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环境保护局的科学家通过五年的研究表明,人们在室内受到的通常有毒有机化学制品的毒害远远大于户外,甚至在制造或使用这些化学物质工厂的城市,也是如此.这项研究对测量和控制有毒污染物的方法有着巨大的意义. 该研究发现,空气中最通常发现的11种挥发性有机化学物质(见表),但这与一般看法正好相反,居住在很多石油化学、油漆  相似文献   

2.
<正> 美国纽约州几所大学16位科学家花了5年时间研究高压和低压输电线路对其附近居民的健康究竟有什么样的影响.在有电流通过的电线周围会有电磁场.最近发表的几份报告认为,低能量的电磁场可能会使人发生癌症.研究结果表明,美国患癌症的儿童当中大约有15%是因为输电线路附近的电磁场所造成的.研究人员在科罗里达州的丹佛市对123幢房子的电磁场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居住在高压线附近的儿童患白血病(俗称“血癌”)的比率比远离高压线路地区的儿童高出2倍以上.科学家们认为这是迄今为止研究高压线路电磁场与癌症有关的最有  相似文献   

3.
韩茜  王蓉蓉  史纯珍 《环境科学》2020,41(12):5617-5627
烹饪油烟的健康危害一直以来受到广泛关注.以甲醛为代表的醛类污染物是烹饪油烟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微生物法降解甲醛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及无污染等优点.本研究从烹饪油烟冷凝液中分离筛选出1株具有甲醛降解能力的菌株XF-1,经序列鉴定结合菌落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试验,该菌株被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p.).该菌株具有能耐受高油环境的性能,最大耐受浓度为900 g·L-1.在甲醛浓度为100 mg·L-1的培养基中,菌株XF-1在34 h内的甲醛降解率为95.80%;当甲醛初始浓度<300 mg·L-1时,菌株XF-1能够在120 h以内完全降解溶液中的甲醛;甲醛浓度为800 mg·L-1时,在96 h,菌株XF-1的降解率达到73.01%,并可耐受1.5 g·L-1浓度的甲醛.通过单因素(pH、接种量、甲醛浓度和温度)试验,得到该菌株最佳生长温度为30℃、最佳生长pH为6左右,最佳接种量为10%.利用GC-TOF-MS进一步分析测定了菌株的胞外代谢产物,推测该菌株降解甲醛的途径可能为核酮糖单磷酸(RuMP)同化途径.结果表明,从烹饪油烟冷凝液中筛选得到的甲醛降解菌XF-1对甲醛具有良好的降解能力,并能够耐受高油环境.该菌对利用生物技术处理烹饪油烟中的甲醛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利用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值质谱(GC/C/IRMS)技术,采用2,4-二硝基苯肼(DNPH)衍生化,初步研究了单体化合物稳定碳同位素方法研究大气甲醛来源问题.根据不同同位素组成的甲醛与DNPH反应,模拟大气采样,具体讨论了甲醛与DNPH衍生化过程的同位素效应及分析方法的重现性与精确度.结果表明,每个甲醛2,4-二硝基苯腙样品分析的最大标准偏差为0.3‰;不同同位素组成的甲醛衍生化产物甲醛2,4-二硝基苯腙与理论值的平均偏差为0.24‰±0.14‰(从0.03‰到0.35‰),小于仪器分析误差0.5‰,该衍生化过程不存在同位素分馏.采用该方法对酒店大厅内外大气甲醛碳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甲醛同位素组成具有显著差异,可以为大气甲醛的来源分析提供非常有效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大气甲醛稳定碳同位素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值质谱(GC/C/IRMS)技术,采用2,4-二硝基苯肼(DNPH)衍生化,初步研究了单体化合物稳定碳同位素方法研究大气甲醛来源问题.根据不同同位素组成的甲醛与DNPH反应,模拟大气采样,具体讨论了甲醛与DNPH衍生化过程的同位素效应及分析方法的重现性与精确度.结果表明,每个甲醛2,4-二硝基苯腙样品分析的最大标准偏差为0.3‰;不同同位素组成的甲醛衍生化产物甲醛2,4-二硝基苯腙与理论值的平均偏差为0.24‰±0.14‰(从0.03‰到0.35‰),小于仪器分析误差0.5‰,该衍生化过程不存在同位素分馏.采用该方法对酒店大厅内外大气甲醛碳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甲醛同位素组成具有显著差异,可以为大气甲醛的来源分析提供非常有效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室内空气中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对2007年铁岭市室内空气质量监测中甲醛的监测结果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高活性高耐受甲醛降解菌株的分离鉴定及降解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徐云  金晶  郑重  钟卫鸿  吴石金  邱乐泉  陈建孟 《环境科学》2010,31(10):2481-2486
以甲醛为唯一碳源,从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甲醛降解菌,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研究和16SrDNA鉴定,该菌株属于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培养基及培养条件对菌株降解甲醛的影响,得出该菌株降解甲醛的最适条件为:蛋白胨1.2g/L,KH2PO4 4g/L,K2HPO4 3g/L,MgSO4·7H2O 0.2g/L,微量元素母液0.1mL/L,温度30℃,pH值8.在最适降解条件下,分别对不同初始浓度甲醛进行降解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甲醛的耐受浓度可达6g/L,54h可将其降解86%,46h可将5g/L甲醛全部降解,35h可全部降解4g/L甲醛.  相似文献   

