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赋予环境保护工作最重要、最根本的时代重任,是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和灵魂.  相似文献   

2.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赋予环境保护工作最重要,最根本的时代重任,是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和灵魂.  相似文献   

3.
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修正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 促进入与自然的社会发展全局赋予环境保护工作最重要、最根本的时代重任,是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和灵魂.  相似文献   

4.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赋予环境保护工作最重要、最根本的时代重任,是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和灵魂。  相似文献   

5.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赋予环境保护工作最重要、最根本的时代重任,是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和灵魂。  相似文献   

6.
走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生贤 《环境科学研究》2008,21(1):I0001-I0004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走具有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的现代化道路,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服从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赋予环境保护最重要、最根本的时代重任,是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出发点和根本目标.以人为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发展,是指导新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灵魂.  相似文献   

7.
向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相互融合大步迈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能源消费总量不断上升,污染物产生量继续增加,人民群众环境诉求不断提升,突发环境事件数量居高不下,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根本改变,形势依然严峻,压力还在加大.该如何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协调和促进呢?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积极探索环保新道路,这是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所给出的全面、清晰和完整的回答,《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  相似文献   

8.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是我国环境保护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决定>和大会的内容非常丰富,总体上可以归纳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进入了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新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加快推进历史性转变,目标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总体思路是全面推进重点突破,主要措施是抓落实、抓实干、抓细节、抓基层.从这个结论中看到,党中央、国务院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大政方针已定,战略方向非常明确,工作部署非常务实,形成了一个清晰和系统的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战略部署.我们要花较长的一段时间来学习和理解这个战备部署,层层深入,全面理解,抓住纲领,掌握精髓,力争做到一通百通,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9.
2012年伊始,各地就贯彻落实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精神掀起了新一轮高潮,相关政策陆续出台,各项措施稳步推进,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深入学习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和2012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的精神,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切实推进环境保护工作,成为全党全社会特别是环境保护战线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新形势和公益性属性为环境保护工作中实施社会治理提供了现实需求和理论基础.本文从社会治理的内涵入手,结合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形势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公益属性分析,探讨了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推进社会治理的可行性;从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了中国环境保护社会治理当前存在的问题;再此基础上,从社会治理制度、参与渠道等方面提出了以社会治理思路推进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环境保护是建设生态文明和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践行社会责任、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根本要求.环境监测是环保基础性工作,在环境保护工作中起着极为重要的支撑作用.本文主要结合实践,就环境监测的相关概念以及其重要性进行了论述,重点分析阐述如何在环保工作中发挥环境监测支撑作用,以保障环境保护正常开展,实现环境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2.
翟青 《环境保护》2012,(6):13-16
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及紧接着召开的2012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和《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霞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我国环境保护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贯彻落实好环保“两会”精神和《意见》、《规划》,推进环保工作,是全党全社会特别是环保战线的重大任务.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落实,锐意进取,努力开创环保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环境保护》2017,45(11)
综述 环境保护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扎实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相似文献   

14.
《河北环境保护》2006,(3):22-23
“十五”以来,为了深入贯彻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加强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和部署,我厅在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同时,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不断落实和完善相关财税政策,大力推进环境保护工作。“十一五”期间,我们将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国务院领导讲话精神及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切实履行好职能,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和政策的引导促进作用,推进我省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5.
正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正式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指引和根本遵循。河南省委为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工作会议精神,迅速在全省各级党政机关和社会各界掀起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热潮,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为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强大的思想动力和组织保障。2018  相似文献   

16.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加强环境保护,确保环境安全,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的影响.近几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把环境保护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瞄准岷江、沱江、嘉陵江流域,确立了"还三江清水、建生态四川"的战略理念,狠抓工业污染源、城市污染源、农村污染源整治,全面推进环境保护,确保了人民群众饮水安全.但是,我们所取得的成绩仅仅是阶段性和局部性的,环境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环境保护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7.
<正>2023年7月17日—18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四个重大转变”,深刻阐述了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处理好的“五个重大关系”,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8.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并将环境保护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措施.为加强环境保护工作,2011年12月15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作为区域督查机构,深刻领会《规划》思路、目标和内涵,明确《规划》落实的职责、措施和要求,对于履行自身职责和推进“十二五”环保各项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和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精神的2006年全国环境执法工作会议4月19日在京召开,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张力军作工作报告.他指出,"十一五"期间,环境执法队伍要深入领会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决定>,紧紧围绕"十一五"环保工作的总体目标,在执法力度、执法能力、执法手段上有根本提高,全面推进环境执法工作.  相似文献   

20.
以科学发展观推进西部生态环境保护,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根本。本文在对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科学发展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西部生态环境现状,探讨了加强西部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