500km~2,是浙西中生代火山—沉积岩系发育的典型地区。 寿昌—马剑火山构造洼地,是燕山运动早期在区域复式背斜隆起基础上因断陷作用而形成的火山岩盆地。东南是金衢盆地和浦江盆地,多以断裂为界;北西为桐庐—淳安复式向斜,亦多以断裂为界;南西和北东均以沉积不整合覆盖于下古生代地层或更老的  相似文献   

17.
三界谷来地区主要出露中、新生代火山岩。进行 1/5万区域地质调查时,采用火山活动旋回-火山构造-火山地层-岩相、岩性-体化思路,按照同旋回火山机构或火山喷发区为单元,确定岩石地层单位和填图单元。火山岩划分为九种岩相类型,建立了两个岩相模式和一个三相一体成因模式。根据火山岩浆作用的旋回性及其产物与火山构造形迹时、空、成因一致性原理,将中、新生代火山岩浆作用分为四个火山活动旋回,圈定了相应的火山机构或火山喷发中心,建立了竹田头复活破火山演化模式。新生代玄武岩中发现二辉斜长麻粒岩等深源包体,为研究区域深部地质作用过程提供了证据。侵入岩按岩石谱系单元划分了七个岩石单元一个超单元,将侵入岩-潜火山岩-火山岩作为岩浆作用整体研究,为正确阐明岩浆作用及其演化规律奠定了基础。区域线型构造发育,与环形火山构造组合,形成火山岩区特有的线一环构造格局。中上元古界陈蔡群变质岩划分为上、下两个岩组,探讨了变质岩的原岩性质及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8.
《资源调查与环境》2020,(2):108-115
长白山天池火山喷发活动贯穿整个第四纪,旋回性明显,发育良好的冰川遗迹,为火山喷发与冰川作用的耦合性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文章通过对长白山天池第四纪火山喷发旋回及火山岩分布特征研究,收集火山喷发年代学与冰期-间冰期旋回年代学数据,并利用卫片解译了火山喷发与冰蚀U谷的关系。在年代学数据的约束下,根据天池火山锥体周边广泛发育的U谷遗迹,将研究区冰川作用分为3个冰期:锦江冰期、漫江冰期和二道白河冰期,分别对应中国东部鄱阳冰期、大姑冰期和庐山冰期。长白山天池火山造锥阶段喷发形成的白头山组3个阶段(Ⅰ、Ⅱ、Ⅲ),与上述3个冰期具有良好的耦合关系。天池内部冰斗为白头山冰期(即中国东部东山冰期,MIS4)产物,经黑风口冰期与气象站冰期(即中国东部蒙山冰期,MIS2)、全新世冰川作用及火山作用的双重改造,其基本特征保存至今。长白山天池冰盖消融导致的释压反弹,可能诱发了天池火山呈旋回性喷发。  相似文献   

19.
天鹅寨火山杂岩体是湘南—粤北地区唯一大面积出露的陆相酸性火山岩,内有铀矿点产出。通过对火山杂岩体的研究,论述了火山杂岩体产出特点、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提出了火山岩层和火山活动旋回的划分、岩根新归属以及火山构造类型。  相似文献   

20.
扬州仪征捺山上新世盾形火山机构是一套"爆发相—溢流相—次火山相"喷发旋回,伴有多个寄生火山口,其完整程度为江苏唯一,国内罕见。文章系统介绍捺山上新世盾形火山机构,详细论述该火山机构的地质特征及成因。这是对该地质遗迹进行的首创性工作,对进一步的地质科研、科普教育及生态旅游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