8.
我们对某市几个工业局所属数十个工厂的14万职工、部分居民和其他行业职工共40多万人进行了1970年以前的回顾性癌症流行病学调查,初步掌握了该市工业系统等的肿瘤发病率情况,为进一步研究工矿癌症提供了线索。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初步整理出一套工矿癌症调查研究的方法,并已在该市推广。经两年对轮胎厂炼胶车间三个可疑工段动物暴露试验,证明两种  相似文献   

9.
聚甲醛工业废水含有甲醛、三聚甲醛和酚类等有害物,而且盐分和COD也较高,很难实现生物处理至达标排放.在聚甲醛污水厂建立中试系统并接种活性污泥,同时投加了经筛选的三聚甲醛降解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和甲醛降解菌Candida maltosa、Pseudomonsa putida组成的复合菌剂,进行了聚甲醛、甲醛等有毒物质的选择性生物强化,通过温度梯度凝胶电泳(PCR-TGGE)技术对污水反应器进行了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并与污水厂同期出水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在投加复合菌剂的强化生物系统中,最终出水的甲醛、三聚甲醛(Trioxane,TOX)和COD降解率分别在97.8%、94.2%和92.6%以上,且系统表现出更高稳定性和抗冲击负荷能力.PCR-TGGE图谱表明,非生物强化系统中未检测到B.methylotrophicus,而该菌在生物强化系统中的活性一直得以维持,其对有毒物质的持续降解解除了其它微生物群落的抑制因子,污泥活性有效增强,说明该菌及复合菌剂确实对TOX及甲醛等毒性物质可有效降解,选择性生物强化可成为工业污水处理的可靠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对3类含不同碳链结构的有机物进行臭氧氧化,研究了氧化过程中的甲醛浓度变化情况,并对臭氧单独氧化、臭氧和羟基自由基混合氧化和羟基自由基氧化特性进行了分析.以丙烯酸为目标物,分别研究了不同进气流量、气态臭氧浓度和双氧水投加量对甲醛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苯环上不同的取代基对甲醛产量有较大影响,单烯烃的α-C上连接的基团对甲醛浓度影响更大;在氧化过程中,甲醛浓度表现出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出现峰值.增大进气流量和进气臭氧浓度会使峰值减小,并使出峰时间缩短,但会提高初始产出速率;对不同有机物,羟基自由基氧化对甲醛产量的影响不同,氧化丙烯酸和反丁烯二酸时,甲醛积累量减小,而氧化壬基酚和水杨酸等芳香族化合物时,甲醛积累量提高.  相似文献   

11.
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气候变化的影响评价研究越来越受到各国科学家和政府的重视,特别是对农业的影响评估研究更为重要.文章主要对观测和模拟在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评价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介绍,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认为加强研究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发展农业影响评价集成模式;进一步利用区域气候模式嵌套农业影响评价模式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评价,并对其影响的不确定性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小型化工厂铅职业危害状况,对3家小型化工厂进行了劳动卫生学调查和工人体检.结果空气中铅浓度范围为0.04~3.75mg/m3,最大超标倍数74倍,超标率75%以上,其中一厂超标率为100%.3厂工人体检铅吸收、铅中毒总患病率为49.40%,其中一厂高达81.82%.附2例典型病例.就小型化工厂铅危害的预防提出了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一份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毒理学家 James Dahlgren做的研究报告认为,居住在杜邦公司设在西弗吉尼亚州的华盛顿工厂附近的居民和工厂工作人员有较高的癌症发病率.Dahlgren和他的同事比较了 3个不同来源 3种人群的癌症发病率,一组是居住在工厂附近的 599名居民,另一组是5000名杜邦公司雇员,还有全美国癌症数据.发现前 2组中年轻人有较高的前列腺癌、阴道癌和子宫癌发病率,而且有较高的少见癌发病率,如淋巴癌、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2004 年 4 月,Dahlgren 把数据在捷克布拉格环境毒理学和化学学会会议上交流. Dahlgren 指出年轻人患这些…  相似文献   

