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巴东官渡汇流口网箱养殖区进行了现场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结果显示其水质变化规律为网箱养殖区劣于控制断面区域,控制断面劣于背景和削减断面,同一断面水质基本相同,控制断面水质由网箱向外逐渐变好。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养殖区对水体污染影响依次为:中华鲟养殖区>鸭嘴鲟养殖区>黄颡鱼养殖区>鲤鱼、草鱼混养区。各水质指标相关性分析表明,官渡Chla与总磷和氨氮高度相关;氨氮、总氮、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4个指标明显相关,说明其污染源具有同源性,该水域污染主要受到网箱养殖的影响。以超河流背景断面浓度5%作为划定超背景污染带的标准,网箱养鱼引起的氨氮超背景污染面积最大,约为网箱面积的10倍,高锰酸盐指数超背景污染面积最小,约为网箱面积的5倍  相似文献   

2.
从长江水域现状出发,提出一套能全面反映健康长江内涵的水域生态健康状况评价指标体系,为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与开发提供依据。明确了健康长江的内涵,定义了健康要素,初步提出健康长江水域生态指标体系,建立评价模型,对每个指标分别赋予权重,并确立健康状况评价标准。利用该指标体系以武汉江段为例进行案例研究,得出长江武汉江段的健康状况为亚健康。河流水质状况、河床和河岸稳定性及水文状况较好,但对水生生物尤其是珍稀水生生物的保护和对河岸带的管理工作要加强。  相似文献   

3.
强潮作用下杭州湾北岸受到围垦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基于1982和2017年实测数据对比分析了35年来杭州湾北岸的潮流、含沙量、盐度和地形变化.研究表明:与1982年相比,区域内的潮流场结构整体不变,各测点均呈往复流态势,多年来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研究区域内多年垂向平均含沙量下降22%,底部高浓度集中,表底层浓度梯度增大,含沙量高值区在空间上的分布由芦潮港向湾内移动,金山深槽区的含沙量增长了79%.综合岸线和水下地形变化与长江减沙、地貌冲淤和局地人类活动密切相关,杭州湾北岸仍将面临侵蚀的风险威胁.  相似文献   

4.
长江宜昌水文站流量、含沙量和悬移质粒度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江宜昌水文观测站实测资料为基础,基于长江上游河道特点,用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宜昌站流量、含沙量与悬移质泥沙粒度的复杂关系。通过对流量、含沙量多年年内变化的正相关特性的分析,建立了流量与含沙量之间相应的回归模型;通过对流量与悬移质粒度复杂关系的研究,揭示了二者明显的双值关系以及水流挟沙力的控制性影响。对水文数据年际变化的研究表明由于短时间尺度内长江上游流量没有阶段性变化,流量与含沙量之间相关性不是很好,丰水年不一定是丰沙年;悬移质粒度与流量变化基本上不存在周期性变化。  相似文献   

5.
三峡水库水质保护与渔业利用关系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捕捞渔业和不投饵养鱼对水体不会造成污染,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抑制藻类生长、减缓和控制富营养化发生的功能。投饵养鱼和施肥养鱼可增加富营养化发生的几率,但通过控制网箱的数量和布局,限定养殖种类和密度,提高低污染饲料质量,采取科学的投喂方式等措施,可减少对水体的负面影响。适度发展渔业是利用三峡水库水、土地和生物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不仅可促进库区产业发展,增加库区移民就业和收入,而且对水库水生态环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要做到有序利用水面资源,必须尽快制定科学的渔业发展规划,加强渔业管理指导渔业生产,使渔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移民安置和水库其他功能相协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长江干支流各主要水文控制站的多年径流量、输沙量、含沙量、中值粒径等水沙基本特征值的统计分析,表明在过去的近50年时间内,长江干支流的年径流量中心趋势不存在具有显著统计意义的变化,而输沙量、含沙量、中值粒径值均有明显的下降态势。以水库建设和水土保持为主的人类活动是长江干支流泥沙输移量减少趋势的重要影响因素,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长江输沙量的减少主要是水库建设的影响,之后随着“长治”工程的展开则兼具了水库建设和水土保持的影响,未来水土保持工作对长江保水减沙的长期效益将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三峡工程去年 6月 1日正式蓄水后 ,库区水质虽未恶化 ,但部分次级河流的水质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为此 ,中国采取了兴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 ,加强船舶污染和防治管理 ,禁止网箱养鱼等一系列举措 ,保障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最新发布的《长江三峡生态与环境监测公报》表明 ,与 2 0 0 2年相比 ,2 0 0 3年三峡库区水质无明显变化 ,仍以Ⅲ类水质为主 ;在枯水期 ,“三峡库区总体水质较好” ,而平水期、丰水期内“三峡库区总体水质良好”。为了随时掌控库区水环境的各项指标 ,中国将投资 80 0 0万元 ,在涪陵、万州等地增建 3个…  相似文献   

