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5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王中杰 《环境技术》2022,40(1):151-156
为准确、实时地实现对变电站设备绝缘状况的在线监测,论文提出总线式变电站设备绝缘状况在线监测方法.该方法通过现场监测模块中的监测设备获取变电站内设备运行状况信号,利用总线技术将信号传送至站端控制模块,并在控制模块中完成信号过滤和存储.然后通过综合相对测量方法,计算数据库中的信号数据诊断设备绝缘故障,将诊断结果发送至设备维...  相似文献   
2.
在静态条件下,研究了Ca^2+在煤泥表面的吸附动力学。考察了不同Ca^2+初始浓度的吸附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动力学方程的拟合,结果表明,煤泥对Ca^2+的吸附过程较好地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研究了初始Ca^2+浓度、溶液pH值、振荡速度和煤泥质量对Ca^2+吸附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煤泥对Ca^2+吸附量随着Ca^2+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Ca^2+浓度大于3.828mmol/L时,吸附量基本保持不变;(2)溶液pH〈9时煤泥颗粒对Ca^2+的吸附主要是静电吸附,pH〉9时Ca^2+在煤泥表面主要是沉淀吸附和一羟基吸附;(3)Ca^2+在煤泥表面吸附的最佳振荡强度为150r/min。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5~2019年山东省日照市PM2.5质量浓度和气象要素的小时数据,对日照市PM2.5季节污染特征和日照市海陆风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基于HYSPLIT模式计算了5年逐日02:00、08:00、14:00和20:00(BTC)的48h后向轨迹,不仅通过轨迹聚类分析和潜在源区分析探讨了日照市不同季节PM2.5主要传输路径和其轨迹污染特征及其潜在源区分布和贡献,也分析了海陆风对日照市污染物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照市PM2.5呈现冬季最高、夏季最低的分布特征,监测站点颗粒物浓度在偏西北风影响下较高.日照市不同季节主要输送路径存在差异:春季主要受到偏东和偏北方向气流影响;夏季在副热带高压影响下主要受到来自海上的较为清洁的偏东气流影响;秋季主要受到西北和偏东气流影响;冬季主要受西北和偏北气流影响.整体而言,不同季节受偏西至偏南气流影响时,日照市对应的PM2.5浓度较高.日照市海陆风春秋季多,夏冬季少;在海陆风影响下,日照市PM2.5染和臭氧污染呈现不同的分布特征,且在不同PM2.5污染等级下,PM2.5浓度日变化特征也与其在非海陆风日的日变化有所差异.污染潜在源区分析结果表明,日照市最主要的潜在源区位于山东省临沂市、潍坊市、青岛市和江苏省连云港市.  相似文献   
4.
火山沉陷是指由若干火山口(或火口构造)及其组合所构成的大型洼地,其四壁陡峻,内部平缓而近于圆形,直径一般在三十公里以上。它通常经历了喷发和喷发后的沉陷(下陷)两个演化阶段。前者以猛烈喷发形成山火碎屑岩及熔岩堆积为特征;后者是在强烈喷发之后,由于火山产物与下伏岩浆房之间压力失去平衡,使火山洼地的中间地块沿环状断裂发生下陷,形成以沉积岩、火山沉积岩为主的湖相或河湖相沉积为标志。继下陷之后,当下伏岩浆房重新获得岩浆补给并在其压力作用下,原来下陷的地块又以构造隆起  相似文献   
5.
在静态条件下,研究了Ca2+在煤泥表面的吸附动力学。考察了不同Ca2+初始浓度的吸附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动力学方程的拟合,结果表明,煤泥对Ca2+的吸附过程较好地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研究了初始Ca2+浓度、溶液pH值、振荡速度和煤泥质量对Ca2+吸附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煤泥对Ca2+吸附量随着Ca2+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Ca2+浓度大于3.828 mmol/L时,吸附量基本保持不变;(2)溶液pH<9时煤泥颗粒对Ca2+的吸附主要是静电吸附,pH>9时Ca2+在煤泥表面主要是沉淀吸附和一羟基吸附;(3) Ca2+在煤泥表面吸附的最佳振荡强度为150 r/min。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和遗传算法的单相接地故障区段定位新技术。根据故障点前后的零序电流突变方向相反的特点,利用小波变换确定不同检测位置的零序电流突变方向,然后对比突变方向确定故障区段。单相接地故障信号容易受到外部干扰,为了提高定位的容错性,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定位技术,利用小波变换后的结果通过遗传迭代实现故障的准确定位。通过数字仿真对定位方法进行了充分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故障定位准确率高,有着良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火山—构造洼地”指受火山作用与区域构造作用双重控制而形成的一种大型负向火山构造。区域构造作用集中体现在:断裂构造为岩浆上升和早期火山喷发提供了通道,在火山-构造洼地内形成与区域构造线方向一致的,由不同数目火山机构组成的裂隙-中心式火山喷发带;断块沉陷基本上限定了火山喷发物的堆积范围,使洼地边界显示一定线性几何形态特征。洼地底部,通常有沉陷初期形成的内陆湖盆相沉积;其上火山岩广覆,它们可以是同一旋回产物,也可是多旋回产物迭加。  相似文献   
8.
在静态条件下,研究了Ca2+在煤泥表面的吸附动力学.考察了不同Ca2+初始浓度的吸附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动力学方程的拟合,结果表明,煤泥对Ca2+的吸附过程较好地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研究了初始Ca2+浓度、溶液pH值、振荡速度和煤泥质量对Ca2+吸附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煤泥对Ca2+吸附量随着Ca2+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Ca2+浓度大于3.828 mmol/L时,吸附鼍基本保持不变;(2)溶液pH<9时煤泥颗粒对Ca2+的吸附主要是静电吸附,pH>9时Ca2+在煤泥表面主要是沉淀吸附和一羟基吸附;(3)Ca2+在煤泥表面吸附的最佳振荡强度为150 r/min.  相似文献   
9.
碱长石有序化途径的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我们结合岩石学的研究,对浙、闽沿海及长江中下游几个火山岩盆地的碱长石,作了较多的X射线工作,同时也做了一些其他地区的产于深,浅成侵入体中的碱长石样品。本文是这些成果的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10.
本文是应用火山构造一岩相法对浙、闽、赣这一特大型火山岩区,进行区域性综合研究的尝试。除阐明了所用基本方法的根据、实质等要点外;首次从旋回角度系统探讨本区统一旋回地层的划分,火山构造类型、构造格局与火山杂岩的特征及其时空分布与演化等重大基础地质问题,提出与传统认识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