14.
“活性甲醛”与甲醛远距离毒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醛是否具备远距离毒性(distant-site toxicity)是揭示甲醛与白血病关系的关键问题.本研究采用DPC、MTT实验方法检测甲醛的远距离毒性,结果发现当把等剂量的甲醛与GSH联合作用对细胞进行染毒后细胞内产生的DPC系数比单独同剂量的甲醛组要高很多,在MTT实验中发现在单独甲醛组中加入等量的GSH后细胞活性也出现了显著下降;在动物实验中,当对小鼠肝染毒后脑组织中也同样出现了损伤.说明甲醛在机体内与GSH形成了结合物,这种结合物可能协助甲醛完成跨膜并进入到局部组织再次释放出游离态甲醛,实现了甲醛的远距离毒性,这种结合态的甲醛称之为"活性甲醛".  相似文献   

15.
挪威空气资源研究所近年来对某地区炼铝工厂周围的大气污染做了研究 本文报导了在该地区炼铝厂群附近四个监测点,于12~14个月期间中大气降尘的PAN含量。测定的结果与以前发表的数据和  相似文献   

16.
室内空气中微量甲醛污染与监测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室内空气中甲醛污染及其监测的一些研究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并着重对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排放特征和室内空气中甲醛污染研究的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甲醛致DNA断裂作用的机制及修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甲醛致DNA断裂作用、作用机制以及断裂的修复.结果表明,甲醛在低浓度下可以诱导DNA的断裂(P<0.01);该断裂作用可以显著地被羟基自由基(·OH)清除剂甘露醇和二甲基亚砜抑制(P<0.01),以及受到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显著抑制(P<0.01),但其抑制效果要弱于甘露醇和二甲基亚砜.甲醛引起DNA断裂作用是通过活性氧自由基介导的,且在90min时基本上可被完全修复.  相似文献   

18.
何东海同志: 由于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所限,在某些特定的生产环境中,人们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会接触到一些有害甚至是致癌物质。如果劳动保护设施较差,加之个人忽视自我保护,就有可能诱发肿瘤,称之为职业性肿瘤。例如,石棉所致的肺癌、苯所致的白血病、焦炉工人肺癌、油漆工人膀胱癌等,都是与职业有关,比较常见的职业性肿瘤。据报道,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专家,对2100例男性膀胱癌患者及3874例对  相似文献   

19.
绪言最近,由于含有甲醛的树脂非常广泛地应用于住宅建材、绝热材料、家具及衣类方面,使得室内空气发生污染。甲醛刺激居住者的眼睛、呼吸首,皮肤并诱发喘息等,甲醛对人体的影响正日益使人们担心。 NOSH(美国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断定甲醛为致癌物质,规定在工作场所降低甲醛的浓度,至于在一般生活环境中,这种物质的存在则是今后应该研究和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利用气相色谱分析技术检测了柴油/甲醇组合燃烧(DMCC)尾气中的非常规排放物--甲醛.通过对不同采样方法和采样条件的比较,设计了采样系统,确定了用吸收液吸收的方法采集尾气中的甲醛.利用尾气中的甲醛与2,4-二硝基苯肼(DNPH)酸性饱和溶液反应生成甲醛腙的特性,通过检测甲醛腙的浓度来检测尾气中的甲醛含量.应用本方法检测一台采用DMCC燃烧模式的发动机尾气,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准确测量其尾气中的甲醛浓度.检测数据显示,当发动机运行DMCC燃烧模式时,相同转速下同一负荷时喷醇量越大,尾气中甲醛浓度越多;在相同的甲醇对柴油的替代率条件下,负荷越低尾气中甲醛浓度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