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0 毫秒
1.
《民防苑》2003,(5)
21世纪是高科技时代,今天各种智能化高技术产品不断诞生,溶入我们的生活,下面介绍几种近来推上市场的高科技智能化产品。智能冰箱新一代智能冰箱已经在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国家上市。这种冰箱能够记忆食物贮存于冰箱的日期及其有效保质期。保质期将至,冰箱会提出预先警告。食品一过保质期,冰箱就  相似文献   

2.
毕瑶 《防灾博览》2005,(1):38-38
“食物相克”这一说法,是说几种食物放在一起食用,如搭配不当,极容易导致生病或中毒。但从现代营养科学观点看,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食物,如果搭配合理,不仅不会“相克”,而且还会“相生”,起到营养互补、相辅相成的作用。俗语叫“鸳鸯配”。  相似文献   

3.
食品加工处理不当 食品加热温度不够,未能有效杀灭或破坏食品中的致病微生物或有害酶类。 食品交叉污染或不正确冷藏 某些致病性微生物污染食品并大量繁殖,以致食品中存有大量致病菌或产生大量毒素。  相似文献   

4.
赵春雨  王颖  张玉书  严晓瑜 《灾害学》2009,24(4):102-106
利用辽宁省35个气象观测站点1956-2005年的逐月地面观测资料,对辽宁省近50年的农业气候条件的长期变化情况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初步分析了农业气候条件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辽宁省生长季(4-9月)日照时数明显减少,每10年减少29.4 h;生长季日照百分率减少也很明显,平均每10年减少1.2%;生长季降水量呈微弱的减少趋势,蒸发量明显减少,平均每10年减少17.3 mm。潜在蒸发量也呈明显的减少趋势。生长季≥10℃界限温度的积温值在近50年明显增加,且全省≥10℃界限温度开始的日期明显提前,大部分地区近50年提前6 d左右。辽宁省生长季3 350℃积温等值线在最近的10年里有明显的北移和东移。  相似文献   

5.
红火蚁入侵     
现在,生物入侵造成生态灾害之类的事件已为大家所熟悉,上海人民对此更是深有体会。“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从国外引进的作为猪饲料的凤眼莲(俗称水葫芦),今天已变成一种破坏水环境的有害植物了。水葫芦泛滥成灾,破坏了太湖水系的生态环境,黄浦江、苏州河年年深受其害。前些年,巴西的食人鱼又被作为观赏鱼引进国内,险些酿成生态灾难。因为这种鱼类一旦在我国水域生存,由于到处是它们的食物而又无天敌制约,便能迅速繁殖,一切水中动物都将被它  相似文献   

6.
佳周 《防灾博览》2006,(6):42-42
老化水指长时间贮存不动的“死水”。常饮用这种水对未成年人来说,身体细胞的新陈代谢明显减慢,影响身体生长发育;中老年人会加速衰老;在许多地方食道癌、胃癌发病率日渐增高。可能与长期饮用老化水有关。老化水中的有毒物质会随着水贮存时间变长  相似文献   

7.
小叙 《防灾博览》2002,(3):37-37
人的体质有强弱、阴阳之分,食物也有阴与阳之分。祖国的中医学对此很有讲究。将食物的性味区分了解,就能针对人的体质不同挑选食物,以食疗之,以食补之,强者更壮,弱者变强。 凡体质偏虚寒的人,应多食温性食物。但是阴虚火旺者则不可多食温性食物,免得虚火上升,,大病初愈者忌食生、寒凉性食物,同时也不可大补特补,这叫做虚不受补。凡体质偏热的人,应多食用偏凉性食物,如果再多食温热性食物,补身过头,就成了“火上浇油”,加重热症。比如有些青年人,越吃牛羊肉,“青春痘”长的越多,就是这个道理。了解食物的性味,调节人体阴阳,  相似文献   

8.
在炎炎盛夏,一些人常因暑湿之气的影响,体内某些分泌腺活动失调致使不同程度地出现精神萎蘼、倦急嗜睡、口感无味、食欲不振、胸闷呼吸不畅、四肢无力、身体大幅度消瘦等现象,似乎是生了病,但到医院检查又一切正常,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之为“苦夏”,医学上又称为“疰夏”。消除“苦夏”现象,除了采取必要的防暑降温措施、保证足够的睡眠之外,在饮食方面应注意清淡少油、适当增加一些天然苦味食物,以苦解苦,进行饮食调理。自古以来,人们对夏季食用天然苦味食物除“苦夏”就有比较独到的见解和体会,认为“苦者能泻燥火”。在古籍《吕氏春秋·本味论》中也有“凡和,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咸”的精辟论述,这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祖国传统医学认为,中药里的苦味除燥热、  相似文献   