8.
基于2006年10月长江中下游沿程不同断面的河床沙、悬沙以及流速等相关水文泥沙现场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学与泥沙运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极端气候与流域重大工程作用下,长江中下游水沙的沿程变化以及悬沙与河床沙交换等进行分析.流量自宜昌向下游方向总的趋势是沿程增大,观测时段与多年同期平均流量(33 500 m3/s)相比少了近57%,而在沙市河段流速最大值达1.1 m/s;近底层水体含沙量较低,平均值为0.079 kg/m3,与多年平均(50年)含沙量相比减少了90%.大通站实测悬沙含量与多年10月平均相比减少了近86%;河床沙组成以细砂和中砂为主,悬沙组成以粘土和粉砂类为主.与多年平均值相比,河床沙变化并不大,悬沙显著细化.中游河段河床沙中略细的粘土和细粉砂组分含量较上下游为多,而悬沙中略粗的中粗粉砂组分含量较上下游为多,断面垂向差异大;同时,从水流、含沙量、河床沙和悬沙颗粒组成及河道类型等多因素同步分析,表明长江中游河道泥沙交换相对频繁,河床稳定性相对较差,下游河道泥沙交换相对较少,河床稳定性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9.
四川水力资源开发和长江上游水土保持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具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在西部大开发的形势下,将大力进行开发。根据四川境内的四大河流流域的水土流失及河道泥沙资料,经初步分析,认为水土流失与河道泥沙的关系非常密切,二者成正相关态势。然后,进一步探讨了长江上游水利工程在阻挡流失水土进入长江主河道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表明,这些水利工程有效地阻拦了流失水土进入长江河道;与此同时,水利工程,如电站,水库等的库容却大大减少,降低了工程效益发挥,缩短了使用年限。在此基础上,还探讨了控制水土流失,大力开发四川水力资源和进行长江上游生态屏蔽建设的措施。在四川水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对四川,对整个长江流域,必须工程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故应当加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而生物工程植物治沙措施在这一问题中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重庆在长江经济开发中的主体功能及其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重庆市的宏观经济态势及在长江经济开发中的战略地位,提出了重庆作为中心城市在长江经济开发中的5大主体功能,即:沿长江地区开发开放带的4大核心之一、三峡地区的发展极、长江上游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重点片区、长江城市群和大产业圈的重要发展轴、长江流域大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提出了重庆市的经济发展战略、重点产业及生产力布局调整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1.
长江干流典型区域河流生境健康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流生境是河流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河流健康的重要因素。河流生境健康的准确评估可以为河流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提供重要依据。针对长江干流生境特点,从河流物理生境形态、河流岸边带生境和水环境特征3个方面选取了10个指标,构建了长江干流生境评价的指标体系。基于该评价体系,在2017年8~9月对长江干流的金沙江下游、三峡库区、长江中下游3个典型区域的127个调查断面进行河流生境综合评估。结果表明:金沙江下游、三峡库区、长江中下游河流生境综合指数(RHI)分值的分别为133.9、124.6、130.8,总体评价等级均为“良”。水流情势、受人类活动干扰是金沙江下游生境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河岸渠化硬化、河岸植被覆盖、河岸植被带宽则是三峡库区和长江中下游生境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建议长江上游区域强化水生生物重要栖息地完整性保护,中下游区域加强岸边带、洲滩的生态修复,恢复江湖连通性,构建长江流域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上海浦东开放和三峡工程上马,长江中游平原湖区的农业生产地位更趋重要。由于全区垦殖率较高。后备耕地较少,农业自然资源外延挖潜只能依赖养殖水域开发和湖洲资源利用;在耕地规模扩大潜力有限的情况下,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单产,发展冬季农业与旱作农业、增加复种,已是商品基地生产内涵挖潜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初步框算了区域主要农产品的生产潜力及潜在人口支持能力。指出政策落实,科技进步,资金保证,环境改善,是区域农业生产综合挖潜的根本条件。  相似文献   