9.
高寒区温度三因子的时间变化及其与水稻产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高寒区——黑龙江省44个气象观测站1980-2014年气象资料和水稻单产资料,以旬为时间单元将生长季(5-9月)划分为15个研究时段,引入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最高气温3个温度因子,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温度三因子的时间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并构建温度因子与水稻产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1980-2014年间,研究区作物生长季内各研究时段温度三因子随时间总体以升高为主,其中最低气温升温显著。5-6月是温度升高较快时期,升温形势表征为最低气温与最高气温升温显著不对称。(2)1980-2014年间,5月中旬至下旬、6月下旬至7月中旬、9月中旬至9月下旬有气温因子发生突变,突变主要发生在1980年代末至21世纪初,突变后升温剧烈,升幅为1.2~2.2℃。(3)研究期间,研究区水稻生长季内大部研究时段的温度因子与水稻单产相关显著(P0.01,P0.05),5-7月是温度三因子与水稻单产相关最显著的时间段,其中最低气温与水稻单产相关最显著。(4)1980-2014年间,在不同研究时段内,温度单因子均与水稻单产呈正相关,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对产量的影响为正效应。温度各因子每升高1℃,水稻单产升高幅度为307~722 kg/hm2。  相似文献   

10.
罗慧  刘杰  王丽  唐智亿 《灾害学》2023,(2):74-78
综合气候学与经济学交叉学科理论,定量评估了气候变化与极端气象灾害对宁夏农业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年平均温度和降水量均非线性影响农业经济,温度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大于降水,北部引黄灌区对平均温度和降水的变化更加敏感;≥35℃极端高温和重旱显著负面影响农业经济;中南部非灌溉区面临“高温干旱”复合型灾害影响,北部引黄灌溉区面临“旱涝急转”型灾害影响。在宁夏南北部“暖湿”和“暖干”可能进一步分异的背景下,决策者与生产者要抓住有利气候条件,规避极端气象灾害不利影响,促进地区粮食丰收和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进入人体,目的是互益共生。”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传染病控制研究所卢金星研究员认为:“世界上只有相对的致病微生物,没有绝对的病原微生物。”第一,人的存在不是孤立的,人类也是一种生物,是地球生物链里的一员。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动物、植物,也有微生物,它们互相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了地球上丰富多采的生物圈。如果不是“人为”地破坏这个生物圈的平衡,地球上的万物是可以和平共处的。1998年的全国特大洪涝灾害之所以发生,主要原因是人类对河流上游树木滥砍滥  相似文献   

12.
地貌是研究地球表面成因、形态发生发展的科学,在自然地理环境中,地貌是主导因素之一。因为它影响着水、热、光、气的重新分配。地面物质的迁移和积累,制约着水文、气候、土壤、植被的特征、类型、分布和发展变化, 以及“旱”、“涝”、“风沙”等灾害的发生,水土流失的强度,地下水的贮存等自然地理过程。  相似文献   

13.
人类与瘟疫     
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同传染病作斗争的历史。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之后,这种斗争更显得主动、壮烈、理智,因而也更显得成就辉煌。 在我国4000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就有“疾年”、“雨疾”、“降疾”等的记载,还有“牛棚”、“猪圈”的字样,表示人畜已经分处,并记有关于室内外洒水、清扫和除虫的资料。我们的先人这肘已“以石治病”,使用了砭石、骨针,在采集食物中认  相似文献   

14.
温度场作为外部环境要素场之一,对膨胀土的水-力学性质具有显著影响。为研究温度对膨胀土胀缩特性的影响规律及微观机理,以南宁膨胀土为对象,开展了不同温度(5~45℃)下膨胀土的浸水膨胀和失水收缩试验,结果表明膨胀土的胀缩特性具有显著的温度效应,其膨胀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温度越高其增大效果越明显;收缩率随温度升高则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规律,存在临界温度“T_(c)=35℃”。在此基础上,基于不同温度(5~45℃)下的吸附结合水试验,从土-水作用角度阐释了膨胀土胀缩特性温度效应的微观机理;随着温度的升高,土中结合水量减小,水膜厚度变薄,从而引起两方面的结果:①土颗粒间的吸力减弱而斥力增加,宏观表现为土体的膨胀性增加;②土颗粒间距变小,促进了土颗粒骨架由松散状态向紧密状态转化,颗粒排列更紧密,收缩性增加,而达到一定温度后,水分蒸发时间较短,土-水作用加剧使得土体骨架没有充足的时间向紧密状态转化,是造成土体收缩性减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王秀芬  尤飞 《灾害学》2016,(4):88-94
利用1961-2010年吉林省20个气象站点逐日最低、最高气温资料,选取与农作物生长较为密切的10个极端气温指标,系统分析了吉林省作物生长季内极端气温指标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作物生长季内极端温度指标均呈升高趋势,其中与日最低气温相关的极端温度指标升高更快。从1960年代到2000年代,LMinT、LMaxT和DMinT<0℃向5月上旬和9月下旬集中;HMinT向7月中旬到8月中旬集中;HMaxT和DMaxT>35℃向6月和7月集中。LMinT、HMaxT、HMinT和LMaxT4个指标线性倾向率的空间变化趋势不明显,HMaxT、HMinT和LMaxT3个指标有2~3个站点线性倾向率小于0;除HHMinT出现范围缩小外,LLMinT、LL-MaxT和HHMaxT出现范围都表现为扩大的趋势。所得结论可为明确吉林省作物生长季极端低温、高温灾害的发生时段和范围,从而进行极端灾害的防抗避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灾害学》2019,(1)
利用长江沿海地区启动中远海工站2010-2016年每分钟1次的能见度、相对湿度、温度、风向风速等实况监测资料,分析长江沿海地区雾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提炼出雾发生时气象要素指标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长江沿海雾主要发生于6月,其次是2月和11月;主要形成于19时至次日04时,结束于06-09时,而且持续时间较长,以2~11 h雾为主;雾发生前1 h主要以东到东南风为主,雾发生时以东北风和东风至东到东南风为主;雾发生时的风速总体是减小的,但夏季是增大的;雾发生时温度在2~25℃之间,出雾频次较高的温度区间为:春季8~15℃、夏季20~23℃、秋季15~17℃、冬季4~10℃;春夏秋三季雾发生时温度基本以下降为主,而冬季除了温度下降外,当温度上升0. 5~0. 7℃仍是雾的高发期。  相似文献   

17.
“闻香下马”这个成语是说嗜酒者闻到酒味,下马住足,放弃赶路。可见酒的诱惑很难抗拒。至于植物界也有一些“酒徒”,经不住诱惑而上瘾,或许还鲜为人知。在英国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里,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有趣的事情。一桶波尔图葡萄酒贮存在地窖里。然而等到用时却发现,酒桶尚在,桶内滴酒全无。是谁偷偷喝光了这一桶美酒?查来查去,发现小偷竟是一株生长在地窖之上几米以外的绿油油的长春藤。瞧!它的根须仍扎在酒桶里,似乎还意犹未尽。原来,这株长在院墙外的长春藤,嗅见酒香后,它的根便不辞辛劳地穿过院墙,又伸入地窖,最后扎进酒桶里,天长日久,一桶美酒居然被它喝个精光。难怪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粮食产量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增长,农业技术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导致的气候极端事件的增加,气候变化对作物生长和产量造成了不同的影响。选用美国农业部提出的EPIC(Environmental Policy Integrated Climate)农作物生长模型评价了气候变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基于EPIC模型,模拟了中国北方80个典型站点的春小麦和冬小麦1961—2005年期间的生长过程,分析了不同作物类型、不同灌溉类型和不同农业区域小麦产量的波动,以及生长季辐射、水分胁迫因子和温度胁迫因子对产量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考虑农业技术因素的条件下,辐射的波动是导致小麦产量波动的主要原因;温度胁迫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小麦的增产。  相似文献   

19.
参与您所喜爱并力所能及的运动时.如跑步、打球、练拳、游泳、登山、骑自行车等.它们能帮助人抵抗疾病.主要是运动能使体内产生“致热原”有关。人在运动时,由于肌肉活动加强,体内产生大量热量,并使体温升高.据测定.慢速长跑后腋下温度可升到37.5-38℃。这种热在运动结束后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为37℃。一旦病毒、病菌侵入人体引起感染.体内就会产生一种奇妙的物  相似文献   

20.
生活常识     
冰箱异味的去除蒸馒头时剩下一小块生面,放在碗中,置于冰箱冷藏室的最上层,可使冰箱2-3个月内没有异味。把家里吃不了的面包装在盒内,放在冰箱里,其作用与除臭剂完全相同。用一条干净的纯棉毛巾,折叠整齐放在冰箱上层网架边,毛巾上的微细小孔可吸附冰箱中的气味。过一段时间将毛巾取出用温水洗净,晒干后还可使用。用几块活性碳放入平盘内,将平盘放在冰箱内的上层搁架上,就可长时间地清除冰箱内的种种异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