13.
2010~2011年对江阴市7条主要内河及长江江阴段共计8条河流的15个断面进行了野外调查,采样研究了江阴市河流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及其生物多样性。调查结果显示,8条河流共采集到底栖动物29种,分属3门7纲16科24属,其中软体动物14种、寡毛类3种、水生昆虫4种、十足目4种、蛭纲2种、端足目1种、多毛纲1种。其中,以锡澄运河的底栖动物种类最多,达17种。从密度来看,应天河监测断面平均密度最大,为37 156 ind./m2;长江监测断面平均密度最小,为6 ind./m2。从底栖动物分布来看,长江和白屈港监测断面物种分布均匀,锡澄运河监测断面软体动物占绝对优势(80%以上),其中梨形环棱螺(〖WTBX〗Bellamya purificata〖WTBZ〗)为优势物种。其他5条河流的监测断面寡毛类均占绝对优势(89~100%)。从整体来看,江阴市内河及长江江阴段的底栖动物群落组成并不丰富。根据群落组成的相似程度,通过聚类分析,8条河流可聚为3类。锡澄运河和长江鹅鼻嘴断面的主要功能摄食类型为刮食者,长江肖山湾断面及其他6条河流的主要功能摄食类型为牧食收集者  相似文献   

14.
长江口拦门沙及水下三角洲的动力沉积和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长江河口拦门沙和水下三角洲及河口和邻近水域的水系和水团的特征,论述了河口混浊带羽状锋系的分布移动规律,并对河口拦门沙的物理,化学,生物及地质屏障效应作了评估。通过对泥沙分布,沉积率和沉积程序的研究,探明了河口拦门沙及水下三角洲的泥沙交换和演变。根据以上所述,探讨了长江河口深水航道的选址问题,为有关管理部门提供了科学的数据。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位于江汉平原和四川成都平原两大血吸虫病流行区之间。经调查,三峡库区重庆段从未发现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钉螺的分布。但水库蓄水后,水面增大,流速减缓,泥沙淤积量增加,库区内可形成冲积洲及滩地,加之库区的气候条件适宜,很可能导致钉螺的孳生及扩散,使血吸虫病蔓延到库区。利用GIS和RS技术,探讨了在三峡库区寻找钉螺可疑滋生环境的方法。使用的主要数据包括1971~2000年的重庆市及周边气象站点的观测气象资料、长江主航道及其支流的水文数据以及4景ETM遥感影像。根据适宜钉螺生存的气象要素、消落带和植被等关键生态参数,试图找出三峡库区重庆段适宜钉螺生存的可疑滋生区域,并确定了巫山的大昌镇和开县的渠口镇为重点监测区  相似文献   

16.
三峡水库藻类“水华”预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根据三峡库区江段16条一级支流以及重庆市35座大中型〖JP2〗水库的调查资料,分析天然河流与水库两种不同水流条件下,水体叶绿素a浓度与总磷和透明度的关系。结果发现,在水库环境中,水体叶绿素a的浓度与总磷以及与透明度都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但在河流条件下则没有明显的关系。由于三峡库区江段大多数支流的营养水平已达到富营养化状况,当三峡水库建成、水流条件发生变化后,在支流河口等水域存在爆发“水华”的风险。为此,我们根据1998年枯水期,在三峡库区长江江段流域面积大于100 km2的40条支流河口实测的总磷浓度,利用所建立的水库环境中总磷与叶绿素a 浓度的关系,对三峡成库后在局部水域爆发“水华”的可能性和程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水利工程建设不仅阻断了河流的连续性,改变了河流生态因子,而且影响着河流水生生物,尤其是鱼类的生存、摄食、洄游、繁殖等行为。河流生态因子,如温度、流速、溶解氧浓度等,对鱼类生理和生态行为有显著性的影响。通过研究分析鱼类生理和生态行为与水力因子之间的关系,量化鱼类游泳过程中的能量消耗,结合生物学、生态工程、环境污染、管理等相关学科,建立更为精确的模型描述鱼类行为对水力因子的响应。结合河流生态因子研究鱼类生理及生态行为,对水利工程建设中鱼类资源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概述了水利工程建设对鱼类栖息生境的影响,归纳了目前国内外鱼类生理生态行为对河流生态因子响应研究内容及方法。同时,对以后研究重点和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长江岸线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依据其资源条件,按照一定的区划原则,确定分段岸线使用的适宜性,合理安排港口、工业、城市生活以及生态保护等各项功能,实现岸线水域和陆域利用的合理布局,对长江岸线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长江岸线资源利用功能区划必须坚持可持续开发作用、深水深用与浅水浅用、集约布局与纵深发展结合、上下游及左右岸利用方式协调、开发规模和时序与城市和产业发展适应等五条基本原则,区划过程一般包括4个步骤,即划分评价单元、评价岸线资源条件、分析岸线利用现状及需求、分析岸线利用适宜性并完成功能分区。提出了基于遥感与GIS的岸线资源条件和利用现状评价思路,引入了构造联表的岸线开发适宜性分析方法,并且应用这些方法对南通市域长江岸线资源进行了功能区划分。  相似文献   

19.
汉江水华水文因素作用机理--基于藻类生长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34,自引:5,他引:29  
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影响汉江水华的水文因素包括流量、流速和水面比降,根据河流动力学理论,讨论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从生物生长动力学的角度,将连续流反应器原理应用于汉江水华现象,提出了汉江连续流生物反应器模型,并根据Monod方程分析,认为汉江中的藻类浓度与水流速度应成指数关系。由此,建立了汉江藻类浓度与水流速度关系数学模型a = m exp(k/ν)。利用汉江1992年至2000年实测资料,通过回归分析进一步确定了汉江的藻类浓度与水流速度函数关系中的常数m=8.9759、k=0.9054,相关系数r=0.924 4。最后,对流速、流量和长江水位对汉江水华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水文因素影响汉江水华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20.
长江南通站含沙量及水化学变化与流域的风化过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60—2001年间长江河水含沙量递减趋势方程为:S=-4.7273a 582.94。近些年来泥沙含量递减趋势可能会对流域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应引起社会的关注。长江河水化学组分在1997-2001年的5年间受到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影响较为有限。河水中HCO3^-与Ca^3 占主导地位,占总离子当量浓度的55%以上。主要受到碳酸盐类溶解的控制。硅酸盐类的风化过程较弱,可能主要是钙镁硅酸盐类的溶解,对流域离子的总体贡献不大。岩盐、石膏和芒硝的水解对河水中的Na^ 、SO4^2-和Cl^-的贡献最大。由此长江流域发生的主要风化过程有:白云石和方解石的溶解、钙镁长石的分解和岩盐、石膏、芒硝等的水解过程等,这与长江流域的岩石特征是基本一致的。粗略的估计.大气CO2对河流中HCO3^-的贡献量占河水中离子总当量浓度的20%左右,其余80%河水溶解质为风化岩石提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